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世博会涌现出的建筑精品
fei_steel
fei_steel Lv.5
2010年08月25日 13:38:58
只看楼主

前几天与朋友聊天,朋友发一些照片给我,历届世博会涌现出的建筑精品,我看了发现,主体都是钢结构中的,非常不错我马上发上来请大家欣赏。

前几天与朋友聊天,朋友发一些照片给我,历届世博会涌现出的建筑精品,我看了发现,主体都是钢结构中的,非常不错我马上发上来请大家欣赏。
免费打赏
fei_steel
2010年08月25日 13:41:44
2楼
从大家最熟系的中国馆开始
如果说“鸟巢”“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众多宏大场馆中的经典之作,那么,2010上海世博会作为东道国展馆的中国馆则被赋予更大的使命。古老的东方大国第一次举办世博会,中国馆要承担起展示中国悠久文明与现代性的双重目标。不同于宏大的奥运开幕式以舞蹈与音乐来表现5000年文明,中国馆是以一顶“东方之冠”成为上海世博会乃至当代中国的象征。

“东方之冠”高63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紧邻黄浦江,以其绝对的高度处于世博会场馆南北、东西轴线交汇的视觉中心。“东方之冠”整体呈斗拱造型,56根梁代表56个民族,表皮装饰上用了中国元素“中国红”。整体造型体现“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

“东方之冠”在建筑上使用了许多已经开始失传的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手法,比如门前76级大台阶,便是用“三斩斧”建造。这是一种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因其人工剁斧时需要初斩、细斩、终斩三道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三斩斧”。平均一块一米见方的石头上,工匠们必须斩上一万刀以上方能完工。因此这76级台阶由130位平均年龄55岁以上的石匠打造,共刻有5400多万刀,而寻找这些石匠便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世博会后,中国馆将作为永久建筑保留。
回复
fei_steel
2010年08月25日 13:46:11
3楼
第一届世博会场管水晶宫
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开创了世界性博览会的先河,在伦敦世博会上展出的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造币机、抽水机、割草机、播种机和缝纫机等等新式高科技产品极大地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尽管有如此多“惊世骇俗”的展品,但能做为本届世博会代表的却是伦敦为世博会建设的展厅本身——位于海德公园的“水晶宫”。

水晶宫由英国著名的查丝华斯庄园首席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爵士设计。这座占地19英亩,长606米,宽150米,高20米,穹窿顶甬道高35米的巨大建筑通体由钢铁、玻璃和木头打造,整座恢弘的建筑便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的结晶与代表。

不仅如此,水晶宫也是19世纪后半期“功能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它意味着“功能主义”建筑开始取代西方传统神殿、教堂、宫殿等古典主义建筑,以满足当时高速发展的科技和商业需求。

世博会之后,水晶宫移居伦敦南部的西得汉姆,并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建造后于1854年6月10日向公众开放,此后她作为伦敦展览会、庆祝会和表演胜地一直到 1936年被一场大火毁掉为止。

水晶宫的另一大贡献便是开创了历届世博会追求“建筑学”上贡献的先河。此后,历届世博会都争相建造自己的代表建筑,而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综合主义”的代表作--蒙特利尔世界博会美国馆便是对水晶宫的一次致敬。
回复
fei_steel
2010年08月25日 14:07:21
4楼
就在“水晶宫”被烧毁后一年,1937年维也纳中央工业宫罗托纳达圆形大厅也在一场意外中葬生火海,这座当时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建筑由英国科学家斯各特•罗素(J. Scott Russell)为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设计。

维也纳工业宫长907米,宽206米,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是当时世博会的举办场地。罗托纳达圆顶大厅顶高83米,直径约110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大厅建筑,比罗马的圣•皮耶尔大教堂的48米圆顶和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37米圆顶大了许多。大厅圆顶以金属制造,重达4000吨,锥形屋顶由 32根粗大的柱子支撑,圆顶之上有一个直径为28米的穹隆塔顶,再上面是一个直径为7米的小型穹隆灯塔,而最为引人瞩目的是灯塔之上的奥地利皇冠的巨大复制品。

