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师们的脾气被惯坏了:他们为何不尊重中国? 法国戴高乐机场登机通道的坍塌,在国内引起一阵恐慌。因为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的设计,与其出于同一位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之手。当年他的设计,曾受到国内同行的批评,但就是没有人听。如今名师失足,当年追星的决策者不免心惊肉跳了。其实我们这样追星,追的也并不是安德鲁一个人。比如,当年贝聿明设计香山饭店,砍掉许多古树,有人批评,但没有人听。后来他又设计苏州博物馆,要拆掉许多珍贵的古建筑,引起建筑界、文 化界的一片反对,结果如何,也是不得而知。
法国戴高乐机场登机通道的坍塌,在国内引起一阵恐慌。因为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的设计,与其出于同一位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之手。当年他的设计,曾受到国内同行的批评,但就是没有人听。如今名师失足,当年追星的决策者不免心惊肉跳了。
其实我们这样追星,追的也并不是安德鲁一个人。比如,当年贝聿明设计香山饭店,砍掉许多古树,有人批评,但没有人听。后来他又设计苏州博物馆,要拆掉许多珍贵的古建筑,引起建筑界、文 化界的一片反对,结果如何,也是不得而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门刚开,国外的建筑潮流刚刚进来,国内建筑界和政府内部对这些新东西难以接受,不愿放手让外国的设计师施展,应该说那时的问题主要是蒙昧。如今不同了,新一代建筑师在成长,又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国情,只是缺乏权威和声誉。他们的声音容易被国外的大师压倒,也是不争的事情。特别是在争办奥运的过程中,在建筑设计中,国际化的压力就更大。要提高中国城市的国际品位,似乎只有请世界一流的大师了。
迷信国际大师,就难免惯坏了大师们的脾气。比如贝聿明,是个了不起的建筑大师,对此笔者并无争议。比如他在巴黎设计的卢浮宫前的出口,用了一个透明晶体的金子塔形,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这个金子塔设计虽然完全体现了20世纪的技术和材料,但金子塔形本身就是个古老传统的暗示,而且透明体的建筑看似过于现代,实际上却不阻断人们的视线,因而其对古老的文化氛围的破坏被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仿佛不伤原址的一根毫毛。
据说贝聿明在搞那个卢浮宫前的出口时,事先的调查极为认真,采访了不少巴黎市民,听当地人的意见,体会当地人的文化期待。你能想象他会提出把卢浮宫的那个房子拆了吗?在我们这里恐怕就不是这样了。如此的匠心,怎么到了中国就没了?为什么动不动就砍古树、拆古建筑?看来还是个态度问题。
笔者并不反对请国外的大师,但是,和人家打交道时要有点主人的尊严,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不应该容忍文化上的傲慢,不要总觉得人家一个国际大师,肯接我们的活儿就是我们的荣幸了。国际大师也不能免于竞争。你看看纽约“9.11”后世贸大厦的重新设计,谁管你是什么大师不大师。人家平民百姓批评起设计来,什么情面也不留。
如今中国是最大的崛起经济,是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再大的国际大师,也想在这个文化古国留下自己的手笔。在这样一个拥有最深厚的文化遗产的国家设计建筑,有文化隔膜的大师,只要态度诚恳,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当地人交流,不仅和专家谈,还要向那些卖菜的、拉车的愚夫愚妇请教,了解中国人的文化期待。说到底,我们是给人家提供舞台的人,也是花钱的雇主,自己要懂得自己的分量,别人才会认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