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简报(2003年)
hufang301
hufang301 Lv.9
2006年02月07日 23:02:53
来自于农田土整
只看楼主

第1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1-12 检查督导 再掀高潮 福建省有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02年以来,福建省连续遭受了特大旱灾、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0多亿元。灾后反思,思后大干。全省上下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增加投入,逐渐形成了组织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大干冬春水利建设的良好局面。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福建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建工作,2003年11月初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冬春水利建设工作现场会,国务院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后,又召开了全省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暨农村饮水工作现场会和全省水葫芦冬季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动员部署冬春水利建设工作。龙岩、永泰等市(县)政府下达《2003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惠安县政府把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提交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以县政府名义正式发文,并将冬春水利建设工作列为全县农村经济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委书记、县长带领五套班子领导深入有关工程调研,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水利工作的重大问题。县人大、政协开展了专项的视察调研活动,形成专题报告,督促狠抓落实。同时还把县级15个水利重点项目列入县委、县政府12月份“工作落实月”的任务之中,县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每周开展一次督查通报。12月15日~22日,省水利厅对18个重点县36个乡镇的冬春水利建设进行年度第二阶段督导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第1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1-12

检查督导 再掀高潮 福建省有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02年以来,福建省连续遭受了特大旱灾、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0多亿元。灾后反思,思后大干。全省上下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增加投入,逐渐形成了组织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大干冬春水利建设的良好局面。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福建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建工作,2003年11月初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冬春水利建设工作现场会,国务院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后,又召开了全省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暨农村饮水工作现场会和全省水葫芦冬季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动员部署冬春水利建设工作。龙岩、永泰等市(县)政府下达《2003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惠安县政府把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意见提交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以县政府名义正式发文,并将冬春水利建设工作列为全县农村经济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委书记、县长带领五套班子领导深入有关工程调研,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水利工作的重大问题。县人大、政协开展了专项的视察调研活动,形成专题报告,督促狠抓落实。同时还把县级15个水利重点项目列入县委、县政府12月份“工作落实月”的任务之中,县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每周开展一次督查通报。12月15日~22日,省水利厅对18个重点县36个乡镇的冬春水利建设进行年度第二阶段督导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二是多方筹资,确保投入。各地通过财政投入、依法征收各种规费、出台政策筹资、个人捐资集资和利用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形式多渠道融资,确保冬春水利建设资金的需要。至2003年12月30日,全省冬春水利建设共投入14亿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5500万元,增拨省长基金2000万元。各地积极采用以奖代补、资金捆绑使用等形式,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永定县由各村自愿上报渠道防渗标准化建设实施计划,县水利局采取“以奖代补”进行扶持,奖励标准为设计流量大于0.1秒立方米的渠道每公里补助1万元,0.05~0.1秒立方米的每公里补助0.8万元,小于0.05秒立方米的每公里补助0.5万元。同时深入发动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各村落实自筹资金,实行先做后补。各项目完成50%工程量,并经县冬春修督导组审核后,下拨60%的补助资金;工程完工验收后,再下拨剩余的40%补助款。目前,群众上报要求实施的52处42.2公里渠道防渗工程已全面开工,预计总投资需86万元,实施后可改善农田灌溉1.4万亩。惠安县县财政投入1400多万元,采用开拓资金渠道、统一补助标准的办法,捆绑使用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等资金5000万元。
  三是开拓创新,“一事一议”办水利。各地切实转变观念,通过宣传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组织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式,引导农民自愿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惠安县规定海堤单面石砌加固每公里补助30万元,溪流综合整治土方工程按投入的50%补助,溪闸坝加固按80%补助,乡镇重点工程项目以乡镇先行投入,工程经水利部门牵头验收合格后,根据投入适当补助。对完成任务好的乡镇,在第二年安排的项目和资金时给予倾斜奖励。泰宁县石辋村群众,在村支书廖财凤带领下,经过村民大会“一事一议”研究,提出了“大旱、大灾、大治理”的口号,积极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兴修水利。目前该村已投入义务工1600余工日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对4.2公里的水渠进行整治,新增保灌面积700余亩。沙县金泉村,经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表决,自筹资金251.15万元建成了日供水能力2000吨的供水工程,可保证周边企业及村民5000多人生产生活用水,可灌溉农田300多亩。
  四是落实“三制”,狠抓质量。对重点水利工程及基建项目,在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前提下,严把“队伍关、检查关、验收关、法制关”。漳州市除实行“三制”外,还建立健全“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诏安县冬春水利重点项目均采取公开招标,严格落实施工管理责任制和质量终身制,实行施工员、质监员、工程技术主管三级管理负责的办法,挂牌公开、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各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重点工程及土方项目中,普遍采用机械化施工,不仅水利建设科技含量有了明显增加,还提高了工程质量与效益。
  五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三明、三元、沙县、明溪等市县政府出台了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三明市专门组建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局领导和业务科室实行分片挂点督促和指导。各县(市、区)水利局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通过摸清家底,分类指导,分级管理,试点示范,促进此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目前三明市根据实际采取委托管理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已完成245处水利工程改制工作,占今年计划任务的90%。

