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大观楼建筑实测简析——李琦
lily-801
lily-801 Lv.12
2005年07月07日 17:10:18
只看楼主

作者:李琦(昆明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原文于《园林古建技术》杂志,并配图: 大观楼位于滇池之滨的昆明市大观公园近华圃,为历代人们观五百里滇池和西山睡美人的绝好去处和休息游览的良好场所。该楼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僧人茅庵“建楼二层,名曰大观”。后因面临滇池,风帆烟树,揽湖山之胜,遂改名“大观楼”。道光八年(1828年)按察使崔锦观重修,改为三层。咸丰七年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提督马如龙重修。同治十年(1871年)大水毁楼,光绪九年(1883年)总督岑毓英及住持僧性田重修后保持至今。大观楼周围的附属建筑有康熙年间兴建的催庚馆、观稼堂、涌月亭以及后代修建的揽胜阁、澄碧堂、牧梦亭、华严阁等。民国初期,大观楼辟为公园,增建曲廊将各楼阁堂馆联接起来。大观楼自建成后颇得名人雅士之青睐,诗词楹联不断,最著名的为悬于底层正门,由乾隆寒士孙髯翁所撰的“古今著名第一长联”,把滇池风光和云南数千年历史生动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大观楼也因此而享誉中外。底层后门有清嘉庆进士、翰林院编修宋湘撰书的木刻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楼二层正面有咸丰帝御书颁赐大观楼的“拔浪千层”匾额。一九六一年,郭沫若游大观楼,乘兴赋诗《登楼即事》一首,置于厅内。鉴于大观楼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文物价值,大观楼在一九八三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观楼曾于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进行维修,一九九八年,为迎接一九九九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再次对大观楼进行落架大修。我院趁大修之机对大观楼进行了实测,下面,根据实测结果对大观楼各方面作一简单的介绍和剖析。

作者:李琦(昆明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原文于《园林古建技术》杂志,并配图:


