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上午听了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院士谢礼力的报告,有所感触,愿与各位分享。 报告题目:汶川、玉树地震对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冲击报告主讲人:谢礼力院士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点:中国哈尔滨 报告第一部分简单回顾了一下08年汶川地震和今年玉树地震的情况,然后介绍了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基本情况。得出一个总结:建国以来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答卷不及格。
报告题目: 汶川、玉树地震对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冲击
报告主讲人:谢礼力院士
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地点:中国哈尔滨
报告第一部分简单回顾了一下08年汶川地震和今年玉树地震的情况,然后介绍了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基本情况。
得出一个总结:建国以来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答卷不及格。
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原因,认为: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主要包括地震速报、工程抗震和震后急救)重点放在地震预报上是一个根本性的失当!
原因是,地震预报极其困难,谢院士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大家都知道盲人摸象的典故,现在的地震速报犹如一万个人在摸航母!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刚建国不久,周总理说过一句话,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当时海城预报号称是成功预报了,可大家知道是怎么预报成功的么?当时有一个“农+科”措施,就是让一大群人每天预报,终于有一天有个人预报准了,说是几时几刻会有地震,结果真发生了,这就是我们的成功实例。所以现在做地震速报的人员极多,国家的相当经费养着他们。
我们当今的科技,上天无任何问题,可入地,却还不行。打钻,深井钻可打10公里深,这个深度缺远远达不到用于预测、研究地震的深度,用遥感、红外等技术,可以探测到地下几十公里深,几百立方公里的一个范围,可地震动辄几百公里的断裂带,换算成体积那将是上万立方公里,即使应用当今最先进的探测技术,和万人摸航母相比却也无异!
所以,把防灾减灾工作放在这么一个不靠谱的预报基础上,大家觉得如何?
谢院士不乏诙谐的说道,我们国家有个技术监督局,专门管理那些不成熟,有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医疗用品和技术。这个地震速报目前还极为不成熟,就应该停止应用,全面禁止!禁止应用,但不等于禁止你研究,该研究的还继续研究,但是要把防灾减灾工作的依托转到更为有效的措施上来!
顺势进入讲座的第三部分——工程抗震
这是经各次地震证明目前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谢院士提出一个概念: 土木工程灾害
一个建筑物、构筑物应该具有抵御可能产生某荷载的能力,达不到,就有可能发生土木工程灾害。
接下来看了一些震害图片,一部分是抗震不达标的,另一部分是经过合理抗震构造措施的,形成鲜明对比。
由此提出我国工程抗震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的地震区划图相当粗糙!!!比如,汶川,北川等地基本烈度是6°,远没达到汶川地震发生的8°、9°所需烈度;而甘肃某地,是不需抗震设计的,实际地震烈度缺达到7°。大家都知道,我们进行抗震设计首先就是确定所建建筑物所在地的基本烈度,并由此进行抗震构造措施或者进行抗震设计。却也不想,我们所依据的最原始的这个用于确定基本烈度的地震区划图也是那么的不靠谱,接下来的工作做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对于这一点,谢院士建议,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预留适当富余,以防万一。从谢院士的语气中,我听出了无奈。新的地震区划图已经在做,可做出来的准确性又有多高,我们拭目以待。所以,个人认为谢院士关于在抗震设计的时候预留适当富余,十分中肯。
设防等级提高,必然导致造价的增加。对此,谢院士又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大家都喜欢带金戒指,5个9,6个9的,9越多代表纯度越高,就越值钱;同理,房屋抗震性能提高了,不就相当于含金量越高了,就越值钱了么?所以,提高抗震性能导致的更多花费是划算的。并建议大家关注甘肃省在这方面的行动,甘肃省政府力争在5年内将省内民用房屋抗震性能普遍提高到一定程度。
以上观点是个人对谢礼力院士报告比较感触的地方,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本人文笔、水平有限,还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