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学习】学习课:主线是变流量节能技术
panzhengxiongwj
2010年02月07日 17:08:21
来自于中央空调
只看楼主

天天没什么事情,开个课,不知道可不可以编辑公式什么的。开课的主线是变流量节能技术,大致设计:电动机原理 泵风机原理 制冷设备原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匹配,变频器的原理等等。课程想到哪说到哪。主要是记录一个节能产品包制作过程。不保证进度。

天天没什么事情,开个课,不知道可不可以编辑公式什么的。开课的主线是变流量节能技术,大致设计:电动机原理 泵风机原理 制冷设备原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匹配,变频器的原理等等。课程想到哪说到哪。主要是记录一个节能产品包制作过程。不保证进度。
免费打赏
panzhengxiongwj
2010年06月29日 19:48:53
42楼
这个话题兴趣吗,大家。
回复
amani66
2010年06月29日 20:36:31
43楼
潘老师说的很好,数据很全面也很权威。但我觉得您对地源热泵好像不是很满意,而比较推崇燃气锅炉。 其实地源热泵的优点在于它的低品位能源这个特性,它的出水温度比较低 冬天供热常见的是40/32,如果用它和辐射供暖或者地板辐射相结合使用,将会在节能环保清洁以及舒适性上都有很大的优势,利用地下水还可以在夏天直接的供冷,利用它出水温度低,大概14°左右,这个就相当于是free colling相比一般的空气压缩制冷机组可以节能大概80%。当然由于地源热泵结合辐射供冷和供暖整个系统,由于冬天出水温度低,夏天出水温度偏高,这样的话它在冬天的cop值应该大于5,这整个系统不能满足这个建筑的冷热负荷,我们要结合燃气锅炉或者城市集中供暖结合暖气片对其供热,夏天也可以结合冷却塔或干冷装置对其供冷。燃气锅炉有个缺点就是它需要烟囱,这个会影响整个建筑的布局及美观,并且再怎么说燃气也不是新能源,要以可持续发展来看也算个缺陷。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的技能和舒适度的要求。太阳能结合吸收式制冷以及热电并联设备,其投资是相当大,并且在屋顶占地面积过大, 而且收回成本时间太久,暂时还需要更多的改良。

