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存在致命缺陷!!!
陈海杭
陈海杭 Lv.13
2009年06月12日 16:21:36
只看楼主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存在致命缺陷!!!根据计算当上游坝坡为1:1.3时,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面板自身是不稳定的,需要下部趾板的支撑,这不符合独立的建筑物自身应保持稳定的原则,同时在岸坡段趾板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且规范规定趾板稳定分析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在进行趾板稳定计算中不计趾板锚筋作用及面板与趾板之间的传力,即趾板支撑面板是不允许的,这个问题应引起设计和研究人员足够的重视。面板必须自身保持稳定,这一点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无相应规定,规范仅对坝体稳定及渗透稳定有所要求,特别是要求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度汛时,应满足抗滑稳定和渗透稳定要求。《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建议坝体上下游坡度为1:1.3~1:1.4,反算保持面板稳定则垫层与混凝土间的摩擦系数必须达到0.8以上,这就要求面板垫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垫层与混凝土间的摩擦系数问题,而一般干燥情况下混凝土与砂砾石间的摩擦系数在0.7左右,坝坡为1:1.3~1:1.4时的面板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这一结论说明现面板坝设计中坝体的上游坡度偏陡,若工程实际中垫层摩擦系数达不到要求则应放缓坝坡或采取其他必要的工程措施增加垫层与混凝土面板间的摩擦系数,以保证面板的抗滑稳定性。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存在致命缺陷!!!
根据计算当上游坝坡为1:1.3时,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面板自身是不稳定的,需要下部趾板的支撑,这不符合独立的建筑物自身应保持稳定的原则,同时在岸坡段趾板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且规范规定趾板稳定分析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在进行趾板稳定计算中不计趾板锚筋作用及面板与趾板之间的传力,即趾板支撑面板是不允许的,这个问题应引起设计和研究人员足够的重视。
面板必须自身保持稳定,这一点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无相应规定,规范仅对坝体稳定及渗透稳定有所要求,特别是要求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度汛时,应满足抗滑稳定和渗透稳定要求。《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建议坝体上下游坡度为1:1.3~1:1.4,反算保持面板稳定则垫层与混凝土间的摩擦系数必须达到0.8以上,这就要求面板垫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垫层与混凝土间的摩擦系数问题,而一般干燥情况下混凝土与砂砾石间的摩擦系数在0.7左右,坝坡为1:1.3~1:1.4时的面板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这一结论说明现面板坝设计中坝体的上游坡度偏陡,若工程实际中垫层摩擦系数达不到要求则应放缓坝坡或采取其他必要的工程措施增加垫层与混凝土面板间的摩擦系数,以保证面板的抗滑稳定性。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稳定与抬升破坏的关系
陈皓 朱晓玲 姜君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
摘 要:金竹水电站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施工期间遭遇超标准洪水后面板抬升破坏。在对受破坏面板进行分块凿除重新浇筑处理时引出面板稳定问题,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我国已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经验来看,出现面板抬动不是偶然现象,而一般认为面板抬动是因为反渗水所致,文中通过对金竹面板堆石坝的面板抬动原因分析,阐述了面板抬动有可能是因为面板自身不稳定所致的观点。
关键词: 大坝 混凝土面板 抬动 稳定
1 工程概况
金竹水电站位于浙江省遂昌县金竹镇,工程的主要任务为水力发电,坝址设在梭溪与官坊坑支流汇合口下游约50m处,厂址设在金竹镇金竹村上游村头河道左岸,下游距湖南镇水库库区约10km。梭溪是乌溪江流域湖山源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遂昌县金竹镇白岩洞尖西麓,集雨面积63km2,河长19km。
金竹水电站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3.4km2,电站装机容量2×3200kw,水库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正常蓄水位447.5m,相应库容为128.1万m3,设计洪水位(p=2%)450.54m,校核洪水位(p=0.33%)451.1m,相应库容为185.1万m3。金竹水电站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为451.5m,趾板建基面高程414.0m,最大坝高37.5m,坝顶宽度4.8m,坝顶长度150.95m,上、下游坝坡均为1:1.3。坝基覆盖层厚为0.5~3.4m,以下基岩为弱风化晶屑熔结凝灰岩。

2006年4月15日至5月30日6#~8#坝块面板混凝土浇筑完成,面板顶高程448.0m。6月5日在遭遇施工期超标准洪水后6#~8#坝块面板抬升破坏,面板在高程424m附近形成一条大的横向弧形裂缝和一些细小裂缝,分析认为面板因抬升变形,局部已折断,经研究决定对高程426m以下受破坏面板进行凿除后重新浇筑处理,需要凿除重新浇筑的面板混凝土约560m2,混凝土方量约200m3。由于要凿除面板下部破坏部分,故需对上部剩余部分面板进行稳定计算,对于1:1.3的坡度,相当于坡角 =37.6°,面板因自身重量引起的沿垫层方向下滑的分力为:

