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成果丰硕
lkprnvqh
lkprnvqh Lv.2
2024年06月24日 09:08:04
来自于环境修复
只看楼主

来源:亚洲环保网

|

作者:周维

  长江经济带覆盖长江沿线11省(市),是我国综合实力领先、战略支撑作用显著的区域之一,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2018年,生态环境部成立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重点以支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为目标,以集成应用为导向,聚焦以磷为核心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水生态完整性评估等六大专题;2022年9月,由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的文件,提出开展专项攻关,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项目。

 


长江经济带覆盖长江沿线11省(市),是我国综合实力领先、战略支撑作用显著的区域之一,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2018年,生态环境部成立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重点以支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为目标,以集成应用为导向,聚焦以磷为核心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水生态完整性评估等六大专题;2022年9月,由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的文件,提出开展专项攻关,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项目。

 

6月4日—5日,第七届长三角排水与污水处理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排水与污水处理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和技术难题。会上,原国务院三峡办正司级巡视员周维就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创新进展、支撑成效、下一步计划四个方面做了总结和展望。

一、研究内容

周维指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紧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二十大曾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也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控。

 

2022年9月,《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开展专项攻关,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项目;2023年10月,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会议召开,再次强调深入组织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联合研究,开展科技攻关,支撑长江大保护。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围绕长江流域水环境、水生态、水风险、水资源、水经济、区域帮扶、智慧平台等方面开展,分为两期。一期项目已于2021年验收。二期项目以“生态、绿色、高质量”为主题,设6大专题,15共性、4个驻点课题。

   


研究工作以持续完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管理技术体系,支撑长江攻坚战、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和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创新进展

周维介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工作在水生态监测修复、水环境治理、水风险识别防控、水经济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


1、水生态方面

 

构建“监测-评估-修复”技术系统:针对长江水生态监测能力薄弱、本底不清、退化机制不明等问题,构建“监测-评估-修复”技术体系,摸清流域/区域水生态“家底”;建立退化问题清单,提出保护恢复策略,支撑长江水生态考核和大保护战略。

 

集成创新水生态监测技术:研发水生生物eDNA,藻类智能识别,水华、水生植被、岸线

等遥感监测技术,完善了水生态监测质控技术体系。

   

                Algapro浮游藻类智能识别系统


项目构建了“监测-评估-修复”技术系统:摸清了流域/区域水生态“家底”;建立了退化问题清单,提出了保护恢复策略,支撑了长江水生态考核和大保护战略。

 

长江流域水生态调查:长江流域1000+点位开展调查,绘制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生境、水环境指标、水资源保障指标相关图集。目前,此项工作仍在持续更新进展中。

 

长江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估:兼顾流域共性、区域特征,构建水生态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长江水生态系统演变,提出流域浮游藻类(10种)、浮游动物(6种)、底栖动物(10种)、鱼类(4种)等主要类群指示生物名单。

 

驻点城市水生态修复。针对湖泊富营养化、水华问题,无锡、大理、毕节等15个驻点组,开展污染溯源削减、藻华预警与防控等污染治理和保护修复。

 

2、水环境方面

 

研发“资源利用-管网修复-生态治理”绿色技术体系:对流域绿色低碳保护修复需求,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方向,聚焦磷石膏综合利用、管网探测诊断及绿色修复、绿色低碳水处理、农业面源治理四大焦点难题,形成绿色低碳治理修复技术系统。


   


磷石膏“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废水收集处理”技术系统:构建磷石膏数据库,编制《长江流域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指南》,完成技术验证5处,形成案例集1套(15个案例)。

 

管网“污染溯源-缺陷诊断-绿色修复”技术系统:建立污水管网网格化水质特征因子监测和贝叶斯-马尔科夫链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诊断评估方法并实证,实现了对管网接入水量的定量解析。

 

“污水绿色低碳处理-城乡水体绿色治理”技术系统:核算分析1383座污水厂碳排放,建立绿色低碳处理工艺筛选评估方法,优选68种工艺组合。


   


农业面源“定量核算-治理技术-行业标准”技术系统:集成农田退水、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模式和案例包3套,各推荐技术15项、12项和17项;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3、水风险方面

 

