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文大事记
wnb
wnb Lv.11
2006年01月18日 20:29:11
只看楼主

一、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一)秦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一、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河流众多的文明古国。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余年历史中,有关开发河流水利、抗御洪旱灾害的斗争,史不绝书。按照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看,这些记载表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每一次取得开发河流水利的成功或抗御洪旱灾害的胜利,都莫不与正确掌握与运用水文知识有关。如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知道了“水性就下”的道理,而采取疏导措施取得了成功。李冰也“识察水脉”,修都江堰工程,立三石人水尺,建成中国最早为工程控制运用服务的水位观测站。《管子》中的河流分类、《诗经》及《书经》中的丰富水文信息、《吕氏春秋》及《黄帝内经》中的水循环论述等,为中国先秦时期的水文瑰宝。秦汉时代的测雨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中国测雨器的发明比西欧要早三百余年。随着全国人口的日益增多和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为防洪、航运、灌溉应用的“水则”、“水志”普遍设立,增长了对河流水文规律的认识。汉代张戎对泥沙运动的精辟论述、王充对潮汐生成的正确解释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它们都是中国水文科技史上璀璨的篇章。

一、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

(一)秦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

一、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河流众多的文明古国。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余年历史中,有关开发河流水利、抗御洪旱灾害的斗争,史不绝书。按照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看,这些记载表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每一次取得开发河流水利的成功或抗御洪旱灾害的胜利,都莫不与正确掌握与运用水文知识有关。如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知道了“水性就下”的道理,而采取疏导措施取得了成功。李冰也“识察水脉”,修都江堰工程,立三石人水尺,建成中国最早为工程控制运用服务的水位观测站。《管子》中的河流分类、《诗经》及《书经》中的丰富水文信息、《吕氏春秋》及《黄帝内经》中的水循环论述等,为中国先秦时期的水文瑰宝。秦汉时代的测雨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中国测雨器的发明比西欧要早三百余年。随着全国人口的日益增多和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为防洪、航运、灌溉应用的“水则”、“水志”普遍设立,增长了对河流水文规律的认识。汉代张戎对泥沙运动的精辟论述、王充对潮汐生成的正确解释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它们都是中国水文科技史上璀璨的篇章。

(一)秦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

史前时期(公元前22世纪以前)

(1-1) 史前的水文考古

距今约六千年前,半坡人定居在今陕西西安城东6公里处的半坡村。该处为河流二级阶地,下距河流较近,饮水方便,又有一定高度,不易被一般洪水所淹没,周围地形平坦,土地湿润肥沃,易于耕作,出入方便。证明半坡人选择居住地时,对旱涝枯洪水变化的认识已十分清楚。另据考古发掘,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在公元前35世纪~前30世纪时已有人工水井;浙江湖州市邱城遗址下层,有公元前27世纪的九条排水沟和两条宽1.5~2米的大型引水渠。说明这些地区的居民当时已知道引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传说时代(公元前21世纪前)

(1-2) 中国最早的一次洪水记载

据《水经注》卷十五·洛水载:“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今《河图·视萌篇》是也。”这是传说的中国最早的一次暴雨洪水记载。

免费打赏
wnb
2006年01月18日 20:56:49
52楼
(2-138) 长江中游洪水

7月3~7日,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暴雨,暴雨区位于澧水、清江、三峡区间下段小支流及汉江中下游地区。鄂西五峰站实测最大五天雨量1281.8毫米,为中国著名的大暴雨之一。潜水、沮漳河、汉江均发生特大洪水。澧水三江口站(集水面积15070平方公里)洪峰流量31100立方米每秒,超过1862年历史最大洪水。清江搬鱼咀站15000立方米每秒,为近百年来的第3位;汉江丹江口50000立方米每秒,下游碾盘山57900立方米每秒,为近一二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汉江中下游堤防溃决,两岸一片汪洋。长江荆江段,由于干支流洪水遭遇,宣泄不及,决口20余处,荆北一片汪洋。湘、鄂、赣、皖4省受灾农田150万余公顷,受灾人口1003万人,死亡14.2万人,损坏房屋40.6万间。

(2-139) 设置“坎门零点”

