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地故障的几个问题
gyw2006
gyw2006 Lv.3
2006年01月13日 09:44:39
来自于电站工程
只看楼主

1、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三相五柱式PT二次采用B相接地,一次A相接地,二次辅助线圈有变化,如你所说,二次基本线圈也有变化,但是线电压不会变化,变化指的是什么呢?

1、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三相五柱式PT二次采用B相接地,
一次A相接地,二次辅助线圈有变化,
如你所说,二次基本线圈也有变化,但是线电压不会变化,变化指的是什么呢?
免费打赏
gyw2006
2006年01月13日 09:51:12
2楼
2、在性点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其他两相电压对地电压不变,合成电压为相电压。
但是在单相接地短路矢量图中,A相正序负序零序电压合成为零,B相与C相的电压合成矢量并不是相电压,而是要比刚才所说的相电压要高,这是为什么?
是基准不一样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BC之间的角度也缩小了啊?
回复
gyw2006
2006年01月13日 09:59:57
3楼
3、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110KV系统中,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将出现零序电压UO’,但零序电流I0仅能通过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I0在零序阻抗X0上产生的零序压降,使沿线的零序电压降低,到达变压器直接接地的中性点时,零序电压降到零。而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的变压器,就产生位移电压UO,其值等于故障点的零序电压。
在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中性点位移电压可达0.6倍正常的电压.
以上是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电力系统运行实用技术问答>P62页的内容.
问这个零序电压就是间隙零序过电压吗?
在上面系统中,是不是有单相接地时,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先跳,然后故障未消除时,再通过间隙零序过压跳开本变压器,我的这种理解对吗?
回复
gyw2006
2006年01月13日 10:03:29
4楼
4、这个问题我不知道问的对不对,就是有困惑。
发生接地短路时,PT一次中性点接地时,PT的一次回路是不是有零序电流?
如果有的话,是形成闭合回路,不流入大地吗?
请给予答复。
谢谢!!!
回复
lizhenbao_jinan
2006年01月13日 10:03:44
5楼
1.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因为一次单相接地时,发生零点漂移,相电压变成线电压.二次所有测量相电压的线圈增加根3倍.
2.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因为中性点被强制接地,所以当单相接地时,接地相电压为零,其他两相电压未变.对于二次,除故障相外,其他测量相电压的绕组未变.

以上说的是理论值,因为PT内部互感作用,实际中有些偏差.
回复
lizhenbao_jinan
2006年01月13日 10:05:16
6楼
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打电话联系.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回复
lizhenbao_jinan
2006年01月13日 12:54:44
7楼
3.你问的实在是乱,最好一个一个的说.\
在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理论上讲,中性点是不发生位移的,但是因为有零序阻抗的存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按规定零序阻抗与正序阻抗之比不超过3)致使发生位移,所以发生0.6倍相电压的位移属于正常的.
直接接地系统PT每个绕组是100V,当单相接地时,开口为100V.
不接地系统PT每个绕组是100/3V,当单相接地时,开口为100v.
那么间隙保护是用在直接接地系统中,当发生局部不接地时,间隙动作.也就是把直接接地系统中PT用在不接地系统中,那么单相接地时,PT开口是300V.
回复
lizhenbao_jinan
2006年01月13日 12:57:26
8楼


问了很多,不知道问的什么?也不知道我答的是什么?
回复
gyw2006
2006年01月13日 13:44:43
9楼

3、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110KV系统中,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将出现零序电压UO’,但零序电流I0仅能通过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I0在零序阻抗X0上产生的零序压降,使沿线的零序电压降低,到达变压器直接接地的中性点时,零序电压降到零。而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的变压器,就产生位移电压UO,其值等于故障点的零序电压。

问这个零序电压就是间隙零序过电压吗?

或者理解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零序电压就是上述UO,
不接地的变压器的间隙零序过电压就是3U0.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有全绝缘变压器和分级绝缘变压器,是不是有单相接地时,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先跳,然后故障未消除时,再通过间隙零序过压跳开中性点不接地的变压器,我的这种理解对吗?
回复
gyw2006
2006年01月13日 13:53:55
10楼
第三个问题我明白了,谢谢版主.
请给予答复第四个问题.
回复
lizhenbao_jinan
2006年01月13日 14:26:45
11楼
应该先切除那个,还要看中性点是否装设间隙保护.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