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柱结构的设计
freebird_cd
2009年09月17日 16:02:30
只看楼主

最近在做一个地下车库的设计,需要采用无梁楼盖虽然论坛上也讨论了这个问题很多次,但是有很多东西还是不是很明白,我在这里谈一下我的看法,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各位大侠踊跃参加,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近在做一个地下车库的设计,需要采用无梁楼盖
虽然论坛上也讨论了这个问题很多次,但是有很多东西还是不是很明白,我在这里谈一下我的看法,
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各位大侠踊跃参加,发表自己的看法。
免费打赏
freebird_cd
2009年09月17日 16:52:06
2楼
无梁楼盖的特点
1.由于没有突出的明梁,使得房间顶部平整,装修美观,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建筑到层高,适用于地下车库库,宾馆大堂,商场等建筑中。缺点是楼板厚度大,加大了结构本身的自重,尤其在地震高烈度区,由于没有梁和柱的链接,仅靠板和柱的连接,大大削弱了结构的刚度,所以通常和抗震墙一起形成板柱-抗震墙结构。所以现行规范GB50010-2002和GB50011-2008都没有提到板柱结构,只写了板柱抗震墙结构。
回复
freebird_cd
2009年09月18日 09:33:42
3楼
2.无梁楼盖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通常有等代框架法,经验系数法,有限元法;
在水平力或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可采用等代框架法,有限元法
经验系数法的应用要满足一定得条件限制才能使用,通常是对比较规则的柱网
等代框架法的计算虽然很好,但应用于实际工程时太繁琐,对于目前的设计周期很难完成设计,
有限元法也是大多数工程设计人员常用的方法,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通常采用SlabCAD 进行楼板的分析与设计;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SATWE的弹性楼板6进行设计。
回复
freebird_cd
2009年09月18日 09:47:41
4楼
3.无梁楼盖的构造
无梁楼盖到构造应该说设计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合理的构造措施可以大大加强板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延性;
1)无梁楼盖的板厚通常又抗冲切计算确定,通常板厚与短跨之比,非预应力为1/30~1/40;
预应力时可取1/40~1/50; 通常板跨>8m时,可考虑加配预应力筋;但应控制预应力筋的用量,
以控制裂缝为主,适当提高楼板刚度为宜。板的纵筋钢筋以非预应力钢筋为主。
2)对抗震设计的板柱体系,应于平面纵横轴线上设置暗梁,暗梁宽度可取柱宽及柱两侧各1.5倍的板厚;
暗梁内纵向钢筋可利用柱上板带的板底及底面部分钢筋,通达全跨,暗梁支座上部钢筋面积应不小于柱上板带
钢筋面积的50%(此钢筋可作为柱上板带负弯矩钢筋的一部分),暗梁下部钢筋不宜小于上部钢筋的一半;
3)为了改善平板式楼盖的受力性能,节省材料,楼板宜沿柱外侧挑出,当板不伸出时,宜在板周边设计边梁。
边梁应配置抗扭钢筋和箍筋,其最小配筋率分别不小于0.4%和0.25%。
回复
wqs8210
2009年09月18日 11:12:50
5楼
其实现在有一个蜂窝板。简单说就是用300-400高的梁(跨度可达8-12米),每隔1米左右,设一根形成密肋交叉梁,像蜂一样。中间放预制好的混凝土板,属空间力系。有这样经济性比较高,施工速度快。梁模都一样,中间的预制板有成品。可以考滤用新技术代替,设计也比较好做。布梁加板荷就可以。
回复
freebird_cd
2009年09月19日 11:05:14
6楼
5楼说的其实就是宽扁梁+空心密肋楼盖体系,但和空心楼盖不同的是其下部没有混凝土板,蜂巢芯内膜直接紧贴低模,
肋梁间距通常0.9~1.2m,可以单向布置也可以双向布置,双向肋梁楼盖体系刚度交大,
这种楼盖不足之处就是板厚较薄,不容易走管线。单一造价比传统的肋梁楼盖稍高,
但综合造价要低,和无梁楼盖一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层高,后期装修方便而且美观。

[ 本帖最后由 freebird_cd 于 2009-9-19 11:08 编辑 ]
回复
liang3102
2009年09月21日 10:40:23
7楼
:) :) :) :)
回复
berean
2009年09月23日 09:18:23
8楼
我们单位专门做无梁楼盖的,有专门设计表格,用等待框架法做起来挺快的,如果比较规则的话。
关于你们提到的板厚,自重大问题,我们用的是空心无梁楼盖,自重可以减少不少。比较适合做地下车库,尤其有人防,有意可联系我
回复
freebird_cd
2009年09月23日 10:11:54
9楼
你应该说的是经验系数法吧,等代框架法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然后还要进行组合,计算还是很麻烦的,如果是纯地下车库,可以不考率水平地震作用,这时在柱网比较规则的话,然后又满足一定得条件,就可以按照很多资料上介绍的经验系数法来求出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配筋,然后再进行分配。呵呵,个人愚见;希望和楼上的兄弟多多交流,我的QQ:4481421.
回复
freebird_cd
2009年09月23日 10:34:11
10楼
一、经验系数法
符合下列条件时,可采用经验系数法计算垂直荷载作用下板带内力:
(1)每一方向至少有三跨连续;
(2)任一区格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2;
(3)同一方向相邻跨的跨长变化不超过较长跨的1/3;
(4)活荷载与静荷载之比小于或等于2.
经验系数法计算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内力为下表中的系数乘以总弯矩M0
X方向总弯矩设计值 M0x=qlylxn2/8
Y方向总弯矩设计值 M0y=qlxlyn2/8
上式中:M0x、M0y为X、Y向的总弯矩设计值,q为均布荷载设计值,
lx、ly为两方向板跨度,lxn、lyn为两方向的板净跨度。
截 面 位 置 柱上板带 跨中板带
短跨
边支座截面负弯矩 0.48 0.05
跨中正弯矩 0.48 0.05
第一支座截面负弯矩 0.50 0.17
内跨
支座截面负弯矩 0.50 0.17
跨中正弯矩 0.18 0.15
回复
datianxiax
2009年10月20日 11:09:01
11楼
:) :) :) :)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