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不炒房子改炒开发商了
zimoer
zimoer Lv.12
2008年07月03日 19:57:34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温州人有钱,温州是中国的小金库,这个大家都知道。开发商缺钱,大部分房企资金链紧张,这个大家也都知道了。早些时候,开发商是用不着为钱犯愁的,贷多少,给多少,银行足够慷慨。现在就不同了,宏观调控了,银根收紧了,开发商缺钱了。于是,开发商和温州人的感情一下子拉近了。  据近期《华夏时报》的调查采访,为数不少的开发商涌进温州,寻求民间借贷。聪明的温州人遂来了一个漂亮的转身,不炒房子了,开始炒开发商了!  温州人的胆子大那是不用多说的,但温州人同样谨慎,借贷是可以的,但要有保证有抵押,想知道利息是多少吗?月息一毛,年利率120%,是银行年贷款利率的15倍!就是这样高的利息,还有很多开发商借不到钱,有人甚至主动开出月息两毛的优厚条件,很快就把利率炒到天上去了。这可是名副其实的炒,有点像炒茶叶,翻来覆去地在热锅上折腾,不过开发商别无选择。

温州人有钱,温州是中国的小金库,这个大家都知道。开发商缺钱,大部分房企资金链紧张,这个大家也都知道了。早些时候,开发商是用不着为钱犯愁的,贷多少,给多少,银行足够慷慨。现在就不同了,宏观调控了,银根收紧了,开发商缺钱了。于是,开发商和温州人的感情一下子拉近了。
  据近期《华夏时报》的调查采访,为数不少的开发商涌进温州,寻求民间借贷。聪明的温州人遂来了一个漂亮的转身,不炒房子了,开始炒开发商了!
  温州人的胆子大那是不用多说的,但温州人同样谨慎,借贷是可以的,但要有保证有抵押,想知道利息是多少吗?月息一毛,年利率120%,是银行年贷款利率的15倍!就是这样高的利息,还有很多开发商借不到钱,有人甚至主动开出月息两毛的优厚条件,很快就把利率炒到天上去了。这可是名副其实的炒,有点像炒茶叶,翻来覆去地在热锅上折腾,不过开发商别无选择。
  这种生意对借贷双方来讲都极具风险。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超过银行四倍贷款利率的民间借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换言之,如果将来开发商赖账不还,官司打到法院,出借人最多只能拿到四倍于银行的利息。而如果开发商倒闭,丧失还款能力,出借人只能找保证人要钱或者拿抵押变现了,由此带来的诉讼成本和可能的亏损,对出借人是严峻的考验。而这正是“高收益、高风险”的魅力。
  对开发商而言,这样高的利率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财务负担常人难以想象。据记者了解,到温州寻求高利贷的正是一些中小开发商,他们何尝不知道这是一杯致命毒药,但实在是口渴难耐,只好一饮而尽脸上的血道隐隐发红。
  这让身材瘦弱的许同(化名)看起来多少有些凶悍。
  他是温州瑞安一个地道的农民,3年间他呼朋唤友,携上亿资金闯荡了国内大部分一线城市,不停地批量买卖房子,所到之处房价飙升,离开时已是获利丰厚。
  如今,他似乎又回到了起点,炒房挣的钱悉数被套,分崩离析的炒房团则恩怨纠缠。曾把600万交给许同代为炒房的表弟因分不到红成了仇人,一周前还遣弟媳来兴师问罪,并顺便挠了他的脸。
  记者6月25日能听到许同讲他近乎传奇的故事非常不容易:经一位浸淫业内多年的人士介绍,保证隐藏一切真实身份。
  尽管这可能只是千百个温州炒房团中平常的一件,揭露的恰是温州炒房团猝死的一个完整样本,背后则是无数人财富合谋的游戏。
  “你是坐火车来的吧!从丽水到温州路上需要穿过无数隧道。我曾经钻了很多隧道,但那时知道阳光就在不远的前面。现在却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说不定没有终点。”许同见到记者这样开场。
免费打赏
zimoer
2008年07月03日 19:58:05
2楼
29套房砸在手里
  许同的家在瑞安一个镇的城边上,三层小楼,破旧缺少维修,和周围的房子比起来显得寒酸,唯有门前的一片水域稍微光鲜。
  “我在外面买的房子哪个都比这个好,但从来没住过。”许同在家里和记者接上头后只说了几句话,就急忙“转移”,“不能让邻居看到记者,也不能让他们堵住我。”
  他们指的是许同曾经的亲朋,如今的债权人。
  地点转移到了5里开外的一条采沙船上。许同说除了种几亩菜地,这是他惟一的实业。
  先点了颗烟,没抽几口就狠狠地掐灭,重新点燃后,许同语气无力。
  现在他手上的欠款有3000万。
  先不说曾经跟随他四处炒房,但盈亏自负的20多户乡邻在6000余万元的生意惨淡被套后,经常找他诉苦的琐事,单从别人手上借的现金就是3000万。
  他抽着烟一笔笔数:5个亲戚共借了1800万,形式拆借,按时间长短,2分、3分、5分利都有;一个朋友处借了1200万,月利5分,而这个朋友的钱是单位十多个同事集的资。
