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高手:威立雅,得利满,BHU等公司的BAF和高效沉淀池有什么差别?比如:曝气头有什么差别,滤料有什么差别,混凝,絮凝有什么差别等等。。。小弟在线坐等,望高手解答,如不方面在线回答,可加QQ:281639889私聊。
求教高手:
威立雅,得利满,BHU等公司的BAF和高效沉淀池有什么差别?
比如:曝气头有什么差别,滤料有什么差别,混凝,絮凝有什么差别等等。。。
小弟在线坐等,望高手解答,如不方面在线回答,可加QQ:281639889私聊。
2楼
:( :( :( 别沉了!
回复
3楼
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蛮难找的,我认识一个,但我不能介绍给你
回复
4楼
三楼你很牛啊,认识个人这么厉害!!佩服,不过有学习资料的话最好大家共享一下。
都藏着掖着,论坛怎么进步呢,当然我不是指的你们的技术机密。
回复
5楼
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确实难找,看来还是得自个总结,明天向领导汇报,现在总结会。
回复
6楼
:victory: :victory:
今天知道了答案,不容易啊,我们的BAF原来是不需要曝气器的。
回复
7楼
载体絮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潘旭东, 徐海波, 魏文宇
(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天津300131)
摘要: 阐述了载体絮凝技术的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Actiflo 与DensaDeg 两大典型工艺
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及处理效果,分析了该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几种新型装置和组合工艺。
指出载体絮凝是一种结构紧凑、高效的快速沉淀技术,具有节省空间、耐冲击负荷、处理效率高的优点,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载体絮凝; Actiflo@快速沉淀池; 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 细砂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07)08—0001—04
载体絮凝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目前,国内虽有载体絮凝工艺的应用改造实例,但尚未得以推广,而且关于载体絮凝技术的报道也较少。
1 工作原理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2 典型工艺
2.1 Acfiflo@工艺
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u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Actiflo@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整个工艺分为混合、熟化、高速沉淀3个阶段。首先,加入混凝剂(铁盐或铝盐)的原水进入混合池,经快速搅拌后流入投加池;在投加池中加入有机助凝剂和细砂载体促进絮体的“生长”,经水力停留1~2 min后流入熟化池;在慢速搅拌下,以细砂为核心的絮体进一步凝聚生成粗大密实的絮状物,最后水体进入斜管沉淀池,在细砂絮体的重力沉淀作用下配合斜管的快速沉淀效应,达到絮体颗粒迅速沉降的目的。含有细砂的污泥回流至装置上方的水力旋流器,通过离心力使泥浆与细砂分离,细砂重新进入絮凝池循环使用。
2.2 DensaDeg@工艺
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随着近年来国外各大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个别水厂利用该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扩建改造,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的扩建改造工程中即采用了该项技术。
DensaDeg@工艺结合了混凝、斜管沉淀、污泥回流等技术,从构造上主要分为反应区、预沉 /浓缩区、斜管澄清区(见图2)。其特点是絮凝污泥外部循环回流,可起到载体絮凝的效果,加快了絮凝过程并保证了生成絮体的质量。反应区主要分为快速搅拌反应池和慢速推流反应池,前者使原水与混凝剂充分混合,起到预混凝的作用;后者则通过慢速推流使絮体得到充分的“生长”,整个反应区内可形成絮凝质量好、密度高、分离性能好的混合体系。充分混凝后的混合液进入预沉/浓缩区进行快速分离,上部的初沉水进入斜管澄清区以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残留絮体,下部的泥浆经浓缩后被刮泥机刮入泥槽,部分污泥回流至进水中,剩余部分则排人污泥处理系统。
