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文大事记
wnb
wnb Lv.11
2006年01月18日 20:29:11
只看楼主

一、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一)秦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一、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河流众多的文明古国。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余年历史中,有关开发河流水利、抗御洪旱灾害的斗争,史不绝书。按照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看,这些记载表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每一次取得开发河流水利的成功或抗御洪旱灾害的胜利,都莫不与正确掌握与运用水文知识有关。如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知道了“水性就下”的道理,而采取疏导措施取得了成功。李冰也“识察水脉”,修都江堰工程,立三石人水尺,建成中国最早为工程控制运用服务的水位观测站。《管子》中的河流分类、《诗经》及《书经》中的丰富水文信息、《吕氏春秋》及《黄帝内经》中的水循环论述等,为中国先秦时期的水文瑰宝。秦汉时代的测雨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中国测雨器的发明比西欧要早三百余年。随着全国人口的日益增多和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为防洪、航运、灌溉应用的“水则”、“水志”普遍设立,增长了对河流水文规律的认识。汉代张戎对泥沙运动的精辟论述、王充对潮汐生成的正确解释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它们都是中国水文科技史上璀璨的篇章。

一、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

(一)秦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

一、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河流众多的文明古国。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余年历史中,有关开发河流水利、抗御洪旱灾害的斗争,史不绝书。按照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看,这些记载表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每一次取得开发河流水利的成功或抗御洪旱灾害的胜利,都莫不与正确掌握与运用水文知识有关。如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知道了“水性就下”的道理,而采取疏导措施取得了成功。李冰也“识察水脉”,修都江堰工程,立三石人水尺,建成中国最早为工程控制运用服务的水位观测站。《管子》中的河流分类、《诗经》及《书经》中的丰富水文信息、《吕氏春秋》及《黄帝内经》中的水循环论述等,为中国先秦时期的水文瑰宝。秦汉时代的测雨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中国测雨器的发明比西欧要早三百余年。随着全国人口的日益增多和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为防洪、航运、灌溉应用的“水则”、“水志”普遍设立,增长了对河流水文规律的认识。汉代张戎对泥沙运动的精辟论述、王充对潮汐生成的正确解释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它们都是中国水文科技史上璀璨的篇章。

(一)秦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

史前时期(公元前22世纪以前)

(1-1) 史前的水文考古

距今约六千年前,半坡人定居在今陕西西安城东6公里处的半坡村。该处为河流二级阶地,下距河流较近,饮水方便,又有一定高度,不易被一般洪水所淹没,周围地形平坦,土地湿润肥沃,易于耕作,出入方便。证明半坡人选择居住地时,对旱涝枯洪水变化的认识已十分清楚。另据考古发掘,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在公元前35世纪~前30世纪时已有人工水井;浙江湖州市邱城遗址下层,有公元前27世纪的九条排水沟和两条宽1.5~2米的大型引水渠。说明这些地区的居民当时已知道引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传说时代(公元前21世纪前)

(1-2) 中国最早的一次洪水记载

据《水经注》卷十五·洛水载:“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今《河图·视萌篇》是也。”这是传说的中国最早的一次暴雨洪水记载。

免费打赏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3:00
62楼
(3~12) 华东区分级管理水文测站

5月,华东水利部根据4月第一次华东区水文会议的决定,将整个华东区按水系划分若干水文区,每区设一个一等水文站,由华东水利部直接管理,并与流域机构和所在地方双重领导。水文区计有淮河上游区(淮滨)、中游区(蚌埠)、下游区(淮阴)、沂沭汶运区(运河集,后迁新安、徐州)、渤海胶东区(黄台桥)、长江下游区(芜湖)、苏南太湖区(苏州)、浙江区(杭州)、闽江区(福州等)。一等水文站除担负驻在地河流测验任务外,还负责管理辖区内的二等站,并由二等站巡回三等站测流。这就形成了分级管理体制。1953年,华东区建制撤销,巡回制度亦即停止,改为驻站测验,一等站也均先后移交给当地所在省有关水利机构管理。

