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旱夏涝,水利人我们能做些什么?
serna
serna Lv.7
2010年06月25日 16:44:43
来自于防汛抗旱
只看楼主

2010年初春,我国西南五省(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大旱,虽然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但是不得不令人深思,西南为何人会旱?有网友指出西南干旱可能与三峡有关,也有可能与西南地区的澜沧江、怒江、红河等大大小小河流上大规模的极其盲目的破坏性水电开发有关。同样刚值初夏,我国南方地区又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雨,导致各地洪水泛滥。江西6月21日抚河大堤决堤,6月22日唱凯堤发生垮堤,这是继6月21日灵山何家段垮堤后,唱凯堤第二次被洪水冲开。

2010年初春,我国西南五省(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大旱,虽然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但是不得不令人深思,西南为何人会旱?有网友指出西南干旱可能与三峡有关,也有可能与西南地区的澜沧江、怒江、红河等大大小小河流上大规模的极其盲目的破坏性水电开发有关。

同样刚值初夏,我国南方地区又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雨,导致各地洪水泛滥。江西6月21日抚河大堤决堤,6月22日唱凯堤发生垮堤,这是继6月21日灵山何家段垮堤后,唱凯堤第二次被洪水冲开。

天灾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些什么?这一次的灾难是一个教训,那么下一次我们是不是可以避免掉呢?

虽然这些灾害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的确不足,另外再防汛抗旱方面也没有做的特别好。

身为水利人,我想我们都希望能够做一些能抵御这些灾害的事,而不是灾害来临的时候去抢险……

当然这些还与ZF的一些决策有关,但是忽略这些因素,我们单纯的站在水利人的角度,大家一起说说,我们能做些什么吧。

先说说我自己吧,我才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没多久,没有参加过什么大工程,现在也只是跟着师傅做一些小水库的维护,现在我会尽力使自己维护的小水库不出现问题,也希望以后能参与一些大工程的建设,真正为水利事业出一份力。

大家也一起说说自己的看法吧,如果有参与过大工程的前辈,也请指点一下小辈,我先谢过啦。


请大家分析一下唱凯堤决口的原因!
免费打赏
lqsheng001
2010年07月05日 11:53:45
22楼
以前,农业是根本,大修水利。现在农业是老年人才从事的职业,反正不赚钱,更不要说想多投入。
国家支持力度不够 ,试看每年有多少财政收入,但又有多少用于基础的民生工程?
回复
zzqycj
2010年07月05日 15:46:19
23楼
我也是刚走上工作网位的新人,在学校时尽力学好专业知识(尽管在学校时也有人说过大学知识无用论,我也曾怀疑过自己是否应该努力学习专业课)。走上工作岗位,发现自己有很多不懂的,尽管有专业基础,但始终无法与实际工作很好地对接,发现自己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太浅,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思考。
作为水利人,想过南方水多与北方缺水的矛盾,也想过应该如何设计使渠道、河道、水工建筑物如何才能更合理、更安全、更节能,如何规划计算才能使河网更科学、更安全地运行。但自己能力有限,始终觉自己在水利的征途中有很多路要走。
我认为,现实中的水利也好,水害也罢,会有很多行家去做。作为新人的我,眼前要做的是,尽全力工作、学习、吸收、升华,为将来为水利事业的更好发展,造福国家和人民作最充分的准备!
我在准备着,希望广大水利人也正在努力的准备着。欢迎水利人多交流,能给新人指点。本人QQ544514053。
回复
耕耘
2010年07月06日 14:35:30
24楼
:) 大家各负其责就好了
回复
csdfg3959
2010年07月06日 15:12:58
25楼
正如同楼上诸位所说,地方ZF不重视流域水利设施规划建设,规划混乱,投入不足,这是主观原因;另外,这些年大的水利水电项目的逐次上马,改变了河流流域内的水流生态体系,水资源高度集中,造成区域性的水量分布不平衡;加之,年前西南少雨,年后南方雨量骤增,是以如此。
回复
yvhezhang
2010年07月07日 10:25:08
26楼
面对洪涝灾害的发生的新特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的水利工程,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工程,还能适应吧。我们现在仍然使用的还是六、七十年代兴建的农田水利工程,且不说它原有的设计标准高低,经过三四十年的运行,特别是配套建筑物,已经不能在用了,更不用说抵御新形势的洪涝灾害,面对与广大农民生活休戚相关的农田水利工程,我们谁能不说,我们吃的是老本。过了三四十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时代应该回来了。
回复
liuzhichao1981918
2010年07月07日 12:20:59
27楼
水利确实是一个无奈的行业,可怜的那点投入还要被挪作他用
回复
luozhin
2010年07月07日 16:37:32
28楼
我们这没来水很长时间了,
河道水库的功能都有点落后了。
最近组织河道测量,更加加深了这种感觉。
民众和官方都对水工建筑掉以轻心了。
民众是无可奈何,为了要土地,在河道和水库里耕作。
官方是投入不足,索性视而不见。
回复
hhexk
2010年07月08日 09:48:24
29楼
本人完全同意该帖子观点。只是要使投资人积极投入水利工程,就必须有法律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尤其是投资受益主体多样性、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投资人收益难于保障。因此应急需出台《社会公益工程建设投资法》,规定所有投资人都有权投资社会公益事业,而且必须明确规定受益主体应承担的义务,政府作为本地区受益主体的代言人应负的责任。等等。
回复
prince_503
2010年07月16日 10:24:32
30楼
大伙说得都挺有道理的 很认同“大灾之后方有大治”这句话 在咱们国家貌似很多的时候都是这样的 都是做些没有远见的事情 出现了问题才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 而不是事先预见问题想办法防治问题
回复
xieyi616
2010年07月18日 18:59:25
31楼
主要还是全球变暖的结果,我觉得这种趋势以后会更厉害,同时,我想呼吁我们所有的人保护环境、多种树、减少碳排放,为我们共同生活的未来环境出把力。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