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十届学术交流
jghy2010
jghy2010 Lv.2
2010年01月27日 22:06:08
只看楼主

为了定期交流我国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新动态、并进一步推动本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根据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2008 年10 月全体委员会议的决议,兹定于2010 年10 月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议”,会议主要内容为:1、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2、宣读、交流优秀学术论文;3、由本领域国家标准管理组、编制组介绍有关新规范实施的热点问题;

为了定期交流我国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和科学研
究的新动态、并进一步推动本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根据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
固标准技术委员会2008 年10 月全体委员会议的决议,兹定于2010 年10 月在安
徽省黄山市召开“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议”,会议主要内
容为:
1、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
2、宣读、交流优秀学术论文;
3、由本领域国家标准管理组、编制组介绍有关新规范实施的热点问题;
4、展示国内外检测仪器及加固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5、开展古建筑加固和中小学房屋抗震鉴定加固学术研讨;
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承办单位
1、本届大会由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
设厅主办;
2、本届大会的承办单位为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省建筑科
学研究设计院、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
安徽分会;
二、会议论文征集工作
会议论文发表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增刊),从本通知之日起至2010 年5
月30 日为论文征集时间,具体征文办法详见附件一。
欢迎从事土木工程鉴定与加固改造的广大技术人员、学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积
极投稿;欢迎在已有建筑物维修、鉴定、加固、改造过程中做出实际贡献的工程
技术人员踊跃参加;也热忱欢迎与本学科发展有关的生产、研发企业积极参与,
共同推动本学科按照良性、高效的目标持续发展。
三、参会对象
(1)论文作者;
(2)标准、规范编制、管理人员;
(3)本委员会委员、会员;
文件
2
(4)特邀的国内外专家、学者;
(5)本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学者、大专院校师生和相关企业专业人员
(有无论文均可报名参加);
(6)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及会员;
(7)有兴趣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其它人员。
具体参会办法由大会筹备委员会第 2 号通知发布。
四、本通知(第1 号通知)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联合行文,今后有关筹备工作
的以下各号通知将委托承办单位直接发出。
五、联系地址及电话
征文及会务(包括参加会议报名)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地址:合肥市屯溪路 193 号
邮编:230009 联系人:彭原 完海鹰 胡 成
电话:0551-2902066
传真:0551-2902066
E-mail: jghy2010@163.com
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标准技术委员会
『附件1』
第十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论文征集办法
1、论文集名称:《土木工程鉴定、加固与改造技术》——第十届全国建筑物鉴定
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论文集
2、征文内容:工程结构加固改造综述及国内外最新动态;
工程结构加固、改造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
工程结构安全性、可靠性鉴定方法及工程应用;
工程结构耐久性研究及工程结构耐久性评定;
结构加固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工程结构抗震性能鉴定方法及工程应用;
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及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加固、改造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加固、改造施工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
建筑物灾后鉴定与加固方法及应用;
中、小学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
古建筑保护、维修、改造及工程应用;
公路、桥梁、构筑物的可靠性评定方法及工程应用;
本领域最新标准与规范介绍。
3、投稿要求见附件 2,投稿一律须提交电子文档,请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4、投稿截至日期:2010 年5 月30 日(为收到稿件全文的日期)。
5、联系地址及电话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地址:合肥市屯溪路 193 号
邮编:230009 联系人: 彭 原 完海鹰 胡 成
电话:0551-2902066
传真:0551-2902066
E-mail: jghy2010@163.com
4
『附件2』
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为提高会议的论文质量和学术层次,现对稿件做如下要求。
1.1 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
1.2 将严格按审稿程序审稿,来稿经初审合格后,请两位同行专家审稿,决定稿件
录用与否。
1.3 本刊所刊文章在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机构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意见。
1.4 请作者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漏国家机密,稿件刊登后文责自负。
1.5 凡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刊物上刊载过的稿件,本刊一律不予刊登。
2.1 来稿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论文一般限5000 字以
内(页面限制在4 页内)。文稿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限22 字以内)、作者姓名(注
明汉语拼音)、作者单位(中、英文)、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按《汉语主