(3-13) 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成立

6月3日,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成立。各大行政区、各省市、各流域机构均先后组成以地方行政为主体、有当地驻军首长参加的防汛领导机构,研究布置防汛工作。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均设有水情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拟定报汛办法和布设报汛站网。全国共布设报汛站386处,其中直接向中央报汛的78处,设有报汛专用无线电台52处。中央水利部与邮电部于6月9日联合颁发《报汛电报拍发规则》,对报汛电报的传递时限、收费标准等作了统一规定。

(3-14) 邓小平在西南区水文会议上指出水文工作的重要作用

6月5~13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在重庆召开第一次西南水文专业会议。长江上游工程处、四川、西康、云南、贵州等省水文总站及有关单位参加。6月8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同志到会接见了全体与会代表,并作了形势报告。报告指出水文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大家做好西南地区的水文工作。

(3-15) 要求气象机构提供气象预报资料

6月10日,中央水利部通知各大行政区水利机构及流域机构,要与当地气象机构联系,请其及时提供台风预报、气象观测和雨情预报资料,以利于掌握水情,做好防汛工作。

(3-16)部颁《报汛办法》

6月13日,中央水利部颁发《报汛办法》,通知各大行政区和各流域机构执行。《报汛办法》对水情拍报的有关问题作了规定,并列出直接向中央报汛的测站名称。

(3-17) 淮河洪水,毛主席决定要根治淮河

6月26日~7月25日,淮河流域连降暴雨,河南新蔡雨量最大达735.5毫米(超过1931年雨量176.3毫米),正阳关632.2毫米,蚌埠535.5毫米。7月18日正阳关洪峰流量12770立方米每秒,20日水位达24.24米,超过1931年最大记录。正阳关以下淮河干支流先后漫决,上自颍河的太和,下至五河一带300余公里连成一片,平地可以行舟,灾情极为严重,其中又以皖省境内为最。7月20日毛泽东主席了解情况后,当即作出关于根治淮河的决定,次年5月又发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亲笔题词。从此,大规模的治淮运动便全面开展起来。

(3-18) 官厅水库坝址建成水文吊桥

7月,官厅水库坝址下游建成水文吊桥,并委托清华大学水利系仿制了美国D—47型积深式取样器及小比重计,自行设计制造了测车、网式推移质取样器,进行悬移质、推移质测验和颗粒分析工作。为新中国水文测验上的创举。

(3-19) 黄河首建浮标投掷器

7月,黄河支流湟水享堂水文站利用断面索创建了简易浮标投掷器,同时在断面上安装简易滑轮和吊索,吊皮筏测流。这是黄河流域最早使用浮标投掷器和过河缆吊皮筏(船)测流速的水文站。

(3-20) 华东水利部成立淮河水利专科学校

7月,华东水利部在南京成立淮河水利专科学校,由淮河水利工程总局领导,局长刘宠光兼任校长。学校设水文、水利工程两个专业班。大专班学制二年,其中水文班改为一年毕业,以适应治淮的需要。1951年7月,该校改称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直属华东水利部领导。1955年7月改为南京水利学校,1963年11月迁扬州后改为水电部扬州水利学校。1973年10月改为江苏省扬州水利学校。1984年4月改为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1992年6月改为扬州大学水利学院。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3:29
63楼
(3-21) 水利部调谢家泽主管治淮规划的水文计算工作

8月,为改变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中共中央、毛主席决定首先治理淮河。中央水利部调谢家泽教授负责淮河治理规划的水文分析计算工作,参加部务会议,并几次向周恩来总理汇报。这是我国水文工作参加国家决策的先例。

