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共生长 | 海宁浙大国际校区北侧办公园区
极恶都市
2024年05月29日 11:06:17
只看楼主

我们希望提供一个环境, 它是开放的、包容的、 舒适的、 自然的。 ——设计师手记       ”    

我们希望提供一个环境, 它是开放的、包容的、 舒适的、 自然的。

——设计师手记


     
   



清晨,

初升的太阳

洒下金灿灿的阳光,

远处书声琅琅,

近处莺啼环绕。



午后, 漫步花园,

微风拂面, 鸟语花香,

择一处湖畔小憩,

身心愉悦。



傍晚,
伴随落日余辉,
踏上归家路途。
湖光山色,   水波潺潺,
抚慰一天的疲惫。

我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长江三角洲气候舒适,宜人居住。而海宁市所处的北纬30度长江三角洲地区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

在夏季酷暑,冬季干寒的气候下,如何“   营造舒适自然的生态环境,为入驻的科技企业打造优质的户外办公环境,也为工作于此的科技人才提供一个激发创意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成为项目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Chapter 01

尊重现状与生态

尊重场地原有肌理,      
以水体净化系统为媒介,      
打造高品质生态绿化景观示范区      


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位于海宁市区东部城市组团,规划面积23.3平方公里,核心区域7.18平方公里。依托于浙江大学和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的科技创新优势,按照“生态化、智能化、国际化、高端化”的总要求,打造集研发设计、智造生产、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国际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要素集聚高地。


鹃湖国际科技城整体规划


海宁浙大国际校区北侧办公园区位于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核心区内,是鹃湖国际科技城的首期启动区块,核心面积约10公顷。设计团队积极响应“ 打造集生态保护、游憩、科研办公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科研示范基地 ”的设计愿景,以生态化设计理论基础,助力该区域打造高品质生态绿化景观示范区。



基地内具有长三角地区典型的桑基鱼塘的生态肌理特征,这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也是平衡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智慧成果。设计团队在尊重原有场地肌理的基础上,对水体和水系进行重新梳理,打造多样的生态驳岸和迂回曲折的水体空间,丰富穿行体验。


基地北侧现状局部有几处鱼塘和堤岸,设计团队将鱼塘疏通,使鱼塘之间相互联通,增加水体流动范围,便于鱼塘生物之间的交换。 通过对现状基地的微小改造设计,重构整个地块乃至片区的水生态环境。


在植物营造上, 设计团队对现状植物和原有生态驳岸进行严格保留,给场地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底,如原有的柳树、香樟林等。

在尊重场地现状的前提下,通过湿地植物净化水体,设置栈桥、景亭和亲水平台,将该区域打造为办公产业园的湿地后花园。


通往办公区的栈桥

湿地观景亭

湿地亲水休憩平台

同时,增加具备水质景观的水生植物品种,结合场地竖向设计,从植物的自然演替角度打造具备湿地保育区功能的艺术化景观,   建立起相适应的水净化湿地生态系统。



Chapter 02

感知自然与气候

以植物季相为引,      
光影流转间,      
感受时间的四季变化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人们总是行色匆匆。日复一日地埋头对着电脑工作,抬头时才发现天色已晚,匆匆结束工作,便踏上归途,沿途的风景总是因为忙碌而被遗忘。


     

     

我们希望提供一个环境,它是开放的、舒适的、包容的、自然的。在这里,忙碌的工作一族可以从焦灼的工作中抽离片刻,与朋友交流沟通,激发更多的灵感和创意;或者冥想独处,放松身心。


     
   


绿荫环绕的 办公园区



榉树广场

Beech Sqare



榉树广场位于场地中央,是整个办公园区最集中户外活动场地,被独栋的办公园区包围,这里的建筑有着素雅且现代的美术馆调性。      

     
什么样的景观能与之相得益彰?设计师想起日本美秀美术馆外柔粉的樱花和绚烂的枫叶——季节变换下自然色彩演变,建筑是底色和基调,安静注视,一素一彩,一静一动,变与不变,相映成趣。      

     


——自然季相就是最好的手法!

