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建筑理念 夯实建设之本安徽省建设厅厅长 倪虹安徽是一个中部省份,但安徽又属于华东地区。与同属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苏等兄弟省份相比,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建筑业规模,都还存在一些差距。对于安徽这样一个工业化水平还不算很高的省份来说,如何加快建筑业的发展,一直是摆在全省各级政府和建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安徽建筑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安徽全省建筑业企业有3000多家,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168万人。2006年以来,优势建筑企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已上升至7家,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产值超过200亿元。全省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39亿元。
安徽省建设厅厅长 倪虹
安徽是一个中部省份,但安徽又属于华东地区。与同属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苏等兄弟省份相比,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建筑业规模,都还存在一些差距。对于安徽这样一个工业化水平还不算很高的省份来说,如何加快建筑业的发展,一直是摆在全省各级政府和建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安徽建筑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安徽全省建筑业企业有3000多家,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168万人。2006年以来,优势建筑企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已上升至7家,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产值超过200亿元。全省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39亿元。
安徽建筑劳动力资源丰富,一些地方劳务特色明显。如合肥、六安、马鞍山、芜湖、蚌埠、安庆等江淮、沿江地区的结构技术,巢湖地区和县、无为等地的内外墙面抹灰、装饰技术,黄山、池州等地区的木、石制作、园林古建技术,肥东、六安、舒城等县的混凝土、砌筑技术,萧县的防腐保温技术等,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些优势要素分散在各个劳务企业,而劳务企业规模小,等级低,造成市场综合竟争能力不强。
从行业发展本身来看,建筑业已是安徽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安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正逐步凸显,国际、国内产业和资本加速向安徽转移。“十一五”期间,安徽将进行水利、铁路和公路网、核电和火电厂、煤化工基地、长江港口码头、民用机场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城市化进程的建设规模宏大,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安徽跨越式发展给建筑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安徽的建筑业完全有理由发展的更快一些。如果建筑业发展了,对全省经济增长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安徽建筑业水平在全国位次仅居中游水平,与周边省份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经营理念落后,品牌意识不强,科技进步不足,管理粗放,企业资质等级较低,总承包能力和竞争力不足。尤其是在与外地大企业竞争中常常处
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导致市场占有份额不高。
打造“徽匠”新风采
2006年,安徽省建设厅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建筑企业改革与发展等关系全省建设事业发展的六个重大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思路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从徽商及徽派建筑上得到一些启发。通过提炼徽商精神,打造“徽匠”品牌,来振兴安徽建筑业。
徽派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几百年的徽派建筑看不到“豆腐渣”工程,而且还是世界文化遗产。而徽派建筑的作者就是徽州工匠。从徽匠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许多长处,体现出了一种职业素养和精神。
一是细腻规范的工作态度。徽派建筑艺术细腻繁复,要求每个雕刻图案的块面线条轮廓时刻在脑中呈现,每道工序都要熟稔于心,一斧一锯一凿的力度和方位都要精确把握,徽匠们细腻规范的工作态度不仅使徽派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而且也只有精湛的工艺质量,保存至今仍相当完好。
二是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当年一些富商巨贾常常把一些远近闻名的工匠长期雇佣在家,让他们终年为自己建造住宅。从房屋开工到落成,往往需要很多年,仅那些石雕、木雕和砖雕,就需要工匠们倾注大量的心血和劳动,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徽骆驼”精神。
三是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三雕”工艺是一种集体性劳作,徽商营建住宅时,为了获得更好的雕刻装饰,往往举行打擂比赛,有时会出现“百工竞技”的场面。身怀绝技的不同工匠组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团队”精神,难以形成集体合力,就不能建造出完整上好的建筑产品。