免费打赏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03:34
2楼

第1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1-15

关于2002年各地农建简报投递及采用情况的通报

  在2002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各地积极投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简报、资料,为水利部指导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1月至12月,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共收到各地信息、简报975份,共采用71篇。现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投递及采用情况通报如下。

  (单位:份)

省(自治区、直辖市) 合计 省级 所属地(市、县) 采用情况
全国总计 975 921 54 81
北京市 23 23 3
天津市 13 13 1
河北省 16 16 4
山西省 64 27 37 5
内蒙古自治区 13 3 10 2
辽宁省 22 20 2 4
吉林省 18 18 3
黑龙江省 12 12 3
上海市 6 6 1
江苏省 10 10 3
浙江省 42 42 1
安徽省 60 60 3
福建省 30 30 3
江西省 10 10 1
山东省 100 100 7
河南省 299 299 5
湖北省 20 20 6
湖南省 20 18 2 3
广东省 12 12 2
广西壮族自治区 16 16 3
海南省 11 8 3 1
重庆市 10 10 3
四川省 24 24 3
贵州省 6 6
云南省 8 8
西藏自治区 2 2
陕西省 30 30 6
甘肃省 2 2
青海省 2 2
宁夏回族自治区 70 70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 4 1

  希望各地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及时准确报送有关统计信息、简报,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深入开展。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03:51
3楼

第2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1-17

各地认真贯彻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02年12月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潮。江西、河南、福建、北京、河北、贵州、天津、辽宁、江苏等9省(市)人民政府分别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或其他形式的会议;陕西、广西等4省(区)人民政府以内部明电向各地下发了通知;宁夏、广东、江苏等省以水利厅名义下发了通知;黑龙江省水利厅编制印发了《黑龙江省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各地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注重实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抗旱减灾能力。河南、辽宁、山西等省对现有小水库、小塘坝、小水池等水源工程进行了清淤扩容、维修加固,续建配套,增加蓄水量。甘肃、宁夏、广西、贵州等省(区)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溪流、山泉、雨水资源,兴建小水库,开挖坑塘、水柜等一批小型抗旱水源工程,增加蓄水能力。河南、山西、湖北、安徽、四川、甘肃、黑龙江等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千方百计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对严重老化、功能衰减的圩区水闸、排涝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并对部分联圩并圩、半高地新建圩区及低标准圩区内新建水闸泵站实行控制、增加排涝动力,提高低洼地区的防洪除涝标准。
  二是结合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天津市大力推广渠灌区大口径低压管道输水节水技术,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了喷灌、渗灌等高效节水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含量和设施农业水平。河北、陕西等省积极选用耗水少、抗旱能力强、生长日期短的节水高效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实现节约用水。安徽、福建、云南、新疆、山东等省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进度,落实渠道防渗、沟畦灌溉、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山东省还在井灌区积极推广应用"射频卡灌溉自动控制器"管水新技术,提高了灌溉用水的管理水平。上海市推广应用污水处理技术,并把传统的水利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了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三是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组织和引导农民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式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吉林、山西、河北、贵州等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个体、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投资水利建设。黑龙江、江西等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支持。陕西省把水利建设基金、退耕还林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工"的办法,发挥资金的整体优势。广东省梅州平远县成立了由村干部、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水利理事会,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来确定水利项目,并聘请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设计、预算,再由水利理事会向农民发出倡议,筹集资金,安排劳力,同时对工程的施工和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让农民得到实惠。河南省内乡县通过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引导农民兴修水利,鼓励个人承包荒山荒坡和建设小型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建设走出了一条由官"要"民干到官"引"民干的新路子。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入劳动积累工27.1亿个,完成投资 262.6亿元,完成土石方量54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76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8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28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万平方公里,加固水库5749座,新增乡镇供水工程3487处,新建小型水源工程70.4万处,新增蓄水能力5亿立方米,解决了1580.9万人的饮水困难。目前《国家八七扶贫计划》中留下来的242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已基本解决。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04:02
4楼