  加上自有资金1200万,砸在房子上的钱有4000多万。
  怎么砸的?许同换了颗烟才讲了下来。
  2007年8月之后进的20套房子全在手里出不了货。之前存放的9套,也压下来了。许同不得不关心的是:那时调控空前严厉,保障住房、二套房贷、货币从紧,道道都是必杀令。
  原本在去年5月,许同已感受到了房价飞涨背后的风险,卖出了大部分房子,可观察3个月后看到房价依然坚挺,又花高价再次买进,谁知这次却接了市场接力的最后一棒,没有人接棒,他一直跑到现在仍看不到结束。
  代价是,本金全在里面,连以前的盈利也在里面。
回复
zimoer
2008年07月03日 19:58:25
3楼
日赚百万的幸福时光
  许同更愿意回忆过往,仍烟不离口。
  相比之下,他2005年开始炒房时,已晚了周围人很多步。而此时,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正层层加码,房价却越调越高。
  先是拿出200万积蓄在不远的杭州试了一把,半年就赚了50万,钱比辛苦采沙好赚多了。回到村里就引来了许多羡慕,同时还引来了入伙资金。
  之后他与同乡8个人携2000万本金杀入上海楼市,看好浦东一处刚开盘的高档公寓后,全资进入,两个月后转手,盈利就高达25%。
  接下来,南下广州、深圳,北上北京、大连,本金加上盈利滚加最大时资产上亿,炒房团也有20多人,几乎像所有炒房团一样,看中的楼盘则批量买入,接着一面简单考察下一个项目,一面观察行情,一旦有利可图,就开始到中介挂牌出售。
  许同最深的记忆是,在2007年5月他一口气卖出十几套房子之前,是真的不愁卖,且价格不断加码,连中介都主动要求提价。
  他在北京美景东方的6套房子出售时价格是14000元,而6个月前买入价仅9900元。就在挂牌的3天里,他就连提了两次价。
  那时,许同一天就卖几套房子,细数下来,盈利就有几百万。亲朋好友主动找上门来给他钱的人一天就有几拨。他像所有炒房团一样在享受炒房暴利的同时,获得信任和尊重。
  他同时也在羡慕比他赚钱更多的大户,他们的资金动不动就几个亿,甚至还有数百亿的财团。
回复
zimoer
2008年07月03日 19:58:53
4楼
大胃口让许同对于风险置若罔闻。
  炒作空间不复存在
  现在想起来,许同依然清楚风险在哪里,他不明白的是当时胆子怎么那么大!货币政策步步从紧,民间借贷利息高企,调控风向越来越严厉。
  暴利冲昏了头脑,去年9月,当他把原本赚得盆满钵满的所有资金再次换成房子后,才突然感觉到就没了底气。
  事实上,在广州富力又一城的房子拿到还不满一个月,房本还没到手他就有些反悔地找买家了,价格当然定得要高,结果第一次尝到了失败。
  这时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周围,老乡、同行,甚至开发商都在准备把房子出手,而愿意买房的人一下子开始了观望。
  他隐隐地感到事情不妙,就在那时他愁得抽起了烟,且烟瘾一发不可收拾。同时,炒房团有的成员已开始单独行动,抛售房源。
  赶紧卖。第一个月提价,一套没卖。第二个月原价,卖了一套。之后连续两个月原价,零成交。从今年3月开始,他完全被恐慌笼罩,挂牌的房子价格多次下调,仍是零成交。
  今年5月,当他手里的房子已贬值20%以上时,他以30%的损失价出售,仍全部压在手里,他这才彻底绝望。
  绝望之后才通彻地感受到了压力:高息借款集资,要付的利息一分不能少,一天就3万。而自己的全部家当都在房子里。
  如果许同想寻找安慰,那就是他所知道的炒房团大多都被深套了,提前离场的也损失惨重;而接下来,他们对楼市已不抱希望,经过本轮调整后,即便楼市有所恢复,也不具备太多炒作空间了,观察并迅速离场是关键。
  听说有炒房团将考察二、三线城市楼市,许同只是笑笑,味道像烟丝一样苦涩。他说他已经死了。惟一活下来的理由是,种好地,采好沙,尽量还利息。
  许同在记者面前抽的最后一颗烟只带出了一句话:“现在比起点差多了。”
  看样子,楼价调整之势已经形成了。下一步,中国房地产会走向何方?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在政府、企业与居民三者关系中,居民是房地产业未来的最终承担者,居民不仅享受着房地产业的成果,也可能承担着房地产业危机的后果。因此,客观地分析中国居民对房地产的主观想法的意图,无疑是解开分析中国房地产发展的一把钥匙。
  
回复
zimoer
2008年07月03日 19:59:03
5楼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安居乐业,乐业的前提是安居。能否有适宜的安居之处,不仅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质量问题,更是一个人社会阶层的可能标志,是成功与否的象征。这些元素,在中国,可以用一个词汇来概括,即“面子”。因此,房地产业特别是居民的住房,在中国不仅具备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更具备心理学的意义。因此,对于房地产业的国家政策分析、居民投资行为分析,除了要把握“经济学”或者金融学上的收入增长与地产发展的关系外,更要从居民的投资心理上即“面子”价值中去分析。
