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文大事记
wnb
wnb Lv.11
2006年01月18日 20:29:11
只看楼主

一、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一)秦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一、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河流众多的文明古国。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余年历史中,有关开发河流水利、抗御洪旱灾害的斗争,史不绝书。按照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看,这些记载表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每一次取得开发河流水利的成功或抗御洪旱灾害的胜利,都莫不与正确掌握与运用水文知识有关。如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知道了“水性就下”的道理,而采取疏导措施取得了成功。李冰也“识察水脉”,修都江堰工程,立三石人水尺,建成中国最早为工程控制运用服务的水位观测站。《管子》中的河流分类、《诗经》及《书经》中的丰富水文信息、《吕氏春秋》及《黄帝内经》中的水循环论述等,为中国先秦时期的水文瑰宝。秦汉时代的测雨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中国测雨器的发明比西欧要早三百余年。随着全国人口的日益增多和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为防洪、航运、灌溉应用的“水则”、“水志”普遍设立,增长了对河流水文规律的认识。汉代张戎对泥沙运动的精辟论述、王充对潮汐生成的正确解释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它们都是中国水文科技史上璀璨的篇章。

一、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

(一)秦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

一、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河流众多的文明古国。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余年历史中,有关开发河流水利、抗御洪旱灾害的斗争,史不绝书。按照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看,这些记载表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每一次取得开发河流水利的成功或抗御洪旱灾害的胜利,都莫不与正确掌握与运用水文知识有关。如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知道了“水性就下”的道理,而采取疏导措施取得了成功。李冰也“识察水脉”,修都江堰工程,立三石人水尺,建成中国最早为工程控制运用服务的水位观测站。《管子》中的河流分类、《诗经》及《书经》中的丰富水文信息、《吕氏春秋》及《黄帝内经》中的水循环论述等,为中国先秦时期的水文瑰宝。秦汉时代的测雨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中国测雨器的发明比西欧要早三百余年。随着全国人口的日益增多和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为防洪、航运、灌溉应用的“水则”、“水志”普遍设立,增长了对河流水文规律的认识。汉代张戎对泥沙运动的精辟论述、王充对潮汐生成的正确解释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它们都是中国水文科技史上璀璨的篇章。

(一)秦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

史前时期(公元前22世纪以前)

(1-1) 史前的水文考古

距今约六千年前,半坡人定居在今陕西西安城东6公里处的半坡村。该处为河流二级阶地,下距河流较近,饮水方便,又有一定高度,不易被一般洪水所淹没,周围地形平坦,土地湿润肥沃,易于耕作,出入方便。证明半坡人选择居住地时,对旱涝枯洪水变化的认识已十分清楚。另据考古发掘,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在公元前35世纪~前30世纪时已有人工水井;浙江湖州市邱城遗址下层,有公元前27世纪的九条排水沟和两条宽1.5~2米的大型引水渠。说明这些地区的居民当时已知道引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传说时代(公元前21世纪前)

(1-2) 中国最早的一次洪水记载

据《水经注》卷十五·洛水载:“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今《河图·视萌篇》是也。”这是传说的中国最早的一次暴雨洪水记载。

免费打赏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7:47
72楼
(3-68)成立黄河研究组

7月16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出《关于成立黄河资料研究组的通知》,以研究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要求水利部及燃料工业部水电总局把这项工作当作主要任务。以李葆华为组长,刘澜波、王新三、顾大川、王化云为副组长,集中技术干部56人,经过半年的努力,提出了各种调查研究报告,其中有水文、泥沙统计表4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82张,12个测站的各种水文曲线等资料。1954年4月,该研究组改为黄河规划委员会,以李葆华、刘澜波为正副主任委员,下设11个专业组,其中水文及水利计算组组长为叶永毅、陆钦侃。10月完成《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2月报送中央审查。

(3-69) 水电总局发展水文测站

7月,中央燃料工业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首次召开全国水电勘测会议,提出要加强水电水文工作。会后在勘测总队下设立水文科,短期培训观测人员,从本年年底起陆续在滦河潘家口、永定河珠窝、黄河柳青等处设立水文站。同时,各地水电单位接管或增设黄河上铨、资水筱溪、龙溪河袁家坪、浑江桓仁、上犹江铁扇关、以礼河大木厂、水槽子、新安江罗桐埠、街口、淳安等水文站。

