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说仅在计算位移周期等控制参数时选用刚性假定,我以前做的工程都是按刚性假定生成的配筋。那么对多高层普通全现浇框架或剪力墙结构而言,是否采用刚性假定对配筋有多大影响?
书上说仅在计算位移周期等控制参数时选用刚性假定,我以前做的工程都是按刚性假定生成的配筋。那么对多高层普通全现浇框架或剪力墙结构而言,是否采用刚性假定对配筋有多大影响?
2楼
配筋有差别,因具体工程而已的,我们比较过,确实有差别。
回复
3楼
强制刚性假定会忽略楼层内定义的洞口,弹性板,楼层内所有构件好像固定于一大块无变形的刚板内。这样计算出的内力,侧向刚度大的构件内力偏大,侧向刚度小的构件内力偏小。
回复
4楼
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是.............计算位移比与层刚度比时选[是],《高规》5.1.5条。 计算内力与配筋及其它内容时选择[否]。
建筑结构计算步骤及控制点
结构整体分析计算应是对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指标的复核,因此,相应的结构计算书应分不同的计算指标分别打印,即一个工程的计算书,不应该是同一个总信息的计算结果,应区分不同的计算要求,分别计算,分别进行打印。建筑结构计算步骤如下:
计算步骤及控制点
计算步骤
计算输入条件
控制条件及处理
1.建模
整体建模
1. 符合原结构传力关系;
2. 符合原结构边界条件;
3. 满足程序的假定条件。
2.结构总信息参数的确定
1.地震方向角θ0=0;
2.单向地震;
3.不考虑偶然偏心;
4.不强制全楼刚性楼板;
5.按总刚分析;
6.短肢墙多时定为短肢剪力墙.
1.震型组合数→有效质量参与系数大于0.9吗?→否则增加;
2.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角→θ0-θm >15°吗?→是,输入;
3.结构自震周期,输入值与计算值相差大于10%时,按计算值输入;
4.查看三维震型图,确定裙房参与整体计算范围→修正计算简图;
5.短肢剪力墙墙承担的抗倾覆力矩比例小于40%?→是,改为一般短肢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墙承担的抗倾覆力矩比例大于50%?→是,规范不许,修改设计;
6.框架结构框架承担的抗倾覆力矩大于50%?→是,框架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定;若为多层结构,可定义为框架结构确是抗震等级和计算,抗震墙作为次要抗侧力构件,其抗震等级可降一级;
7.判定嵌固部位。(固定端取在基础顶面、刚性楼板假定、不考虑室外填土对地下室刚性的贡献等)
3.判定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平面和竖向规则性控制)
1.地震方向角θ0=0,θm
2.单(双)向地震;
3.(不)考虑偶然偏心;
4.强制全楼刚性楼板;
5.按侧刚分析;
6.按步骤2的结果确定结构类型和抗震等级
1.周期比控制:Tā/Tī≤0.9(0.85)?→否,修改结构布置。强化外围消弱中间;
2.层间位移比控制:≤1.2→否,按双向地震重算;
3.侧向刚度比控制;
4.层受剪承载力控制;Qj/Qj+1<[0.65]? →是,修改结构布置;0.65≤Qj/Qj+1 < 0.8?→是,强制指定为薄弱层;
5. 整体稳定控制:刚重比不小于[10(框架),1.4(其他)];
6. 最小地震剪力控制:减重比不小于0.2max? →否,增加震型数或加大地震剪力系数;
7.层位移角控制:≤{1/550(框架),1/800(框剪),1/1000(剪力墙)}
4.构件优化设计(构件超筋超限控制)
1.按步骤2. 3.确定的模型和参数;
2.取消全楼强制刚性板,定义需要的弹性板;
3.按总刚分析;
4.对特殊构件人工指定
1.构件构造最小截面控制;
2.构件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3.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4.构件最大配筋率控制;
5.受弯构件和偏心构件受压区高度限制;
6.竖向构件轴压比控制;
7.剪力墙的局部稳定控制;
8.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验算。
5.绘制施工图
抗震构造措施
1. 钢筋最大最小直径限制;
2. 箍筋最大最小间距要求;
3. 最小配筋率。配箍率要求;
4. 重要部位的加强和明显不合理部分局部调整
回复
5楼
真是学东四了,平时就是缺少这方面的理论的东西,受教了
回复
6楼
:time: 谢谢,知道怎么用了
回复
7楼
b dong a
回复
8楼
计算内力与配筋及其它内容时选择[否]。只有在位移的时候才点刚性楼板
回复
9楼
学习了:victory:
回复
10楼
对多层现浇框架影响不大,高层剪力墙结构没有比较过。
回复
11楼
配筋有差别,因具体工程而已的,我们比较过,确实有差别。:lol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