民国期间,军令部陆地测量局根据浙江玉环县坎门验潮站多年验潮资料,以该站高潮位的平均值为零起算,称“坎门零点”。在坎门验潮站设有基点252号,其高程为6.959米。该高程系曾接测到浙江杭州市、苏南、皖北等地,在军事测绘方面应用较广。

(2-140) 四川省最早的一批水文测站建设

本年下半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工程师黄育贤一行至四川省考查水力资源时,提出“拟请四川省建设厅设立水文测站计划书”,民国25年1月资源委员会函请四川省建设厅查照办理,随文附有“设立水文测站计划书”。2月又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名义给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训令中指出:“……各项水利工作中,尤以水文测验为首要,……合行令仰该省府即便遵照,迅就各河流之适宜地点,普遍设置测站,作悠久不辕之观测,俾可得精密之统计,以为一切水利设计之依据。”四川省政府于同年12月具文呈报:四川省已设立水文测量区3处,流量站6所、水标站18所,并附设站地点及日期。是为四川省最早的一次水文测站建设。

(2-141) 《黄河年表》出版

11月,由沈怡、赵世暹、郑道隆合编的《黄河年表》经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审定,作为参考资料印行。该年表分列唐尧80年(公元前2278年)至民国22年(1933年)的黄河洪水、河患、治河、通河、引河、决河、徒、溢、涨、赈灾、开渠、河议等史料,共计13万多字。

(2-142) 李仪祉写出大量治黄论著

李仪祉在民国22~24年(1933~1935年)任黄委委员长期间,写出《黄河水文之研究》、《黄河概况与治本探讨》、《关于导治黄河之意见》、《治黄关键》、《治黄意见》、《研究黄河流域泥沙工作计划》、《黄河流域之水库问题》、《纵论河患》、《后汉王景理水之探讨》等数十篇治黄论著,成为后人治理黄河的重要文献。

民国25年(1936年)

(2-143)制订《报汛办法》

全国经委会制订各河《报汛办法》(共16条),规定每日上午8时及下午4时各报水位及流量一次,每日上午9时报雨量一次,并对报汛电码型式作出了规定。

(2-144)开办台风警报

中央气象研究所于本年6月至10月开始办理台风警报,以利沿海渔、航各界预防。

(2-145) 制订水利工作者职业道德信条七则

10月,中国水利工程师学会第六届年会在西安召开,根据汪胡桢等人提议,拟订《水利工作者职业道德信条》七则,经年会讨论通过。1.应绝对互相尊重职业上的名誉与地位;2.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之下,应极端尊重技术上应有之人格与操守;3.不得违反科学的论据提出或实施任何工程计划;4.搜集及分析技术资料时,应绝对忠实;5.对于任何水利主张有相反之论断时,应作善意之商榷,不得作恶意之攻击;6.任何人员对于水利上错误的主张,不得率意附同;7,对会员或其他水利工程师的工作,应尽量协助,不得牵制或排挤。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0:57:16
53楼
民国26年(1937年)

(2-146) 抗日战起,流域机构西迁

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抗日战起。南京国民政府11月20日迁都重庆。民国27年6月9日,国民党驻武汉党政军机关也开始撤退。当时各流域水利机构相继西迁,云集西南。导淮委员会迁驻四川綦江;黄河水利委员会迁驻西安;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华北水利委员会、江汉工程局及中央水工试验所迁驻重庆;珠江水利局迁驻桂林。华北、华东大部地区相继沦陷后,沦陷区各类水文测站除少数坚持观测外,大部被迫停测。

(2-147) 黄河流域及西南地区大旱

本年,鲁、豫、陕、甘、宁、川、黔、桂等省大旱,灾民食树叶、树皮充饥。四川被灾41县,灾民3000余万人,饿死3000余人。河南省灾民1000万人。黔、桂、陕北荒旱。

(2-148) 抗战前夕的水文测站统计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水文测站发展最多时计有水文站409处,水位站636处,雨量站1592处,共计2637处,均不包括台湾省。(其中东北地区数字摘自刊印的《水文资料》,关内地区数字摘自民国37年1月国民政府水利部编印的《水文测验》一书。东北地区由伪满各机构在民国23~26年期间设有流量站41处、水位站150处、雨量站172处)。