大观楼位于滇池之滨的昆明市大观公园近华圃,为历代人们观五百里滇池和西山睡美人的绝好去处和休息游览的良好场所。该楼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僧人茅庵“建楼二层,名曰大观”。后因面临滇池,风帆烟树,揽湖山之胜,遂改名“大观楼”。道光八年(1828年)按察使崔锦观重修,改为三层。咸丰七年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提督马如龙重修。同治十年(1871年)大水毁楼,光绪九年(1883年)总督岑毓英及住持僧性田重修后保持至今。大观楼周围的附属建筑有康熙年间兴建的催庚馆、观稼堂、涌月亭以及后代修建的揽胜阁、澄碧堂、牧梦亭、华严阁等。民国初期,大观楼辟为公园,增建曲廊将各楼阁堂馆联接起来。大观楼自建成后颇得名人雅士之青睐,诗词楹联不断,最著名的为悬于底层正门,由乾隆寒士孙髯翁所撰的“古今著名第一长联”,把滇池风光和云南数千年历史生动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大观楼也因此而享誉中外。底层后门有清嘉庆进士、翰林院编修宋湘撰书的木刻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楼二层正面有咸丰帝御书颁赐大观楼的“拔浪千层”匾额。一九六一年,郭沫若游大观楼,乘兴赋诗《登楼即事》一首,置于厅内。鉴于大观楼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文物价值,大观楼在一九八三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观楼曾于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进行维修,一九九八年,为迎接一九九九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再次对大观楼进行落架大修。我院趁大修之机对大观楼进行了实测,下面,根据实测结果对大观楼各方面作一简单的介绍和剖析。
大观楼为一座三重檐攒尖顶云南传统古建筑,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底层建筑面积为140平方米。四周设有月台,南面面水,月台东西方向宽21.30米,进深4.75米,台高1米,设有石栏杆,通过七级台阶下到地面,使大观楼的正面蔚为壮观。月台南北方向长18.90米,北面月台因西面缩回,宽18.60米,进深2.40米,由于北面地坪抬高,月台仅0.15米高。整个月台周边为石灰岩方整石所砌,上墁石板,建筑西面和长廊相接(长廊为后建)。大观楼的平面布局简洁,主要八口在南北向,东西向各有两道拱形小门(因管理不便已封)。两座楼梯在建筑东西两侧,从底层上楼到二层,经过廊再进入室内,走廊和室内用樘板门窗分隔;三层没有外廊,通过楼梯直接进入室内。
lily-801
2005年07月07日 17:10:44
2楼
大观楼主体为三层全木框架穿斗结构,定底层室内地坪标高为±0.00米,则二层楼地板标高5.45米,三层楼地板标高9.70米,屋顶标高(含宝顶)17.30米。台明为石砌,略宽出墙面,高0.51米。方形布局的柱子分为檐柱、金柱两层,金柱由四根间距为5.2米、柱径0.4米、收分0.7%的通天柱从底层直伸到三层屋面,和梁架一起构成支撑建筑的主体框架。檐柱逐层退台内收,底层的檐柱离金柱中2.80米,包在0.7米厚的金包银(北方称金镶玉)墙内,二层檐柱内退1.3米,三层檐柱再内退0.8米。上层檐柱固定在下层金柱和檐柱之间的穿插枋上,穿插枋由4根直径为0.2米的园木重叠组成,并穿过檐柱形成檐口的挑头。为加强该建筑的稳定性,四棵通天柱的正升达3/100。下面两层屋面是靠上部柱子向内退台部分及檐口部分组成,底层屋面正沟长3.1米,二层屋面正沟长2.8米,屋脊靠四根角梁起翘,角梁两边设抱刀枋来固定翼角椽子。顶层屋面的做法是:在金柱两边的金檩上2/5的地方置抹角梁,四个角有4根抹角梁,在抹角梁中45度设内金枋、内金檩,在上下两根内金枋之间安装了两层云南古建特有的装饰构件如意托和吞口。支撑内金枋不仅靠抹角梁,也依靠了檐口的挑头,挑头巧妙的利用杠杆原理,以金枋为支点,以挑头为挑杆来悬挑檐枋(檐枋的跨度为9米),一方面缩小檐枋的跨度,实际上也起到了减轻内金枋重量的作用。在内金檩上设吊顶,和四周的装饰构件一起形成屋顶天花。在屋面的四个转角分别沿45度方向安置了角梁形成了屋脊的主要构件,4根角梁直伸到屋顶,和悬空的雷公柱用鱼尾榫扣在一起,角梁下部和金檩、檐檩固定。该建筑上面两层因角梁下部过重,而采用一根柱子撑住角梁,下部落在下层屋面角梁上,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均衡得体。顶层攒尖顶屋面举架6举,出檐1米,未设檐口桁条,屋面椽子断面均为园形,未设飞椽。二、三层楼面做法为采用两根长9米多、高0.2米、间距有3米多的工字钢置于南北向的横梁上(工字钢估计为以前修建时更换),上置楼楞、楼板、下置平顶木筋、木板蒙顶。该建筑整幢建筑的大木断面尺寸较小,除底层柱断面直径为0.4米外,梁枋断面直径最大也就是0.2米,承重较大的部位采用多根梁枋重迭受力。室内的两把楼梯设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内外两柱之间的空间而又避开了来自上部梁的干扰。
回复
lily-801
2005年07月07日 17:11:15
3楼
云南古建很多做法都与我国南北方不同,它的屋面不似北方古建的厚重雄健,又不似南方古建的轻盈秀雅,而是处于二者之间。云南古建屋面坡度较缓,出檐大,翼角部分做法独到,起翘主要靠仔角梁,仔角梁形状似一把关公的大刀,云南工匠习惯称其为大刀,称老角梁为大刀把,刀把头(即刀把端头和刀口相接处)的做法形态各异,有龙、凤、鹰等各种造型,屋面为筒板瓦或琉璃瓦屋面。大观楼的屋面做法是如此,刀把头似龙口含珠。屋面采用金黄色琉璃筒瓦、脊、宝顶及兽头,灰色底瓦。宝顶造型独特,宝顶和四脊上的走兽之间坠一铁链。脊采用七线脊,即用七层构件组成的脊(用花蓝、托盘砖、瓦组成)。挑头采用龙头状木雕,由于挑头过长,故挑头下安有吊牙(装饰物)。两层檐枋之间设有吞口和如意托(装饰物),檐枋下有挂落(北方称倒挂楣子)。大门的安装,下用石门枕,上用连楹,门扇、窗扇的中部为透空斜格梅花纹样、两头为木浮雕,门窗均漆果绿色(这次装修被改为栗色)。建筑外装修为栗色柱、白墙,柱头、梁枋采用云南风格彩画。云南古建受内地影响,彩画为北方的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结合,但细部处理和这两种彩画都不尽相同,带有浓郁的云南地方特色。
大观楼的大修于世博会前完成,做到了修旧如旧,并把从前历次施工中违反古建修缮原则的做法恢复其本来面目。如二、三层楼的窗从现代的玻璃窗改回原有的格子窗,把一、二层屋面的正脊用砖砌高围合(为防水)的做法恢复成古建的做法,露出了樘板。使大观楼呈现出清朝建筑的原有风貌。
回复
lily-801
2005年07月07日 17:11:55
4楼
大观楼
回复
lily-801
2005年07月07日 17:12:27
5楼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城西,有近华浦和大观楼、楼外楼、花圃和柏园等游览区。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优美。大观公园有大观楼长联闻名于世。大观楼最初建成于1828年,登楼四顾,景致十分辽阔壮观,便取名为“大观楼”。楼成,名人雅士争相登临,吟诗作赋。清乾隆年间,昆明寒士孙髯翁撰出180字的长联,轰动四方。其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幡,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募灵仪,北走婉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土,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藏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五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木及暮雨朝云;便断竭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长联由清未著名学者、书法家,剑川人赵藩手书,字迹隽秀,笔力遒劲,为书法 珍品。长联才情横溢,气魄宏大,状物写情,令人叫绝,被誉为“方今第一长联”、“海内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毛泽东生前对长联极为赞赏,能吟哦背诵,曾高度评价它是:“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不远处有瘐家花园和鲁家花园,都是从前豪绅的私家花园,建筑华丽典雅,风光十分秀丽迷人,乘船前往,趣味无穷。
回复
shenzhou_521
2005年07月07日 21:30:03
6楼
我给来几张图片
回复
shenzhou_521
2005年07月07日 21:31:25
7楼
冬天里的,有点萧条吧
回复
shenzhou_521
2005年07月07日 21:34:18
8楼


回复
shenzhou_521
2005年07月07日 21:36:30
9楼
这些地方我们去过
很熟悉的东西
回复
shenzhou_521
2005年07月07日 21:37:04
10楼


回复
shenzhou_521
2005年07月07日 21:38:17
11楼
转这个帖子好了
呵呵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363_125402_1.htm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