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污水(雨水)调节池容积怎么算?
chenguansan
2010年01月26日 23:57:23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煤污水,是收集冲刷煤堆场的雨水,雨水量计算公式采用Q=ψHF,式中径流系数ψ取0.2,F为汇水面积约77621平方米,H为多年(10年以上)最大日降雨深的平均值,取150mm。则Q=2239m3/d,降雨量比较集中的时候,有可能4--6个小时内排出一天60%的污水,所以一小时最大雨水量为335.8m3/h。想求助大家,调节池怎么算?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1、连续运行时,调节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日处理水量的35%~50%计算。

煤污水,是收集冲刷煤堆场的雨水,雨水量计算公式采用Q=ψHF,式中径流系数ψ取0.2,F为汇水面积约77621平方米,H为多年(10年以上)最大日降雨深的平均值,取150mm。则Q=2239m3/d,降雨量比较集中的时候,有可能4--6个小时内排出一天60%的污水,所以一小时最大雨水量为335.8m3/h。想求助大家,调节池怎么算?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1、连续运行时,调节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日处理水量的35%~50%计算。
2、间歇运行时,调节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处理工艺运行周期计算。
我是否可以按日处理水量的35%~50%计算?还是按一天24小时平均下来,算6--8个小时的调节量?还有最后的清水池,全部回收用作喷洒除尘、消防用水,请问清水池容积多大,用一天雨水量,即Q=2239m3合适吗?
真的是头疼,先谢谢大家了!

[ 本帖最后由 chenguansan 于 2010-1-27 10:11 编辑 ]
sunautumn_chen
2010年01月27日 10:10:19
2楼
径流系数的取值值得商榷,个人认为应该结合储煤场面积、道路面积、绿化面积、铺砌场地及铺砌方式综合计算。
按多年最大日降雨量的平均值计算时,有两个问题,一是我们通常只能取得当地暴雨强度公式,难以获得多年最大日降雨量的统计数据,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也十分困难,有用的降水数据太少,不具参考价值。第二,最大日降水量实际上更有用的数据是降雨量最大日的降雨历时,一天的降雨可能只一两个小时完成,折算平均到日降水量时的数据时,小时流量偏差很大,作为计算调节池容积的参数时,可靠性偏低。
储煤场排水的汇水时间也是影响调节池计算容积的重要因素,缺乏相关统计数据,按15min还是30min或者更长时间缺乏依据。
调节池容积与处理设施能力成反比,调节池大,处理设施规模相应减少,处理设施按24h运行时规模最小,但相应调节池容积就很大。处理设施能力大,调节池可以减少,但处理设施投资增加。这时候需要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合理的匹配方式。
我们做储煤场废水时实际上就没处理,设排水沟收集雨水,排入沉淀池沉淀,雨量小时,就在池里存着,让它自然沉淀,雨量大时,按暴雨强度、径流系数计算沉淀池停留时间1~1.5h。系统不设混凝反应设施,也不严格按平流沉淀池设计。
回复
chenguansan
2010年01月27日 10:54:35
3楼
至于你说的径流系数的取值问题,《港口工程环境规范》有所规定,取0.1——0.2,煤堆场径流雨水量按多年最大日降雨深(m)的最小值计算,这是港口的,至于煤矿堆场也大同小异。多年最大日降雨深(m)的最小值的资料可以向当地气象站购买。我取多年最大日平均值,是为了更加保险。
我以为当地暴雨公式是计算管径的,取当地暴雨公式算,降雨强度与历时成反比,降雨历时很难确定,不宜采取。
调节池容积与处理设施能力成反比,经济分析很重要,相当于是要方案比较,取优者,但很少有人去做经济分析的。
这么大量的煤污水,业主要求中水回用,如果煤污水工艺不过关,环评肯定是不允许的。中水直接用作防尘洒水和消防。污水处理工艺哪个环节都不能漏,平流沉淀池是一定要的,尤其清水池要够大,容积也是个头疼问题,取一天雨水量是否偏大。
我也把自己的工艺示意图传上来,大家提提意见。