面板与垫层之间的摩擦力为:
(摩擦系数取K=0.6)
故面板自身是不能保持稳定的。设计面板修复采取的施工方案为第一次凿除单块面板两边各4.0m宽度,即一期先凿除6-1、7-1、7-3、8-1、8-3块,中间预留4.0m(7-2、8-2)宽度作为支撑,两侧混凝土预留施工宽度后的浇筑宽度为7.2m,待两侧混凝土达到70%强度后再凿除中间预留的混凝土带。面板修复工程于2006年11月施工完毕。

2 面板抬动原因分析
金竹水电站施工导流采用一次性断流,隧洞导流的方式,即非汛期围堰挡水,导流隧洞过流;梅雨期及台汛期坝体挡水,导流洞泄水。本工程水库规模属小(1)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拦河大坝级别为4级,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导流建筑物采用土石围堰结构,相应的设计洪水标准采用3年一遇,根据导流方式与施工总进度计划情况,本工程导流时段选择在非汛期,其设计洪水洪峰流量为Q=103m3/s,汛期坝体挡水度汛设计洪水标准采用20年一遇,其设计洪水洪峰流量为Q=376m3/s。
2006年6月5日大坝遭遇约30年一遇施工期超标洪水,基坑被淹,坝前水位达到约430m,此时大坝面板已浇注完成⑥⑦⑧三块面板,其余面板尚未浇注,坝体采用5cm厚砂浆护面防渗,6月20日基坑积水全部排干后发现6#~8#坝块面板抬升破坏。
一般认为面板抬升的主要原因是下游反渗水所致,但金竹水电站坝基覆盖层厚仅为0.5~3.4m,趾板即坐落在覆盖层以下的弱风化晶屑凝灰岩上。坝址处河床高程约为417m,趾板建基面高程为414.0m,河床与趾板基坑高程相差仅3m,反渗水的水头差较小,笔者认为较小的水头差不足已抬动面板。面板是在遭遇施工期超标准洪水后库内有水的情况下发生抬升破坏的,当时面板仅浇注了三块,并未形成完全封闭的防渗系统,其上下游水头差也不应太大,故笔者认为面板抬升的原因不完全是下游反渗水所致。
结合面板处理修复方案设计,对面板下部破坏部分凿除后上部剩余部分面板进行稳定计算,计算结果剩余面板是不稳定的,同样可以算出面板的整体稳定性也是不够的。故笔者认为面板抬升的主要原因是面板失稳后错动所致。分析金竹水电站的面板抬升破坏过程为:施工期面板处于极限平衡状态,遭遇施工期超标准洪水后,面板浸泡在水中,面板与垫层间的摩擦系数降低,导致面板失稳滑动,同时由于垫层面不平整,面板抬升后局部架空,造成面板裂缝或断裂破坏。
3 结语
金竹水电站面板修复工程中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面板的自身稳定问题,根据计算当上游坝坡为1:1.3时,面板自身是不稳定的,需要下部趾板的支撑,这不符合独立的建筑物自身应保持稳定的原则,同时在岸坡段趾板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且规范规定趾板稳定分析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在进行趾板稳定计算中不计趾板锚筋作用及面板与趾板之间的传力,即趾板支撑面板是不允许的,这个问题应引起设计和研究人员足够的重视。
笔者认为面板必须自身保持稳定,这一点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无相应规定,规范仅对坝体稳定及渗透稳定有所要求,特别是要求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度汛时,应满足抗滑稳定和渗透稳定要求。《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建议坝体上下游坡度为1:1.3~1:1.4,反算保持面板稳定则垫层与混凝土间的摩擦系数必须达到0.8以上,这就要求面板垫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垫层与混凝土间的摩擦系数问题,而一般干燥情况下混凝土与砂砾石间的摩擦系数在0.6左右,坝坡为1:1.3~1:1.4时的面板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笔者认为这一结论说明现面板坝设计中坝体的上游坡度偏陡,若工程实际中垫层摩擦系数达不到要求则应放缓坝坡或采取其他必要的工程措施增加垫层与混凝土面板间的摩擦系数,以保证面板的抗滑稳定性。

作者简介:陈皓,男,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水利设计工作。

以上为附件内容,欢迎各位专家讨论!!


[ 本帖最后由 beidu1985 于 2009-12-24 21:06 编辑 ]
c5b50a7ab5b0a5109293.rar
96.9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id6392392
2009年06月12日 18:56:52
2楼
同意楼上意见,我们把全世界所有砼面板堆石坝全部拆掉换坝型!
让我们的理论从理论中来,再到实践中去!