(3-70)辽河、松花江大水

8、9月,辽河、松花江发生超记录的大洪水。辽河铁岭站于8月20日出现洪峰水位60.26米,比1951年的历年最高水位低0.44米。松花江哈尔滨站于9月3日出现洪峰水位119.30米,超过了1951年最高记录。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的入库洪峰流量达19600立方米每秒,为历史最高记录。

(3-71) 举办水文资料整编研习班

9月,中央水利部在北京召开水文资料整编座谈会。随后又在天津市独流镇举办水文资料整编研习班,各流域、省(区、市)都派水文人员参加,学习并交流水文资料整编方法。

(3-72)调查汉江历史洪水

9月,长委第一次组织历史洪水调查队,对汉江上、中游进行洪水调查。经过查勘访问,查到了1583年洪水的碑刻。根据洪水痕迹调查测量和流量估算分析,确定该次洪水频率为0.26%,为汉江流域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水文依据。

(3-73) 东北地区开始洪水调查

9月,东北区水利总局由梁同淦主持组织人力在辽河铁岭水文站进行洪水调查试点,对当年和历史洪水调查方法做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10月又组织人员分赴辽河、松花江流域一些测站作洪水调查。这是东北地区洪水调查工作的开始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8:15
73楼
(3-74) 举办水文测验规范学习班

11月,中央水利部水文局在北京举办苏联水文测验规范学习班,长委、黄委、淮委等单位共7人参加。学习中结合中国具体情况,编写了《流速仪测量》、《浮标测量》、《泥沙测量》、《断面布置和测量》等技术文件,于1954年1月印发全国水文系统学习,为正式制订中国的水文测验规范奠定基础。

(3-75) 建成官厅水库泥沙测验队

本年,由中央水利部首次组织施工的官厅水库建成。为了探索水库建成后的水文泥沙运动规律,以验证和改进水库规划设计技术,由部水文局组建成立官厅水库泥沙测验队,派龙毓骞为技术负责人,长期驻官厅水库工作。1955年改名为“官厅水库水文实验站”。主要观测实验研究项目有:水库泥沙淤积,进出库水量,沙量平衡,气象,波浪等。1959年交由官厅水库管理处代管。

1954年

(3-76) 恢复成立西南水文总站

3月1日,西南财经委员会通知西南各省,恢复成立西南水文总站,领导西南各省水文分站,站址设在长委上游局,并由该局代管。原西南水文总站于1953年2月20日随同西南水利部一起撤销,部分人员调往长委上游局。

(3-77) 召开全国洪水预报经验交流会

3月15日~4月2日,水利部水文局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洪水预报经验交流会,由各流域机构和已开展洪水预报的大行政区以及部分省的有关人员参加。主要交流各地、各流域开展洪水预报的经验,并介绍一些洪水预报理论和方法实例。

(3-78)报汛站始用站号代码

春,水利部水文局修订报汛办法并重新颁布执行。报汛站统一编号,从本年起报汛站均用站号代码。

(3-79) 大行政区撤销后水文体制调整

4月,中央决定从本年起撤销全国各大行政区,原各大区水利系统的部分人员充实各省力量,部分人员调至中央水利部,华东水利部测验处处长陈道弘等调至中央水利部水文局。各大区撤销后,原各大区所管辖的水文业务也相应作了调整。如淮河流域的水文测站交淮委主办,并由各省治淮机构管理。安徽、江苏省水利厅设水文分站,管理地方水文测站。黑龙江与松江、辽东与辽西水文分站合并成立黑龙江与辽宁两省水文总站等。华东区所领导的沂沭运运分站改由中央水利部水文局直接领导,1954年2月由水利部移交给山东省,少数人员调至水文局和水科院。