民国27年(1938年)

(2-149) 全国经济委员会改为经济部

1月,抗日战起,国民政府为适应战时体制,全国经委会改为经济部。部内设有管理全国水利及水文事业的机构。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0:58:00
54楼
(2-150)查勘湘桂水道

3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奉令查勘湘桂水道。9月,成立湘桂水道工程处。自民国27年5月至民国29年,先后在广西境内湘江、桂江及灵渠设立水文站、水位站20余处,历时3~5年,直至完成《整治湘桂水道工程计划》以后撤销。

(2-151) 扒决花园口黄河大堤

6月,国民政府最高当局密令在河南中牟、郑州一带扒决黄河大堤,意图隔断交通,阻止日军西进。6日晚,国民党新八师在郑州花园口开始掘堤,至9日晨复用炸药爆炸,上午9时决口过水,临背差大,口门迅即冲大,主溜穿堤而出,奔腾直泄。泛水一股沿贾鲁河经中牟、开封、尉氏、扶沟、西华、淮阳、周口入颍河、至安徽阜阳由正阳关入淮;另一股自中牟顺涡河经通许、太康至安徽毫县由怀远入淮。河南、安徽、江苏3省44县市受灾。在8年泛滥中,因黄灾出逃390万人,死亡89万人。

(2-152) 东平湖干涸垦为农田

自花园口扒口后,河水南泛入淮,东平湖湖底基本干涸,大部垦为农田。至民国36年花园口堵复后,黄河复归故道,东平湖才又起到天然滞洪作用。

(2-153)水文研究站成立

10月,中央水工试验所在重庆石门设立水文研究站,统筹西南各省水文测站布设及测验管理工作,拟定测读及记载细则,制定测验规范,印制统一表册,选任测站人员,配制测验器材等。自民国28年至民国30年期间,该所在金沙江、嘉陵江、乌江及赤水河等干支流共设水文站23处、水位站44处。

民国28年(1939年)

(2-154) 海河洪水

7~8月,连受八次台风北上的影响,海河流域连续出现暴雨,特点是次数多、范围广、暴雨中心位置比较稳定。北京昌平、三家店一带,处于几次暴雨中心区,昌平7、8两月总雨量达1137.2毫米。海河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滦河流域也发生较大洪水,少数河段洪水量级很大,如白河尖岩村(集水面积9072平方公里)和唐河中唐梅(集水面积3480平方公里)洪峰流量为11200和11700立方米每秒,分别为1890年和180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多数河段洪水与历史最大洪水比较,峰不算大,一般为20~40年一遇。这场洪水受灾农田近350万公顷,灾民近900万人,死伤1.32万人,冲毁铁路160公里,天津市区被水淹浸一个半月。晋、冀、鲁、豫四省及天津市经济损失约计11.69亿元。

(2-155) 新疆天池设站观测水位

本年,新疆为开发利用天池水资源,开始设立三工河天池水位站,委托天池福寿寺道士观测,为新疆最早设立的高山湖泊水位站。

(2-156) 苏、皖两省同测蚌埠站流量

本年,汪伪水利委员会“咨准江苏、安徽两省建设厅,在淮河、运河择设重要测站,恢复记载”。8月,苏、皖两省建设厅各在淮河蚌埠站观测水位、流量。据汪伪《水利委员会刊》统计,两处水位仅相差0.07~0.11米。苏站测流64次,于当年12月停测,皖站继续观测至民国33年止。

民国29年(1940年)

(2-157) 国产流速仪、水准仪诞生

春,经济部中央水工试验所制造组与全国度量衡局度量衡器厂合作仿制美国普来斯旋杯流速仪,9月制成样品,年底组建水工仪器制造实验工厂,民国30年正式生产100台分发水文站使用。民国31年冬,开始研制水准仪并制成样品。民国32年初,与内迁昆明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商定,由该所供应成套光学零件。10月终于制成国产第一台水准仪,精度相当于德国蔡司仪器厂的NIC式水准仪,定名为“丙式水准仪”。当年第一批投产10台,至民国33年共生产36台,为中国正式自制光学测量仪器之始。

