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史--【古建筑部分】(新增电子版复习资料)
jjtony_001
jjtony_001 Lv.12
2005年10月20日 21:20:55
只看楼主

今天开始与大家一起复习(讨论)世界建筑史第一部分:建筑起源世界史一。原始社会-混沌的空间  人类历史的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是在原始的蒙昧与洪荒时代度过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对人类建筑空间的理解与认识,大约不能不对人类原初时代的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所了解。1。空间的启蒙  人类文化的原初阶段,对于环境自身的外在空间的认识与理解处于一种混沌与朦胧的状态。在一个相当长的日期内,原始人不清楚自己的所在,不理解何以所载,何以所复,没有空间方位的概念,没有上下左右的区分,人们赖以栖身的巢穴或岩洞,也只是一个直觉的存在。

今天开始与大家一起复习(讨论)世界建筑史

第一部分:建筑起源世界史

一。原始社会-混沌的空间

  人类历史的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是在原始的蒙昧与洪荒时代度过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对人类建筑空间的理解与认识,大约不能不对人类原初时代的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所了解。

1。空间的启蒙

  人类文化的原初阶段,对于环境自身的外在空间的认识与理解处于一种混沌与朦胧的状态。在一个相当长的日期内,原始人不清楚自己的所在,不理解何以所载,何以所复,没有空间方位的概念,没有上下左右的区分,人们赖以栖身的巢穴或岩洞,也只是一个直觉的存在。

  原始人对外在空间的最早感觉,是从对外在自然现象的观察与理解中获得的。首先,给以原始人最深刻印象的,恐怕就是太阳的朝起夕落。广泛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中的基于太阳崇拜,生殖崇拜之上的早期神话与原始巫术,隐蕴了人类对于外在空间感觉的最初冲动。

  早期人类文化中,有许多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岩画,彩陶是与日月与生殖器有关的。

太阳崇拜

1136342265029.jpg

免费打赏
jjtony_001
2005年10月20日 21:50:49
12楼
4)峡谷里的陵墓

  中王国时期,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Thebes),峡谷窄狭,两侧悬崖峭壁。在这里,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完全不适合了。皇帝们仿效当地贵族的传统,大多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于是,就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山岩崇拜来神化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陵墓的新格局是:祭祀的厅堂成了陵墓建筑的主体,扩展为规模宏大的祀庙。它造在悬崖之前,按纵深系列布局,最后一进是凿在悬崖里的石窟,作为圣堂。整个悬崖被巧妙地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来,它们起着金字塔起过的作用。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大约公元前二千年,在戴尔——埃尔——巴哈利造的曼都赫特普三世的墓,开创了新的型制。一进墓区的大门,是一条两侧密排着狮身人首像的石板路,长约1200米。然后是一个大广场,它当中沿道路两侧排着皇帝的雕像。由长长的坡道登上一层坪台,坪台前缘的壁前镶着柱廊。坪台中央有一座不大的金字塔,它正面和两侧造着柱廊。它后面是一个院落,四面有柱廊环绕。再后面是一座有80棵柱子的大厅,由它进入小小的圣堂,是凿在山岩里的。

回复
jjtony_001
2005年10月20日 21:52:46
13楼
5)太阳神庙

  到了新生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占了最重要的地位。

  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前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另一个是大殿内部,皇帝在这里按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门的样式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为了加强门道对石墙的体积的反衬作用,门道上檐部的高度比石墙上的大得多。

  石墙上满布着彩色的浮雕,圆雕也着彩色。这大门的景象是喧闹的,热烈的,皇帝在这里被一套套仪式崇奉为“泽被万物的恩主”。

太阳神庙


回复
jjtony_001
2005年10月20日 21:54:22
14楼
  方尖碑(obelisk)

  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五十余米,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的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奴隶泥屋

  由一杂院与居室组成,简陋拥挤,当时奴隶大多沿有固定的栖所。

方尖碑


回复
jjtony_001
2005年10月20日 21:55:42
15楼
  卡纳克 阿蒙神庙(Great temple of ammon)