第3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1-19

2423万农村人口告别饮水难

  2000-2002年,国家计委、水利部共安排57亿元国债资金,加上地方政府配套和农民自筹51亿元,计划解决3409万人饮水困难。其中,41亿元用于解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剩余的2423万人口饮水困难;8.5亿元用于解决氟砷病区372万人的改水问题;6亿元用于解决近年来人口增长、水源条件变化等原因新增的432万人饮水困难;1.4亿元用于解决因旱引起的182万人临时饮水困难。在中央投入的57亿元国债资金中,西部地区39亿元,占68%;中部地区16亿元,占28%。
  为了切实做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建章立制。国家计委、水利部制定了《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作的意见》。项目省区市、地市直至县市都制定了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二是落实责任。各级政府间、各级水利部门间都层层签订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目标责任书(状),形成了责任明确、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三是实行名册管理和公示制度。在规划的基础上,将需要解决饮水困难的人数落实到村组或农户,并通过报刊、电视等形式予以公示。四是重视前期工作。以地市为单元编制农村饮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五是实行报账制,预付少量起动资金后,先干工程后付款。六是材料设备实行集中统一采购,确保了所购材料设备的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七是推行监理制,对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推行监理制;对小型分散工程,实行巡回监理。八是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工程进度、质量、资金管理和使用、工程建后管理等。仅2002年水利部就派出农村饮水解困检查组3批180人次。九是严格验收。项目完成后,由县乡逐项验收,省地市随机抽样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限期整改,直至合格为止。十是强化工程建后管理,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供水价格,以促进工程的良性运营。山西、湖北、安徽、四川、重庆等省市都出台了饮水解困工程建后管理办法。
  至2002年底,八七扶贫攻坚剩余的2423万人的饮水解困任务已基本完成,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58万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0万处,单户工程48万处,新增日供水能力240万吨。山西吕梁、河北坝上、陕西渭北旱塬、甘肃定西、宁夏南部山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南豫西、湖南湘西、贵州乌蒙山区、广西凭祥和龙州等一些革命老区、干旱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多年没有解决的严重饮水困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一是节省了取水工日,解放了劳动力。据调查分析,饮水工程建成后,平均五口之家每年用于挑水的工日可从70个减至20个,节省的劳力和时间可用于劳务输出,也可投入生产和其它创收活动。二是使疾病减少,提高了群众健康水平。饮水问题的解决,减少了水介传染病发病率,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中西部地区372万人的氟砷病改水问题的解决,使西部地区中、重度氟砷病区改水率由25%上升到60%以上。三是农村庭院经济获得大发展,促进了脱贫致富。饮水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家养牲畜的成活率,提高了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饮水工程的综合利用,为发展庭院种植业和加工业提供了水源保障。四是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受益地区群众将饮水解困工程称为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爱民工程";基层干部称之为"三个代表"在基层最直接、最现实的体现。广大受益地区群众在饮水解困工程通水时,张灯结彩,赋诗盈联,赠送锦旗,写感谢信等,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04:14
5楼