(2-158) 刊印《华北降水量》

2月,日伪建设总署刊印《华北降水量》,包括华北地区130个常年站、28个汛期站截至民国28年的降水量资料,共四卷。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0:58:33
55楼
民国30年(1941年)

(2-159) 黄委设陇南水土保持试验区

1月1日,黄委在甘肃天水设立陇南水土保持试验区。这是黄河流域最早建立的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机构,任承统任试验区主任。试验场设在天水赤峪沟,以瓦窑沟等四条小流域为示范区开展工作。民国31年8月,农林部也在天水设立天水水土保持试验区,傅焕光任主任,试验场设在龙王沟、梁家坪、吕二沟等处。

(2-160) 陕西扶风设立黄土防冲试验场

1月,中央水工试验所派工程师吴以在陕西扶风博家庄设立黄土防冲试验场,建有20个不同坡度、不同利用方式的试验小区,并以金陵河作为防冲试验流域,于其沟口案板坪村设立水文观测站,进行防冲试验。至民国31年因受扶风县政府干扰,试验工作被迫中止。

(2-161) 国民政府成立水利委员会

10月2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设立水利委员会为全国最高水利机关。薛笃弼任主任委员,傅汝霖、陈果夫、茅以升为常委。下设总务处、工务处和技监室。工务处处长宋彤,该处第四科主管抗日战争期间后方的水文与勘测事业。技监先为沈怡(末到职),后为须恺。

(2-162)制订水文测验规范

本年,中央水工试验所水文研究站着手收集全国水文资料,汇编成册;并研究丘陵区、高原区、平原区水文特性,蒸发量、渗流量及其系数差异;研究主要河流、渠道的糙率与流量系数;着手调整水文站网,补充各站测验器材;制订《水文水位测候站规范》、《水文测读及记载细则》、《雨量气象测读及记载细则》,并印发各站试行。原西南各省自设的水文、水位测站120余处统归中央水工试验所管辖。民国30年底共有水文站45处、水位站124处。

民国31年(1942年)

(2-163) 中央水工试验所改名中央水利实验处,统管17省水文业务

经行政院批准,中央水工试验所自民国31年1月起改名为“中央水利实验处”,全国水文测验业务由中央水利实验处主持。除各大流域水文站外,川、康、黔、滇、陕、甘、豫、鲁、皖、颜、浙、闽、台、湘、沪、热、察等17省(市)的水文总站及其水文水位站网,都归中央水利实验处领导。所属水文研究站管辖河南、四、西康3省及沅江、乌江、嘉陵江的水文测站。

(2-164) 宁夏黄河水枯

春灌期间,宁夏黄河水枯,青铜峡最小流量419立方米每秒,枯水持续27天,造成宁夏海区引水紧张。

(2-165) 国民政府《水利法》要求规定设防水位或日期

7月7日,国民政府公布《水利法》,并明令于民国32年4月1日起施行。《水利法》共有71条,其中第59条指出:“主管机关应酌量历年水势,规定设防水位或日期,由设防日起至撤防日止为防汛期。”

(2-166) 黄河陕县站测洪失误

8月4日,黄河陕县水文站观测员为避免日军隔河射击,用经纬仪远距离观测水尺,以致发生错误,将水位298.66米误为299.66米(大沽),推估流量亦误为29000立方米每秒。后经50年代整编水文资料时,修正流量为17700立方米每秒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0:59:12
56楼
(2-167)黄委水文总站成立

本年,黄委将水文测量队改组为水文总站,任命许宝农为水文总站主任。1950年春由西安迁回开封,同年夏改为水文科,属黄委测验处。1956年4月成立水文处。

(2-168) 淮河码头镇等站在致占区坚持观测

民国26~31年,遭日本侵略军占领的淮河流域下游区的码头镇、惠济闸、中渡、六闸等水文测站仍坚持观测工作,并将断续观测的水位、流量资料设法邮寄到西迁四川的导淮委员会。这些资料后均经整编刊入《水文年鉴》。

民国32年(1943年)

(2-169) 《水利法施行细则》规定报汛

3月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令发《水利法施行细则》共62条,其中第53条:“办理防汛机关于防汛期间,每日应将各重要站之水位、流量电报上级主管机关,洪水盛涨时,并应将水位、流量随时径送有关机关。”

