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教授雷人结构理论兼与周教授探讨。。。
zoujh2004
zoujh2004 Lv.3
2009年07月30日 16:26:07
只看楼主

请问:地下车库的顶板能否承受开挖大楼基坑挖出的土方?能否堆放建筑材料?能否行驶重型运输车辆?能否承受塔吊在顶板上来回行走?如果都不能,徒然在核心区域占去一大块施工场地。显然,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不合理的。即使这些困扰都能排除,地下车库的外墙还将长期承受墙背填土和大楼缓慢下沉产生的侧压力。 如果在施工合同中没有特别注明施工顺序的要求,对施工单位就无可厚非。[ 本帖最后由 zoujh2004 于 2009-7-30 17:45 编辑

请问:地下车库的顶板能否承受开挖大楼基坑挖出的土方?能否堆放建筑材料?能否行驶重型运输车辆?能否承受塔吊在顶板上来回行走?如果都不能,徒然在核心区域占去一大块施工场地。显然,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不合理的。即使这些困扰都能排除,地下车库的外墙还将长期承受墙背填土和大楼缓慢下沉产生的侧压力。

如果在施工合同中没有特别注明施工顺序的要求,对施工单位就无可厚非。

[ 本帖最后由 zoujh2004 于 2009-7-30 17:45 编辑 ]
免费打赏
zoujh2004
2009年07月30日 16:28:41
2楼
1、地下车库的顶板能否承受开挖大楼基坑挖出的土方?

这个周教授很搞笑,设计有这个荷载你就可以放。设计没有考虑这个荷载,你就不能直接放(要加支撑之类的)

2、能否堆放建筑材料?

施工时候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及活荷载;(奇怪:教授不知道这个)

3、能否行驶重型运输车辆?

这个一般民用建筑没有见过,周教授知道地铁吗。那上面跑的都是这些家伙,当然了,周教授没有给出重型具体范围。

4、能否承受塔吊在顶板上来回行走?


塔吊在顶板上面行走,估计周教授耍猴看多了,以为在天桥上面。做了这么多年,没有看见塔吊在顶板上面行走干嘛。
是”行走的鸡毛掸子吗”

5、周教授不知道首层设计考虑10KN(1吨)施工堆载。。。
回复
zoujh2004
2009年07月30日 16:47:52
3楼
即使这些困扰都能排除,地下车库的外墙还将长期承受墙背填土和大楼缓慢下沉产生的侧压力。

分析上面这个病句:
1、上面的问题除了周教授不懂搞笑部分外,都是结构受力问题。怎么成了“困扰”了。。。是不是需要一本困扰力学;
2、地下车库受力问题好像在周教授眼里变成需要“人扛”的活了。告诉周教授:建筑物允许有沉降的(你不允许也没有办法),只要满足规范(这个规范是经过长时间积累的经验值)要求就没有啥问题;
3、外墙本身就是一个抗侧力维护结构;长期又怎么样。难道周教授可以设计一个就3~5年可以拆掉的?
回复
zoujh2004
2009年07月30日 17:31:32
5楼
其实,7号楼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埋下隐患。基础浅是内因,挖土是外因,堆土只是诱因。此次倾覆事故表面上是挖土造成的,根源是设计违规,大楼基础没有埋置在地下车库基础底面2米以下。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祸首是设计,不要再找替罪羊了。

接着分析:
1、教授当初观点是要遵守规范,而且要“保守”,但这个“大楼基础没有埋置在地下车库基础底面2米以下”是那本规范那条;
2、教授有没有车库边线(或者基坑顶边线)到倒塌楼的距离;为啥要把一个独立地下室和一个没有地下室小高层宁生生扯在一起做基础埋深高度来定性;
3、教授也教了那么多学生,就是你这样信口雌黄给人下结论,麻烦给个图(就是手构一个也行啊)示意你的理论也可以啊;
回复
zoujh2004
2009年07月30日 17:41:54
6楼
在《高规》第4.4.7条早有规定:“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既满足安全需要,也可以充分利用建筑材料。