四是独具匠心的创新思维。徽派建筑所形成的独特风格和文化特色,既是徽州文人墨客和富商巨贾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徽匠在建造设计上的讲究和创意,实施劳作中的聪慧和规矩。马头墙的消防功能、天井的纳凉功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的建筑风水观念等,更是徽匠朴素科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通过重塑“徽匠”品牌,弘扬徽匠的团队精神,将古徽州地区特有的地域精神文化发扬光大到整个安徽建筑劳务队伍,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对内形成群体价值认同,有利于整合资源,使建筑劳务企业做专做精;对外形成品牌效应,有利于提高市场知名度,使建筑劳务企业更多地占领国内外市场。
建筑理念的创新
结合安徽的实际,就建筑理念的创新,我们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从造房子到卖房子,打造一批建筑“徽商”。在展现“徽匠”新风采的同时,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向建筑“徽商”的转变。这是安徽建筑业努力的一个方向。安徽建筑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企业管理者开拓市场和做大做强企业的意识不够强。因此,要加强建筑业结构调整,加速形成全省综合总承包、项目管理、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产业体系。建管部门将帮助各类建筑企业认清自身特点,找准在产业体系中的位置,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一批总承包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一批专业、劳务分包企业做专做精。对于建筑及建筑产品,也要创新思维。要从产品制造过程扩大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只知道造房子还不够,还要知道卖房子。从建筑施工活动为主转向经营建筑产品。积极拓宽生产经营领域,努力开拓房地产市场,实现从徽匠到徽商身份的转变。传承“进取、创新、合作、诚信”的徽商精神,以徽匠的职业精神,一定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建筑产品,打造百年老店。
建立“悬剑”机制,创新建筑市场监管途径。我厅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中,大力简政放权,但放权不等于放任。为了履行好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提出建立“悬剑”机制,即对一些下放的企业资质审批事项采取抽样检查,如每半年抽查一次,对没有问题的给予奖励,改为一年抽查一次;对有问题的给予警告,改为三个月抽查一次,如再有问题就收回下放权,并将抽查结果向全省公示。通过正向激励,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而对于那些心存侥幸,违纪违法,扰乱市场秩序的害群之马,一旦发现,则给予坚决严厉的惩罚。通过监督制度和机制的创新,体现出权责的统一。
监理企业从担负有限责任向“合伙人制”式的无限责任转变。工程监理作为中介服务企业,在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方面,也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可以推动监理企业从担负有限责任向“合伙人制”式的无限责任转变,使其真正为业主负责,对工程项目负责。当然,也需要为工程监理发挥作用创造必要的条件和体制环境。
夯实“建设之本”,提供优质建筑产品。为社会提供优良品质和质量的建设产品(服务),才是“建设之本”。只有抓住了这个“本”,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和品质,才能体现建设工作的“为”。因此,要积极探索提升建筑产品品质的新机制。对建筑业来说,建筑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是建筑业之本。优良的工程质量,贯穿于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监督、监理等诸多环节。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主要是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引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决策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更好的发挥各级质量安全监督部门的作用。
打造“徽匠”品牌,扩大劳务输出。安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孕育了皖人勤劳聪慧诚信的优良品格。建筑劳务输出是我省的一大亮点。目前的输出规模达到68万人。在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到处活跃着“皖军”建筑业队伍。2005年我省进京企业队伍规模达18万人。无论是北京奥运工程,还是上海世博工程,都凝聚着新徽匠们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2006年,省建设厅与北京市建委签订了《京皖建筑劳务合作意向协议书》,加大了对外向企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此外,大力实施输出兴业战略,扶持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开拓省外、海外两个市场。安徽建筑企业正以开放的姿态,进军海外,在亚洲、非洲、欧洲数十个异国他乡,活跃着皖籍建筑工人“淘金”的身影。安徽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等一批企业瞄准国际市场,以援外或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为依托,实施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开拓海外建筑市场。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文化制胜的时代,安徽建筑业还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徽商”、“徽匠”所体现出的文化精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2007年是安徽建筑文化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现代“徽匠”的风采,树立建筑企业的新形象。最近,我省刚刚举办了第二届“徽匠”状元职业技能大赛,旨在弘扬“徽匠”精神,打造皖军品牌,展现安徽建设者的风采。
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真抓实干,安徽的建筑业一定能够有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