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地下室框架梁裂纹成因及对策
csccbjs
csccbjs Lv.18
2009年12月08日 16:44:26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现浇钢筋框架结构,高11层。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端支撑于中等风化的岩砂。 地下室顶板框架梁在施工后第7天左右出现裂缝,裂缝大多产生在距柱三分之一跨度范围内,均为纵向裂缝,裂缝宽度最大处达0.5毫米,一般在0.3毫米之内(朝阳面居多)。一、工程概况二、裂纹原因分析三、技术措施 致歉:上传附件时把题目弄错了,现在已纠正,谢谢大家提醒![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09-12-9 09:32 编辑

现浇钢筋框架结构,高11层。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端支撑于中等风化的岩砂。
地下室顶板框架梁在施工后第7天左右出现裂缝,裂缝大多产生在距柱三分之一跨度范围内,均为纵向裂缝,裂缝宽度最大处达0.5毫米,一般在0.3毫米之内(朝阳面居多)
一、工程概况
二、裂纹原因分析
三、技术措施

致歉:上传附件时把题目弄错了,现在已纠正,谢谢大家提醒!

[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09-12-9 09:32 编辑 ]
22dd6895c9059d764797.rar
7.3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missyou77
2009年12月08日 20:04:47
2楼
2009-12-8 16:44, 下载次数: 0
没有人下 我下来看看·~呵呵:)
回复
半格信号
2009年12月09日 08:00:50
3楼
经检查,没有乱码的情况啊,楼上的兄弟重新在下一下。
回复
半格信号
2009年12月09日 08:00:57
4楼
大楼地下室框架梁裂纹成因及对策

在大楼地下室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框架梁会出现裂纹。本文以某工程为例,简析其形成原因及对策。

  一、工程概况

  某行政大楼工程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框架结构,高11层。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该工程建筑面积为18792平方米,建筑主体高度为40米,基本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端支撑于中等风化的岩砂。岩石饱和单轴抗压标准为fyc=39.435mpa,桩护壁砼强度等级为C20,纵向钢筋用Ⅱ级钢筋,地梁砼C30,外墙及水池砼为C35,抗渗等级不小于0.6mpa,现浇梁、柱、楼梯均为C35。
  已浇筑工程采用普通硅酸盐425号水泥,砂为本地长江特细砂,细数模度为1.5~0.7,石子采用5~40毫米河床卵石,水为自来水公司供给的饮用水,设计C35配给比为1:0.47:3.27:0.34,坍落度为30~50毫米,C30配合比为1:1.12:3.17:0.38,坍落度为30~50毫米(水泥用量每立方米485公斤,气温大于28℃)。配料严格过磅,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60~120秒。采用插入振捣,每次浇灌厚度250~300毫米,砼捣完24天后拆模。
  该楼地下室顶板框架梁在施工后第7天左右出现裂缝,裂缝大多产生在距柱三分之一跨度范围内,均为纵向裂缝,裂缝宽度最大处达0.5毫米,一般在0.3毫米之内(朝阳面居多)。

  二、裂纹原因分析

  框架梁浇灌到三分之一时,拆模4天后即发现竖向裂纹,当即由施工、监理、设计、质监等单位组织专家班子,对裂缝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并从设计、材料、施工三个方面认真查找原因。
  从设计图纸、取用材料、施工程序和操作程序上看,均没有明显问题。但根据我国混凝土施工有关规定,温差必须控制在设计要求以内。当设计无要求时,温度以不超过25℃为宜。从国外一些施工规范来看,对混凝土浇筑温度也作了规定。我国水工混凝土规范(SDJ207-82)中规定:高温季节施工时,混凝土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8℃。大楼地下室框架梁施工时间为8月,此期间三峡库区正是天旱高温,中旬一周平均气温达33℃以上。
  从施工现场观测、分析,专家认为裂缝的主要成因是夏季气温较高,砼成形后早期膨胀最大,导致后期砼收缩应变大造成。由于长期高温,长江边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最高可达42℃,混凝土表面可达54℃,夜间室外最低气温28℃。该建筑物所处位置相对较高,四周空旷,受高温气候影响,半地下室四周设置600柱与300厚剪刀墙相连,突出地面3.5~4米高,对梁形成附加约束较大,加之通风不良对砼的收缩影响,结构温度不均。因此,在砼的变形受到约束的情况下,膨胀不能自由进行,砼的拉应力超过了砼的抗拉强度,这是梁产生有规律裂纹的根本原因。另外,采用特细砂,水泥用量偏大(水泥水化热反应),拆模过早,结构限制(剪力墙和半地下室)约束力较大,用单层麻袋覆盖,水管浇水不均等,也是间接原因。