(3-22) 水利部设立水文局

10月,中央水利部测验司分为勘测总局和水文局,谢家泽任水文局局长,蔡振任副局长。水文局为部内职能单位,负责指导全国水利系统的水文站网建设、水文测验、资料整编、水文情报预报和水文科研等工作。局内设测政科(科长郑蕖华)、整编室(金秉章、朱押生负责)及水文研究所(谢家泽兼所长,叶永毅任副所长)。

(3-23) 治淮委员会成立

l1月6日,治淮委员会成立。内设工程部,下设测验处水文科(后改为水文测验室),与华东水利部双重领导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水文工作。

(3-24) 全国水利会议讨论水文工作

11月23日~12月7日,中央水利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水利会议。张含英副部长在《1950年水利工作初步总结》中指出:水文工作方面,全国增设各级测站954处,长江、淮河两流域历史水位资料约536站年,流量资料约1570站年,已系统整理,短期内可刊印出版。李葆华副部长在提出“1951年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时谈到:为配合当前水利建设及今后治本工程的需要,水文及勘测两项工作均应适当加强。站网布设要照顾流域的完整性,流域与地区间应加强联系,密切配合,避免重叠或不足。测站管理,在现有基础上,由流域与地方水利机关协商分工合作。各级测站编制由部考虑制定统一的标准,但应有弹性,使各地能结合具体需要配备干部。水文站、测量队、工程队由水利事业费开支。会议水文组对水利部《当前水文建设的方针和任务(草案)》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修订意见。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3:55
64楼
3-25) 华东举办水文测验干部训练班

12月,华东水利部首次委托浙江大学土木系举办水文测验干部训练班,参加的学员来自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共46人。经过6个月培训,修毕水文专业大专(一学年)课程,仍回各省水文系统工作。

(3-26) 1950年全国水文情况统计

本年,全国共有水文测站1079处,其中流量站419处、水位站425处、雨量站234处、实验站1处;报汛站386处。水文职工1892人。水文经费68.94万元。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4:20
65楼
1951年

(3-27) 部颁《各级水文测站之名称及业务》规定

1月2日,1950年11月全国水利会议制订的《各级水文测站之名称及业务》,由中央水利部检发全国,自1951年1月起执行。该文件规定各大行政区可在各省(区、市)设水文总站,各大流域可分段设立水文总站。水文总站下可设实验站、一、二、三等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及临时站,并具体规定了各级测站的业务范围。

(3-28) 山东黄河凌汛决口

2月2日,山东利津王庄下首380米处黄河大堤,因前左以上卡凌塞河,水位猛涨(超过1949年洪水位0.83米),出现漏洞3处,3日凌晨决口成灾。受灾面积560平方公里。利津、沾化两县受灾村庄122个,人口8.5万余人,倒房8600余间,死亡6人。3月25日开工堵口,4月9日合龙。

(3-29) 召开第一次全国水文勘测会议

3月20日~4月1日,中央水利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水文勘测会议。会议分为水文、勘测两部分进行。在张含英副部长主持所作水文部分总结报告中提到:“1950年全国共恢复和增设实验站1处,水文站387处,水位站619处,雨量站276处,共计1283处。永定河官厅的水文吊桥和响水堡站的索桥是中国水文测验上的创举。”1951年水文工作方针和任务是:做好报汛工作,试作洪水预报;加强汛期水文测验,保证准确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探求水情变化规律;积极培育干部,提高技术。会上还对修订后的《当前水文建设的方针和任务(草案)》进行了详细讨论。

(3-30) 部颁《当前水文建设的方针和任务》

4月,中央水利部正式向全国颁发《当前水文建设的方针和任务》。主要内容是:1.水文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探求水情变化规律,为水利建设创造必备的水文条件。2.水文测验、资料整理和实验研究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三个环节,必须密切配合,发挥效率。3.洪水预报必须做到根据上游水情预报下游洪水,受洪水严重威胁的河流应做到根据雨量预报洪水。4.加强水文测验工作,特别是汛期水文测验工作。5.各水系历史水文资料,必须在一至三年内,按照统一标准整编刊印,今后则必须逐年整编刊印。6.培训干部,建立制度,充实设备和提高技术,以适应水文建设的迫切需要。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4:46
66楼
(3-31) 部颁《关于加强1951年汛期水文测验的指示》