(3-80)太湖流域洪水

5~7月,本年降雨由春雨与梅雨相接,5~7月流域平均雨量为890.8毫米,浙西山区最大达1380毫米,适遇长江大水,江湖水位并涨,洪涝水排不出,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湖区最高水位达4.65米,洪水总量达212.1亿立方米,经黄浦江排出量为88亿立方米。受灾总面积达51万公顷,成灾面积近25万公顷。

(3-81)长江洪水

5~8月,长江流域气候反常,江西、湖南雨季延长,四川雨季提前。上游金沙江、岷江洪水与嘉陵江洪水遭遇,又与乌江暴雨径流相汇向中下游推进。中游洞庭湖水系、汉江水系和下游鄱阳湖水系洪水也很大,致使干流沿江地区各地水位均创历史有记载的最高纪录,汉口最高洪水位达29.73米,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洪量巨大,干流各主要站超过警戒水位达60~135天。长江和汉江干堤决口61处,人工扒口12处。从7月上旬起,荆江大堤进入抗洪紧张阶段,为确保荆江大堤安全,有效抑制荆江段水位上涨,根据水文预报,经中央批准,荆江分洪闸分别于7月22日、29日及8月1日三次开闸分洪,三次分洪量达122.7亿立方米,使沙市最高水位为44.67米。如不运用荆江分洪和其他分洪措施,沙市水位据推算可达45.63米,将产生难以预计的后果。这场洪水使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123县市受灾,淹没农田317万公顷,受灾人口1888万人,死亡3万余人。

(3-82) 浙江新昌站建成第一座人力水文缆道

6月,浙江新昌水文站架起中国第一座人力操纵的水文缆道,开创在岸上操作施测流量,其后又逐年改进提高成为电力操纵的自动化水文缆道,施测流量并可采取悬移质含沙量水样等。此缆道已在全国陆续推广应用。

(3-83) 淮河洪水

7~8月,今年大气环流反常,雨带长期徘徊于江淮流域,梅雨期比常年延长,且在梅雨期内,大面积暴雨频发,达12次之多。淮河流域7月份出现大暴雨6次,汛期雨量主要集中于7月上中旬,造成淮河特大洪水。洪水主要来自淮河上游及南支滨河、白露河、史灌河等支流。王家坝洪峰流量9610立方米每秒,蚌埠站最高水位22.18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03米),洪峰流量11600立方米每秒,中渡站洪峰流量11700立方米每秒。干流各控制站30天洪量都超过了1931年洪水。沿淮坡洼相继分洪蓄洪。淮北大堤失守,堤防普遍漫决,造成淮北平原广大地区洪涝灾害。全流域成灾面积408.2万公顷,死亡1930人(相当于1931年的1%),以安徽灾情最重,河南、江苏次之。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8:56
74楼
(3-84) 长江流域出现大范围冰凌

12月~1955年1月,洞庭湖区、湘、资、沅、澧四水、汉江、唐白河、东荆河、皖河、青戈江、巢湖等河湖先后出现冰凌,汉江滚河张集站冰厚达25厘米,汉江丫角庙站迟至1955年1月22日始解冻。长江流域中下游出现这样大范围的冰凌现象,实属罕见。

(3-85) 水电总局加强水文勘测管理工作

本年,燃料工业部水电总局在北京勘测设计院勘测处设立水文科,负责水电工程的水文计算,所属水文测站管理,并兼负全国水文勘测业务的技术管理。原勘测总队水文科撤销。

(3-86) 《水文资料整编方法》出版

本年,水利部水文局为了促进资料整编技术的发展,特编印《水文资料整编方法》一书出版发行。

(3-87)协同研究水文站网规划和测验方法

本年,水利部水文局与水科院达成协议,共同进行水文站网规划和水文测验方法的研究。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9:27
75楼
1955年