于是, 设计团队把这个最集中的户外场地设置为一个整体开放的林下活动空间,期望这个广场在海宁酷暑热浪来袭时为园区提供夏日阴凉,而在干寒的冬季可以接收尽量多的阳光照射,为园区的人们带去冬日的温暖。

开放的广场空间


空间形式确定之后,设计团队希望能找到一个既能匹配建筑基础环境调性,又具有实用功能,为园区创造舒适办公环境的植物品种。


经过对比研究多种乔木品种,并调查江浙地区的实际应用,同时考虑到苗木品质,设计团队最终选用56株榉树打造了集观赏、休憩功能为一体的榉树广场。

榉树广场下舒适的活动与休息空间


高大的榉树叶片精致,线条舒展。夏季,茂密的枝条足以覆盖整个广场,光影流转间,留下斑驳的倒影,为行人提供遮阴纳凉的场所


随着气候的变化,榉树叶由绿转黄再变红的季相色彩又具备诗的文化意境,为园区的工作者提供惊鸿一瞥。到了干寒的冬季,叶片完全掉落,清冷的阳光和伞状条形枝干凸显冬季氛围,让园区的使用者深刻感知四时不同与季节转换。


树下空间搭配观赏草坪,丰富种植结构,打造疏朗通透的植物空间。


承载纪念意义的材质细节

 

乌桕庭院

Chinese tallow Garden



这是一个圆形的中庭,被环形落地窗的办公室包围。

茂盛的枝叶与红色建筑物形成鲜艳对比


原本的设计是将整个中庭打造一个阶梯式的户外下沉聚会空间,但是入驻企业在项目施工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引入,并对庭院的意向提出了比较明确的需求——他们希望有一个比较简洁的草坪绿地空间,以期在日后的使用中更加灵活。这与原本的设计大相径庭,一番争取后不得不对原本的设计进行修改与变更。

舒朗的草坪与造型各异的乌桕树

经过设计团队的讨论与实际推敲之后,最终选用乌桕作为主要树种,并结合地形塑造,打造了现在的乌桕庭院。初心与榉树广场一样,乌桕叶红时,从360度环形落地窗的办公室往外望去,一片 红艳夺目,便知深秋。  

夜晚的乌桕庭院


镜面水景

Mirror water Feature



在建筑主入口,设计团队用椭圆形的镜面水景营造出入口空间的仪式感。

镜面水景朝正南方向,面积与尺寸是 经过仔细的计算与实践的,傍晚落日时分,美丽的夕阳刚好倒映其中,为整个空间披上晚霞光彩。



Chapter 03

精神地标与雕塑设计

结合地域特色,      
打造园区精神地标      


位于榉树广场中央的交通环岛,因为其特殊的中心位置,需要承担园区精神地标的功能定位。

远看浮于水面的雕塑  

设计师根据园区的功能属性和项目性质,以天圆地方的基本形态,设计了标志性的水上雕塑。雕   塑的造型酷似传声筒,寓意科技办公园区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同时,还将雕塑与动态水景、夜景灯光结合,营造丰富的视听感受。


通透轻盈的白色雕塑漂浮于水面,成为园区视觉中心 。




Designer's View
设计师说


与海宁浙大国际校区项目结缘于2017年,奥雅受邀参与鹃湖国际科技城首期启动项目景观及建筑设计投标竞赛并成功中标     点击阅读:    奥雅中标浙大国际校区景观及建筑设计项目丨喜讯  )  

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基底让我们看到了项目未来的无限可能。自2017年8月参与投标并中标,2021年6月项目全面竣工,经过了漫长的四年,从图纸到项目落地呈现,   过程中的曲折与辛苦不言而喻。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有志同道合的甲方,一直信任并认可我们设计理念,有愿意协同、一心专注做品质的施工方……此外,设计团队也投入了大量的耐心与精力去跟踪与服务,一心只为呈现更好的效果创造条件。最终在各个团队的努力下,项目圆满呈现,感谢所有合作团队的支持与配合,是大家的努力让一切美好的事物发生。



项目名称:海宁浙大国际校区北侧办公园区绿化景观设计及建筑开发方案设计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