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建筑欣赏
zimoer
zimoer Lv.12
2008年10月14日 15:12:10
只看楼主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前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免费打赏
lmf200404
2008年10月31日 14:28:11
12楼
《营造法式》介绍 - [古籍文献]
Tag:[ 建筑 古典 营造法式 ]
北宋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宫廷生活日趋奢靡,统治阶级建造了很多豪华经丽的宫殿、园囿和府第、官署、寺观等,使国库无法应付庞大的开支。公元11世纪70年代,王安石执政时期,为挽救统治阶级的危机,由将作监编修了《营造法式》第一版,于元佑六年成书。但因次书缺乏用材制度,以致工料太宽,不能防止各种弊端,故绍圣四年由李诫重修,崇宁二年正式颁布实施。《营造法式》内容是李诫收集汴京当时实际工程中相传沿用有效的做法,和工匠们详细研究之后编成的,加之李诫有较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为编写此书创造了良好的主观条件。此书和六百余年后清雍正年间所编的《工程做法则例》相比,无论从设计、估算工料、图样表现等各方面来衡量,《法式》都比《则例》高明,不仅体例较好,便于灵活应用,而且内容也较丰富,阐述精确,堪称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建筑著作,是了解宋代建筑的一把钥匙。
《营造法式》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名例”,规范和解释建筑术语。二是“制度”,指出泥作、瓦作、木作、雕作等13个工种的任务和技术标准。三是“工限料例”,制定施工人数和材料的定额。四是“图样”,绘出建筑样式和各种构件的详细图纸。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具有法典性质的建筑手册。书中对石作、砖作、大、小木作、雕木作和彩画作等都有详细的条文和图样,可明显地看到宋朝建筑在艺术形象和雕刻装饰加工等方面比唐朝建筑更加周密。柱、梁、斗拱等构件,在规定它们在结构上所需要的大小和构造方法的同时,也规定了它们的艺术加工方法。这种加工往往采用准确的几何方法而取得。例如梁、柱、斗拱、椽头等构件的轮廓和曲线,就是用"卷杀"的方法进行制作的。充分利用结构构件,加以适当的艺术加工,从而发挥其装饰效果。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在《营造法式》中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斗拱及彩画

悬鱼和惹草

彩画
《营造法式》中,按质量高低,对建筑等级进行分类。这样有利于区别对待,控制工料,节制开支,特别在建筑量较大的情况下,更需要这种分类。《法式》中虽未明确列出建筑分类,但从各卷所述内容可以看出实际上官式建筑有三类,这三类房屋在用料大小、构造仿上、建筑式样上都有差别。
第一类 :殿阁 包括殿宇、楼阁、殿阁挟屋、殿门、城门楼台、亭榭等。这类建筑是宫廷、官府、庙宇中最隆重的房屋,要求气魄宏伟,富丽堂皇。
第二类:厅堂 包括堂、厅、门楼等,等级低于殿阁,但仍是重要建筑物。
第三类:余屋 即上述二类之外的次要房屋,包括殿阁和官府的廊屋、常行散屋、营房等。其中廊屋为与主屋相配,质量标准随主屋而可有高低。其余几种,规格较低,做法相应从简。

用料方面,殿阁最大,厅堂次之,余屋最小。《法式》规定房屋尺度以“材”为标准,“材”有八等,根据房屋大小、等级而采用适当的“材”,其中殿阁类由一等至八等,均可选用,厅堂类就不能用一、二等材,余屋虽未规定,无疑级别更低。对于同一构件,三类房屋的材用料也有不同的规定。
在构造上,殿阁的木架做法和厅堂不同,殿内常用平棋和藻井把房屋的结构和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平棋以下要求宏丽壮观,柱列整齐,柱高一律,内柱及内额上置内槽斗拱以乘天花,殿内专修华美;平棋以上因被遮蔽,无需讲究美观,但求坚牢即可,所以采用“草架”做法,抟、袱不必细致加工,枋木矮柱可以随意支撑,以求梁架稳固。至若厅堂,一般不用平棋藻井,内柱皆随屋顶举势升高,主外侧短梁(乳袱、三椽袱等)插入内柱柱身,使木架的整体性得到加强,斗拱较简单,通常只用斗口跳、四铺作,但也用至五铺作、六铺作者。为了美化室内露明梁架,梁、柱、抟、枋等交接处用拱、斗、驼峰等作装饰。关,余屋,书中并无专论,仅从零星叙述中推测有两种情况:殿阁的廊屋,为了配合主殿,规格较高,可置鸱尾,用斗拱;一般余屋如官府廊屋,常行散屋、仓库营房等,则用柱梁作、单斗只替和把头绞项作等做法。