第4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1-21

山西省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2002年,山西省连续第6年遭受严重干旱。全国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全省以兴水治旱为中心,紧紧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大力开展了以农村饮水解困、小泉小水开发利用和旱井集雨灌溉、水保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出动机械10.98万台次,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64万亩,新增节水面积7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2.8万亩,造林313万亩,新建小型水源工程2.48万处。2002年解决了171万人的饮水困难。
  一、以兴水抗旱为中心,狠抓重点工程建设
  面对严重旱情,各地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东部山区抓小泉小水开发利用,西部黄土沟壑区和北部风沙区抓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南部和平川区抓农业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兴利与除害并举,建设五大重点工程:一是抗旱扩浇。去年9月以来,全省完成抗旱冬浇面积385万亩,为保证明年的农业丰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二是农村饮水解困。去年共投资5.49亿元,建成饮水工程3578处,解决了4642个自然村、171万人、2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三是农业节水。大力开展了节水园区、管道灌溉、渠道防渗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完成各种节水灌溉面积56.46万亩。四是小泉小水开发和雨水集蓄利用。在东西两山积极建设蓄水、引水工程,在黄土台塬和干石山区重点建设旱井、旱池,新建水池、水窖23479处,闸坝269处,新增补充灌溉面积5万亩。五是水保生态环境。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行专业队治理和报账制,积极扶持水保治理大户。治理面积在500亩以上大户达4398户,年投资额近1亿元,治理面积2000平方公里。
  二、创新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
  一是大力推行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目前已进行改制的水利工程10.83万处,占应改制的92%。饮水解困工程从建设开始,管理、运行机制一并落实。二是发展民营水利。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户投资农水利基本建设。临汾、吕梁、长治等地(市)鼓励社会、个人联户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治理“四荒”。灵石县共有2715户农民以不同形式治理“四荒”,其中500亩以上的大户46户,千亩以上的25户,承包面积16.8万亩。三是落实社会办水、以工补农、以煤建水机制。柳林县推广“一矿一沟”流域治理机制,全县80多座煤矿投入资金进行退耕还林和流域治理。孝义市各社会团体、厂矿企业、机关干部利用其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实行“一矿一机,一厂一机”
  义务投工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定每个煤矿完成造林整地挖坑2000个。
  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为了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各地提出:“围绕节水搞调产,围绕调产和效益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遵循价值规律和自然法则,引进特色、优良品种,发展符合市场要求的杂粮、林果、蔬菜、药材等优势作物;结合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引进国内外喷灌、滴灌、微灌等先进设备和技术,使产量和效益成倍增长,相应促进了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县扩大蔬菜、名、特、优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亩均收入达3000元,有的高达5000元。代县曹张乡集资入股开发荒滩弃耕地,兴建一个40万平方米的奶牛养殖交易中心,养殖奶牛4500头,年增加收入1800万元。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04:29
6楼

第5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3-7

陕西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搞农建成效显著

  今年,陕西省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区域经济、增强农业入世应对能力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节水灌溉为主线,围绕林果业、草畜业以及药材、蔬菜、花卉、苗木等种植业的发展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构建区域优势产业水利支撑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转变了单纯的粮食生产格局。
  陕北黄土高原区,发展林果、畜牧业。各市、县对建成的大面积梯田、坝地和小块水地,进行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发展草畜业和林果业,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延安市新发展各种大棚5万多座,新增经济林果面积214.3万亩,舍饲养羊106万只,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8%。洛川县狠抓节水灌溉,几年来新发展苹果种植面积40多万亩,产量达25万吨,总收入3.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380元。榆林市2002年底种草保存面积达690万亩、日光温室大棚蔬菜8200亩、养羊440万只(舍饲养羊占90%以上),产值达14亿元。
  关中地区建成优质粮棉果生产基地。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各灌区和渭北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优势,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林果、蔬菜、畜牧、花卉等产业,打破了历史上"关中粮棉油"的传统农业种植格局。渭南市林果业面积达180万亩,年总产量140万吨,成为陕西最大的果业基地,2002年果业收入达18亿元,新发展温室蔬菜大棚4万多亩,全市蔬菜面积突破50万亩。咸阳市礼泉县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建成了以苹果为主的高标准果园50万亩,生态林14万亩,受益农民3万多户。
  陕南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各地通过配套完善水利设施,大力发展黄姜、板栗、杜仲、核桃、茶叶、蚕桑、蔬菜、花卉等种植业,收到很好的效果。汉中市结合水利建设,发展特色农业面积达30多万亩,建成大棚1.5万多座;种植特色花卉苗木3万多亩,产品销售国内17个省市,增加产值 3000多万元。略阳县积极引进喷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方式,着重发展以杜仲、蚕桑、银杏为主的种植业,目前全县杜仲种植面积56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0%。安康市在原有蚕桑和药材产业的基础上,新发展桑园70多万亩,养蚕50万张,年可产茧1000多万吨;药材种植面积每年以25%速度递增,逐步形成了以白河、平利、旬阳、镇坪等地为主的药材生产基地。洛南县结合水利水保建设发展核桃370万多株,正常年份可产核桃500多万公斤,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加之烟、果、药等总收入高达3.8亿元,占农村经济收入的86.8%。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05:01
7楼

