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建筑——多元时代的一种新型设计方向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2:41:17
只看楼主

动态建筑——多元时代的一种新型设计方向施国平--------------------------------------------------------------------------------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建筑设计和研究上广泛出现了一种追求动态性空间和形式的运动。它挑战我们现有的静态、惰性和自闭的建筑观念,而在以全球化、多元主义以及信息共享为特征的当代社会中,倡导一种进行都市景观营造的崭新标准。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技术背景、设计理论基础及方法与途径这几方面出发,结合相应的设计案例对这一运动进行解读和思考。

动态建筑——多元时代的一种新型设计方向

施国平
--------------------------------------------------------------------------------
摘要: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建筑设计和研究上广泛出现了一种追求动态性空间和形式的运动。它挑战我们现有的静态、惰性和自闭的建筑观念,而在以全球化、多元主义以及信息共享为特征的当代社会中,倡导一种进行都市景观营造的崭新标准。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技术背景、设计理论基础及方法与途径这几方面出发,结合相应的设计案例对这一运动进行解读和思考。

关键词:
多元主义、全球化、动态性、动态建筑


两股力量推动着建筑学的发展。一方面,建筑在很大程度受它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技术背景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建筑学内在自身的学术逻辑进步也会自内向外地影响建筑的生成。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建筑师在探索当代建筑的发展上相当活跃。当一些先锋派建筑师如Rem Koolhaas、Winy Mass 和Stefano Boeri 将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空间的社会学因素和晚期资本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时候”[2] ,另外一批人如Peter Eisenman、 Greg Lynn 和 FOA则醉心于在他们计算机技术主导的设计过程中实验非线性和动态的建筑空间与形式。尽管他们最后产生的结果是如此多样化,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中看到一条清晰有力的思路。那就是,当代建筑师已经不再认为建筑是一个纯粹的、自治的、仅仅为人类提供栖息的物体,相反,它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机结构[3] ”,来促进交流、提倡互动和激发创造。这个系统和设计中的功能、形式、结构、地形、类型、心理、文脉、都市主义等多种因素密切关联并相互融合;整个的设计过程带有很强的理性和系统性分析,但是它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创造一种全新的都市景观—— 动态建筑,并以此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当代生活中推动一种在环境上与周边文脉高度呼应、在社会上与周围群体高度互动、并在美学上充满动态的建筑观念。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这种动态建筑的设计背景、理论和方法。

全球化与多元化- 动态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

后现代主义者相信生活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他们不追随现代主义的教条“少就是多”, 而主张“少就是枯燥”,“多就是多”。在他们的方案中,我们可以看见一种异样物质的拼贴和时空距离的交叠。尽管后现代主义运动最后发展成一种商业性的图像主义,作品中充满了肆意夸张和虚构的历史语汇,丧失了生命力和创造力;但是它对现代主义的教条式、机械化和非人性原则的批判,以及对生活多样化和关联性的肯定,带领我们步入了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从某个角度来说,全球化通过将人类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程度与速度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准,模糊了世界各种异质文化的不同,并减弱了资源对当地性的依赖。但正是这种全球化多方位的交流使我们认识到生活中不同时空要素之间的相关联系,以及在文化中保持“不同”品质的真正价值。如一个人要塑造自己的个性,一种文化也需要创造出自己的独特品质。与以前基于地域上独立的和生产上封闭的自给自足中创造出来的“特色”不一样,全球化时代所带来的是一种在交流互动中自然滋长的“不同”。它通过在合作或竞争中相互比较、同化和转化来实现;它具备有杂交性,细致入微性和错综复杂性等多种特征。这种在交流中创造出来的“不同”,彻底打破了现代主义建筑所推崇的纯粹、协调、独立和静态的建筑意向,让当代建筑师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上重新认识到生活中各片断、变异和非稳定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以一种更加关联、交互和动态的思路来探索当代建筑。在动态中创造不同与促进交流, 也成为了多元与全球化时代建筑设计两个最核心的追求。