(2-170) 河南大旱

河南全省自民国31年春夏秋连旱后,至民国32年春又旱,麦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寥廓中原,赤地千里,饿莩遍野。仅河南一省就饿死300万人之多。

(2-171) 沙颍河洪水

8月2~16日,河南西部伏牛山、外方山及嵩山山区发生局地性大暴雨。这场大雨主要位于沙颍河、伊河及唐白河上游,雨区范围约5万平方公里,暴雨区约1万平方公里。暴雨中心位于沙颍河流域北汝河、沙河上游。北汝河、沙河水系及伊河上游出现了50~100年来的最大洪水。北汝河紫罗山站(集水面积1800平方公里)洪峰流量达10000立方米每秒,沙河下汤站(集水面积825平方公里)为8650立方米每秒,都超过1975年8月洪水的记录,而为自1870年以来的首位。沙颍河上游山洪暴发,下游堤防溃决,致使沿河两岸河南、安徽两省部分地区近20个县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2-172) 设立淮河水文管理机构

本年,迁驻四川綦江的导淮委员会,在淮河流域设立淮河工程事务所,管理淮河流域沦陷区的水文测站。安徽境内计有水文测站6处。当时,事务所管理人员克服通信上的重重困难,不定期地向綦江导淮委员会寄送测验报表。

民国33年(1944年)

(2-173) 广西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3月,国民政府农林部派员到广西、贵州查勘后决定以柳州、南宁、百色和惠水为办理水土保持中心地区。民国34年1月,在黔南惠水县设立农林部西江水土保持实验区。同年,又由惠水迁到柳州。

(2-174) 第一次估算全国水力资源蕴藏量

本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水力发电勘测总队根据二百万分之一申报馆地图及很少的水文资料,估算全国水力资源潜在蕴藏量为2.32亿千瓦(除台湾、新疆、西藏外)。

民国34年(1945年)

(2-175) 珠江水利局水文总站成立

先后于民国28年和民国33年设立的广西和广东水文总站,今春又被裁撤,另在贵阳成立珠江水利局水文总站,统辖分布在黔、桂、粤三省的26处水文站和25处水位站,是为珠江流域首次设立的流域性水文管理机构。

(2-176) 沈晋发表《黄河之水文》

本年,沈晋发表《黄河之水文》,全面分析了黄河的水文特性。

民国35年(1946年)

(2-177) 水文站报汛改用明码电报

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水利委员会颁发《报汛办法》提出:“查本会所属各水利机关大汛期间,各江流域重要水文测站发电报告水位、流量、雨量等项,战时多用密码电报,现在抗战胜利,该项密码应予废止,经本会制定报汛办法18条,自35年起一律遵行”。

(2-178) 黄河花园口堵口开始

3月1日,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正式开工,至民国36年3月15日凌晨4时,花园口堵口合龙,从此黄河水全部回归故道。

(2-179) 渤海解放区建立治黄机构

4~6月,解放区渤海区行政公署为预筹黄河回归故道的防御措施,4月15日决定在垦利、利津、蒲台、惠民、齐东等县建立治河办事处。5月22日又决定:建立河务局和渤海区修治黄河工程总指挥部,并成立黄河归故损失调查委员会。6月8日决定将沿黄故道各县治黄办事处由临时机构改为常设机构,充实领导力量和专业干部。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0:59:49
57楼
(2-180) 全国各流域机构改组

5月5日,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5月25日起,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工作重心转移到南京。6月20日,行政院例会决议:裁撤水利委员会所属导淮、黄河、长江、华北水利委员会,设立淮河、黄河、长江、海河水利工程总局,分别主持各流域水利工作。

(2-181) 黄河上游洪水

9月14日,黄河兰州出现洪峰流量5900立方米每秒,沿河农田受淹,冲毁天车5轮,为190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9月15日青铜峡出现洪峰流量6230立方米每秒,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持续9天,为宁夏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黄河两岸渠道多处决口,受淹农田1.3万余公顷。

(2-182) 国民政府水利委员会派员接收台湾水文事业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国民政府水利委员会派沈百先、施成熙等人前往台湾接收该岛水文事业。