第6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3-14

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社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山东省蒙阴县走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路子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怎么搞?近年来,蒙阴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由农户自愿结合,组建农业经济合作社,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路子。截止目前,全县已有351个行政村成立了农业经济合作社,占全县行政村的60%,共成立合作社1103个,入社人数12.8万人。
  一、主要做法
  2001年冬季,该县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探索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目的,结合当地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5个试点村组建农业经济合作社。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走出一条“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路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问题。
  农业经济合作社由多户群众自愿优化组合,并由他们选出有种养、经营专长的“能人”当社长,再选出理事会、监事会共同管理合作社的事宜。关系到入社成员利益的大事、大项目共同研究、决定;在成员都受益的一些大的建设项目上联合起来共同出资出力;在农作物的管理上互帮互助;经营上共同商量,联合起来闯市场。
  但家庭承包经营性质不变,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归属不变。对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建设用地统一规划。在群众完全自愿和保证原承包土地数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统一丈量,划分等级,确定面积,化零为整。村里将土地划分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社长代表全社抓阄,形成一社一大片。
  该县组建农业经济合作社主要坚持五条原则:一是坚持“政府引导,能人牵头,多户联合,优化组合”的原则。每个合作社由村里公认的威信高、办事公道的“能人”牵头,与农户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二是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尊重农民选择权,不强迫,不搞拉帮结派,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三是坚持经济效益优先原则。必须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以发展经济为重点,依法经营,绝不搞成一级行政组织,不搞强行服务。四是坚持立社申请,办社审批原则。要求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社的,必有牵头人根据实际情况,写出书面申请,经村两委同意后报县农业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五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成熟一个村发展一个村,因地制宜,不搞千篇一律。
  二、取得的效果
  该县探索建立农业经济合作社的尝试,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给农村带来了可喜变化。
  一是实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转变,推动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展。在进一步巩固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结合得更加紧密,既扩大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又使农村土地和劳动力相对集中,调动了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社员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科技水平、生产经营能力及整体素质共同提高,农户之间的经营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从而形成“先富带后富,共帮困难户,同走致富路”的局面,为群众进一步增加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创造了经济条件。界牌镇双河峪村户均深耕整地投入1500元,多的户投入2000元以上,全村总投入15万元。朝阳村第一合作社17户农民,立社后的第二天每户自愿出资500元建设水利工程,这在农业经济合作社成立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开辟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熊家万村合作社改变原有种植小麦、玉米的单一模式,2002年发展蜜桃260亩,并组织部分剩余劳动力搞网箱养鱼。曹后村3个合作社调整产业结构一步到位,2002年全村规模种植辣椒200多亩。该县巳建立合作社的59个村今年开春共发展优质蜜桃11440亩,葡萄320亩,间作种植黄烟3200亩,中药材1100亩,辣椒800亩,生姜和其它高效作物2800亩。
  三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水平,解决了制约农村工作开展的一系列问题。增强了农民在整地治水、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能力,解决了过去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村里想办无力办的事情。北坪村飞跃二社全社42户60多个劳力,投资20多万元正在建设蓄水18万立方米的大型塘坝,每天早晨天一亮就到工地,天黑才收工。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形势下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难题。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05:24
8楼