(3-88) 傅作义谈水文工作

1月4~17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水利会议。傅作义部长在1955年的工作任务报告中指出:水文工作方面要加强领导,充实与健全水文机构,加强测站管理检查,积极贯彻水文测站规范,改进仪器测具,提高测验质量。组织专门力量在1956年内完成历年水文资料整编,并于近期内做到当年资料于次年完成整编。正在进行流域规划的河流应尽速增设测站,工业基地、边疆地区、垦荒地区以及没有设站或设站很少的河流要有计划地发展。尤其山区雨量站设得太少,今后必须适当增设,以控制水情。此外,依靠洪水调查获得实测记录以外的历史特大洪水资料十分重要。已经开展这一工作和正在进行流域规划的地区,应根据调查成果结合历史记载进行系统研究,以获得正确的资料和结论。尚未开展这一工作的地区,可参考部水文局编印的《水文资料整编方法》的附录《怎样调查洪水》,先重点进行,取得经验后普遍开展。

(3-89) 山东黄河凌汛决口

1月27日,黄河河南段开始解冰开河,29日开至利津,而利津以下冰封仍甚坚固。源源不断的流冰卡塞在五庄至麻湾30公里河段内堆成冰坝,迫使水位急剧上涨,利津站水位高出保证水位1.5米,爆破队全力炸冰,大炮及飞机多次轰击,并迅速开放小街子溢水堰分泻水势,但仍宣泄不及,险情屡生,1月30日晨l时终于决口。溃水淹及利津、沾化、滨县360个村庄,受灾17.7万人,淹地5.5万公顷,倒房5300余间,死亡80人。

(3-90) 第一部《水文测站暂行规范》颁布

3月15日,水利部水文局在天津举办水文测站规范研习会,参加者近百人。对由水文局起草的《水文测站规范(草案)》进行了详细研讨,历时40天。会后由水文局作了修正和补充,并于同年10月13日由水利部正式颁布《水文测站暂行规范》,并随之检发《关于执行<水文测站暂行规范>的意见》这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水文测验技术标准文件。其中的《降水量观测暂行规范》迟至1958年8月始正式颁发,自1959年1月1日起执行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9:49
76楼
(3-91) 西藏地区开展水文工作

3月19日,水利部指派长江上游局何怀英负责,带领水文技术人员一行12人进藏筹建水文领导机构,布设水文测站,协助开展西藏地区的水文工作。6月,设立拉萨一等水文站。何怀英任站长,隶属西藏工委财政部。同年设立拉萨河拉萨流量站及雅鲁藏布江奴各沙、羊村、奴下流量站,并于7月开始向印度拍报水情。1956年7月开始向巴基斯坦拍报水情,1960年停止。

(3-92) 黄委组织洪水调查

3月20日,为编制三门峡工程初步设计和伊、洛、沁河技术经济报告提供水文及水利计算所需洪水资料,黄委组织8个水文调查组对黄河干流山西保德至河南孟津段和伊、洛、沁河流域进行水文调查。晋、陕两省水利局也派出3个调查组对渭、泾、北洛河和汾河进行水文调查。黄河干流在潼关至三门峡段又调查到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水痕迹23处,及陕县水文站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缺测的1944年、1945年、1947年、1948年洪水痕迹。伊、洛河各组根据洪水痕迹校核了1931年、1935年、1937年洪峰流量。沁河组发现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洪水的新痕迹。此外,三门峡孟津组、伊河组和沁河组都发现记述1761年特大洪水的碑文。

(3-93) 编印《洪水预报方法》

5月,水利部水文局华士乾主编的《洪水预报方法》印发全国。该书在总结长江、淮河1954年特大洪水实际预报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吸取了美、苏的洪水预报方法,用中国实测资料做出分析应用算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洪水预报方法。

(3-94) 陈日华首创水力绞关

6月,福建洪尾水文站陈日华创制水力绞关。主要是在测船上安装一对特制水轮,用来借天然水流冲力绞收锚缆以代替人力,又称水轮收缆法(见《流速仪测流技术经验》)。该项技术于1956年4月中央召开的全国农业、水利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向全国推荐。