(2-183)水文研究站改为水文研究所

本年,中央水利实验处迁返南京后,水文研究站扩充建制,改为水文研究所,郑荣华任所长。

民国36年(1947年)

(2-184) 制颁水文测站组织规程

2月28日,水利委员会检送本会暨所属机关勘测各队及水文测站等组织规程。《水利委员会所属各机关水文测站组织规程》共12条,对水文总站、水文站、水位站的工作任务与人员编制等均作了规定。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0:19
58楼
(2-185) 国民政府成立水利部,设水文司

6月1日,原水利委员会改组成立水利部,部长由原水利委员会主任委员薛笃弼改任,政务次长沈百先,常务次长马兆骧;下分设技术厅、参事厅、秘书厅、总务司、水政司、防洪司、渠港司、水文司。水文司管理全国水文事业,司长蔡振,帮办刘宅仁,第一科(水文)科长陈道弘。同年11月,在长沙设立洞庭湖工程处,管理湖区水利、水文事业。

(2-186) 水工仪器厂迁回南京

4~7月,水工仪器制造实验工厂随同中央水利实验处从重庆迁回南京。自民国36年起,为配合中央水利实验处土壤研究工作需要,除开展新一类产品的研制外,还仿制有美国P46型悬移质采样器、德国OTT旋桨流速仪、自记雨量计等产品。

(2~187) 制订长江《水文测量规范》

7月,长江水利工程总局制订《水文测量规范》,印发全江水文测站执行。还出版发行《长江水利》季刊“水文统计专号”,发表《长江流域各站三十五年暨历年水文统计汇编》。

(2~188) 长江始用回声测深仪

7月,长江水利工程总局堵口复堤工程总处利用联合国救济总署调配的一台英国M.S.10回声测深仪施测宜昌以下河床断面及马当、南京、镇江等处的水深。测深仪安装在“利湖”号轮上。9月1日在南京下关江面试测,效果良好。2日,“利湖”轮出发,进行马当水道测量后,9月中旬,过汉口赴宜昌,由上游向下游测量宜昌至江阴约1600公里的河床断面。年底提出长江回声测深的第一个文件《用回声仪施测宜昌至江阴段水道江床断面纲要》。据《水利特刊》载:民国27年底中央大学物理系及中央水工试验所共同研制回声测深仪,历经3载,于民国30年10月试制成功,但未见投入使用。

(2~189) 勘算洞庭湖淤积速度

据民国36年7月《湖大工程》创刊号引民国26年扬于江水利委员会《勘定洞庭湖界调查报告》和民国36年湖南省政府湖洲土地视察团报告的对比计算,民国26年洞庭湖在正常水位时的湖面面积约为4700平方公里,垸田共有30万公顷约合3000平方公里,湖面与垸田面积比约为3:2。但是10年后,即民国36年,湖水面积已减为3154平方公里,新淤洲土18万公顷,合1800平方公里,湖面与垸田面积比变为2:3。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0:51
59楼
(2-190) 谢家泽等编著《黄河水文》(英文版)出版

7月,国民政府最高经济委员会、公共工程委员会为治黄顾问团聘请美国专家来华考察而准备了10余种黄河研究资料,其中第四种为《黄河水文》由谢家泽、卢鋈、叶永毅用英文编写出版。该报告根据黄河干流52个和支流87个水文(水位)站自民国8年至民国34年观测年限不等的资料整编而成,并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

(2-191) 珠江水文统计专号出版

8月,珠江水利局改组为水利部珠江水利工程总局,同年12月将历年水文资料整理汇编,系统刊印民国35年及以前历年的水文资料,出版《珠江水利——水文统计专号》。

(2-192) 德人阿夏拉达在拉萨河进行水文观测

民国34~36年,德国人阿夏拉达在西藏拉萨河献多曾收集过近两年时间的水文资料。

(2-193)黄河设站计划提出

本年,黄河水利工程总局工务处研究室提出《黄河流域水文计划》和《黄河流域水文站之设置计划》。全流域计划设立干流水文站125处,支流水文站99处,气象站270处,雨量站332处。另外,设置若干巡回测点,由水文站派员施测,以弥补固定测站之不足。

民国37年(1948年)