第7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3-26

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春修保春耕春播工作

  自去年12月份,国务院召开全国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后,各地加强了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领导,针对北方地区连续的旱情,努力增加抗旱水源,大力推行节水灌溉,确保今年春播生产。入春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召开的部分地区春耕和抗旱工作座谈会后,各地抓住春耕前的短暂时间,应对当前严峻的旱情,采取得力措施,精心组织,大力开展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因地制宜修建各种抗旱应急设施,搞好灌区工程的维修、配套和改造,把抗旱保春播作为当前农村工作头等大事来抓,确保春修、春耕、春播地顺利进行。
  一、领导重视,及时动员
  春节过后,河北、山东等省政府召开了抗旱和春耕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黑龙江、陕西、辽宁、宁夏、甘肃、青海、吉林、四川等地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密切注视旱情发展,及早研究对策措施,积极做好抗春旱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级水利部门不等不靠,把解决干旱问题作为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截至到3月初,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劳44.6亿个工日,投入资金446亿元,全国共兴建小型水源工程98.7万处,其中小型水库362座、塘坝4万处、水池15.6万处、水窖60.2万眼、机井18.9万眼,增加蓄水能力9.3亿立方米。
  二、因地制宜,开辟抗旱水源
  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开辟抗旱水源,增加蓄水能力。山东、河北、甘肃、宁夏等省(区)以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力推进春耕抗旱工作。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分批分期完善配套小型水利工程;对部分老化的工程,抓紧时间进行检修;对尚未竣工的工程,集中人力财力,抓紧扫尾,力争在春灌中发挥效益。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采取耙耱保墒、平田整地、地膜覆盖、坐水种等办法,确保春播。在降水较丰富的山区,发动群众通过人工集、蓄、引、提等多种形式,建设水窖、旱池等小型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利用雨水资源。去年入秋以来,河北省新建水窖3.4万处,增加蓄水能力140万立方米,新增、补充灌溉面积43万亩,解决饮水困难76万人;今年还将投入400万元补助资金,新建水池水窖8000个,增加蓄水能力26万立方米。青海省抢修、加固水毁工程242项,维修机井142眼,修建临时水源工程62项,打坝淤冰210处,有效提高了工程的引、蓄、提水能力。青海水利厅还将根据旱情的发展,适时从龙羊峡、东大滩等水库向下游灌区调水3000万立方米,以缓解春灌用水不足的矛盾。
  三、实施科学抗旱,加大节水灌溉推广力度
  各地围绕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实施科技抗旱,坚持坐水种、FA旱地龙、集雨补灌相结合,优化配置,综合利用。河北、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大力推广旱育秧、旱耙、旋耕等节水耕作技术;对水利基础设施差的地区,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化学措施,大力推广地膜覆盖、耕作保墒、覆盖保墒,种植耐旱作物品种,施用抗旱剂等综合抗旱措施。青海省已落实坐水种面积20万亩,FA旱地龙应用面积100万亩,集雨补灌面积40万亩,制作抗旱坐水种机具800多台,提高了科技在抗旱中的减灾作用。福建省泉州市以省级水利化县和节水增效示范片建设为导向,大力发展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全市新增喷灌面积2700亩、微灌1100亩。山东省淄博市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3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80%。
  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缺水地区压缩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推广节水耐旱优良品种和各种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宁夏回族自治区压减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75万亩,改种耐旱和经济作物。内蒙古河套灌区夏季作物由去年的350万亩压减到170万亩,并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11:13
9楼

第8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4-1

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农村水利信息管理水平

  随着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农村水利行业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迫切需要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办事效率。为此,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组织开发了农村水利信息管理系统。为使各省(区、市)农村水利处更好地使用这套系统,农村水利司于2003年3月27日在重庆市举办了培训班,30多位负责农村供水工作的同志参加了培训。
  农村水利信息管理系统是以传统办公管理模式为基础,基于WEB服务器WIN2000用Asp程序与SQLServer数据库接合开发的。这套系统操作界面简洁,易于使用。用户打开WINDOWS里面的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www.cnsloa.com即可打开主页面,然后选择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可进入系统进行操作。用户分为三级,分别为司领导及各处、各省用户和管理员。三级用户以各自不同的权限,从系统中互相收发邮件,发布和查看通知公告,上传文件、计划、报表等。系统还可以对报表进行自动汇总。
  通过培训,大家熟悉了本系统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认识到网络办公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大家认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是对传统办公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我们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尽快掌握和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办事效率。
  水利部农村水利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成,为农村水利办公自动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村水利司将根据使用情况对系统进行改进完善。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11:39
10楼