(3-95) 浙、赣地区和鄂东地区洪水

6月17~22日,浙、赣地区暴雨。暴雨中心江西奉新最大三天雨量577.7毫米,次雨量200毫米以上笼罩面积14.97万平方公里。这场暴雨使浙江的富春江、新安江和兰江及江西的饶河、信江和修水发生洪水。富春江芦茨埠站洪峰流量达29000立方米每秒,为本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20~24日鄂东地区暴雨,暴雨中心湖北红安最大24小时雨量393.9毫米,三天雨量100毫米以上笼罩面积16.27万平方公里。这场暴雨使湖北滠水、倒水、浠水、富水发生洪水。滠水长轩岭段和倒水红安以上发生有记录以来最大洪水,富水发生仅次于1623年的大洪水。这场暴雨对三个地区均造成了较严重的灾害。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10:16
77楼
(3-96) 第一个高原湖泊水位站

7月,青海省农林厅水利局在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微咸水湖——青海湖设立第一个高原湖泊水位站——二郎剑水位站。

(3-97) 召开流速仪检定座谈会

8月10~18日,水利部在南京召开流速仪检定座谈会,讨论制定了《关于流速仪检定的一些规定和要求》,颁发全国水文部门,要求统一执行。会后,由部水文局编印《流速仪检定》一书向全国发行。

(3-98) 苏联水文专家索柯洛夫应聘来华

9月,苏联水文专家A.A.索柯洛夫应中国水利部聘请来华协助工作。他在华四年期间,经常到各地考察和讲学,向中国同行介绍了有关苏联水文科研、水文计算、水文地理、水文站网规划、水文预报、水文测验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他的许多报告和建议,对新中国初创时期的水文事业有很大帮助。1959年10月合同期满回国。

(3-99) 越南索要红河水文资料

10月,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要求,水利部经与云南省水利局磋商及进行准备后,于1956年10月6日通过外交部向越方提供中国境内的红河水文资料33本及附图1份。

(3-100) 民主德国水文仪器专家来华考察

11月3日,根据中国与民主德国的技术与技术科学合作协定,民主德国水文仪器专家缪勒为团长一行四人来华考察。在华期间与中国有关单位交流了海洋水文仪器、流速仪、流向仪等仪器的制造工艺和设计经验。12月14日考察结束,签订了考察议定书。

(3-101) 中朝交换边境河流水文资料

12月16日,水利部通过外交部向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索取鸭绿江、图们江1955年已经设立及1956年计划设立的水文测站分布图和站名、测验项目一览表。1956年3月收到送来的资料有:1.1955年鸭绿江、图们江水文测站分布图;2.1956年度设立水文测站调查测定点计划;3.朝鲜境内鸭绿江及图们江的水文观测资料;4.满浦、中江、厚昌江口、惠山、茂山、会宁每月平均水位表。朝方并提出:自1956年起每年定期交换一次鸭绿江、图们江两流域的水文气象资料;1956年7月14日水利部函复朝方;同意每年交换一次鸭绿江、图们江水文资料。

(3-102) 召开泥沙问题研究工作座谈会

12月17日~1956年1月6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泥沙问题研究工作座谈会,水利部和中科院所属有关单位、高等院校及其他有关部门共53人参加。会议讨论了泥沙研究的方向和目的,确定了1956年度工作计划和分工,并决定在国家建设委员会和水利部领导下,成立泥沙研究工作组,由组长谢家泽,副组长李赋都、张瑞瑾、张光斗、方宗岱,秘书范家骅、李保如、丁联臻组成中心小组,领导及推动泥沙研究工作。会议还确定编辑出版《泥沙研究》刊物,于1956年出版第一卷第一期。1960年停刊, 1980年复刊,至1990年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10:46
78楼
(3-103) 长江水利学校设陆地水文专业中专班

本年,水利部武汉长江水利学校(1958年下放改由湖北省水利厅管理)开始设置陆地水文专业中专班。至1991年止共招收中专班15班,767人;专科班4班,130人;职工中专班3班,130人;办短训班600余人。

(3-104) 罗桐埠施测卵石推移质

本年,上海勘测设计院在新安江罗桐埠站使用荷兰式采样器施测推移质。

(3-105) 辽宁省水利学校设水文专业班

本年,辽宁省水利学校开始设置水文专业中专班,学制三年(至1991年止共有毕业生872人)。1959年,开办水文专业大学本科班,学制四年,1973年改为三年(至1991年止共有毕业生197人)。

(3-106) 水文系统使用“冻结基面”