  三、技术措施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关单位采取了以下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裂缝。
  1.设计:
① 构件内钢筋设置:梁高大于或等于600毫米,增设腰筋一道,大于或等于900毫米的梁,增设腰筋两道,以减少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②在后浇带处应有可靠支撑,并在后浇带处上下各增加纵径。
2.建筑材料:
① 减少砼拌合物的水灰比。在拌合物中掺高效缓凝减水剂,降低热峰值及推迟热峰值出现时间以保证砼强度,满足砼拌合物的工作性能。
② 改用525号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水泥用量减少,骨料含量相对增加。③在已选用的5~40毫米的卵石中掺入15%~20%的5~15毫米的碎石。改善骨料结构,增加砼的骨架钢度。
④ 降低砼用水温度。供水管埋入土中,避免太阳直接暴晒。
  3.搅拌设备:
① 搅拌机为避免直接暴晒,设遮荫棚(包括料石);
② 采用两台搅拌机同时拌制砼,多利用夜间进行施工;
③ 严格砼拌制工艺,适当延长拌制时间,增加砼拌制物的均质性。
4.模板:
① 做到几何尺寸正确,严密不漏浆,强度、钢度稳定性满足要求,支撑牢固;
② 浇筑前充分将模板淋湿,尽量延缓拆除侧模时间。
5.浇筑:
① 进一步强化工艺过程控制。避免直接曝晒。安排夜间施工,计算好当班浇筑量,按规范定施工缝位置。
② 浇筑前用冷水将模板和钢筋降温,浇筑时提高振捣砼的振捣质量。
  6.养护:
① 在浇筑完毕后,立即用双层湿麻袋将砼覆盖,防止因高温使水份蒸发,并保持湿润状态。待砼终凝后,再直接浇水保持湿润,实施专人负责,多人日夜值班养护。
② 砼的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14天,对浇筑的砼和试块应同样对待。


这是原文:time:

[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09-12-9 09:23 编辑 ]
回复
csccbjs
2009年12月11日 09:40:16
5楼
想知道问题出现后怎么处理可去结构站中站的《结构加固站中站之裂缝篇》,现有共151条记录供选用。
http://www.co188.com/neteaseivp/zzz/index.jsp?pk=53
回复
yca8330717
2009年12月13日 20:56:00
6楼
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不利的施工季节和地理环境,温差大,加上采用特细砂,水泥用量大,自身干缩也大,产生裂缝是完全可能的。但该工程产生这种裂缝,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板面温度与地下室室内温度差造成的,因为,在夏季,午后板面最高温度可达50~60度,而这时地下室室内平均温度要低得多,里外温差可达20~30度,当板面产生温度膨胀时,即受到底部梁的约束,于是梁就产生了强大的拉应力,这时梁产生裂缝是必然的。我们曾对某个工程进行过跟踪观测,也跟该工程情况相似,而且,这种裂缝会附着温差的变化而变化,午后温差大,裂缝也最大;清晨温差小,裂缝也最小。
  要解决此类问题,应在施工期间加强板面覆盖养护,并洒水湿润,以降低板面温度,减少内外温差,不只是混凝土期间需要养护,而且,只要板面暴露,则还需继续覆盖养护。
回复
tbinboss1982
2010年01月08日 22:11:06
7楼
谢谢楼主的资料,我们正在施工地下室,对我帮助很大
回复
star1234321
2010年01月11日 17:24:31
8楼
支持下 楼主 谢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