(2-194) 水利部制颁水文站、所组织规程

2月,水利部检送《水利部所属各机关水文站所组织规程》(修正本),共10条。其中第一条规定:“水利部为办理全国各河流水文气象测验,于各河流设置水文总站、水文站及水位站,并于中央水利实验处设水文研究所一处。各省水文总站、水文站、水位站得由中央水利实验处委托各省市主管水利机关设置”。

(2-195) 中央气象局颁发《雨量站委托办法》

3月30日,中央气象局向各省建设厅颁发《雨量站委托办法》,共8条。其中第1条规定:“凡国内尚未设置测候所站各地之农场、林园、水利、建设机关、教育机关、民间学术团体或对于科学具有兴趣之热心人士,得与本局承约或受本局委托,办理各该地之雨量测量及其他观测工作”。

(2-196) 解放区设立黄河平陆水文站

5月16日,解放区冀鲁豫黄委派张慧僧等20余人,携带水文仪器、报汛电台,前往太岳区平陆县设立水文站,以掌握黄河水情,利于下游防汛。不久,陕县水文站恢复,此站撤销。

(2-197)长江中游大水

入春以来,湖南淫雨不止,湘、资、沅、澧四水暴涨,加之7月长江水涨倒灌洞庭,以至造成全省大水,湖区尤为严重。漫溃围垸196个,受淹农田20多万公顷,灾民逾300万人。另外,山丘区受灾48县,被灾农田32.7万公顷,受灾人口487万人。湖北春夏淫雨,内湖水位增高,低洼田地多被淹没。大汛期间,江、湘并涨,汉水继之,致中游洪水泛滥。全省受灾30多县,农田55.3万公顷,人口370余万人。汉口最高水位27.03米,为80年来第三次超过27.0米。江西5月中旬以来,江河水位猛涨,鄱阳湖区大部分圩堤溃决,全省受灾64县,239万多人,农田40.7万公顷。

(2-198) 海南岛洪水、大潮

8月下旬,受台风影响,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发生暴雨,雨量集中在21~22日两天。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3条河流同时出现历史上特大洪水。根据调查,上游山区洪水量级很大,南渡江上游细水河段(集水面积144平方公里)洪峰流量为3020立方米每秒,下游和壁口河段(集水面积1238平方公里)为9820立方米每秒。昌化江上游番阳洞河段(集水面积1520平方公里)为10800立方米每秒,下游宝桥河段(集水面积4634平方公里)为26600立方米每秒(为1887年以来第二大洪水)。万泉河嘉积站(集水面积3236平方公里)为11700立方米每秒(为1927年以来的最大洪水)。9月27日,台风穿过文昌、海口一带,海口、铺前发生大海潮,潮水位分别为2.48米及2.62米,海口市死亡300余人,为1898年以来的最大风暴潮。

(2-199) 1948年水文测站统计

国民政府水利部管辖的各省(市)水文总站7处、水文站196处、水位站255处。

(2-200)民国20~37年《水利》期刊、特刊发表水文论文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刊《水利》,于民国20年至民国37年共出期刊、特刊80期,共发表有关水文、泥沙方面的论文84篇,其中有顾世辑的《设立中央水文研究所意见书》、汪胡桢的《导淮工程计划与本年洪水量》张含英的《黄河之糙率》、李仪祉的《固定黄河河床应以何水位为标准》、余家询的《堰口公式之研究》、须恺的《淮河洪水之频率》、张光斗的《砂内水流》范家骅的《悬移质理论介绍》、张瑞瑾的《黄河泥沙冲积数量之分析》、徐世大的《永定河之泥沙》、陈椿庭的《河流泥沙测验方法之研究》、程学敏的《水库洪水演算法及新图解法》等。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2:03
60楼
中国水文大事记

三、迅速发展时期(1949~1957年)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接收的全国(除台湾、西藏外)水文测站总数仅为353处,其中流量站148处、水位站203处、雨量站2处,且其设施落后,破旧不堪。当时水文职工也仅有756人,力量薄弱。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随着国民恢复和特别是水利建设的发展,迫切要求大力开展水文工作,加快提供水文资料。因此,新中国的水文事业就在这种形势下逐渐开创了一个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的新局面。