[ 本帖最后由 amani66 于 2010-6-29 20:42 编辑 ]
回复
amani66
2010年06月29日 21:21:38
44楼
是利用了一部分电能,但是大大的提高了COP值啊,他用于供热的能量是这部分电能和地热能的总和啊,世界上没有永动机,所以必须得用压缩机。
回复
amani66
2010年06月29日 21:30:12
45楼
而且我觉得随着科技的发展 新能源的加大使用,这用于热泵的这部分电能还真不一定是火力发电,如果他是风能或者太阳能呢?那是不是就全是新能源了?那也就不存在你说的污染转移了吧? 为什么要提倡新能源的使用?就是因为燃气,煤这样的能源总有用完的时候,需要可持续发展。 而且辐射供冷供暖无论在清洁性和舒适性上都要比传统末端装置好,而它与热泵的结合几乎是完美的。
回复
panzhengxiongwj
2010年06月29日 21:49:19
46楼
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基本上我们只能考虑当下的技术水平,毕竟咱们国家现在的火力发电是很大一部分,大约在70%左右。在短时间是不可能改变的。如果要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分析,不适合一个项目的营利能力分析的。很多东西对人类好,但是不一定对当时人是有利的。所以我前面也说了,用价格的杠杆来完成中间的衔接。由于现在能源价格的波动很大,所以在对能源相对价格(电价/ 燃气价格)进行敏感性分析是很必要的。我们选择的方案不能在外界能源价格稍微变动就变得不利了。
回复
panzhengxiongwj
2010年06月29日 21:59:19
47楼
仔细看上面的介绍,从回收期来讲的话,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可行性很差。另外现在市场上由于技术不成熟很大系统运行都不好,这个技术不是哪一个单位能完全能搞定的。不能因为自己单位或者自己熟悉这方面就认为技术有保障了,其实从土壤检测 打井开始一直到后来的试运行,往往都是一家说了算。总的来说,这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当然,不成熟,才有前途
回复
panzhengxiongwj
2010年06月29日 22:01:00
48楼
建筑能耗计算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很大国家都投入了很多的力量来研究这个东西,也形成了很多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咱们国家也出现了清华大学研制的DEST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其现在,兼容Auto-CAD2000 2002两个版本的机械制图软件,能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运行,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软件(不爽的是,现在大家用的都是CAD2006 2007 2008 操作系统也是VISTA win7,严重影响了其推广。
应该说DEST现在代表了中国建筑能耗模拟的最高水平,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一些说明。
由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包括:建筑气象的不确定性、使用强度的不确定性、人员参与的不确定性,使用者要求的不确定性。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正是能耗模拟的难度所在。比如讲,天气热空调用的电就多,人喜欢把空调温度调低那么能耗就多,人不在的时候也不关灯那么能耗就多。那么,为了统一的建立标准,DEST是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其有一标准年气象参数数据库,这种标准分为好几种:极热年 空调年什么的,反正看你用来做什么分别对应不同的标准年。对于其他的不确定性,其做了一个很棒的处理,让使用者自己填写。由于现在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强度越来越大,导致,人员负荷 办公电器负荷 照明负荷比重也很大,并且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随时大幅度的变动的,比如,酒店的入住率,写字楼的开会次数,办公电器不用不开啊等等。但是在实际模拟当中,我们基本上采用固定值。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把所有不确定性的东西都确定了标准,这样方便我们对比各种方案的优越性。可是这样的标准是大大牺牲了咱们的准确性。既然牺牲了准确性,那其意义何在呢。那么我们看看DEST究竟能做什么,以及其是否有这样的功能。查看使用手册可以明确有以下个用途:
1) 建筑冷/热负荷计算,用于空调设备的选择。
这一点和暖通专业的负荷计算所能达到的效果相同,基本上是以多少年不保证率来计算的,就像近来经常听到的百年不遇的什么一样,其设计是按照一定年数不保证多少天来设计的。也就是说,可能经常达不到或者经常过量设计。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来说,那就意味着:不能满足功能要求(夏天太热,冬天太冷,晚上太暗,白天太眩)或者低负荷运行(电机低负荷运行的效率是很低的,冷机的低负荷运行也是很低的,变压器的低负荷运行也是很低的,所以基本上设备都不应该低负荷运行)。也就是说即使是使用了DEST如此先进的能耗模拟软件也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没有什么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2) 在设计或者改造建筑时,对建筑进行能耗分析。
3) 建筑能耗的管理和控制模式的制订,帮助制订建筑管理控制模式,以挖掘建筑的最大节能潜力
4) 与各种标准规范结合,帮助设计人员设计出符合当地节能标准的建筑
5) 对建筑进行经济分析,使设计者对所设计方案在经济上的费用由清楚的了解,有助于设计者从费用和能耗两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
回复
panzhengxiongwj
2010年06月29日 22:01:42
49楼
这里补充一下设备的小知识:设备年能耗Q=∑年分时负荷X【(1/当时负荷率的能效比)或者(当时负荷率的效率)】
可以看出要减少设备能耗
1:减少∑年分时负荷
2:提高部分负荷率下的能效比和设备效率
建筑中的能耗设备大概有几类:电能转换成机械能(水泵、冷机) 电能转换成热能(热水器、电热锅炉)矿物质能转换成热冷(燃气 油 煤锅炉)
建筑中的产能设备大概有几类:光能转换成电能(光伏板)、风能转换成电能(风力发电)、矿物质能转换成电能(柴油发电机组)
所有以上的设备都有额定功率和部分负荷率效率的参数值,并且其值都是连续的,不断点的,也就是说函数y=y(x)是连续性函数,其中y为效率 x为部分负荷率。当然由于设备的复杂性,y可能不只与x相关。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决定了设备能耗计算的复杂性。
通过上面的小知识,可以看出即使是同样多的需求总量,设备所花耗的能量也是不一样的。即能耗软件中计算出有两个数值是关键的:能耗强度和能耗分布。通过DEST可以大致的计算出这两者的值,但是不要忘记了,DEST是按照标准年的办法计算出来的。大部分时间是不准确的只是高度相关的,在选择方案的时候,我们还必须作出敏感性分析,看看哪个参数对最终的结果影响比较大。有了能耗强度和分布还不够,比如,我们使用DEST计算出了每个房间的自然采光的照度,但是房间内的荧光灯没有设置亮度可调的功能,要么全开要么全关。虽然荧光灯是可调的但是没有设置如此功能,那么我们设备部分负荷下,折算出来的效率比标准效率曲线低很多;空调水泵也一样,部分负荷时,可能没有做变频设置,所以水泵基本还是全负荷运行。根本就没有部分负荷,部分能耗的概念。我们为这种功能技术命名为:贴身技术。
一个建筑是否节能,关键是两点技术:天人合一技术 贴身技术
天人合一技术,减少了设备运行的时间。例如加强自然通风的设计,过渡季节减少开冷机的时间、加强自然采光设计减少人工照明时间。这个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就决定了。其对设备的运行能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贴身技术,提高设备运行的效率。例如根据不同的场合,详细的计算冷机的负荷,尽量提高贴身程度以提高效率。变频器提高部分负荷下设备的工作效率。
当然由两关键点派生出来很多的技术:外遮阳 双皮幕墙 可开启外窗门 内窗 天窗 水力平衡技术 设计负荷的计算 气流组织技术 系统整定技术 线路综合技术 等等后面我们将仔细的介绍相关的技术:并且设置如何形成产品等。
回复
amani66
2010年06月29日 22:07:56
50楼

受教了, 其实新能源大规模用于发电在国外发达国家也没能达到,我也觉得我说这个有点钻牛角尖了。 看了潘老师这么专业的数据分析,真是由衷的佩服,我想请教个问题,就您对中国暖通上海的暖通现状的了解,您认为相对于大型建筑现在主流的暖通设计理念是什么?冬天主要供热是用燃气锅炉还是城市热力管网?末端装置是暖气片和风机盘管系统吗? 夏季供冷主要是冷却塔加压缩式制冷呢 还是吸收式制冷用的多点呢?末端装置来看辐射制冷会不会成为以后的主流呢?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您能给我一个电子邮箱地址,还望多点赐教些问题,谢谢
回复
gujieggjj
2010年06月30日 08:51:26
51楼
这些很有用,原理的东西搞明白,才能懂是怎么回事,这可不是什么老生常谈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