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与园林 山野村夫在中国园林里,山石是不会少见的。无论在造型奇特的古树下,还是静谧箫然的竹林里;不管是曲径通幽的园路旁,抑是宽阔开明的坪地上,你总能看到几处置石。它们有些三五成群,有些独处一隅,或卧或立,或仰或俯,或险峻或平坦,或开或合或扬或收……而它们与周边环境总是那么的和谐和睦和合和缓和善和祥……它们与建筑是那么的相得益彰,与花草植物又是那么的相濡以沫,与流水更是那么的相依相偎难舍难分……
山石与园林
山野村夫
在中国园林里,山石是不会少见的。无论在造型奇特的古树下,还是静谧箫然的竹林里;不管是曲径通幽的园路旁,抑是宽阔开明的坪地上,你总能看到几处置石。它们有些三五成群,有些独处一隅,或卧或立,或仰或俯,或险峻或平坦,或开或合或扬或收……而它们与周边环境总是那么的和谐和睦和合和缓和善和祥……它们与建筑是那么的相得益彰,与花草植物又是那么的相濡以沫,与流水更是那么的相依相偎难舍难分……
轻巧玲珑的小亭边,如虹轻扬的石桥旁……你经常会遇上几块硕大的山石,看上去,它们非但不是建筑物的累赘,反而成为建筑物本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其更显庄重与沉稳。
几枝梅花在石后怒放,数枝清竹于石旁轻舞,朵朵菊花从石前露脸,丛丛幽兰于石下飘香。有石于道旁独占鳌头,有石在花间静坐深思;溪头巨石昂首傲立,渊尾俊石仰卧闲置;花间湖石香风洞出,竹间石笋参天林立;坪地块石平整若几,坡脚石蛋母子相偎……
“骨耸云岩瘦,风穿玉窦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移来石及峨”;“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世事变迁,洗却多少历史尘埃,然山石无言坐地千年静观历史沧桑——山石在园林中的运用,中国人是付出情感的!在中国人看来,园景中的山石已非单纯的石头,它象征着主人的思想主人的文化修养及处世为人之道。有时人们可以通过山石寄托一时的情感,通过山石捕捉稍纵即失的艺术灵感,通过山石发现某种哲理,仍至通过石头表达某种愿望……破形取象,借象取意,中国人可以通过山石的形状浮想连篇,让自己的思维如翱翔的雄鹰奔腾的野马……如以“飞来石”,“望夫石”,“母子石”,“童子石”,“××神石”命名的石头,几乎遍布全国各个地区,且每块石头的背后,总有那美丽凄迷令人神往或令人振奋令人感慨发人深思的传奇种种!
事实上,中国园林漫长的岁月里,山石的运用已具有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在五千年来的风雨洗涤中,在五千年来的大浪冲涮中,山石沿着它特殊的轨迹一路走来,给我们的中国园林留下了灿烂的一景,绘上了绚丽的一页,给我们的园林艺术添上了辉煌的一笔,为我们的民族文化事业留下了丰富的内涵。五千年来,历代文人士大夫以石为题材的诗词歌赋不胜例举,以石为题材的画作更是不可胜数!
中国人遵从道家思想,崇尚儒家文化,以乐山乐水,天人合一,热爱大自然为原则,让山石与建筑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赋予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在园景中生出无限的寓意,从而与文学、音乐、绘画又紧密的联系起来。触景生情,因景成文,对景放歌——中国人感性的思维方式,使得有限的环境空间得以无限的延伸,使得无生命的山石有了生命的延续!
诗是造园的理,画是造园的图,中国人正是以此作为他们造园的理念,正是以这种特别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去精心打造自己的园子,并通过这种特别的表达方式寻找人类自身更深层次的内涵与价值,寻找人类自身的精神世界,且通过这种途径寻找某种慰籍某种超越某种超脱——“写意”是中国人的专用词,他们通过种种“写”的过程,通过“写”后的结果,会出不同程度的“意”来,从而到达一种“无限”。
通过有限的环境,营造出无限的意境无限的享乐无限的美好无限的遐想——正是这种“无限”的驱使,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劳作着,更新着,发展着……到清代,可谓是中国人长期以来追求的一个总结。如《红楼梦》之大观园,如《园冶》;如圆门园如苏杭……但因战争炮火的狂轰烂炸,人们长期的背井离乡,无心也无力顾及本应属于自己的家园,再后来,人们在为自己一日三餐而发愁时,更是不敢去想如何营造这种意境无限的自己的园林!
时至今日,人们在衣冠楚楚酒足饭饱之余,回头看看自己的家园下一片沧桑,于是,他们重新拾起先帝们留下的钥匙,走进了园林艺术殿堂,重新认识自我,重新为自己写意,这时候,千年的石头开始唱歌,人们重新开始了认识这会唱歌的石头的过程,假山前有情侣合唱,湖石前,有孩子从洞中钻出,块石上,有诗人放飞自己的思路,有人登石放声长啸,有人坐暖了冰冷的石块思想着人类千来绝唱的歌词……
水是造园的血,石为造园的骨,植物花草是造园的衣,无水的园是没有生命的园,无花草的园是不堪入目的肮脏的或是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园,而没有山石的园,却是软柔如蠕虫的园!
