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下无法做梁,那种方法更接近实际?
emma_0522
emma_0522 Lv.2
2010年03月12日 13:41:59
只看楼主

在住宅设计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上部有墙荷载,但为下部房间无法加梁并且不能上翻的情况。一般在墙下做暗梁。但是对于荷载的传递,那种方式更加接近实际受力呢1.直接把墙体荷载倒算到附近的主梁上,作为集中荷载考虑。 这种做法把墙荷载对梁产生的作用放大,梁计算比实际偏大,但这样是否忽略了墙荷载对楼板作用? 个人感觉这样墙荷载主要还是靠楼板传递的,楼板配筋是否会偏小?2.在有暗梁的地方,计算模型中加入虚梁,把荷载加载到虚梁上,其计算应该和方法1基本类似,都是传递到梁上。

在住宅设计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上部有墙荷载,但为下部房间无法加梁并且不能上翻的情况。一般在墙下做暗梁。
但是对于荷载的传递,那种方式更加接近实际受力呢
1.直接把墙体荷载倒算到附近的主梁上,作为集中荷载考虑。
这种做法把墙荷载对梁产生的作用放大,梁计算比实际偏大,但这样是否忽略了墙荷载对楼板作用?
个人感觉这样墙荷载主要还是靠楼板传递的,楼板配筋是否会偏小?
2.在有暗梁的地方,计算模型中加入虚梁,把荷载加载到虚梁上,其计算应该和方法1基本类似,都是传递到梁上。
但是板配筋计算荷载传递是会产生错误。
3.直接把墙荷载倒算在板荷载中,加大板荷载,这样可能梁计算是否会偏小?
(个人比较偏向这种方法,但是分摊到恒载比较合理,还是分摊到活载比较合理?)
希望各位前辈指点下,谢谢~~
免费打赏
nvslch
2010年03月12日 14:00:32
2楼
首选——SLABCAD或PMSAP
次之——荷载规范附录B
再次——你的方法3,板的荷载还是会传给梁的,其实就是“次之”的简化
最后——一般不太大的地方,可以用你的方法1,对整体计算没什么影响,楼板影响用配筋调整

我不建议用方法2,那只能骗程序,不代表实际受力,OK!
回复
emma_0522
2010年03月12日 14:09:00
3楼
恩,好的,谢谢,顺便问下第3种方法折算到恒载中比较合理,还是活载,应为第3种方法有人加在活载上也有人加在恒载上。
回复
nvslch
2010年03月12日 14:16:57
4楼
恒活不是可以分开算吗?
如果都安恒算,一般恒荷载控制,考虑1.35的系数,则对单跨来说,比较保守。但要考虑实际上活载不是总存在的,如果连续板的话,这跨跨中算大了,则邻跨跨中弯矩就算小了。有个活荷不利布置的问题,所以说还是恒活分开较好。
回复
程亦若
2010年03月13日 16:14:54
5楼
我一般按照第三种方法计算,,适当放大梁配筋:handshake
回复
zhouchang2007
2010年03月13日 22:37:29
6楼
我一般按照第三种方法计算:handshake
回复
wuxuenan1999
2010年03月14日 06:24:04
7楼
如果你想计算准确的话,先按2算梁,然后按3算板。
回复
ouyfw71
2010年03月14日 09:09:06
8楼
算梁和算板分开建模,不要认为结构设计可以一个计算模型算到底的,要打破这个观念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