4月20日,中央水利部发布《关于加强1951年汛期水文测验的指示》,对汛期水文测验作了具体布置并提出了要求。今年汛期水文测验的目的,在于做好洪水预报,确切掌握水情,为防汛服务,并取得必要的资料,以探求水情变化规律。

(3-32) 部颁《报汛办法》及向中央报汛的站名表

4月30日,中央水利部颁发《报汛办法》及直接向中央报汛的站名一览表。《报汛办法》共19条,对报汛站的确定、报汛时制、拍报办法、报汛站考证资料内容及汛期水情旬、月报表作了具体规定。

(3-33) 邮电部颁发报汛电报办法

6月16日,中央水利部转发邮电部关于修正拍发报汛电报办法及处理报汛注意事项,对电文代码的使用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3-34) 黄河陕县站首次使用机船测流

7月,陕县水文站首次使用排水10吨的汽油机船进行测流。在船上用流速仪测流一次仅1小时,投放浮标测流仅需20分钟,比用木船测流缩短时间3/4至4/5。

(3-35)松、辽河洪水

8、9月,辽河、松花江发生大洪水。辽河铁岭站8月5日洪峰水位60.70米,为自1937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洪峰流量14200立方米每秒。其下游区间的浑河、太子河洪水也很大。辽河干支流洪水叠加,造成干支流下游堤防决口多达419处,受灾农田43.4万公顷,沈山、长大铁路中断行车40余天。松花江哈尔滨站9月15日洪峰水位118.12米,为自1898年有记录以来仅低于1932年、1934年的第三位。1932年、1934年两年洪水哈尔滨市均被淹,而1951年洪水因有水文情报和预报,争取了时间,且抢护得力,保住了哈市安全。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5:16
67楼
(3-36) 部颁《水文资料整编成果表式》

9月5日,中央水利部正式颁发《水文资料整编成果表式和填制说明》,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有关水文资料整编的正式技术文件。10月1日,又颁发了《整编1950、1951年水文资料办法》。同月20日续颁发《整编1949年及以前各年水文资料办法》,对整编的项8、分区分工原则、整编人员及工作计划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3-37) 部颁《水文测验报表格式》

10月15日,中央水利部颁发《水文测验报表格式和填写说明》,作为全国水文测站在正式规范制定以前暂时实施的统一标准。

(3-38) 苏联索要中国绥芬河水文资料

11月15日,应苏联的要求,中央水利部通过外交部向苏联提供绥芬河各站水文气象资料目录(1页)、水文气象资料(70页)及绥芬河略图1份。

(3-39) 沂、沭河突击式水文测验

本年,为配合江苏省导沂整沭及山东省导沭整沂工程规划设计的迫切需要,由华东水利部专门组织水文队伍,派曹敏永、陈志恺负责,在汛期内采用巡回测验办法(称为突击式测验或行水测验),在沂、沭河布设的长期站和临时站,施测气象、水位、流量、泥沙等多种项目,分析研究洪峰传播和洪水过程等资料,还对该两河沿线的历史洪水作了调查。

(3-40) 部水文局编印《怎样预报洪水》等书

本年,中央水利部水文局编印《怎样预报洪水》、《江河水位~流量关系》、《黄河1950年10月的洪水》等小册子,作为《水文丛书》印发全国水文系统,以供技术参考。

(3-41) 四川大学、黄河水校开设水文专业

本年,四川大学设立陆地水文专业,并开始招收第一届专科生。 1953年8月,第一届专科生毕业,共125名。由国家统一分配至全国各大行政区、流域机构和中央有关水利、电力、铁道、林业等部门的水文、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教学、科研等单位。这是建国初期中国高等院校设置水文专业以后,毕业人数最多、分配面最广的一届。同年,黄河水利学校开始设水文专科,至1955年,共招收两个水文专修班及两个正规水文中专班,毕业205人。1956~1972年水文班一度停止招生。1973年恢复招生,至1987年共毕业790人。1980年成立黄河职工大学,先后招收9个水文班,毕业355人。