  当中国城市居民脱离了公有房屋分配制度后,不断改善住房条件和不断提升社会面子,就成为在经济增长下居民收入提高后的强烈需求。当这种需求产生的房地产投资与家庭财富的增值结合在一起时,当财政改革后,出现“土地财政”这一特别现象后,中国房地产业就出现了传统地产理论看不懂的“异相”,即房地产业越调控,价格涨得越高,从而使得中央相关政策“长久失灵”。
  以往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从管住土地或者信贷出发,无论土地还是信贷的减少,其结果都是影响房地产开发,减少了供应,在需求因为居民收入提高正在持续释放的时候,政策调控本身就会产生与政策相反的效果:地产价格不断上升。而地产价格不断上升,又更加剧了居民设法保住面子的行为追求,强化了房地产投资的取向。同时,地产价格上升,也为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出让金提供了市场的条件。这就是我国在房地产黄金十年(1998-2008)期间出现的越调控地产价格越上升的异相的行为心理的真正原因。
  今年以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保障性住房,形成了保障性住房与市场化住房两者并存的市场供给结构。鉴于对地产的面子价值和投资价值的分析,笔者认为,房地产将会因此而出现结构性价格变化,由于面子攀比的作用,优质市场化房地产的价格会在徘徊一定时间后继续上升,城市中心土地供应的绝对短缺与中国人喜欢居住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居民文化心理等等因素,都在强化这种需求增长。
  财政体制改革后,地方与中央实施了分税政策,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预算外的最大可支配收入,于是,区域性房地产业的发展程度便决定了当地财政收入的“富裕”程度。市政建设和各种社会性工程的建设都离不开财政收入的提高。当土地财政成为各类形象工程的主要财源时,各地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和房价保持稳定增长,就会成为相互激励的社会现象。因此,当居民的面子价值与地产价值紧密联系的时候,地方政府的土地政策取向,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只有当地产价格上升速度大大快于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时,当部分居民因为对房屋投资缺少而无法新购买房屋时,才出现了地产业发展从社会和谐向社会“紧张”转变的迹象。
  从某种角度看,当地方政府承担保障性住房的任务时,可能是减少了市场性住房的供应,当有能力购买的居民需求仍然刚性存在的时候,市场化住房的价格不大可能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而出现大面积下降。不过,这个时候市场化住房价格的变化,不会造成新的社会紧张,因为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已经化解了房屋价格上升的部分居民的不满。
  综上所述,如果从“面子”这样的社会心理视角去观察,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分析就会得出很不一样的结论,即在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仍然可期的时候,面子价值的增长将推动房屋的刚性需求的上升,这种需求推动房价上升,反过来保住了“面子”的价值,保障性住房的出现,可以让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都保住“安居乐业”的面子,而各地“安居工程”的出现将为房地产业的和谐发展提供新动力。
回复
lwtpwqlf
2008年07月31日 20:06:00
6楼
这都是是谁的错??!!是谁在承受痛苦??!!就不能早早能看得到这痛苦的结果?
回复
wxh74715
2009年09月28日 11:12:55
7楼
活该,都去死吧,惹得我们买不起房
回复
yaochuanbo20
2009年10月06日 11:24:04
8楼
温州人垃圾。:Q :Q
回复
wanghailiang2003
2009年10月10日 16:01:48
9楼
房子不应该炒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