在大量抄袭西方园林制作手法已久后的今天,我们发现,其实我们与西方人是有区别的,麦当劳、肯德基我们不能一天三顿的吃,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永远取代不了我们思想,西方人的文化与我们有着根本的差异!于是我们发现了自我,发现了我们的本根文化,发现了我们前辈的许多优点,也发现了我们祖宗的造园理念!
于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重新吟起!
但是,艺术是无止境无顶点无定点的,高山流水是艺术,清泉石落亦是艺术;惊涛骇浪是艺术,一平如镜也是艺术;小桥流水是艺术,白浪滔滔也是艺术;绵延千里是艺术,壶中世界亦为艺术;大型的假山为艺术,园中几组置石还是艺术!就如“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艺术,“点点滴滴到天明”同事是艺术一样,园中的几块山石,同样有着中国人的“泰华千寻”,有德国人的哲理火光,也有日本人的禅宗神意!
米癫子拜石,诸多历代文人士大夫所称道的造园的所谓石中极品,多为“皱、透、漏、瘦”凌厉之石,因为柔美是艺术,凌厉之美也同样是艺术;仕女图为艺术,钟魁也照样是艺术!这些极品,大多为太湖石、英石、灵壁石、钟乳石之类。
然如日本,他们根本没有这类石材,钽他们的园林,在世界园林领域中,堪称一绝,其最终结果,已达神化的炉火纯青的景界!究其根本,无非是制作上的差异。中国地广物丰,寻几块造型奇特的石头并非难事,而大家知道,日本就不一样了,地属岛国,惜土如金,故而他们在“精”字上下工夫,石头不分好坏,植物无论贵贱,信手拈来,精心安排,于是成了他们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在造园的选石方面,我们大可不必斤斤计较是非名石,我们完全可比就地取材,做成有地方特色地方文化的有特色有自己艺术风格的理想的园林来,我们要着重于制作的工艺,就如用价格昂贵的油画颜料做画与仅用水墨宣纸做画同样能做出好画来是一个道理。
石有六面,然一块天然的山石,是不大可能面面俱美的。如造园者独具慧眼,能很好的找出其美的一面并充分把它展示出来,这才是关键之所在!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是没有完全做到的。比如,你可能去过全国的各个名园,如果你仔细观察时,你会发现,我们的祖先在运用普通山石如水石、石蛋、腊石之类时,他们总是把最平整的一面朝下埋在地里,或是把最光滑的一面朝上而不去注意这块石头的特殊性,往往最好最美的一面就人为地隐藏了而不能面世!这就应了一句古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在运用普通山石造园时,应当把自己当成伯乐,去发现去挖掘山石的美,并将其美好的本来面目充分展现出来,不能做埋没美丽的罪人!
我在摆放山石时,反古人的做法而为,将最为平整的一面置上,然后找出其最宽阔没有或较少伤痕的一面示人,尽量或杜绝丁字形的摆放方式。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祖宗也是很少留意的!当然,我所说的这种摆法,仅限于较为厚实的如水石、花岗石、腊石及扁平的湖石、英石之类,不包括锦川石、灵壁石等。这种摆法,配上花草植物的装点,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石头本身是没有灵性的,但当造园师用艺术的手法去精心安排之后,就会予人以无限美好的享受无限的遐想,于是石头就有了灵气……安排景石时,负必有聚有散,有前有后,切勿一字排开,不可等边三角,更不能四边或平均分布,忌大小、形状相同或相等,必须大小搭配,小中见大,大中见小,方中有圆圆中见方。有个比方,组石如母子,亦称母子配,即母亲总是抱最小的孩子在身边,而稍大的孩子却自顾自的在旁边玩耍——看,多和谐的组合!
在园中摆置山石,与做假山是有区别的,假山用石讲究纹理的衔接与整体脉络的处理,要求气运贯通龙脉清晰,或奇险或峻峭或雄伟或灵秀或挺拔或空朦……是以型造势以势取神的,你可以通过其外在的形直接进入其喻示的某种境界。而园中的置石,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群可孤可众可寡,无须有假山的险峻或伟岸或秀丽或崆峒,除部分造型特异可独赏的身价甚高的置石外,居多置石是为周围环境服务的。坪上的几处置石,有如绘画中色块里的几个点,花草间的置石,能让香色凝固;转折的置石除给游客片刻慰藉外更能指引游客的方向;竹林边的置石,能加强秀竹劲挺的力度;造型苍古的树下置石,蟠根嵌石,无端平添了几分依托;花香间置石不语倩影微动,鸟语处置石无声轻风不前;草地上置石沉默诗人当歌,流水边置石长卧野娃嬉戏……
园中置石,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思维的沉淀,美的凝固,诗的结晶,画的立体,天人的统一,自然的回归!置石于园中,受日月之精华,采天地之灵气,千年后,许能从中崩出个孙猴子来?我们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