[ 本帖最后由 chenguansan 于 2010-1-27 10:58 编辑 ]
回复
sunautumn_chen
2010年01月27日 13:46:36
4楼
以前还真不知道有《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 149-1-2007,看来行业间交流还是很有必要呀。
既然规范里有径流系数的规定,虽然条文解释里没有说明系数的来源,但有规范可依,总不会有大问题。不过01~02也是翻倍的关系,影响仍然很大呀。
关于流程图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污水经集污沟到集水池再由泵提升至平流沉淀池,泵的参数怎么确定?根据雨水泵站要求,按最大秒流量设计,那么泵流量相当大,对平流沉淀池的设计造成很大困难。如果按公式3.3.2计算流量,那么雨量大时,会从集水池溢流。
从流程图中看,平流沉淀池的功能实际是调节池,然后加药絮凝经净水器处理,如果是调节池,按平流沉淀池设计就不太合适了,因此图平流沉淀池改名调节沉淀池更合理一些,泵的流量也不会对调节功能有影响。
清水池的排泥管似乎画错,应从净水器接出。
储泥池采用自然晾干工艺吗?如果不是,建议考虑污泥脱水设施。
回复
chenguansan
2010年01月27日 16:12:04
5楼
谢谢你的建议!我想把集水池也相当于调节池的作用了,集水池的容积与调节池相当!集水池(调节池)再由泵提升至平流沉淀池,泵的参数为Q=200m3/h,扬程30m,两台。再弄一个污泥干化池,当然是自然风化了。流程图改成这样,怎么样呢?
回复
sunautumn_chen
2010年01月27日 20:43:04
6楼
我不太清楚您选的高效净水器是不是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工序,如果是这样,那和平流沉淀池的功能雷同。平流沉淀池如果不加药混凝,沉淀效果是很差的,基本上也只能沉淀一些大颗粒。
按流程图中,沉淀池出水重力自流进入净水器,不太清楚沉淀池出水方式,如果是通过固定堰溢流出水,那沉淀池就起不到调节水量的作用,只以调节水质,因为进多少水,就会同时出多水。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调整一下:煤污水---集污沟---格栅---调节沉淀池--提升泵---泵前加药---絮凝沉淀池----中间水池--二次提升---过滤---清水池。
说明:调节沉淀池分3格,运行状态为1格进水、1格提升、1格沉淀,交替顺序进行。满每格内分别设刮泥机,由于煤的比重较大,而且原水浓度较高,同时调节池水位处于满池空池交替状态,所以不宜用吸呢机。最好有地形可以利用,这样可以减少调节沉淀池的深度。调池沉淀池造价比较高,所以能调节3个小时水量就够了。调节池采用泥斗集泥,污泥泵机械排泥或重力排泥都行,如果没有地形可以利用,重力排泥只能在满池时排,否则水头不够,影响泥效果。
调节池水由提升泵提升至混凝沉淀池,泵前投加絮凝剂,利用水泵混合药剂,由于原水浓度较高,根据经验,宜辅配投加高分子助凝剂,以减少药剂消耗,改善后序沉淀效果。助凝剂可在泵后通过管道混合器投加。
采用絮凝沉淀池代替平流沉淀池,由于采用泵提升,流量可控,絮凝可用穿孔旋流反应,出水通过配水渠进入斜管沉淀池,如果业主有钱,可采用高密度迷官斜板,对于不连续运行的高浓度水效果较好,如果投资较紧,使用普通给水管斜管也一样。絮凝反应时间15~20min,斜管沉淀池表面负荷建议采用3~5m3/m2.h,如果使用高密度迷官斜板负荷可以更高一些,6~8也可。这样沉淀池面积可以较平流沉淀池大大减少。
如果没有地形可以利用时,高程布置困难时,建议设中间水池,然后用泵提升至后序过滤,如果有地形,可采用重力自流。
由于总水量不大,采用无阀滤池管理较方便,但对高程布置要求更高一些。机械过滤器也可,当然了,快滤池或其它形式滤池都行,滤速以7~8m/h较好。
不太推荐使用高效净水器,高效必然带来高效产生的问题,抗冲击负荷差,出水水质不稳定,很少见到运行良好的净水器。
回复
chenguansan
2010年01月27日 22:44:24
7楼
谢谢你的交流,对我的帮助很大,受益匪浅。今天比较匆忙,流程图漏掉了一个步骤!
当时流程图是这样:煤污水---集污沟---格栅井---调节集水池——提升泵——平流沉淀池(固定堰溢流出水)——中间水池--提升泵---泵前加药---FA全自动净水器----加药装置---清水池
集水池比较大,一定程度上也是调节池,水量调节,同时进行泥沙沉降。多斗式平流沉淀池,用于混凝沉降作用,且配置排泥装置、排泥阀。中间池起到过渡缓冲的作用。高效净水装置分为高效反应沉淀区和全自动过滤区。该净水装置具有自动进水、自动定时排泥、自动过滤、自动反冲洗、并能根据清水池的液位来控制本身设备的自动化。手动操作也可以。净水装置配以JY-II组合加药装置。至于净水器的弊端,我了解的不是太多,谢谢!
或者,这样的处理流程怎么样:煤污水---集污沟---格栅井---调节集水池——提升泵——平流沉淀池(固定堰溢流出水)——中间水池--提升泵---加气浮选器----空压机及加药装置-----清水池
加气浮选器,空压器及加药装置进行混凝浮选,这样效果会不会好点呢。
我也觉得你的方法不错。你说的絮凝沉淀和过滤步骤FA全自动净水器或者加气浮选器里相当于你说的絮凝沉淀和过滤步骤。你说的方法投资应该节省不少,值得考虑。
回复
sunautumn_chen
2010年01月27日 22:59:20
8楼
气浮用于分离煤颗粒效果不理想,沉淀比较有效
回复
dingxiao88
2010年01月30日 19:02:05
9楼
我们做煤场水循环使用一体化净水器,在几个港口都用过。国家专利推广、利润共享。
合肥丁工13956057798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