Degremont公司还开发了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各种污水溢流的DensaDeg@4D澄清池,基本原理与DensaDeg@工艺类似,主要是通过以下功能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去除砂砾、去除油脂、整体化的凝聚絮凝单元加斜管沉淀、污泥稠化及浓缩。其工作流程为已投加混凝剂的原水首先进入预混凝池,通过空气搅拌使无机电解质与水中颗粒充分接触反应,使水中的粗大砂砾直接沉降在池底排出;预混凝后的出水进入絮凝池后与回流污泥以及投加的高聚物絮凝剂在机械搅拌下充分混合,形成密实的矾花;充分混凝后的水体最后进入斜管澄清池,在预沉区大部分絮体与水分离,剩余部分通过斜管沉淀池被除去。漂浮在水体表层的油脂通过刮油器收集而达到除油的目的;沉积在澄清池底的污泥部分回流,剩余部分则稠化浓缩。
2.3 处理效果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沃思堡市为了设计污水峰流量的处理方案,对上述两种载体絮凝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见表1。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在处理雨水溢流及合流制污水溢流问题时分别采用Actiflo@和DensaDeg@载体絮凝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两种工艺的进水流量分别为0.53~1.32 m 3/min和0.49~0.81 m 3/min,平均表面负荷为40、20 m/h,溢流速率分别可达(2.0~3.1)、(1.4~1.6)m/min,对悬浮物的去除率>85%。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可以有效应对雨水或污水溢流引起的高冲击负荷、水质波动大等问题。此外,通过试验确定了达到85%的TSS去除率时不同混凝剂的用量,结果见表2。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Actiflo@与DensaDeg@载体絮凝工艺对高冲击负荷的污水溢流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通过优化絮凝剂的用量可使TSS去除率高达85%以上,并且在相同条件下Actiflo@工艺所需药剂量比DensaDeg@的低;两种工艺唯一不足的是出水BOD 值变化较大,这是由于絮凝工艺属于物化处理,难以有效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所致。但整体而言,载体絮凝工艺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工艺难以处理的污水溢流、高冲击负荷问题。
2.4 设计参数
Actiflo@和DensaDeg@载体絮凝工艺的设计参数见表3。
3 发展现状
3.1 新型装置的开发
法国的Binot Patrick等 开发了一种集多种沉淀模式于一体的载体絮凝装置,可根据进水水质及水量调整运行模式,适于处理一年四季中流量和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的污水。一般来说,一个城市污水厂晴天的平均流量、峰流量与雨天的流量之比约为1:2:10,在枯水期时该装置以普通沉淀模式运行,而雨季时则以投加混凝剂和细砂的载体絮凝模式运行,当污水量介于两者之间时则采用常规的混凝沉淀处理。其工作流程为原水依次流经加药区、熟化区和斜管沉淀区,加药区内原水与混凝剂充分混合,预混凝后的出水进入熟化区并投加助凝剂和细砂,矾花充分“生长”后进入澄清区,通过斜管沉淀去除残留絮体。细砂通常沉积在熟化池底,此时系统处于普通沉淀模式;当水量突增甚至超出运行负荷后,水的流速和搅拌速度增加,使细砂从池底漂浮起来起到絮核的作用,从而达到载体絮凝的目的。
该装置比常规的混凝设备减少了不必要的药剂消耗,运行费用低,但需要安装更多的控制、监测单元,固定投资比传统装置的高。
