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楼倾斜30cm,请教此方案是否可行
zhuxiaolin4325
2009年04月28日 16:59:27
只看楼主

楼首层东西向长8.1米,南北向长10.7米,二层向北悬臂梁板1.5米,层高七层,其中第七层北半部(B~C轴) 留作阳台,层高首层4.2米,二至七层为3.2米,总高23.4米。采用框架结构构筑上部结构。基础为筏基,基础底面向南向北向东均扩延1.7米。向西因相邻建筑物而不能扩伸基础面积,为此在1~3轴采用地基减荷办法,即改造基础升级为箱基,箱内留空不回填,建筑物已于2003年竣工,投入使用已六年。变形情况:建筑物建成以来,结构安全性保持良好,框架结构之梁板柱,以及维护结构的墙体,均未出现诸如裂纹或开裂现象。南墙外地面有沉降开裂现象,据经纬仪专业人员实测,建筑物整体向西倾斜,投影倾斜水平长度31厘米,折合建物倾斜13.2‰,即西墙较东墙基础不均匀沉降10.7厘米。根据“建筑地基设计规范”,本建筑允许不均匀沉降为2.43厘米,已超限4倍。据近邻场地基的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本区段地下0~7米深度内底层呈多层土质软特点,基础底面为含粉砂可~软塑粘土,下伏松散细砂~稍密中砂层,偶有软塑淤泥质土。该类土层形态变化不稳定,承载力低,压缩性大,暗伏不稳定因素,当上不压应力较大时,又遇到软弱地带,产生了较大沉降量。

楼首层东西向长8.1米,南北向长10.7米,二层向北悬臂梁板1.5米,层高七层,其中第七层北半部(B~C轴) 留作阳台,层高首层4.2米,二至七层为3.2米,总高23.4米。采用框架结构构筑上部结构。基础为筏基,基础底面向南向北向东均扩延1.7米。向西因相邻建筑物而不能扩伸基础面积,为此在1~3轴采用地基减荷办法,即改造基础升级为箱基,箱内留空不回填,建筑物已于2003年竣工,投入使用已六年。
变形情况:建筑物建成以来,结构安全性保持良好,框架结构之梁板柱,以及维护结构的墙体,均未出现诸如裂纹或开裂现象。南墙外地面有沉降开裂现象,据经纬仪专业人员实测,建筑物整体向西倾斜,投影倾斜水平长度31厘米,折合建物倾斜13.2‰,即西墙较东墙基础不均匀沉降10.7厘米。根据“建筑地基设计规范”,本建筑允许不均匀沉降为2.43厘米,已超限4倍。据近邻场地基的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本区段地下0~7米深度内底层呈多层土质软特点,基础底面为含粉砂可~软塑粘土,下伏松散细砂~稍密中砂层,偶有软塑淤泥质土。该类土层形态变化不稳定,承载力低,压缩性大,暗伏不稳定因素,当上不压应力较大时,又遇到软弱地带,产生了较大沉降量。
1、变形趋势
本建筑物以前未作变形观测,软弱地基上看产生的沉降的绝对值,按相邻建筑经验,常规沉降5厘米,加上不均匀沉降10.7厘米,为5~15.7厘米,建筑物已竣工6年,地基的压缩量已基本完成。
2、沉降虽然仍将慢慢发生,但增量已微弱。但如此倾斜的建筑物经不住后续荷载的增加。(如:机器运作、振动、弱震),同时也不允许西邻建筑的基坑开挖,或人工挖桩施工,因为将使本建筑物相邻地基土失稳。
建筑变形整治的机制和效果
根据建筑的价值和变形情况,采取固定西墙①轴,使其不再沉降。不再沉降的实现,是①轴基础下形成旋喷桩,将上部荷载,原由地基土承重的状态转嫁到由新埋桩支承状态,地基不再承重也就不再沉降,但沉降量已微,不能实现有效纠偏。为增加其沉降量,采用软化地基法(地基土层水量增加)。令中部和东部稍有沉降,即倾斜有所改善。软化地基的机制,仍然难以使建筑物纠偏到完美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纠偏缓慢实现

加固方案图纸.jpg

免费打赏
chief2009
2010年01月12日 19:21:33
2楼
是呀,不过我们很少做大项目的加固,经验有限,以后大家多多交流.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