题词表》标引3~8 个)、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并在文稿首页左下角处写
明第一作者简介(后面的作者中如有博士导师,也请一并介绍), 包括姓名 、性
别、出生年、职称、学位或学历,并注明论文属何基金资助项目及批准号等。
2.2 论文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 写成报道性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重要参数四要素,且不少于150 字。摘要应能准确、具体、完整地概括原文的创
新之处, 不必重复题目,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应重点写明论文
的创新点。
2.3 英文摘要的撰写切忌把中文摘要一一对应地翻译过来,应尽量将其写成一篇完
整的短文,主要内容仍应包括工作或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结果与结论和
重要参数4 点内容。
2.4 关键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果确有必
要也可作为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2.5 文稿中图、表随文出现,要求各图形符合制图规范,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
标中的标值、标值线必须写清,标值应使用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一般不用
中文表示)。照片应选用反差较大、层次分明、无折痕、无污迹的黑白照片,作者
应自留底图。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
2.6 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对外
文字母、文种、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脚标、矢量、矩阵和易混淆的字母应书写
清楚。
2.7 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如1,2, 3···;二级标题如1.1,
1.2,1.3···,2.1, 2.2,2.3···;三级标题如1.1.1,1.1.2,1.1.3···,2.1.1,2.1.2,2.1.3···;引
言或前言不编序号。其它可参见附件3。
5
『附件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增刊稿件书写简则
为了本期增刊能优质、准时地出版,特将本刊书写简则列于下,务请投稿时参照执行。
1. 作者简介:含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工作单位、职称(务)、主要研究方向以及
联系电话、Email。
2. 中文题目一般不要超过22 个字,确需超长表达时,可采用副标题形式。文章应包括:标
题、作者、作者单位、作者单位所在地,邮编、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
献,以及何种基金资助等项内容。
3. 中英文摘要不少于150 字,应含文章主旨、所用方法和主要结论,关键词不少于3 个。
4. 参考文献应列全。凡在正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著作、论文,必须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参
考文献的序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用方括号括起置于正文引用处右
上角。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资料则以脚注方式排列于当页下部,并在正文引用出位置用圆括
号右上角码注明序号。
中英文参考文献均按下列格式排列:
专著:[序号] 著者姓名.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文集: [序号] 文献著者姓名.析出文献名[C].//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析出
文献起止页.
期刊论文:[序号] 著者姓名.论文篇名[J] .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
参考文献的作者为三位以下的,应全部列出;三位以上的,则列出前三位,后面用“,
等”表示。
示例:
专著:[1] 李宏男. 结构多维抗震理论与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文集:[2] 徐曙光,刘树臣.国外地面沉降研究的动向[C].//全国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2002.433-447
期刊:[3] 简文彬,姚 环,焦述强,等. 漳(州)-龙(岩)高速公路石崆山高边坡稳定性评价[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43-47
学位论文:[4] 王君杰. 多点多维地震动随机模型及结构的反应谱分析[D]. 哈尔滨:国家地震
局工程力学研究所,1992
规范标准: [5] 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电子文献:[6] 兰辛珍. 反思淮河洪灾[EB/OL]. http:∥ www.beijingreview.com.cn/2003-31
/china2003-3-13.htm,2003-08-07
其它文献类型均参考上述格式标明各项。
5.图表要求
1)图、表须有独立的名称和编号,其内容要与正文中的编号和解释一致;图幅不超过16
开。
6
2)有坐标系的插图,纵横坐标上均要有适宜的刻度、对应的数据以及代表相应数字的量和
单位。
3)涉及国界的图件须以正式出版的地图为底图绘制,并注出底图的出处、比例尺。
4)图件须保证图内线条和字符清晰。
6.投稿一律须提交电子文档。
为了加快稿件处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回修,务请依照上述格式提交论文,对缺项的或
图、表、文献等标注不全的,将会被退回修补,而不能及时进入下一阶段的编校。
7
『附件4』
会议地点及考察安排
一.会议地址:
第十届大会会址设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位于皖、浙、
赣三省结合部,地处“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优越位置,自古就是皖南山区物资
集散中心,并以产销绿茶、徽墨等闻名于世。屯溪文化荟萃,古迹众多,是明代
珠算大师程大位的故里,又是清代朴学家戴震的桑梓,屯溪篁墩是程朱理学奠基
人程颐、程颢和集大成者朱熹的祖居地,被喻为“程朱阙里”。南宋遗风犹存,明
清建筑特色鲜明的屯溪老街,被誉为“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
山时亲自命名的“花山谜窟”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
古老的徽州地区曾经创造了中国 3 大地方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至今仍然兴
盛不衰。以新安江畔的屯溪为核心,歙县、黟县等地至今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古建
筑——宏村、西递古民居、歙县棠樾牌坊群等等。黄山自是第一天下名山,太平
湖、牯牛降、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等也是绝佳自然景观。
黄山风光
宏村月塘
8
二.考察安排
屯溪市内游——明清老街、花山谜窟、棠樾牌坊群等。
自助游线路:
1.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黄山。
2.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华山。
3.国家森林公园——牯牛降;
4.世外桃源——西递、宏村;
5.绩溪龙川——胡宗宪尚书府。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