美国的Streat Philip 设计了一种立方体结构的载体絮凝装置,混合室、反应室及污泥室均设计为矩形结构,并有机地组合在絮凝装置内,结构紧凑,节省了大量空间。该装置的工艺流程:首先是投加混凝剂和细砂的水体在混合室内充分混合,然后进入反应室,在涡流搅拌作用下以细砂颗粒为絮核生成密实粗大的矾花,反应室与污泥室之间的器壁上有上、下两个连通口,生成的矾花通过开口在反应室与污泥室之间循环,体积较大且密实的絮体直接沉降到污泥室底部泥斗中,较轻的絮体则回流至反应室继续“生长”。泥斗中的泥砂通过传动装置输送到清洗设备中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细砂从清洗设备回流到混合室循环使用。澄清室位于反应室正上方,絮凝后的水体向上流经蜂窝状的涡流控制装置进入澄清室,颗粒物回落至反应室,清水则由溢流堰排出。该装置最大的优点是设备紧凑,各构筑物之间无需水体输送管道、泵等设备,因此避免了砂粒对泵及管道的磨损问题,节约了空间及设备投资。
3.2 组合工艺
絮凝工艺是水处理流程中重要的组成单元,可与其他工艺组合使用,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Kruger公司于2005年申请了两项关于载体絮凝的专利,均涉及到组合工艺处理废水的内容;巴黎梅里奥塞水厂采用载体絮凝结合纳滤工艺为8O万居民提供14×104 m3 /d的高品质饮用水。
Joyce Standley Perri等 为了解决载体絮凝工艺中所使用化学品的毒性和腐蚀性等问题,提出了采用电凝聚反应器与载体絮凝的组合工艺。其工作流程为原水首先进入电凝聚反应器,通入电流后阳极板失去电子生成Al3+、Fe2+ 等离子,在电离、电解、水解及电磁效应等物理化学作用下,使维持污染物相互分散的表面电荷被中和,破坏了污染颗粒的分散稳定性;脱稳后的废水进入载体絮凝装置(如Actiflo@澄清池),依次经过混合池、熟化池、斜管沉淀池,在助凝剂和细砂载体的作用下使脱稳后的分散颗粒吸附“生长”为高密、高质的絮体,最终通过斜管沉淀实现固液分离得到澄清的出水。该工艺的优点是无需使用铁盐、铝盐混凝剂,降低了药剂费用,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出水水质满足环境要求。
为了改善载体絮凝工艺对溶解性BOD5的去除效果,Branden Hudson等开发了活性污泥与载体絮凝联合处理的工艺,可分为两种模式:①水体先后经活性污泥和载体絮凝处理后得到澄清的出水;②水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活性污泥池,充分混合后进入载体絮凝系统,另一部分直接进入载体絮凝系统,与活性污泥池流出的混合液共同经絮凝沉淀后达标排放。该工艺中载体絮凝设备可选用OTV-Kruger公司的Actiflo@装置,澄清池中絮凝后的活性污泥部分回流到反应池中循环使用,剩余部分排入污泥处理装置。该工艺中活性污泥的作用是降解水中的溶解性BOD5 ,并在絮凝池中起到载体和吸附的作用,促进了絮体的“生长”和沉淀,减少了细砂载体的用量。在MLSS为800 mg/L、接触反应时间为30 min时,该工艺对BOD5 、溶解性COD、T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3.8%、75.7%、89.4%,说明该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悬浮固体。
4 结论
① 载体絮凝是一种结构紧凑、节省资源的高效沉淀技术。与传统沉淀工艺相比,它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药剂用量低等优点。
② 传统载体絮凝设备的不足在于砂粒在管道及泵之间的循环会缩短设备的寿命,絮凝处理因其无法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而对BOD 和COD的去除效果较差,新型载体絮凝装置与传统装置相比需要更多的控制设备及组件。
③ 目前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多是以解决传统载体絮凝设备中的各种不足为目的而开发的新型装置,或与其他工艺配合使用,达到协同作用的效果。例如与活性污泥法联用可解决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率较低的问题。
④ 随着水工业市场的竞争13趋激烈和能源与资源的日趋紧张,用户对技术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后设备开发的原则应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为主,以载体絮凝为基础开发的各种装置能够满足这一原则,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有望在我国的水处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参
回复
8楼
很深奥的 每接触过!!
回复
9楼
恍然大悟,以前实习时去的水厂是用法国得利满的,不过当时并不了解这个公司的名气,工艺还是有点特殊。
现在接触的是威利雅的Actiflo工艺。但感觉威利雅的工艺占地面积小些。
回复
10楼
7楼的是高手!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