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锡凡教授近日在全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1届年会上指出 :分频输电可望成为我国远距离水电交流输送方式的又一有效选择。分频输电方式的实质就是通过降低输电频率,从而降低线路阻抗以达到大幅度提高线路输送容量的目的。 我国水力资源可开发容量达3.78亿千瓦,目前已利用的仅占12%。开发这些未利用的能源,尤其是集中在西南部地区的水利资源,是电力建设的迫切任务,其送电距离多达1000~3000公里。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锡凡教授近日在全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1届年会上指出 :分频输电可望成为我国远距离水电交流输送方式的又一有效选择。分频输电方式的实质就是通过降低输电频率,从而降低线路阻抗以达到大幅度提高线路输送容量的目的。
我国水力资源可开发容量达3.78亿千瓦,目前已利用的仅占12%。开发这些未利用的能源,尤其是集中在西南部地区的水利资源,是电力建设的迫切任务,其送电距离多达1000~3000公里。
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一直是电力工业技术发展的动力,而衡量电能的两个重要指标一是电压,二是频率。自发明了变压器后,百年来人类一直依靠提高电压等级来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如目前比较受关注的特高压输电;频率却似乎是技术禁区。
王锡凡教授等认为,如果能在发电、输电、用电等环节采用不同的频率,同样可能发挥巨大的效益。假设以同样电压相同距离送电,采用美国先进的交流灵活输电方式,也只能提高线路30-40%的送电容量;而以分频输电方式即送电频率由50赫兹降为50/3赫兹时,理论上线路送电容量可达前者的三倍,由此能大大减少输电回路数和占地走廊。
分频输电理论与实验由西安交通大学王锡凡教授等承担科研任务,受原国家科委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过,目前还处于理论研究与实验阶段,今年7月刚刚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分频输电理论及实验研究"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新型输电研究方面开创了分频输电新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做好工业试验准备,将成果尽快应用于实际工程。
分频输电不仅为有效解决远距离大容量水电传输问题提供了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输电方案,而且对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系统效率的提高和边远地区小容量中距离输电方面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早在1994年,该项目组就在国际上首次公开提出了分频输电方式。如今部分发达国家正致力于改善交流线路的输送能力和特性,美、德、南非、印尼、日本对分频输电方式都非常关注。2004年加拿大已经采用世界上第一个变频电机以提高输电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