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怎么跳出三界魔圈? ——日站君 万寿山、香山、玉泉山 颐和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 世人皆知的文化瑰宝 代表中国的三山五园 现在问题来了 要在北京城这三山五园旁
这个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
是MAD对于
未来建筑是什么样的最佳体现
马工这次这个作品选择在地下起舞
让城市中的绿色成功留存
2769块铝板用“下搭上”的形式
让雨水落下的时候内收进建筑的水循环系统
废水被二次净化形成再生利用
而在另外一侧
建筑完全消隐在绿色中
绿地中央
一棵古树是马工的心头好
树不是建筑的配角
建筑要围着树设计
这是自然与人的博弈中
倍儿有面子的一次
内在的空间
则善解人意
以人文价值出手
整个空间多采用天光
不刺眼炫目,更亲近自然
将人目光所及的视觉舒适感
调配到你察觉不到但是舒服的标准
木色的温暖
中和掉生冷的科技流线
人文和自然两种元素对撞在一起
在平衡这条线上达到两全其美
位于中心的中央大灯
起到提示的作用
是MAD现场临时琢磨出的奇招
4个隐藏的天井让自然光落下
整个大灯在光线下如同悬浮的艺术装置
而一旦举办活动
它才得以展现自己真的姿态
传统会议厅的闭塞沉闷感不复存在
大厅的内部也强调自然生长
自然光的介入、太阳能光伏、
地源热泵、设备减排、
零能耗会议室
整个碳排放同比减少50%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
代表的是人类对自然最大的谦卑
而人类对自然的谦卑
则是人类的未来
马岩松的建筑
在中国自带一种MAD式的狂野
从加拿大地标梦露大厦的一举成名
到受尽争议的墨色山水
到外星飞船卢卡斯艺术博物馆和哈尔滨大剧院
到超未来的海口云洞图书馆
再到把植物种进大楼的垂直峡谷
你可以不认同他的建筑
但是事实上,这个男人
确实用自己的作品
堵住了老外质疑中国建筑的嘴
他是中国第一个
在国外中标地标建筑的设计师
而MAD的设计也好像只认准了一条线:
建筑一定要造点不一样的东西
马岩松的建筑更像是一种提前的布局
我们的城市在近二十年中飞速更新
如同日本第一代建筑师口中的新陈代谢
当技术不断发展
城市更新的脚步逐渐变快
旧的建筑不断褪色
新的建筑注定将走上舞台
MAD的建筑不看昨日
它是一种对于未来城市更新的适应性
也许今天你看完这篇文章
依然不认同 这个作品
但是放到十数年后再看一眼
可能便会产生不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