1949年

(3-1)南京解放,原国民政府水利单位被接收

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4月23日解放了南京市。原国民政府水利系统人员除少数辗转去台湾外,大部分于5月开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陆续接收录用。其中包括原中央水利实验处所属水文研究所及水工仪器实验制造工厂等单位。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水利部组成

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成立,傅作义任部长,李葆华任第一副部长。部内设立水政司、工务司、测验司等业务部门。测验司主管全国水利勘测和水文业务。

回复
wnb
2006年01月18日 21:02:33
61楼
(3-3)开始整编历史水文资料

10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决定:将国民政府中央水利实验处水文研究所、长江水利工程总局、淮河水利工程总局等单位积存的水文资料全部集中,并组成水文资料整编委员会,派水利实验处水文研究所所长谢家泽为主任委员,分长江和淮河两大组负责整编历史水文资料。第一次拟定了水文资料整编刊印格式及工作方法,为以后的水文资料整编工作积累了经验。

(3-4)决定设立有关水利、水文机构

11月8~18日,中央水利部在北京召开“各解放区水利联席会议”。会议讨论了1950年工作计划,把“各水系查勘测量、水文、水工试验等基本工作”列为重点工作项目之一。并决定设置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华北水利工程局,均为水利部直属水利机关;各大行政区(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所设水利机构为该区人民政府组成部分;各省(区、市)设水利局,各专区、县视需要设水利科或局,为专、县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实行双重领导。会后,各大行政区、各流域和各省(区、市)水利机构分别设立相应的水文管理机构,如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机构和华东、东北等大区水利机构设有测验处,各省水利局设水文分站或水文科室(个别省设水文总站),1954年大区撤销后,先后改称水文总站。

(3-5)南北水灾

本年,全国从南到北,珠江、长江、淮河、黄河以及华北北部的潮白河、滦河、内蒙古的西辽河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珠江流域的西江干流梧州站洪峰流量48900立方米每秒,仅次于1915年(50500立方米每秒),7天、15天、30天洪量均超过1915年,为近百年来罕见的特大洪水。两广地区淹没农田39.3万公顷,受灾人口370万人。长江沙市7月9日洪峰水位44.49米,为自190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汉口7月12日洪峰水位27.12米,为自1865年有记录以来仅低于1870年、1935年而居第三位的最高值。黄河花园口9月14日洪峰流量12300立方米每秒,流量在1万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时间达49小时,是黄河回归故道后的首次大水。各河上游测站及时提供水情,防汛指挥部门及时动员军民积极抢护,减少了灾害损失。

(3-6) 1949年全国水文情况统计

本年,解放后接管的水文测站353处,其中流量站148处、水位站203处、雨量站2处。水文职工756人。水文经费约1.92万元。(均不包括台湾,以下同。)

1950年

(3-7) 珠江水利工程总局成立,设水文科

2月16日,珠江水利工程总局成立,内设水文科。1953年9月25日,珠江水利工程总局与广东省农林厅水利局合并,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水利厅,内设水情科。

(3-8) 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

2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所属农林水利部分开,组成长江水利委员会,直属中央水利部,会址驻汉口,主任为林一山。会内设测验处,下设水文科,主管全江水文测验工作。1954年,撤销测验处,另成立水文处及测量总队。

(3-9) 华东水利部举办水文讲习班

3月6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在南京举办水文讲习班和为期6个月的水文培训班(甲、乙班),结业后部分学员分配到华东区江淮流域各省工作。

(3-10) 查勘黄泛区和淮河水系

3~9月,淮河水利工程总局组织查勘队分别查勘皖北、豫东黄泛区及淮河干支流、入海水道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文地理、淤积情况及水旱灾情等,并采集土壤样品,作渗漏、比重、酸碱度等项试验。各查勘队均分编写了详细的查勘报告。

(3-11) 华东区水文会议召开

4月5~7日,华东区第一次水文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对华东地区水文测站布设及编制、水文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工作制度、经费发放、充实设备及统一报表等问题均提出了解决办法。淮河三河尖水位站记载员杨子俊三十年如一日,长期不计工资继续坚持工作,保持水位资料连续完整,受到大会表扬。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