1952年

(3-42) 部颁《修正报汛办法》

3月20日,中央水利部颁发《修正报汛办法》,同时规定了洪水预报发布手续。

(3-43) 政务院要求重视水文工作

3月21日,政务院《关于1952年水利工作的决定》中提出:“为了准备各主要河流的根治,首先应加强调查勘测和研究规划工作,其中水文雨量的记录和水准地形的测量,为规划设计的主要依据,各站、队更须认真负责,保证供给详实可靠的资料。”对水文部门提出了要求。

(3-44) 东北区编印《水文测验须知》

4月,为了贯彻1951年10月中央水利部颁发的《水文测验报表格式和填写说明》与提高测验技术水平,东北行政区水利总局编印《水文测验须知》,分发东北地区6省水文部门所辖水文测站使用。

(3-45) 傅作义表扬华东区水情工作

6月2~21日,中央水利部傅作义部长在全国水利会议开幕词中提到关于防汛方面的问题时指出:“去年的报汛工作曾对防汛发生很大的作用,根据雨情及时指导工作,华东区做得很好,今年要交流经验,继续努力。”

(3-46) 山西建成手扳式测流缆车

7月,山西首次在兰村水文站架设成功手扳式测流缆车。随后,1953年在石梁,1955年在下静游也先后架成,解决了大洪水时人工涉水测流难题。

(3-47) 黄委组织查勘黄河源

8~12月,由黄委办公室副主任项立志、工程师董在华率领的河源查勘队(共60人)8月2日从开封出发,在青海西宁做了准备,经黄河沿(今玛多县)、鄂陵湖,到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色吾渠,查勘由通天河引水济黄的可能性,然后翻越巴颜喀拉山,到达黄河源地区,查勘黄河源头。经过雅合拉达合泽山、约古宗列渠、星宿海、扎陵湖,回到西宁,于12月23日返回开封。查勘行程5000公里,历时四个多月,共测导线长763公里、导线点690个、河道断面和流量8次、取土样33袋。这次查勘认为:从通天河引水济黄是可能的。黄河的正源是约古宗列渠,扎陵湖在东,鄂陵湖在西(直到1978年,青海省组织考察黄河源后,两湖名称才重新调换过来)。

(3-48) 明确水文测站政治上由当地领导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5:52
68楼
9月,中央水利部发文通知各省(区、市)水利部门,明确规定各级水文测站在政治上由当地领导。

(3-49) 调查黄河历史洪水

10月,中央水利部水文局局长谢家泽、黄委水文科副科长陈本善等组成黄河洪水调查组,在陕县、潼关等地发现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历史洪水痕迹。经中央燃料工业部水电总局总工程师张昌龄对洪痕测量成果进行分析推算,洪峰流量为36000立方米每秒。据考证,为自唐代以来的最大洪水。这是全国第一次作历史洪水调查,对以后开展这项工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50) 淮委设立淮河水利专科学校

10月,淮委在安徽怀远县另成立淮河水利专科学校。为适应大规模治淮的需要,当时设有水文短期训练班。1953年下半年,该校水利工程专业班并入华东水利学院。1954年,学校改由中央水利部直接领导,更名为“水利部怀远淮河水利学校”,1956年设水文专业,1957年撤销。1958年,该校改属安徽省水利电力厅领导,并在原有基础上成立“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分中专和大学两部。1961年,大学部迁合肥,中专部仍留怀远,更名为“安徽水利电力学校”。“文革”中,该校教学一度中断,1970年恢复在省内招生,1973年开设“陆地水文专业”。198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安徽水利电力学院”于“文革”后并入合肥工业大学,成立水利系(以后曾先后易名为建筑系、土木系等),培养水文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3-51)创办正规的水文专业教育