本年,在研究制订新中国第一部《水文测站规范》前,曾由水利部水文局专门组织讨论水文测站水位观测的高程表达方法与国家水准基面统一标准的应用问题。由于全国各河流应用高程基面尚未统一,若干水文测站尚未接测国家水准点而仍采用假定基面,各站水准点高程数据经检查复测后又往往需要变动,致使前后水位数字(水尺读数加基面高程)不相连续。经反复研究后规定:测站一经设置,使用的任何基面均须冻结,以维持实测水位值前后一致,是为水文系统使用的“冻结基面”。另在水位表上加注“冻结基面”与绝对基面间的差值。

(3-107) 全国水能资源普查

1954~1955年,水力发电勘测设计部门根据所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对全国的水力资源作了一次粗略估算。估算范围包括全国较大河流1598条,流域总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强,河道总长度约22.6万多公里,年总水量约为26170亿立方米。估算结果,中国水力资源理论总蕴藏量为5.4亿千瓦,可能利用资源量为2.7~3.2亿千瓦。其后1956~1958年间,由水电总局与水利部共同组织全国各地区勘测设计院和各省区勘测设计单位,成立水力资源普查队赴各河流进行实地勘查。1958年,根据查勘资料修正了1955年的量算数字,得到全国水能总蕴藏量为5.8亿千瓦。

(3-108) 1955年全国水文情况统计

本年,全国共有水文测站4949处,其中流量站1396处、水位站1205处、雨量站2337处、实验站11处;报汛站1962处。水文职工10312人。水文经费1581.12万元。

1956年

(3-109)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规定水文发展规划

1月,中共中央提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其中第三十三条规定:要求从1956年开始,按照各地情况,在7年或12年内基本上建成水文的和气象的台、站网,加强危险天气的预报和农业气象预报的工作。这是水文工作首次列入国家规划文件。

(3-110) 全国水利会议提出1956~1967年的水文工作要求

1月11~21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水利会议。主要研究农业合作化高潮形势下水利建设的全面规划、具体任务和应采取的基本措施问题。要达到基本消灭水旱灾害和保证农业增产的目的,会议指出在基本建设方面应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加强水文工作。为此,要求1958年(边疆地区1960年)以前,建成基本水文站网。1956年全面贯彻水文测站规范,以提高观测成果质量。1956年底完成历年水文资料整编,1957年起做到当年资料次年整编完成。自1956年起以水文局为主,会同有关部门着手编写全国主要河流的基本情况,并争取迅速完成。进一步加强水情工作,扩大预报范围,提高预报精度,增长预见期,以适应防汛抗旱的需要。随后,水文局主持召开全国水文工作会议,由出席水利会议的水文代表参加。谢家泽局长作了《关于1956~1967年全国水文工作初步规划意见》的报告;苏联专家索柯洛夫作了《建立基本水文站网的原则》的报告。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11:21
79楼
(3-111) 全国第一次水文站网规划开始

2月,水利部水文局在北京召开全国水文工作会议,研究布置开展全国基本水文站网规划工作。会上由苏联专家索柯洛夫介绍了苏联水文站网规划的原则。与会代表讨论了开展全国水文站网规划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将水文站明确划分为基本站和专用站两类。此次规划的为基本站网,专用站则由各使用部门根据需要自行设立。1956年,由水文局派出工作组先后至河北、东北、西南等地区进行试点,并分别召开珠江、长江、黄河、华北、东北等分片会议,交流站网规划经验和协调相邻省区的规划成果。至1957年,水文局主持对各流域、各省(区、市)的基本站网规划进行审查,由水利部正式批准下达。1959年由水文局汇总编印成《全国基本水文站网规划报告》。此次规划的全国基本水文站共2544处。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的全国性水文站网规划,改变了过去站网发展的无计划状态,促进了水文站网的全面建设。

(3-112) 长委改称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长江流域规划委员会。3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改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隶属国务院建制,业务工作由水利部代管。

(3-113) 向苏联索取有关水文资料

3月14~17日,水利部两次通过外交部要求苏联提供新疆农场所需霍尔果斯河及黑龙江省水利局所需乌苏里江、黑龙江下游一带地区和结雅河、布列雅河的水文资料及汛期水情。6月26日,苏联水文气象总局局长寄来有关水文情报网一览表一份及水情拍报办法一本。

