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水电枢纽工程3
lb5607614
lb5607614 Lv.7
2010年09月29日 22:32:23
来自于工地图片
只看楼主

三峡工程简明史(2)《建国篇》1949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荆江大堤险象环生。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视。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

三峡工程简明史(2)《建国篇》
abbr_f002b53359bcaabe50ceddcff24a8d8f.jpg
1949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荆江大堤险象环生。
荆江.jpg
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视。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冒雪视察荆江大堤.jpg
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
长委办公大楼.jpg
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荆江亭.jpg
荆江大堤.jpg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
1953年10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游局党组向西南局财委的报告中提出,将来三峡水库的蓄水高度可能在190 米左右,请西南局向沿江城市和有关单位打招呼,不要在190米高程以下设厂或建较重要的工程。西南局财委同意了这个意见。
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江汉平原、洞庭湖区损失惨重。这次大水再次警示:消除中下游严重洪水灾害的威胁乃是治理长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1954年9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在《关于治江计划基本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三峡坝址拟选在黄陵庙地区,蓄水位拟选为191.5米。
1955年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人士通力合作,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设计与论证工作。3月,在莫斯科签订了技术援助合同,第一批苏联专家6月到达武汉。长委所属4台钻机和第七地形测量队先后进入三峡地区,开展测量工作。
长江委水务局对三峡大坝至重庆铜锣峡地形进行测绘.jpg
1955年12月,周恩来在北京主持会议,在听取长委和苏联专家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后,肯定了国内专家的意见,正式提出,三峡水利枢纽有着“对上可以调蓄、对下可以补偿”的独特作用,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规划的主体。
周恩来总理视察三峡.jpg
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
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jpg
1958年3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作了关于长江流域和三峡工程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工作。”
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视察葛洲坝坝址。
1958年6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第一次科研会议在武汉召开,82个相关单位的268人参加,会后向中央报送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科学技术研究会议的报告》。
1958年8月,周恩来主持了北戴河的长江三峡会议,更具体地研究了进一步加快三峡设计及准备工作的有关问题,要求1958年底完成三峡初设要点报告。1959年5月,在武昌对《三峡初设要点报告》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讨论,一致通过选用三斗坪坝址,大坝可按正常蓄水位200米设计。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冒雪视察荆江大堤.jpg
1960年4月,水电部组织了水电系统的苏联专家18人及国内有关单位的专家100余人在三峡查勘,研究选择坝址。同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在广州召开经济协作会,讨论了在“二五”期间投资4亿元、准备1961年三峡工程开工的问题。由于暂时经济困难和国际形势影响,三峡建设步伐得到调整。8月苏联政府撤回了有关专家。
1970年,中央决定先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的葛洲坝工程,一方面解决华中用电供应问题,一方面为三峡工程作准备。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作了亲笔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工程开工。
1979年,水利部向国务院报告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议,建议中央尽早决策。

附注:新中国首任水利部长傅作义将军简介
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荣河人,新中国第一任水利电力部部长。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出生,山西荣河安昌村(今属临猗)人。字宜生。1910年(清宣统二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堂。次年参加辛亥太原起义,任学生军排长,在娘子关等地与清军作战。1912年被保送北京第一陆军中学堂。1915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毕业,回山西在晋军服役,因治军有方,由排长递升至师长。1927年率第4师参加对奉军作战,10月乘虚袭占涿州(今属河北)后,孤军苦守三月余,以不足万人之师,抗击数倍于己之兵力,采用在城墙内外挖掘壕沟阻敌攻城、主动出击等办法,打退奉军多次进攻,终因粮尽援绝,于次年1月撤出涿城,接受奉军改编。傅因拒绝张作霖委任,被软禁于保定张学良指挥部,5月初出逃至天津。第二期北伐击败奉军后,任第三集团军第5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蒋冯阎战争期间,任第3方面军(阎锡山军)第2路军指挥官,阎军战败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收编。1931年任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后,通电坚决抗日。1933年所部编为第7军团,任总指挥,率部在河北密云、 怀柔(今均属北京)一线参加长城抗战,打击日军。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指挥绥远抗战,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出其不意等战法奇袭日伪军,获百灵庙大捷,收复失地。抗日战争期间,相继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1941年初,提出民养军、军助民、军民合作发展粮食生产的具体措施,解决军民食粮问题。抗战胜利后,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华北“剿总”总司令。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率部起义,对完整地保留文化古都作出重大贡献。随后,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和邓宝珊促成绥远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军区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4月19日逝世。
傅作义将军.jpg
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冒雨视察淮河工程时与民工谈话.jpg

[ 本帖最后由 lb5607614 于 2010-9-29 22:49 编辑 ]

abbr_f002b53359bcaabe50ceddcff24a8d8f.jpg


荆江.jpg


荆江大堤.jpg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冒雪视察荆江大堤.jpg


长委办公大楼.jpg


荆江亭.jpg


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jpg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冒雪视察荆江大堤.jpg


长江委水务局对三峡大坝至重庆铜锣峡地形进行测绘.jpg


傅作义将军.jpg


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冒雨视察淮河工程时与民工谈话.jpg


周恩来总理视察三峡.jpg

免费打赏
飞翔的蜗牛
2010年10月11日 17:11:57
2楼
很好的资料,很有学习的价值哦,更加了解三峡工程的背景了:)
回复
hgjglh
2011年07月28日 10:19:48
3楼
谢谢楼主,顶起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