这个巨大的园顶建筑引起了轰动效应,也倾倒了到场的所有观众。世博会期间共有206270位参观者踏着台阶登到圆顶皇冠处,饱览维也纳城市的迷人景色。

另外维也纳工业宫展厅也开创了世博会分类展馆的先河,此前的世博会是把所有展品集中在一个大厅展示。而维也纳世博会建造了4幢具有意大利文艺复新风格的工业宫、机械宫、农业宫和艺术宫,将展品按照类别分别在不同的展馆展出。
回复
fei_steel
2010年08月25日 14:10:08
5楼
著名作家莫泊桑时常到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的二楼吃饭,不过他的理由却并非喜欢铁塔,而是:这里是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他的小说中也有许多人不喜欢铁塔。的确埃菲尔铁塔作为巴黎乃至法国的象征,留给人们太多的遐想与感受。喜欢她的法国人认为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亲切的称它为“铁娘子”;而不喜欢她的人则将她视为眼中钉。

这座名扬世界的铁塔就是为1889年巴黎世博建造,一来展示法兰西的强大,二来为了纪念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因此,这座建筑在一开始就是为了打破人类的思维极限的,她要创造无数个最,但最重要的是她要是最高的。要比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557英尺的石制华盛顿纪念碑高。

位于法国战神广场的埃菲尔铁塔由法国著名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所建,从1887年1月28日起建,直到1889年3月31日世博会开幕前建成,塔身分为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可同时容纳10416名游客。建成后高度300米,直到1930年纽约帝国大厦出现,埃菲尔铁塔一直保持世界最高建筑纪录。

当然,这座伟大的建筑绝不仅带给法国人精神上的享受,它也为创造者埃菲尔和巴黎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当年为了建塔,埃菲尔曾将他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全部财产抵押给银行作为工程投资。但是这笔投资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收到了回报,在世博会举行的半年期间,成千上万人为了在三百米高空俯瞰这座伟大的城市,而愿意支付5法郎登上塔顶。世博会期间铁塔便赚得了140万美元,而最初的预计造价仅为160万美元,再加上政府补贴的30万美元,埃菲尔在博览会结束前就已经完全的收回投资。

目前的埃菲尔铁塔加上顶端的天线共324米高,每年依然接待来自世界300多万游客,到1988年已经接待1.23亿游客。
回复
fei_steel
2010年08月25日 14:26:10
6楼
在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的“大道乐园”里,一个超大的摩天轮观光设施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座摩天轮是由美国工程师乔治•菲力斯设计,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巨大的摩天轮直径约76.2米,圆周长251.46米,重达46吨,座舱数36个,每个座舱里有38个长毛绒材料制成的舒适的座位,还可以站立22人。菲力斯摩天轮一次可容纳2160人,旋转一周时间20分钟。最多的时候一小时载客就可达4000人。在这年世博会上,共有160多万人次的参观者被摩天轮送上264英尺的高空,感受全新的体验,俯瞰世博会全景。摩天轮成为世博会最受欢迎的娱乐设施之一。
回复
fei_steel
2010年08月25日 14:31:24
7楼
现在人们可能对摩天轮不感冒了,天津海河上屹立着直径创纪录的摩天轮(陈志华设计),但当时是第一个是壮举。
回复
fei_steel
2010年08月26日 08:31:33
8楼
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博会是比利时主办的第七届世博会,这也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届世博会。对于当时饱受战争肆虐的世界来说,比利时世博会也象征着各国走出战争阴影,能够再次以开放的心态交流最新的科技与成就,并重新审视战争留给后人的财富,包括原子能的利用,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便是“科学主导的文明与人道主义”。

原子塔正是在这样一个独特的背景下诞生,设计师沃特•凯恩希望这放大1650亿倍的9个铁原子能够让人们更直观的认识原子,战胜对原子能的恐惧。原子塔高102米,每个圆球直径18米,圆球与圆球间由直径3米的钢管连接,每次可供250人参观,每个圆球中都设有原子能、核技术、宇宙航行等展览。