第9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4-4

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

  去冬以来,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以提高防旱减灾能力为中心,大力开展以节水灌溉、堤防建设、河道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3年3月底,全省累计投入劳动积累工3.04亿个,累计完成土石方5亿立方米,各级财政投入资金14亿元,群众自筹8.5亿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14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61平方公里,解决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主要特点是:
  一是通过"引、蓄、节"等多种措施,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切实提高防旱减灾能力。河南省财政拿出530万元抗旱经费,组织群众对现有小水库、小塘坝、小水池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增加蓄水能力;对老化失修的机井、泵站和灌溉设施修复改造,使之尽快发挥抗旱作用。平顶山市重点抓好郏县广阔渠复建二期工程建设,复建干渠12公里,新建、修复干渠建筑物48座。信阳市把坑塘改造、渠道整修作为重点,新建塘堰坝1680处,整修塘堰坝8960处,新打机井276眼,新增蓄水能力3890万立方米;对泼河、五岳等水库灌区的干支渠进行了整修、延伸,扩大了灌溉面积。沿黄的新乡、濮阳、开封等地组织力量对大功、濮清南等引黄灌区的干支渠进行了清淤,改善了引水条件。安阳市以节水为主线,重点抓好"三区一闸"工程,建设万亩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示范区24片21.7万亩,高标准节水示范区21片6.1万亩,水土保持生态农业示范区16片6.37万亩,平原沟河建节制闸(坝)18座,有效改善了农业基础生产条件。焦作市结合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建设优质专用小麦、药材、蔬菜、食用菌等高效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47万亩,年节水984万立方米。
  二是以堤防建设、河道治理、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加快防洪保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去冬今春,河南省在河道整治上重点抓好熊耳河市区段综合治理、七里河疏浚治理、新密市双洎河下庄河段堤防整治、荥阳市索河治理和巩义汜河治理等工程的基础上,整治完成土方量在100万方以上的河道近100条,大大提高了防洪除涝能力。南阳市把河道整治特别是县城段堤防整修加固、水库治理加固及发展灌溉面积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对唐河、南召、西峡三县8.8公里城段堤防进行整修加固,防洪标准可提高到20年一遇。驻马店市开展以骨干沟河综合治理和堤防整修为主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完成骨干沟河19条,共计215公里的治理任务,完成土石方量2350万立方米。郑州市总投资997万元的丁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总投资达5600万元的纸坊水库、五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建设中,小型水库建设已开工8座。
  三是积极探索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新机制,明晰产权,发展民营水利。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本着"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新乡市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吸纳民间资金,长垣县宏力公司投资310万元用于改善万亩红葡萄园水利条件,除120余亩采用滴灌外,全部采用地埋管道输水技术,已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南阳市西峡县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牵头、干部入股、群众集资、捆绑资金、招商引资、公开拍卖承包等方式,进行统一治理、开发,大力发展大王枣、美国黑李、板栗、油桃、猕猴桃等小杂果基地。内乡县以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流通服务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来引导农民兴修水利,三年多来,该县民营水利从业人数发展到1300多人,承包荒山荒坡和小型水利设施开发项目1000余个,参与水利建设开发项目的干部职工3000多人,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兴办科技实业工程600多个,使水利工程建设走出了一条由官"要"民干到官"引"民干的新路子。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7日 23:12:14
11楼

