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在医院外科手术前,先向手术室内喷洒石碳酸溶液,以控制感染,开始有了洁净室的概念。进入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航空仪表生产中建立‘控制装配区’,为工业洁净室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1940年,美国创建了第一座洁净室,是洁净室的起源。1950年,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HEPA)问世,成为洁净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50年代,美国基于精密机械、电子工业的需要而发展了污染控制技术。在朝鲜战争中,雷达设备的失效率达70%-80%,应用空气洁净技术后,下降到5%-8%。
19世纪中叶在医院外科手术前,先向手术室内喷洒石碳酸溶液,以控制感染,开始有了洁净室的概念。
进入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航空仪表生产中建立‘控制装配区’,为工业洁净室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1940年,美国创建了第一座洁净室,是洁净室的起源。
1950年,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HEPA)问世,成为洁净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50年代,美国基于精密机械、电子工业的需要而发展了污染控制技术。在朝鲜战争中,雷达设备的失效率达70%-80%,应用空气洁净技术后,下降到5%-8%。
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刺激了美国加速发展宇航工业,也相应加速制订有关控制标准的工作。
2楼
1961年,层流(单向流)洁净室诞生。世界上最早的洁净室标准—美国空军技术条令203形成。
1963年美国颁布了洁净室第一个军用部分的联邦标准209。
1966年美国颁布了修订后的联邦标准209A。
1967年美国又颁布了美国航空宇宙局标准,通常称为生物洁净室标准。
1965年前,多用于航空工业,1968年起开始应用于部分医院。
1973年美国颁布了修订后的联邦标准209B。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和日本分别研制成功过滤对象为0.1μm,捕集效率达99.99%的新型超高效过滤器。最终建成0.1μm 10级和0.1μm 1级的超高级别洁净室,它使洁净技术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时期。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for Drugs)最初是由美国坦普尔大学6名教授编写制订,1963年美国国会第一次颁布成为法令。
1974年日本政府颁布GMP,进行指导推行。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公布GMP。1977年再次向成员国推荐GMP,并确定为WHO法规。
1978年美国再次颁布经修订的GMP。
1980年日本决定正式实施GMP。
回复
3楼
在我国,空气洁净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GMP在我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1984年颁发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73—84) ,2002年进行了修订(GB50073—2001)。
1990年颁发了《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90)。
1997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MP—97)。
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98)。
回复
4楼
洁净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洁净室技术起步阶段
洁净室技术发展阶段
洁净室技术加速阶段
洁净室技术发展高峰阶段
回复
5楼
洁净室控制微粒污染的主要途径:
1.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发生量;
2.迅速有效地排除室内已经发生的污染;
3.有效地阻止室外的污染侵入。
(或有效地防止室内污染逸至室外)
回复
6楼
非单向流洁净室风口布置
高效过滤器顶送(有扩散板和无扩散板),
流线型散流器顶送,
局部孔板送风,
侧送
回复
7楼
非单向流洁净室的作用原理是:当一股干净气流从送风口送入室内时,迅速向四周扩散、混合。同时把差不多同样数量的气流从回风口排走,这股干净气流稀释着室内污染的空气,把原来含尘浓度很高的室内空气冲淡了,一直达到平衡。所以气流扩散的越快,越均匀,那么稀释的效果当然越好。
非单向流洁净室的原理就是稀释作用。
回复
8楼
非单向流洁净室的效果
根据非单向流洁净室的工作原理,它可以达到的洁净度一般为1 000~10 000(6-7)级,如果设计合理,部分情况下可达100(5)级。室内换气次数越大,一般来说,所得洁净度也越高。
回复
9楼
垂直单向流洁净室
顶棚满布高效过滤器送风,全地板格栅回风
这是典型的垂直单向流洁净室,见图。
优点是:可获得均匀向下的单向气流,因而自净能力强,能够达到最高的洁净度级别。
缺点是:顶棚结构较复杂,造价和维护费用高,高效过滤器堵漏较困难。
回复
10楼
垂直单向流洁净室
回复
11楼
水平单向流洁净室
(1)送风墙满布高效过滤器水平送风,全墙面回风
(2)“隧道”式单向流送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