构建“风险识别-评估-防控”全过程方法:针对长江上游地灾次生风险与流域新污染物,系统开展风险源调查与监测分析,构建智能风险识别平台1个,基础数据库2个,风险源、敏感受体、重点管控及应急管理清单2套,识别-评估-防控技术体系2套;优选集成新污染物强化去除技术1套。


   


地灾次生水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发遥感智能解译平台1.0,识别长江上游地灾隐患和重大水环境风险源。研究构建水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梯级水库滑坡、尾矿库溃决、典型支流滑坡崩塌三种风险,形成典型区地灾次生突发水环境风险一张图。


   


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源识别与防控:识别风险源,文献析出新污染物408种,检测发现8类162种,形成数据库;排序及筛选,高优先级中抗抑郁药物占34.4%,三嗪类农药占25%;32种高优先级(I级)列入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新污染物候选清单。

 

“混凝+A2O/MBR/SBR+消毒”工艺去除生活污水中新污染物,去除率>75%;“混凝+AO+O3催化氧化”工艺去除化工园区废水中新污染物,去除率>90%。

 

4、水经济方面

 

构建差异化绿色发展、协同治理路径:针对绿色发展“方向、范式、路径”,项目研究提出了多主体协同治理路径、多维度差异化发展对策和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提出差异化绿色发展对策:

 

流域: 基于21项指标评估,提出重点湖泊差异化管理策略;

城市: 针对63个驻点城市,探索城市绿色发展优先领域及实现路径;

行业: 针对磷资源、纺织印染,形成资源性行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对策;

标准: 梳理水环境标准182项,研究标准体系设计方案和赤水河排放标准。

 

探索长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调研6万余条数据,优化协同度评价指标,构建了21个指标的数据库。基于协同理论,建立了长江流域协同治理体系框架与理论模型。基于协同度评价方法,完成了多元主体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指标筛选及数据库构建。

三、支撑成效

周维介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工作针对长江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揭示问题成因及机理,研究建立全时空“诊”、全过程“控”、全方位“治”、全要素“保”的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和驻点城市“一市一策”科技帮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成效显著。

 

成效一: 支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落地,

 

研究工作聚焦水生态考核试点需求,突破关键技术,支撑细则落地。技术支持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相关研究成果支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的印发,并应用于2022、2023长江水生态考核试点年度监测中。

 

成效二: 科技支撑了总磷污染综合治理

 

聚焦总磷问题,支撑编制了《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了重点6大任务14条措施。

 

成效三: 支撑了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

 

研究化工园区水环境风险防控监管关键技术,筛选了初期雨水收集、调蓄和治理技术20项,构建了初期雨水分类收集管控模式。10+个驻点组开展工业污染治理,推动园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成效四: 科技支撑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20个驻点组研究实证了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精准溯源、负荷核算、治理模式”全链条防控技术。

 

成效五: 支撑了黑臭水体综合治理

 

通过分析长江经济带1491个市、272个县黑臭水体特征,识别了返黑返臭关键因素,支撑了生态环境部和财政部支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构建了黑臭水体长治久清指标评估方法,支撑了水司深入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指南》修订。

   

分析长江流域3092个农村黑臭水体,构建分区分类指标体系,探索农村黑臭水体分区管控治理模式。技术支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印发,支撑土壤司对9省17个试点县开展评估。

 

成效六: 助力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

 

研编了长江流域科学观测研究站布局规划与站点观测方案,明确了15个优先设站区域和15-20个建议台站,建立了数据采集类型和汇交质控体系。优化升级智慧监管平台,优化污染路径识别和精准溯源模型,集成水环境短期和中长期预测大数据模型,提升平台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实现长江流域国控断面9个监测指标、不同时间(未来1-7天、30天、60天、90天)的预测,开展未来水质类别、达标情况、污染指标、超标因子等统计分析,实现水质快速预测与趋势预警。

四、下一步计划

最后,周维针对目前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计划与展望。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部署,凝练重大科技需求,助力实现“美丽中国长江画卷”。

 

1.2024年长江流域优良水质断面超过95%,干流水质继续全线保持二类;

2.健全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和排放标准,提高工业废水处理率;

3.统筹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官网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城市雨污分离及农村污水管网建设;

4.切实走出“建厂容易运营难”的困境。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我们将继续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做出更大的贡献。“一江清水向东流”美景重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注:本报告根据生态环境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2023年工作总结整理而成;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4年06月25日 06:39:53
3楼

资料不错,值得一看,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