《营造法式》大木作殿堂立面处理示意图

《营造法式》大木作殿堂结构示意图
在建筑式样方面,殿阁多用庑殿顶与歇山顶,面阔达十一间,如有副阶则成重檐,斗拱出跳多至八铺作。屋面用瓦尺寸大,可用琉璃瓦与青绲瓦,正脊垒瓦可达37层。厅堂屋顶一般只用“厦两头造”和“出际”(又称“屋废”,即悬山顶),屋面或用筒瓦、或用板瓦作盖(如板瓦作盖则檐口用重唇板瓦和垂尖花头板瓦),正脊用兽而不用鸱尾。常行屋舍式样未详。
关于各类建筑的等级关系,《法式》瓦作制度垒脊瓦一节叙述最为详尽,从正脊高低(垒瓦多少)可看出房屋等级高下:
房屋类型 开间、进深 垒正脊瓦数 垒垂脊瓦数
殿阁 当三间八椽或五间六椽时 31层(开间、进深增加,瓦数亦可增加,至37层止) 低正脊两层
堂屋 同上 21层(可增加至25层止) 同上
厅屋 同上 19层(可增至25层止) 同上
门楼屋 当一间四椽时 当三间六椽时 1层或13层
17层(可增加至19层止) 同上
廊屋 四椽 9层(至11层止) 同上
常行散屋 六椽 5层或7层(各增2层止) 同上
营房 二椽 3层(至5层止) 同上
《法式》所采用的建筑分类大概不是李诫的新创造,而是来自工作相传的老办法。由于《法式》对此并未列条专论,所以今天加以整理,随了解宋代建筑还有一定帮助,因为迄今我们所看到的宋代木构主要是一些庙宇的个别殿堂楼阁,类型很不齐全,通过研究《法式》的建筑分类,使我们多少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宋代建筑的面貌。
但我们不能认为《法式》是十全十美的。本书的目的是在人力、财力、物力都很困难而统治阶级的要求日趋铺张豪华的相互矛盾的情况下,力图防止贪污浪费,同时保证设计、材料和施工的质量,以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为了控制官式建筑的用料与用工,以节制政府的财政开支,此书的体例和内容近乎建筑规范,全书虽分制度、功限、料例三大部分,但所谓制度,主要内容是各种建筑部件的尺寸规定,对建筑布局、内部布置、体量形象等则很少涉及。《法式》对建筑部件的阐述看来也是有所取舍的。它的内容以官式建筑的高档类为主,对低档类做法,即使是当时常见的品种,也往往略而不谈,或只是一笔带过,如《法式》大木作中有一种称为“柱梁作”的做法,只列了个名词,未作任何解释,详情不知,推想是一种不用斗拱而用柱、梁直接结合的木构架,官府、朝廷的次要房屋和附属建筑以及库房、散屋、营房等采用之,可能近乎清式的“小式”建筑。这种低级大木做法虽在次要房屋中可能是普遍使用的,但《法式》也只是一笔带过,可见本书的侧重点是很明确的。从建筑设计角度来研究,在《法式》固然找不到总体布置方面的内容,即使单体建筑,如果想恢复一座北宋官式建筑,往往也感到书中所提供的数据不足。但是,既然编写此书的目的明确,我们并不苛求作者编写一部包罗万象的建筑百科全书。此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的一份珍贵文献。
http://longxuanzeng.blogbus.com/logs/10775427.html
回复
lmf200404
2008年10月31日 14:29:25
14楼
中国古建筑的奇迹—悬空寺 - [历史建筑]
Tag:[ 建筑 奇迹 悬空寺 ]
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市附近,建成于1400年前,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在中国众多的建筑中,悬空寺是非常奇妙的建筑。它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两边是1百多米高的垂直峭壁,悬空寺就像粘在一侧崖壁之上,悬于半空之中,距地面大约有50米。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十几根颤颤悠悠的细长木柱在下面支撑,而寺院上空往外突出的大片岩石,微微前倾,仿佛就要压下来一样,观者无不心惊胆战。悬空寺有大小殿宇台阁40间,楼阁间以栈道相连,游客踏上栈道,就会不约而同地提起脚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生怕一步踩重,寺就塌下去了。然而,尽管脚下“吱吱”作响,贴在岩石上的楼台却岿然不动。
要说悬空寺的建筑特色,首先是“奇”。悬空寺悬挂于古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就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淹不到古寺。寺院周围的山峰又起了遮挡烈日的作用。据说,夏天的时候,每天只有3个小时的阳光照射悬空寺。难怪悬空寺虽是木制建筑,历经千年风吹雨打却能完好保存。
其次就是“悬”。很多人都以为,悬空寺是由它下面的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而起的。其实有的木柱根本没有受力,真正支撑寺院的是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这些横木飞梁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坚硬的岩石里。木梁用桐油浸过,不怕白蚁咬,而且具有防腐作用。阁楼的底座就铺设在这些横木之上。另外,悬空寺下面的立木也为整个寺院能够悬空起着重要作用。这十几根木柱的每个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支撑作用,如果上面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
悬空寺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巧”。这主要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的各部分建筑,设计非常精巧。比如,寺中两座最大的建筑物之一的三官殿,就应用了向岩壁要空间的道理,殿前面是木制的房子,后面则在岩壁上挖了很多石窟,使殿堂变得非常开阔。悬空寺的其它殿堂大都小巧玲珑,进深都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对缩小。殿堂的分布也很有意思,沿着山势,在对称中又有变化,游人在廊栏栈道间行走,就像进入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
人们会奇怪,古人为什么要将寺院建在峭壁之上呢?原来,悬空寺下是当时的交通要道,人们将寺院建在这里,可以方便来往的信徒进香。另外,寺前的山脚下有河水流过,这里经常暴雨成灾,河水泛滥,人们以为有金龙作祟,便想建浮屠(即塔)来镇压,于是就在这悬崖上悬空修建了寺院。
在悬空寺的栈道石壁上,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是赞赏悬空寺的建造技艺。公输,就是生活在2千多年前的工匠公输般,他是中国建筑工匠公认的祖师爷。这四个字是说,这座建筑物只有像公输般这样的巧夺天工的匠师才能修建出来。