[ 本帖最后由 id6392392 于 2009-6-12 18:58 编辑 ]
回复
jinzhiyu_zjjh
2009年06月12日 20:01:14
3楼
不错!很有创意1让人耳目一新!!!
是否稳定,理论计算确实很重要!!
回复
suminmin0601
2009年06月12日 20:50:19
4楼
不懂,有些深奥,但很引人注意:hug:
回复
admin@sl
2009年06月13日 23:32:34
5楼
如果能直接将附件的内容发成论文会比较合适。
回复
lqsheng001
2009年06月14日 20:36:21
6楼
面板堆石坝一种经验性的坝型,也是非常古老的坝型。只不过引入国内的时间短些罢了。
  目前国内做了很多面板堆石坝,有些是特高坝,超过了200m。该坝型起源于美国的淘金热,淘金需用水,这些人最初用的是土坝,

后来用定向爆破坝,再后来在定向爆破坝前面加了木板用于防渗,后来还经历了沥青混凝土面板,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你可以查规范,一般情况下面板堆石坝是不要求做坝坡稳定分析的,why?这是因为堆石体一般的休止角可以达到45度以上,当堆石体受到碾压以后,其内摩擦角可以达到更高,而在此过程中,更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堆石体在碾压过程中达到了较高的干密度,堆石之间相互咬合的作用并未作考虑,作为了安全储备在用,也就是说,面板堆石坝坝坡的自然稳定状态是不用质疑的。至于垫层料、过渡料,很多工程做了试验,其摩擦角一般在44度以上,其于混凝土面板间的摩擦系数基本也处于这个级别,还有稍许提高,即摩擦系数在1左右,对于1:1.3的坝坡来讲,你自己可以算一下,是稳定的。如果有条件,你可以做试验。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存在很多问题,但不是楼主所提的,比如面板的耐久性问题,对于中低坝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容易些,对于高坝如果面板因耐久性差,过个三五十年,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国此国内很多坝现在上游都做了很高的粘土铺盖。
  对于面板堆石坝坝坡稳定计算,一般要采用非线性强度指标。
  面板堆石坝堆石料的渗透性问题,沟后坝垮了以后,大家对堆石体的透水性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特别是采用砂卵石筑坝,一定要对组配、透水性进行试验。
  面板堆石坝国内一般不采用坝身泄洪的,因此存在另找溢洪道的因素,需要有合适的地形,否则是坝是省钱了,但溢洪道、厂房、施工导流的成本增加了。该坝型是要做比选工作的,不能一遇到建坝就做面板堆石坝,国内对该坝型有点太厚爱了。
  面板堆石坝的面板开裂是人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无坝不裂缝”不光面板坝裂、重力坝、拱坝都照样形裂,如果深究,混凝土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开裂的结构,水工上常讲的抗裂设计,基本是无法实现的,只能做抗裂设计。面板开裂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光小工程裂,水布垭、天生桥、洪家渡都裂,不光国内的裂,国外的工程也开裂。但发现裂缝要分析其原因,对症下药。

  笔者从事坝工设计多年,就该问题在06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笔者的批评言词过于激烈,还被扣了分,但我觉得值。因为做为一个水工设计工程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工作的,是没有认真分析的,不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设计问题的。
  你的文章我看了,提出裂缝的原因,处理,关于规范的问题就别提了,否则会有人笑的。
  一个年轻的工程师(但做水工设计已经多年了,做过几个大工程(其中有两个面板坝工程,一个185.5m,一个219.0m),有时不务正业,估些岩土分析工作。)如果有兴趣,可以回贴沟通,相互学习。
回复
lqsheng001
2009年06月14日 20:38:35
7楼
垫层料、过渡料不宜采用砂砾石,至少我是不这么做的,沟后坝是前车之鉴。
回复
lqsheng001
2009年06月14日 20:40:12
8楼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存在致命缺陷!!!
不是该坝型本身,而是采用的填筑材料,现在的规范,特别是电口的规范,对该问题进行了大幅的论述。
回复
贫下中农
2009年06月15日 09:17:10
9楼
没做过混凝土面板坝,以后遇到了要慎重考虑!
回复
陈海杭
2009年06月16日 15:08:54
10楼
至于垫层料、过渡料,很多工程做了试验,其摩擦角一般在44度以上,其于混凝土面板间的摩擦系数基本也处于这个级别,还有稍许提高,即摩擦系数在1左右,对于1:1.3的坝坡来讲,你自己可以算一下,是稳定的。



有根据吗????????
回复
陈海杭
2009年06月16日 15:14:01
11楼
44度摩擦系数是小于一的!!!

并且实验室的数值要有施工折减系数!!!


然后规范要求的安全系数在哪里???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