10月27日,华东水利学院在南京市建立(1985年改名河海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规的水文系(1985年改为水资源水文系),刘光文教授为首任系主任。设有陆地水文专业,至1958年增设海洋工程水文专业。因水文干部需要迫切,先开办两年制专科班,至1954年开始招收水文专业本科生。与此同时,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成都水力发电学校(当时称西南水利学校)及北京水力发电学校等也都开办水文专科班。 1956年以后,成都工学院(后改为成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新疆大学等都先后开办陆地水文学专业或水文学专门化,培养本科学士毕业生和研究生。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设有土木系和水利系的高等院校,也开设水文学课程和培养水文专业的研究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和陕西机械学院除开设有关水文课程外,还培养工程水文及水资源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3-52) 毛主席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6:21
69楼
10月29~31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等人陪同下,乘火车前往黄河视察,自29日起,先后视察了济南黄河、徐州明清黄河故道、兰封县(今兰考)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处东坝头和杨庄,及开封柳园口黄河,听取了黄委主任王化云关于治黄工作情况与治本规划的汇报,于31日乘专列离开封,行前毛主席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3-53) 李芳青首创刀割式浮标投掷器

本年,河南嵩县水文站李芳青创造刀割式浮标投掷器,经治淮工程水文科组织人员加以改进后,于1953年向各地推广。

(3-54)钱塘江潮水测验

本年,为了收集钱塘江海塘工程规划设计的水文依据,华东水利部组织一次钱塘江湖水突击测验,并派陈厚遂等人驻杭州协助浙江省水文总站进行此项工作。由海盐涌潮喇叭口门起上溯至桐庐,沿钱塘江布设一系列测站,在进潮、退潮期间,同时连续施测潮位、波浪、含盐量及其他有关水文气象项目。提出了过程性的分析研究报告。主要数据有:最大潮差8.93米,涌潮传播速度9.6米每秒,进出平均潮流量14万立方米每秒。

(3-55) 塔里木河改道,罗布泊干涸

本年,中国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在新疆轮台县境内依拉河口筑坝,称塔里木河大坝,使塔里木河下游河道与孔雀河分开。塔里木河南流进入故道,经英苏、罗布庄入台特马湖。此前,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塔里木河在中游英曼里附近改道北流,大部分河水经依拉河进入孔雀河,然后汇入罗布泊。1952年塔里木河南归以后,罗布泊约在1972年前干涸。1974年以后,塔里木河英苏以下基本断流,部分河段为流沙掩埋,台特马湖干涸。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6:42
70楼
(3-56) 调查长江历史洪水

本年,长委测验处组织力量对长江干流李庄~巫山河段历史洪水进行调查,查到1870、1949年间11个大水年份的洪水资料。同时,为了解各水文站1931年、1935年、1949年洪水位,对宜都至大通河段历史洪水进行调查,查到洪水点据59处。1954年该会还对汉江干流白河至襄阳河段的历史洪水进行调查,共调查接测洪水痕迹300余处。同期,调查长江干流沙市、武汉河段历史洪水,查到1560~1935年间五个大水年份的洪水点据16处。

(3-57)海河流域正名

本年,为海河流域正名。原来华北地区有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及南运河等五水系,在天津汇合后经海河入海,并与单独入海的滦河、蓟运河一起统称为“白河流域”。亦有将各河称为流域者,名称比较混乱。1952年,中央水利部水文局研究决定:大的河流按入海干流的河名为流域名称,流入干流的大支流称为水系。从此,海河流域得以正名,北运河等5河称为水系,滦河和蓟运河系单独入海,称为滦河流域和蓟运河流域。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7:13
71楼
中国水文大事记

