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钢筋混凝土的精髓--有感于朱伯龙教授的话
樱花满开
樱花满开 Lv.13
2010年05月15日 18:39:16
只看楼主

个人感觉规范是“照着做,一般不会出问题的一些要求”。设计中,如果不时考虑一下,如果不遵守这一条文,又会怎样后,自然会加深对规范的理解,同时又能大大拓宽设计思路。当然,我不是提倡大家都来突破规范,超规范时,还得让总工级别的拍板。朱伯龙先生在课堂上一再说起:混凝土她姓‘混’我想这就是钢筋混凝土的精髓吧 混:可以理解为无序,就是没有规律,现在所有的研究与结论都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拍脑袋出来的,包括规范设计参数的取舍(参与过规范编制的人都知道)。可以说我们对混凝土精髓的理解还是‘专家画鬼’的阶段

个人感觉规范是“照着做,一般不会出问题的一些要求”。设计中,如果不时考虑一下,如果不遵守这一条文,又会怎样后,自然会加深对规范的理解,同时又能大大拓宽设计思路。当然,我不是提倡大家都来突破规范,超规范时,还得让总工级别的拍板。
朱伯龙先生在课堂上一再说起:混凝土她姓‘混’我想这就是钢筋混凝土的精髓吧 混:可以理解为无序,就是没有规律,现在所有的研究与结论都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拍脑袋出来的,包括规范设计参数的取舍(参与过规范编制的人都知道)。可以说我们对混凝土精髓的理解还是‘专家画鬼’的阶段
混:也可以理解为混沌,而混沌是包含了自然界所有规律和最具有力量的状态。


朱伯龙教授简介:1929年1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
他从事教学与科研35年,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圆柱薄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砖石结构,尤其是结构抗震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33岁晋升为副教授、51岁晋升为教授,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朱伯龙在五十年代致力于圆柱形壳体的研究,把伏拉索夫理论推广到预应力圆柱壳与各种边界的圆柱壳中去,编制了实用计算图表。他又率先进行人工横向张拉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在五十年代末期用简单的设备建成了24米的预应力超静定框架,这些工作在当时同类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均居领先地位。朱伯龙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和大胆创新。六十年代他一方面致力于房屋的整体、空间工作的研究,随即就在特别柔软的垃圾滩上建造了楼房;他另一方面开展预应力悬吊剧场眺台的理论研究,同时着手工程设计,终于在上海中兴剧场工程中实现了这一独特的构思。

1976年唐山地震对朱伯龙震动很大,从此他下决心以主要精力投入工程抗震的研究工作,十年来不仅作出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带出了一支抗震研究的队伍并领导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抗震试验室。

早在六十年代,他从T形薄腹梁斜裂缝成因入手,涉足于钢筋混凝上非线性问题的领域。六十年代结合规范课题对受弯、压弯、框架等非线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唐山地震以后,他把这些研究转入结构抗震的领域中,是我过最先系统研究钢筋混凝土恢复力特性的专家之一。他还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编制了一整套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的程序,为研究生开发了这方面的选修课,井于1985年出版了同名专著,成为我国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方面知名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1981、1982年他相继在中美钢筋混凝土抗震讨论会与第六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发表了钢筋混凝土低周疲劳时的“裂面效应”的理论,得到了国际上知名专家如Bresler,Tassios等的好评。这一成果被纳入了欧洲混凝土协会(CEB)的有关文件中,他对钢筋混凝土非线性问题的研究还涉及动力、徐变、预应力等许多方面,均有所建树。

作为同济大学工程结构抗震研究的学术领导人之一,他组织开展了砖石与钢筋混凝土基本杭震性能的研究,在单居厂房、高层建筑、砌体房屋、海洋平台、输电设备的地震反应与结构动力性能方面均作了大量组织与指导工作。特别是在砖石与砌体结构方面,曾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与分析研究。这类结构往常为理论研究工作所忽视,但恰是我国最为量大面广,危及人民生命财产最剧的结构类型。朱伯龙在这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回内外的重视与好评。、

朱伯龙自1978年以来领导同济大学工程结构研究室与试验室,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抗震研究与试验基地付出了大量的劳动。1983年底,我国第一台 4X4米,由美国MTS引进的,由计算机控制并采集、分析数据的模拟地震振动台在同济大学建成。随即投入了许多项研究工作。朱伯龙和他所指导的研究生们,利用这台先进设备作出了许多研究成果,特别是在线性与非线性系统识别方面,走在国内研究工作的前列,并受到国际工程抗震学术界的重视。

朱伯龙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在钢筋混凝土与砖石结构教学中以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而知名。近年来他不断开拓斩的教学领域,为大学生与研究生开设了工程抗震、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结构检验等课程,更致力于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他正指导着6博士研究生与8位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已毕业的6位研究生都作出了优异的成绩。

朱伯龙曾去美国、意大利、土耳其、南斯拉夫、日本多国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其中包括第七、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

朱伯龙发表了专著2本和论文67篇。

他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普通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理事,他还是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标准委员会和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专家委员会成员。朱伯龙曾多次得到上海市与同济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得多次各种科研奖励。



[ 本帖最后由 sxj20289558 于 2010-5-15 18:41 编辑 ]
免费打赏
zopmop
2010年05月21日 18:18:41
12楼
朱教授说的真是好哦~~感触啊:)
回复
fred1970
2010年09月02日 16:51:48
13楼
向朱老师致敬,学习朱老师的研究方法...
回复
people999999
2010年09月03日 17:19:35
14楼
恩,多多学习
回复
longcan188
2010年11月19日 00:34:53
15楼
相当遗憾没有受过朱老师的教诲
回复
ldgdl
2010年11月22日 12:02:32
16楼
个人觉得理论和规范 是在很多假定及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归纳的
回复
gddw
2010年11月22日 21:53:53
17楼
向朱伯龙教授学习
回复
hanzhimao
2010年11月23日 13:37:59
18楼
混 哈哈哈 我们也跟着混
回复
zz56131
2010年11月23日 15:00:17
19楼
混!在现在社会中的最精髓的一个字,其代表的东西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回复
zippen
2010年11月23日 20:34:44
20楼
确实是一位很值得大家敬仰的前辈!
回复
zhangpinlezhang
2010年11月24日 10:10:08
21楼
向朱教授致敬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