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英斌工作室 竹林旺盛的生命力和山谷清幽深邃的意境,构成场地中的独特景观。我们希望步道介入场地时,尽可能不破坏这种充满原始野趣的意境,在保护竹林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使用与环境协调的建造语言,让步道融入到场地的自然环境中。
竹林旺盛的生命力和山谷清幽深邃的意境,构成场地中的独特景观。我们希望步道介入场地时,尽可能不破坏这种充满原始野趣的意境,在保护竹林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使用与环境协调的建造语言,让步道融入到场地的自然环境中。
竹林步道是整个大别山森林徒步道中的一个景观段落,横跨一片长满竹子的山谷,一路抵达山顶一颗挺拔参天的大松树下。这里的竹子生长于山谷之中,为了获取顶部宝贵的阳光而不断竞相向上生长。竹林旺盛的生命力和山谷清幽深邃的意境,构成场地中的独特景观。我们希望步道介入场地时,尽可能不破坏这种充满原始野趣的意境,在保护竹林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使用与环境协调的建造语言,让步道融入到场地的自然环境中。
▲建成后的竹林栈道 ? 傅英斌工作室
思考与启发
山区施工除了对自然场地造成破坏之外,还经常面临材料难以运输,水电不通造成的现场施工方式有限的问题。此外,地方工人的施工工艺水平也有很大局限。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当地情况选择恰当的低影响且易操作的建造模式。我们曾在邻近的山区见到一处工人用脚手架和木板搭建的临时施工便道,顺应地势起伏铺展在山间,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解决了山间交通的问题,脚手架这种纤细轻盈的材料在山间也形成了与环境极为和谐的画面。类似的民间建造在乡村其实随处可见,简单有效的手段,却意外的充满建构的趣味。
▲当地工人搭建的山间施工便道 ? 傅英斌工作室
低干预和单元化的建造方式
我们采用脚手架作为竹林山谷和大松树两处节点的建造材料,我们设计了一个脚手架建造单元,这两处节点只需要根据不同长度需要进行单元组合即可,大大减少建造的复杂程度。其他步道依托现有小路进行简单的毛石铺地。
▲栈道轴测图 ? 傅英斌工作室
栈道的主体使用脚手架搭建。架管和连接件都是可以在市场上轻易购买到的工业成品,具有多种规格可供选择,无需现场加工,对施工精度和工人技术要求也不高,这些都提高了在山地搭建的灵活度。钢材作为结构也更耐久,适宜山区多变的天气。此处的山区盛产毛竹,村民会将山中成熟的毛竹整段砍下运出销售,砍下的毛竹长十米有余,因此山中农户运输毛竹的小径也让脚手架钢管的运输更为便利。围护和铺地使用的防腐木板,以跨度为长度模数提前加工好,运至现场后使用U型管卡直接安装。整个栈桥没建造过程无需任何现场焊接,全部用管卡组装完成,工人需要的工具仅仅是一把电动扳手。以上这些均减少了现场的加工量,有效的保护了场地自然面貌。
▲栈道的主体使用脚手架搭建 ? 傅英斌工作室
融入既有的景观中
在茂密的竹林中,置入同样竖向排列的脚手架,仿佛同竹林一样在向上生长,纤细的脚架和毛竹相互掩映,消隐成竹林的一部分。木栈道依托于脚手架轻巧的结构上,横跨在山谷中。随着气候和季节的交替,木材本身会留下时间的痕迹,使栈道同竹林一样具有生命的温度。从远处看去,横向展开的木栈道和红色扶手穿插在竹林的竖向构图中,产生一种漂浮感。栈道底部架空高达6米,地面的植物仍可以自由生长,人们也得以在竹林高处穿行,从另一种高度与竹林产生互动。这种在空中与竹林相遇的空间也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徒步体验。
▲俯视竹林栈桥 ? 傅英斌工作室
▲竹林栈桥融入既有的景观中 ? 傅英斌工作室
▲竹林栈桥 ? 傅英斌工作室
万物有灵
竹林步道所在的山顶上矗立着一颗古松树,树身高耸入云。人们日常居住的房屋和所食的每一餐都来自大自然的赠予,在民间传统文化中,人们通过对天地、山川、河流或者树木的崇拜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恩和敬畏。在乡间的田埂地头和大树下,仍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和供奉各路神仙的龛位,人们前来供奉、许愿,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让人确信它可以同天上的神灵相接。我们希望这一传统可以延续下来,因此我们将栈道的路线设置在从大松树下经过,并在树下的栈道上设置了一个小巧的红色神龛,这是对村民们既成传统的延续,也是游客和松树之间的精神互动。
▲松树节点栈道及神龛轴侧 ? 傅英斌工作室
▲松树下神龛 ? 傅英斌工作室
▲松树节点 ? 傅英斌工作室
后续
建成后这处竹林栈道成为备受游客欢迎的一处景点,竹林中凌空飞架的栈桥带来的独特空间感受和脚手架本身纤细的带来的视觉不稳定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有时会希望建设的场地尽可能的简单,没有那么多独特的地方,这样可以作为设计的背景衬托。但这也很容易陷入一种单向的幻想,使建造之物呈现出一种同环境和日常疏离的异物感。实际上场地的限制条件和独特性也给我们的设计提供了解题思路,对此的积极回应也会带来不同的解决思路。
项目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