这座目前比利时最为重要的游览圣地,被称为比利时的埃菲尔铁塔,但是当年却几乎被拆除。布鲁塞尔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地原是一片皇室园林,整个场馆用地200公顷。当时的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同意在此举办世博会的唯一要求便是在展览结束后恢复园林旧貌。但当他亲自看到原子塔时,便被这座伟大的建筑征服了,因此他决定留下这座建筑作为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见证。
回复
fei_steel
2010年08月26日 08:33:41
9楼
飞向宇宙,探索外太空的未知世界几乎是人类从远古以来的就有的梦想,这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人类心中对于未知的恐惧,如果不能真正的了解到那个神秘的世界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奇异生物,人类是无法安心享受在地球的幸福生活的。这种愿望在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上达到了顶峰,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休斯顿建成了载人航天器中心,开始设计阿波罗飞船。因此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的主题便是“太空时代的人类”,其标志性建筑太空针塔便是人类飞翔宇宙愿望的证明。

这座耗资450万美元,占地74英亩,高185米的高耸云天的太空针,由Western 国际饭店的总裁爱德华•卡尔森设计。整体造型就像是一个飞碟立在细细长长的金属上面,其顶端是以UFO为蓝本设计而成的,在当地居民中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笑话:那是地球发生大劫难时,美国总统逃往宇宙的专用飞船。不过7年后的7月16日,飞上宇宙的却是阿姆斯特朗(Neil.A.Armstrong)、柯林斯(Michael Collins)和奥尔德林(Edwin.E.Aldrin),这三名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经过102小时39分40秒的飞行,登上月球大地。
如今太空针塔已经成为西雅图的文化标志,人们常说到西雅图没有登过太空针塔,就像到巴黎没有去过埃菲尔铁塔一样。每小时时速16公里的电梯用43秒钟便把慕名而来的游客从一层送到185米高的观景台,在这个360度的观景台上,游客可以俯瞰全西雅图的风光,包括雷尼尔山、普结湾以及漂亮的湖泊。而观赏台下面的餐厅每48分钟便旋转一圈,这是目前世界上仍在运营的最古老的旋转餐厅,也是西雅图最有情调的餐厅之一。
回复
fei_steel
2010年08月26日 08:36:12
10楼
2010年3月27日,日本点亮了大阪吹田市万博纪念公园太阳塔的双目,时隔40年,太阳塔再次照耀世界。太阳塔是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Taro OKAMOTO)为1970年大阪世博会设计。不仅是那届辉煌的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冈本太郎的代表作品。

太阳塔塔身造型像一个冲天巨人,又似一尊古老的雕像。上面四个大面“黄金之面 ”、 太阳之脸” 、“暗黑之星” 和“地底之星”寓意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座建筑的伟大并不仅表现在她外在的独特构造上,她最大的价值是内部布展的立意,塔中展示相继演绎着“人类与生活”、“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科技”和“人类战胜自我”的主题。中心展品“生命之树”表现了“生命力量”,5分钟“生命之树”的攀登里程跨越了地球生物演变的悠久岁月,预示着人类的智慧创造之火如同太阳从远古燃烧至今,并将照亮未来,直至永恒。

大阪世博会之后,日本政府决定对太阳塔实施永久保留,成为国家特定的纪念文物。太阳塔,不仅是世博会辉煌历史上的一个“图腾”标志,而且已经衍化为日本民族的一个神灵,成为日本一个时代的符号。
回复
fei_steel
2010年08月26日 08:38:12
11楼
在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塞维利亚,一座犹如竖琴般的白色大桥总能吸引路人的驻足,她高雅的神韵、独特的气质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20世纪十大顶级豪华艺术建筑之一的阿拉米罗大桥。

阿拉米罗大桥是为塞维利亚世博会所建,整座桥的结构非常独特,它没有一个桥墩,全长200米的桥身全由一个142米高、倾斜约58度的斜拉梁所承载,这个梁用13对钢链拉住桥身,桥宽32米,是世界最著名的无背索斜拉桥。

素有结构诗人之称的桑地亚哥•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的作品总有一种腾空飞跃的感觉,轻盈而舒展,是现代建筑中很少见的一类。拉特拉瓦作品秀美的结构,给人以飘逸缈远的遐想。他的作品还有巴克•德•罗达桥、毕尔巴鄂步行桥、威尼斯宪法桥和阿根廷女人桥、04年雅典奥运会等。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