计算机辅助设计 – 动态建筑的技术催化剂

传统的设计方法将设计过程分隔成平面、立面、剖面和透视等相对独立的部分。但随着近10年来三维计算机设计程序如3DMAX、RHINO和MAYA的广泛应用,这种情况得到很大改变。首先计算机三维的视觉化技术使得建筑设计的表现更加全面,其过程也更加统一。现在在电脑里一段平面的墙线通过编辑马上可以转变成三维的形体,而它材料的选择与表现也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意图随时调整,这种虚拟空间的即时表现与编辑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建筑师系统考虑设计问题的能力。此外,计算机的超强计算能力也给建筑师提供了新的机会来探索和认识各种设计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就象在一条多度的SPLINE 上,对一个控制点施加力的作用会改变它周边区域的曲线形状和位置(图.1-2) (图节选自Greg Lynn 的Animated Form, Princeton Press, 2000. pp.21) ;在一个动态的建筑系统中,影响一个设计问题的因素也同样会对整个的系统产生作用。今天,在一些三维的动画设计程序里面,设计师更是可以通过输入设定的参数进行计算并产生相应的建筑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一种形式设计和效果表现的工具,它激发了一种关于当代建筑的全新思
免费打赏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6:36:49
32楼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6:38:37
33楼
图 29-30:
荷兰水博览馆设计师:NOX 事务所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6:40:21
34楼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6:41:38
35楼
图 31-32:
BMW 事件和交货中心竞赛方案
设计师:Asymptote 事务所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6:45:55
36楼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6:46:51
37楼
参考书目:

1. Peter Eisenman, “Diagrams of Anteriority”, Diagram Dairies, Universe, 1999.
2. Hunch, 5, The Berlage Institute, 2002.
3. Bernard Tschumi, “the architectural project of Le Fresnoy”, Tschumi Le Fresnoy Architecture In / Between, The Monacelli Press, New York, 1999.
4. Greg Lynn, Animated Form, Princeton Press, 2000.
5. AMOMA and Rem Koolhaas 编辑, Content, Taschen, 2004.
6. Tschumi and Irene Cheng 编辑, The State of Architectu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Monacelli Press, 2003.

注解:
1 动态建筑泛指当代建筑设计中出现的一类追求动态空间和形式的趋向。受当代多元和全球化发展文化的影响,它推从当代生活中动感、不定和多样化特征的价值,并反对静态、冷漠和乏味的盒子式现代建筑。主张通过研究和挖掘建筑设计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创造出一种能与使用者所处文化历史和地理环境互动关联的空间与场所。
2 Auerli, Pier Vittorio, “Architecture After the City, The European City After the Sprawl”, Hunch, 5, The Berlage Institute, 2002, P. 166.
3 有机结构指的是“一个由相互依赖和从属的元素构成的复合结构,元素的整体性功能运作决定了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特性。 (摘选自http:// www.webster.com)
4 Bernard Tschumi, “the architectural project of Le Fresnoy”, Tschumi Le Fresnoy Architecture In / Between, The Monacelli Press, New York, 1999: 37.
5 Bernard Tschumi, conversation with students in the workshop “Double Envelopes”, UCLA, 2000.
6 Eisenman, Peter, “Diagrams of Anteriority”, Diagram Dairies, Universe, 1999, p. 37.
7 IBID.
8 摘选自http://www.daniel-libeskind.com/projects/pro.html?ID=34#more
9 摘选自http://www.andrew.cmu.edu/user/gej/ResearchA.htm


作者简介:

施国平
1990-1995 就读于湖南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1997 任教于湖南大学建筑系
1997-2000 就读于深圳大学建筑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0-2001 就读于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2001-2003 在美国洛杉矶Gensler, Summit 及Jerde 建筑事务所工作
2003年底至今在美国洛杉矶 WWCOT 建筑师事务所工作
2002 年至今兼任美国洛杉矶PURE Design 事务所设计主持
回复
whczy
2005年03月07日 09:47:31
38楼
新颖的设计理念,对于学规划的我来讲,似乎不是很明白,惭愧啊!
回复
yeguang2008
2005年03月30日 23:12:38
39楼
楼猪是好人啊 佩服了!!!
回复
bergen007
2007年12月18日 07:12:11
40楼
图 27-28:
法国斯特拉斯堡有轨电车站和停车设施
设计师:Zaha Hadid事务所
回复
bergen007
2007年12月18日 07:12:27
41楼
新颖的设计理念,对于学规划的我来讲,似乎不是很明白,惭愧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