第10期


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 2003-4-8

实施治水兴村战略 全面推进小康建设
--四川省通江县"治水兴村"建设成效突出

  自2000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各地逐步取消国家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如何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为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四川省委、省政府科学审视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新形势,针对贫困旱山村,做出了以建设集雨节灌工程为主要措施的"治水兴村"战略决策。各地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面贯彻落实"治水兴村"战略,其中通江县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一、积极探索治水兴村新机制
  四川省通江县有81个旱山村、278个缺水村,望天耕地面积31.7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1.8%,属典型的干旱贫困山区农业县。由于连续遭受干旱,一些地方的农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为加快抗旱水源建设,提高抗旱能力,该县对水池、塘坝、水窖、机井等小型抗旱水源工程,不再实行政府大包大揽和强迫命令,按照"农户申请、村社推荐、政府批准、民办公助"的办法,坚持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原则,择优扶持,以奖代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行 "三书一合同"管理机制。一是农民建设治水兴村项目必须提交"申请书",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真正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二是村社实施治水兴村项目必须出具"审批书",村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筛选、推荐确有建设必要且具备建设能力的农户;三是安排治水兴村项目必须编制"规划书",水利部门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实地规划,确定池、窖、凼、沟或渠等具体建设项目;四是所有治水兴村项目必须签订建设施工合同。"三书"齐备后,县有关部门即与项目村及农户签订施工合同,明晰工程权属,明确双方责权利,即可开工建设。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
  对特别贫困且严重干旱的村社、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社和示范带动性强的村社,通江县优先安排治水兴村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工程实施方面,注重研究新技术、新工艺,采取自行设计制作模具,现场预制安装渠槽的方法,推广应用砼U形渠道,取得了"五省两提高"的良好效果,即省地、省工、省水、省时、省钱,提高了输水能力,改善了工程形象,较传统的土、石渠,具有显著的技术先进性,得到农民称赞。在项目管理方面,认真做到"三落实":一是严把质量关,落实技术指导。水利技术人员常驻工地,采取"定任务、定进度、包质量、包效益"的"两定两包"责任制,确保技术指导到位。对砼U形渠的制作安装,该县组建了专业施工队,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二是强化资金管理,落实项目投入。通江县治水兴村项目资金管理实行报帐制,经水利局驻工地技术人员与施工单位或农户对工程分阶段验收签字同意后,将补助资金以砖、水泥、河沙等实物形式,直接兑现到每一个建设户主,有效防止工程资金截留挪用。三是明确工程权属,落实利益分配。对现有的集雨节灌工程,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自主经营和管理,并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可继承和转让。
  三、实施治水兴村战略效果明显
  (一)通江县连续两年实施治水兴村项目,改善了干旱贫困山区农民群众生产和生存条件。两年内上级重点扶持了8个重点贫困旱山村,辐射带动10余个干旱缺水村,共兴建蓄水池421口、水窖83口、沉沙凼505个,引、排、灌渠道22.32公里,其中砼U形渠17.5公里,新增蓄水能力12.08万立方米、旱地浇灌面积324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20亩,基本做到了"引水有渠、蓄水有池、排水有沟、沉沙有凼",有效地解决了项目区的农民生活和生产用水。
  (二)实施以农户为单元的治水兴村工程,建立与土地分户经营相适应的水利建设新体制。该县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建设以农户为管理主体的治水兴村工程,产权明晰,利益直接,促进了建设主体、投入主体和受益主体的有机统一,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建设管理积极性。且具有花钱少,办大事的优点,国家只需给予少量的资金扶持和引导,便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成后维修费用低,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具体情况用水,很好地适合山区农户住居分散和一家一户为单元的生产特点。
  (三)建设集雨工程,发展节水灌溉,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该县确定了长、中、短期项目,实行了高、中、低三位一体开发,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和天然优势,发展区域经济。由于贫困旱山村的"保苗水"有了保证,新华村、张家山村、城子坪村的旱田都不再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取而代之的是干鲜果、中药材、蚕桑树等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新华村内100亩沙田柚当年增产近4成,增收8万元。玉屏寨村坚持以治水为先,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维修山平塘2口,新建微水池15口,水渠1620米;同时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栽植银杏11.5万株、金银花20万株,种植黑麦草、菊苣等优质饲草1000亩,投产见效后,年产值将达200余万元,人均增收1500多元。
  通江县通过因地制宜实施治水兴村战略,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旱山村靠天吃饭和灌溉用水难的问题,有步骤地推广经济作物种植,这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意义重大,值得条件类似地区借鉴。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