  新王国时期,皇帝们经常把大量财富和奴隶送给神庙,祭司们成了最富有,最有势力的奴隶主贵族。神庙遍及全国,底比斯一带神庙络绎相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karnak和鲁克索(luxor)两处的阿蒙神庙。

  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是在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的,总长336米,宽110米。前后一共造了六道大门,而以第一道为最高大,它高43.5米,宽113米。

  主神殿是一柱子林立的柱厅,宽103米,进深52米,面积达5000平方米,内有16列共134根高大的石柱。中间两排十二根柱高21米,直径3.6米,支撑着当中的平屋顶,两旁柱子较矮,高13米,直径2.7米。殿内石柱如林,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光线阴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

  在卡纳克神庙的周围有孔斯神庙和其他小神庙,宗教仪式从卡纳克神庙开始,到鲁克索神庙结束。二者之间有一条一公里长的石板大道,两侧密排着圣羊像,路面夹杂着一些包着金箔或银箔的石板,闪闪发光。

  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这些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这也就是卡纳克阿蒙神庙艺术构思的基点。


阿蒙神庙
卡纳克神庙
回复
jjtony_001
2005年10月20日 22:01:07
16楼
2。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

  两河下游的文化发展最早,同埃及约略同时。公元前四千纪,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小小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9世纪之初,巴比仑王统一了两河下游,甚至征服了上游。公元前900年左右,上游的亚述王国建立了版图包括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埃及的军事专制的亚述帝国(Assyrian),并开始兴建规模宏大的城市与宫殿。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征服亚述,建立新巴比仑王国,巴比伦城重新繁荣,成为东方的贸易与文化中心,到公元前539年被波斯帝国所灭。

  古西亚的建筑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手法,从夯土墙开始至土坏砖和烧砖,随后又创造了用来保护和装饰墙面的面砖和彩色玻璃砖。对后来的拜占廷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影响很大。

回复
jjtony_001
2005年10月20日 22:02:14
17楼
1)乌尔 观象台

  观象台(Ziggurat)又称山岳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当地居民崇拜天体,但从东部山区来的居民带来了崇拜山岳的信仰,他们认为山岳支承着天地,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天上的神住在山里,山是人与神之间交通的道路。他们把庙宇叫做“山的住宅”,造在高高的台面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集中式高耸构图的纪念性加深了认识,终于形成了叫做山岳台的宗教建筑物。后来,当地居民的天体崇拜也采用了这种高台建筑物,它的型制同天体崇拜的宗教观念也是适合的。

  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古埃及的台阶形金字塔或许同它有过联系。

  公元前三千纪,几乎每个城市的主要庙宇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山岳台或者天体台。残留至今的乌尔(UR)的月神台,是夯土的,外贴一层砖,砌着薄薄的凸出体。第一层基底面积为65×45米,高9.75米,有三条大坡道登上第一层,一条垂直于正面,两条贴着正面。第二层的墓底面积为3723米,高2.50米,以上残毁,据估算,总高达约21米。


观象台
回复
jjtony_001
2005年10月20日 22:03:59
18楼
2)萨艮王宫——亚述文明的遗迹

  两河上游的亚述统一了西亚,征服了埃及之后,它的建筑除了当地的石建筑传统之外,又大量汲取两河下游和埃及的经验,几个皇帝兴建都城,建设规模大于以前西亚任何一个国家,它的最重要的建筑遗迹是萨艮王宫(The Palace of Sargon Chorsabad)。