http://longxuanzeng.blogbus.com/logs/10543015.html
回复
zhangse270
2008年11月01日 09:04:46
15楼
几位美女版主们在pk吗?

这么多的知识受教了!!!:lol :kiss:
回复
zizchina
2008年11月01日 13:16:07
16楼
很强大的帖子,以前也略微了解过古建筑
回复
longxuanzeng
2008年11月01日 19:57:29
17楼
你们太强悍了,把我博客博客的内容原封不动的全部掳掠去啦。
回复
liu_147
2008年11月02日 17:53:37
18楼
总之,这是古代中国非常高明的一套数学分析模型——而且是模糊数学的分析模型。
回复
ybqpls
2008年11月02日 18:40:30
19楼
难得一见的东西,我已经下载了,带回去好好研究一下,
希望楼主今后有更多类似资料上传,顺便也是国学文化的一个传播,
当代的中国太需要这些文化知识了.非常感谢!:victory:
回复
兰阳
2008年11月03日 14:45:36
20楼
太厉害了。不过《古建筑电子书》到哪里可以下载呀?
回复
huanghai918918
2008年11月04日 10:21:22
21楼
我国的古建筑文化,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太美了,感谢楼主.:handshake :handshake
回复
yang415_yjyj
2008年11月04日 17:21:24
22楼
越来越看不懂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