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在工程中经常碰到,我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地上4层,地下1层的多层框架结构。我进行了三次不同的计算1.把地下室周围的剪力墙输进模型,嵌固端设在地下室底板,即把结构看成是5层普通的框架来计算;2.把地下室周围的剪力墙输进模型,嵌固端设在地下室顶板(即正负0.000处),通过STW里面的地下室设置来实现;3.把地下室周围的剪力墙不输进模型,把结构看成是5层普通的框架来计算; 计算结构显示:正负0.000处的框架梁配筋结果相差非常的大,配筋量的差别在30%,查看详细的计算结构发现,主要的差别是由于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我所在的城市是八度设防。尤其是第一种做法比后面两种做法梁的配筋要小的多。当时很害怕(因为从我几年前本科毕业开始做设计,设计院的师傅都教我们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不少工程)。我当时一直查资料,没有什么获得,打电话问了几位认识的高手,他们倾向于第二种做法,解释说:不管地下室顶板(即正负0.000处)是否满足高规中关于此处的要求,用软件分析的时候,应该让模型尽量的符合实际情况。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完全能说服自己。毕竟事实上,这个地方不满足高规中嵌固端的要求,但又想想,这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一种计算方法了。
1.把地下室周围的剪力墙输进模型,嵌固端设在地下室底板,即把结构看成是5层普通的框架来计算;
2.把地下室周围的剪力墙输进模型,嵌固端设在地下室顶板(即正负0.000处),通过STW里面的地下室设置来实现;
3.把地下室周围的剪力墙不输进模型,把结构看成是5层普通的框架来计算;
计算结构显示:正负0.000处的框架梁配筋结果相差非常的大,配筋量的差别在30%,查看详细的计算结构发现,主要的差别是由于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我所在的城市是八度设防。尤其是第一种做法比后面两种做法梁的配筋要小的多。当时很害怕(因为从我几年前本科毕业开始做设计,设计院的师傅都教我们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不少工程)。我当时一直查资料,没有什么获得,打电话问了几位认识的高手,他们倾向于第二种做法,解释说:不管地下室顶板(即正负0.000处)是否满足高规中关于此处的要求,用软件分析的时候,应该让模型尽量的符合实际情况。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完全能说服自己。毕竟事实上,这个地方不满足高规中嵌固端的要求,但又想想,这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一种计算方法了。
前几天我看 <建筑结构> 第五期,赠送的建筑结构技术通讯的时候,上面刚好有一位中国建筑设计院审图所的老先生谈设计心得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他的建议是:“按照我上面说的第一种,第二种做法的计算结构作对比,选用配筋量最大的一个。”我当时有点想笑,这难道就是专家的心得啊,哈哈,看来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讨论,应该在理论上做出说明和分析,才能让自己和别人信服。
我一直没有得到好的想法,在这里我要提醒同行,在加速度比较大的地区,这个问题是很突出,我们要小心处理,不可以随便忽略过去。否则,结果不是不安全,就是造成极大的浪费。 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