  城市平面为方形,每边长约2公里。城墙厚约50米,高约20米,上有可供四马战车奔驰的大坡道,还有碉堡和和种防御性门楼。

  宫殿与观象台同建在一高1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土台上。从地面通过宽阔的坡道和台阶可达宫门,宫殿由30多个内院组成,功能分区明确,有房间200余。平台的下面砌有拱券沟渠。王宫正面的一对塔楼突出了中央的券形入口。宫墙满贴彩色琉璃面砖,上部有雉堞,下部有高3米余的石板贴面。其上雕刻着从正、侧面看起来均形象完整,具有五条腿的人首翼牛像(Winged bull)。大门处的一对人首翼牛像高约3.8米,它们象征着智慧和力量,守护着宫殿。

人首翼牛像(Winged bull)

  人首翼牛像是萨艮王宫宫殿裙墙转角处的一种建筑装饰。它们的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有两条腿,侧面四条,转角一条在两面共用,一共五条腿。因为它们巧妙地符合观赏条件,所以并不显得荒诞。它们的构思,不受雕刻体裁的束缚,把图雕和浮雕结合起来,很有创新精神。

  人首翼牛像是亚述常用的装饰题材,象征健壮,可能和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有联系,通过喜特人和腓尼基人传来。

回复
jjtony_001
2005年10月20日 22:04:59
19楼
3)帕赛玻里斯宫

  波斯人曾创立横跨亚非欧的伟大帝国,他们信奉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按部落特有观念,皇帝的权威不是由宗教建立的,而是由他所拥有的财富建立的,波斯皇帝的掠夺和聚敛不择手段,他们的宫殿,极其豪华壮丽,却没有宗教气氛。

  珀赛玻里斯宫(Palaus of Persepolis)(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所。公元前518-前460年,波斯王大流士和泽尔士所造的宫殿。建筑群倚山建于一高15米,面积460×275米的大平台上。入口处是一壮观的石砌大台阶层,宽6.7米,邻近两侧刻有朝贡行列的浮雕,前有门楼。中央为接待厅和百柱厅,东南面为宫殿和内宫,周围是绿化和凉亭等,布局整齐但无轴线关系。伊朗高原盛产硬质彩色石灰岩,再加上气候干燥炎热,所以建筑多为石梁柱结构,外有敞廊。


珀赛玻里斯宫
回复
jjtony_001
2005年10月20日 22:05:48
20楼
3。古代爱琴文化(公元前3000年——-前1400年)

  古代爱琴地区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是著名的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故事发生的背景。

  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希腊半岛的迈西尼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王国。由于手工业和海上贸易的发达,以及克里特岛同隔海的古埃及在文化上的交流,先后出现了以克里特和迈西尼为中心的古代爱琴文明,史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它是古希腊以前的文化,曾繁荣了好几百年。公元前15世纪左右,由于外族入侵,克里特—迈西尼文化受到破坏和湮没。它和后来的古希腊文化之间有过一个中断时期,两者各有很不相同的特点,而且希腊文化是从远比爱琴文化为低的状态下发展出来的,所以,爱琴文化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对于它的存在,人们是通过19世纪末的考古发掘才知道的。

回复
jjtony_001
2005年10月20日 22:07:22
21楼
1)克里特

  克里特岛上的建筑,全都是世俗性的,主要的类型有住宅、宫殿、别墅、旅社、公共浴室、作坊等等。遗址中比较重要的有克诺索斯和费斯特的宫殿,占地都在一公顷左右。

  克诺索斯国王王宫,始建于约公元前1600年-前1500年,依山而建,规模很大。中央是一东西27.4米,南北51.8米的长方形院子,周围分布着各种房间。院子东南侧是国王起居部分,有正殿(也叫“双斧殿”,双斧是米诺斯王的象征)。王后寝室、卧室、浴室、库房与大小天井等;西面有一列狭长的仓库,北面有露天剧场,东南角有阶梯,直抵山下。王宫内部空间高低错落,楼梯走道曲折离奇。克里特岛气候温和,宫内厅堂柱廊布局开敞。柱子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壁画风格写实,色彩丰富。墙角用大石块砌筑。该宫在约公元前1400年突遭袭击中被破坏后随即湮没,直到19世纪末才被发掘。


克诺索斯国王王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