(3-114)向越南报汛

3月27日,应越南的要求,水利部经与云南省水利局和邮电部协商后,同意由云南省的元江和李仙渡两站于汛期向越方拍报水位、流量和雨量。

(3-115) 向民主德国提供黄河泥沙样品

4月10日,根据中德科技合作决议,民主德国水文仪器专家威康姆博士要求中国提供黄河泥沙样品。4月30日,水利部函告黄委将黄河泥沙样品径送对外贸易部技术进出口公司转交德方。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11:47
80楼
(3-116) 检发《径流站须知》

4月11日,为开展小流域面积的暴雨径流测验工作,水利部水文局检发《径流站须知》,以供各地参考。

(3-117) 三门峡工程设计争论

4月,受中国政府的委托,苏联电站部水电设计院列宁格勒分院提出《三门峡工程初步设计要点》,拟定正常高水位不应低于355米;如50年后尚须满足灌溉、发电要求,正常高水位应为360米;如考虑水库寿命100年,水位应提高到370米;设计最大泄量6000立方米每秒。7月,中国国家建委审查决定正常高水位为360米,1967年前运用水位为350米。苏方按此意见于1956年底完成初步设计。正常高水位由350米提高到360米。在此期间,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于5月向黄河规划委员会提出正常高水位应比360~370米为低,建议“把6条施工排水洞留下,切勿堵死,以备他年泄水排沙,起减缓淤积作用”。水电总局温善章于1956年12月和1957年3月先后向水利部和国务院呈述意见,主张用低水位、少淹没、多排沙的思想进行设计。认为正常高水位只需335米,取得90亿立方米的有效库容,就可满足下游防御千年一遇洪水的要求,水库按滞洪排沙方式运用,死水位300~305米,汛期不蓄水,排泄泥沙,汛末和冬季蓄水,以备春季灌溉和航运之用。

(3-118) 召开全国农业水利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4月17~25日,全国农业水利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水文局王子平副局长向出席会议的全国水文先进生产者23名代表,作了《六年来水文工作基本情况和十二年远景规划要点》的报告。经过讨论,代表们提出了《向全国水文工作者们的倡议书》,号召在全国水文系统开展一个先进生产者运动,保证做到“建好、测好、算好、报好”。

(3-119) 培训水文干部支援边区

5月,水利部水文局在北京举办“水文干部训练班”。由各流域及部分省、区水利机构选拔一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水文技术干部与原华北水文资料整编室的一批技术干部参加学习,然后分赴边疆省、区支援水文工作。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12:10
81楼
(3-120) 座谈官厅水库水文泥沙实验工作

5月,官厅水库区水文实验站举行官厅水库水文泥沙实验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科研、设计、大专院校和工程管理等16个单位。会议审查了三年来官厅实验工作,研究了今后工作大纲,并讨论了改进测验操作和仪器测具等问题。

(3-121) 建立太湖水面蒸发实验站

5月,江苏省水文总站在宜兴大浦口建立太湖水面蒸发实验站,研究不同口径、不同深度、不同型式的蒸发器蒸发量折算系数,蒸发量变化规律,水体蒸发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及水面蒸发观测设备和观测方法的改进等。1957年6月开始观测。

(3-122) 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成立,设有水文、泥沙研究所

5月,水利部建立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内设立水文研究所及泥沙研究所等研究单位,水文局局长谢家泽调任为副院长兼水文所所长,叶永毅任副所长。方宗岱任泥沙所副所长,并聘任清华大学李丕济、天津大学郑兆珍兼任副所长。至1958年,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燃料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改名为河渠泥沙研究所。

(3-123) 出版《水文工作通讯》

6月1日,水利部水文局编辑出版《水文工作通讯》。1959年改名为《水文月刊》。1960年、1966年两次停刊,1963年、1979年两次复刊,刊名为《水利水电技术·水文副刊》。1981年改名《水文》双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至1990年12月,共出刊137期。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