接着分析:
1、教授搬出这条怪开发商没有设置地下室;(奇怪了,这条他这么理解)
2、13层房子,下面做地下室做什么(住宅轴网不规律,地下室根本没有利用功能;周教授不知道是不是嫌建筑成本不高,还要做一个没有用处地下室)
3、充分利用建筑材料(充分利用了那些建筑材料)请教周教授一番。。。
回复
zoujh2004
2009年07月30日 18:02:34
7楼
说一千道一万,在非抗震设防地区,楼房的基础底面应埋置在楼房旁边地下车库地面2m 以下,而不是室外地坪以下;上海的抗震设防烈度是7度,如果再考虑抗震设防烈度的因素,基础的埋置深度至少应再加深10% 。假定楼房高度为36m (请原谅!在下是外地读者,没有条件到现场调查,更无缘见到有关大楼的施工图,只能从互联网上了解情况,说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上海的网友纠正,如果有人能提供一张倒塌楼房的剖面图,则不胜感激),再加上地下车库的深度,经初步估算,基础的埋置深度,从地下车库的底面以下算起,至少应大于2.5m 。设计单位难道不知道:既然有地下车库,就会有坡道;在楼房的旁边还有地沟,还要埋设地下管线、这些设施都会减少楼房基础的有效埋置深度?2.5m 是一个不能再少的埋置深度。
回复
zoujh2004
2009年07月30日 18:02:52
8楼
如若按规范设计,楼房自身就是一道重力式挡土墙。经初步计算,其抗倾覆的安全系数超过5倍。堆土是不可能使楼房倾倒的。

1、教授知不知道新近堆土会产生附加应力,对原土体产生附加应力。这个对摩擦桩来说是有问题。
2、抗倾覆的安全系数哪里来的,教授自己算出来的吧。
3、啥图纸都没有你都敢算一个数出来。厉害。

[ 本帖最后由 zoujh2004 于 2009-7-30 18:07 编辑 ]
回复
zoujh2004
2009年07月30日 18:19:48
9楼
江、傅、容这几个是理论及实践实力派的结构界牛人。。。

岂是你一个周能比的。
回复
zoujh2004
2009年07月30日 18:55:46
10楼
树有根、草有根、宝塔有地宫、电线杆也有插入深度,就连驰骋球场的姚明也有一双大脚掌。这么一幢13层大楼,根基那么浅,仅有几十根空心管桩,如何能确保住户的安全?


大家看看这是一个教授说的话吗?

1、预应力管桩(PTC)、高强预应力管桩(PHC)不都是空心的吗?估计教授没有见过,以为是10多年前的实心桩(或方桩;
2、需要多少桩,那是计算出来的。不是随便放几根,也不是教授说的“仅几十根”那需要多少根呢?几百根(上千跟)
教授同志,不经过计算怎么知道需要多少根?
3、什么样的桩基能保证住户安全,是你随口说说,还是要经过计算;
回复
zoujh2004
2009年07月30日 19:05:25
11楼
在新区,一般按常规施工,都是先施工主体,再施工附建。请问有哪一部规范的哪一条规定,要求小区建设必须先施工地下车库?
7月15日,《搜狐网》报导了杭州、青岛、佳木斯三地,有网民投诉开发商,在自家楼前开挖地下车库,担心把楼挖塌了。这则新闻也说明,先施工主体后施工附建是新区工程建设的惯例。

显然,先施工地下车库,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还会给以后施工高楼时,建筑材料的运输、堆放;施工机械的安装、操作;造成困扰。


教授这篇文章起得名是文不对题。

1、如果地下室和主体在一块肯定一块施工啊,不一块施工等天下雨灌地下室啊;“先施工主体后施工附建是新区工程建设的惯例”,不知道教授有没有到过施工现场,有这样施工的那基本上都是BC级别的;
2、把两个独立单体扯在一块,还当题目;
3、你这个新区是上海新区还是西安新区;^_^。。。施工顺序与啥区有关系;
回复
zoujh2004
2009年07月30日 19:13:49
12楼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上海倒楼事故早已传遍全世界,举世瞩目。无论专家组做出任何结论,一手遮不了天。等不到后人评说,当代人就会评说,外国人就会评说。上海倒楼事故在建筑史上必将占据重要一页。用不了多久,还会载入专业教科书。

既然点名道姓的提出问题,出于对专家们的尊重,我用了真名,也留下了电话和邮箱。我没有别的意思,只希望主流专家们谨言慎行,不要轻易下结论,误导政府,误导群众。我国历史上产生过多起冤案,给受冤者及其家属带来苦难。


1、看看这些话,怎么这么熟悉,ZD、JD、lunzi等等人士口气好像就这样的;
2、当代乱说就一个“专家”级别的人;
3、外国除了引用“据说”、“据传”外跟你一样是体制上的问题,吧技术跟形态上面的玩意扯在一起的;
4、这个所谓“冤案”没有看明白,案不是江能定的吧,你让江说是结构设计有问题,是不是就达到你的偏执型观点;
5、这种帽子你都能扣;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