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seewt
seewt Lv.3
2009年02月25日 10:32:54
来自于规范资料
只看楼主

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源环境是人类农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人类在农业开发的过程中必须遵从客观规律,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工业化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推行石油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森林锐减,草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地力下降,植物病虫害增加,自然灾害频繁等。加之过快的人口增长,反过来又大大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 经济建设与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生活过得更幸福、更舒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材料、先进工具、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所以说,环境与发展并不是相互对立、不可调和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源环境是人类农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人类在农业开发的过程中必须遵从客观规律,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工业化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推行石油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森林锐减,草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地力下降,植物病虫害增加,自然灾害频繁等。加之过快的人口增长,反过来又大大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 经济建设与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生活过得更幸福、更舒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材料、先进工具、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所以说,环境与发展并不是相互对立、不可调和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的环境制约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更为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业资源短缺。我国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 1 %、32. 3 %、14. 3 %和32. 3 %。近10 年来,人均耕地占有量由0. 09 公顷下降到0. 08 公顷,全国耕地的2/ 3 为中低产田。目前“三化”草原面积达1. 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 3 ,并且每年还在以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从1950 年至1980 年,中国的自然湖泊从2800个减少到2500 个,减少了10. 7 % ,湖泊的总面积减少了11.5 %。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致使大量农业遗传资源损失,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近50 年来,约有200 多种高等植物灭绝,现在约有4600 种高等植物和433 种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
  (二) 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每年有2460 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 亿元,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 2 %。长江流域60 %的泥沙来自中上游开垦的坡地,仅四川、重庆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达到5. 33 亿吨;陕西省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5~8 亿吨。水土流失导致每年流失土壤50 亿吨,减少耕地100 多万亩,损失的肥力相当于4500 万吨化肥。全国“八七”扶贫计划所确定的592 个贫困县中,约有80 %属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三) 环境污染加剧。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由1989 年的23. 8 %上升到1995 年的42. 5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1995 年乡镇工业的烟尘排放量、废水中COD 物质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工业排放总量的54. 2 %、46. 5 %、38. 6 %。而且农业自身污染也不容忽视。1997 年,全国化肥使用量达3980 万吨(折纯量) ,农药120 万吨,地膜覆盖约一亿亩,使用量达62. 6 万吨。全国按播种面积计算,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约260 公斤,太湖流域达600 公斤以上,化肥有效利用率平均只30 %~35 %左右。从1984 年到1994 年的十年间,全国化肥用量从1739. 8 万吨增加到3118 万吨,增长了90. 7 %。1995年全国农田积累氮素350 万吨,磷素( P2O5) 449 万吨,农田土壤中的氮磷大量迁入湖泊、水库、河流、海湾,使这些水域发生富营养化。据不完全统计,1997 年全国发生农业急性污染事故达1057 起,影响30. 4 万公顷农田和14. 08 万公顷水面。目前,我国农业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面积已达1. 5 亿亩,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25 亿元(按1991 年不变价) 。全国有8200 多公里河段鱼虾基本绝迹,2. 5 万公里的河流水质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据全国农业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估算,我国因 污水灌溉引起的耕地污染面积为3250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 3 %;大气污染农田面积8000 万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 6 %;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 万亩;重金属污染农田面积1230 万亩;农药污染农田面积1. 36 亿亩。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本已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免费打赏
erus
2009年03月17日 12:08:31
2楼
确实不错的资料,支持一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