三、迅速发展时期(1949~1957年)

(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1953年

(3-58) 朗鲜派水文气象人员来华学习

1月23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派中央气象台研究部部长(相当于中国的科长)张国瑞,以后于1956年7月又派水文指导员崔万植来华学习水文工作。

(3-59) 开始向苏联拍报水情

2月11日,应苏联的要求,中央水利部通过外交部答复,同意由中方的松花江流域的姚南、团长窝堡、江桥、大赉、吉林、扶余、蔡家沟、哈尔滨、通河、佳木斯及富锦等11个测站向苏联拍报水情。5月,又应苏联的要求,新疆伊犁河的雅马渡站、额尔齐斯河的布尔津站也先后向苏联拍发水情,至1967年终止。

(3-60) 毛泽东重视水文气象的研究

2月21日,长委主任林一山向毛泽东主席汇报长江流域规划时,毛主席说:“要驯服这条大江,一定要认真研究长江的水文资料,你们研究得怎么样?”又问“长江流域的气象特点是什么?暴雨区的分布怎么样”?“长江水灾成因,主要是什么”?林一山都一一作了回答。

(3-61) 黄河前左实验站建成

3月,黄委建成前左水文实验站,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等。1956年6月停止流量和含沙量测验,集中力量进行海口附近调查、海岸线延伸、黄河尾间变化、海嘲影响范围等项观测。1958年,正式成立前左河口水文实验站,除定点观测外,并开展水质、泥沙分析、河口冰凌查勘等工作。

(3-62) 建立潼关水文基点站

4月,为探索黄河的水文泥沙规律,改进水文测验方法与设备,试验各地提出的技术革新建议,并为兴建三门峡水库作准备,经中央水利部水文局与黄委协商选定黄河潼关水文站为“基点站”,由水文局与黄委测验处共同领导,并由双方派出若干技术干部长期驻站协助工作。同时,水文局派陈道弘、黄委派陈本善经常到站蹲点指导,直至1955年撤销。

(3-63) 水文测站人员享受外勤补贴

4月29日,中央水利部颁发《水文测站工作人员津贴办法》,规定水文测站工作人员开始享受外勤补贴。

(3-64) 部水文局下测站检查工作

4月,中央水利部水文局派周品重、陈道弘等人到东北检查各省水文工作,先后到黑龙江、松江、吉林、辽东、内蒙古等省区水文分站及东北区水文总站和部分基层测站检查了解情况。同年5、6月,水文局副局长蔡振带队去察哈尔省检查水文工作,深入桑干河、洋河测站了解情况。7、8月间,水文局副局长王子平带领陈道弘等人到淮委、安徽和部分测点检查了解工作情况。水文局通过这一系列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推动了业务管理工作,改进了领导作风。

(3-65) 设立青沟径流实验站

5月,淮委在安徽省设立北淝河青沟径流实验站,主要研究平原区不同开挖水平的排涝标准和排涝模数的计算方法。1956年,青沟地区发生大暴雨,地表径流串沟漫流,致使流域界线不清,所测资料失去实用价值,实验站乃于该年年底撤销。

(3-66)宁夏黄河水枯

5月1日~6月21日,黄河青铜峡流量在300~400立方米每秒之间,枯水持续52天,是宁夏有记录以来最枯的一年,造成宁夏灌区引水紧张。

(3-67)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查勘

5~12月,中央水利部邀请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林业部及所属科学研究院、所,并组织本系统的技术干部和工人共500余人,组成9个查勘队,分赴径河、渭河、北洛河、无定河、清涧河、延河等20多条支流,进行水土保持查勘,搜集了各流域的地形、地质、土壤、植被、水文、气象、社会经济、水土流失和群众治理的经验等资料,写出了各流域的查勘报告,首次编制了黄河中游流域土壤侵蚀分区图,为研究黄土高原侵蚀和进行水土保持提供了科学基础。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