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建筑固废综合利用只欠东风了
eosiqdgr
eosiqdgr Lv.2
2024年06月24日 09:04:21
来自于固废处理
只看楼主

来源:固废观察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第三批7个典型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典型案例均涉及建筑垃圾问题,这也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次集中通报此类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尤其是城区改造工程的全面铺开,建筑固废随之大幅增加,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建筑固废围城的状况,不仅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侵占了大量耕地,污染了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提质工程的深入推进,未来5-10年建筑固废产生量仍会持续增长。经估算,今后5-10年的建筑固废年产量将突破30亿吨。如果不能提升建筑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建筑固废将“泛滥成灾”“遗患无穷”。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第三批7个典型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典型案例均涉及建筑垃圾问题,这也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次集中通报此类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尤其是城区改造工程的全面铺开,建筑固废随之大幅增加,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建筑固废围城的状况,不仅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侵占了大量耕地,污染了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提质工程的深入推进,未来5-10年建筑固废产生量仍会持续增长。经估算,今后5-10年的建筑固废年产量将突破30亿吨。如果不能提升建筑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建筑固废将“泛滥成灾”“遗患无穷”。  
事实上,建筑固废作为“城市矿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简单直接的综合利用方式就是替代原生石矿加工成再生骨料和砂石。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在建筑固废综合利用装备、技术、工艺及产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远发展,由建筑固废加工制造出的景观石、路缘石、路面砖、护坡石等产品在一些地方被广泛应用,市场化运营条件已经成熟。  
 
作为行业协会,中国砂石协会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建筑固废的综合利用,并于2015年专门成立了再生骨料分会,以加快推进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经过多年发展,砂石行业形成了诸如上海山美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筑固废轻物质分离带式水浮选技术,世邦黎明集团移动式建筑垃圾破碎筛分站、建筑废弃物(拆房垃圾)高质化处置成套工艺技术,云南凯瑞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固废处理、移动制砂技术研发项目,华润建材科技昌江基地矿山废石与建筑固废一站式利用生产低碳水泥及混凝土成套技术与应用示范,福建泉工股份、西安银马的建筑固废高效免烧制砖技术等一批成熟的建筑固废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及装备,相继建设了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示范基地——北京都市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厂,北京首钢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产能100万吨/年固定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等多个示范项目。  
国家层面,对建筑固废的管理及综合利用也十分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建筑垃圾的污染防治专门作出相应规定,对工程施工单位未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报备案或者未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以及工程施工单位擅自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或者未按照规定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尤其近年来,国家又密集出台政策,对建筑垃圾的处置作出了部署和规划。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规范建筑垃圾堆存、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建设和运营,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应用。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将建筑垃圾用于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烧结制品及回填等,不断提高利用质量、扩大资源化利用规模。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要修订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  
政策上国家支持,技术装备方面也已经成熟,缘何建筑固废综合利用依然举步维艰?长期关注建筑固废综合利用的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表示,目前我国建筑固废资源化处置还存在源头管理难、环保达标难、企业发展难、产品应用难等突出问题,且涉及“入口”“出口”“经营许可”“产业链协同”“基础研究”等多个环节。    
 
此语道出了当前建筑固废综合利用领域亟待破解的困局。从本次环保督察典型案例通报的情况来看,建筑垃圾监管不力、处置能力建设滞后、违法违规处置频发等问题相当突出。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据了解,当前许多地方都存在上述问题,致使原本可以造福人类、加工成再生建筑材料的建筑固废沦为了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城市形象的“建筑垃圾”。  
建筑固废之所以在许多地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关键是“入口”不畅、“出口”不通。据了解,一些地方政府热衷大拆大建和拍卖砂石采矿权,而对建筑固废综合利用不重视,没有硬性规定,导致一方面是建筑固废急剧增加、随处堆放,另一方面则是建筑固废综合利用企业无“米”下锅、四处化缘。同时,对建筑固废综合利用加工出来的产品推广应用力度不够,致使加工出来的产品销售难。  
“建筑固废综合利用方面,发达国家有很多成功经验,但因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同,建筑固废的源头和成分也不同,国外的经验可借鉴,但不能照搬。”胡幼奕建议,一是建立从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应用等一体化的政策支撑,确保“入口”和“出口” 畅通,形成闭环;二是继续扶持标杆企业,逐步形成可盈利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模式。  
可以说,当前我国在建筑固废综合利用方面条件具备,只欠东风,只要政策支持到位,把建筑固废管得住用得好,完全可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让不堪重负的“包袱”成为取之不竭的“财富”。  

“目前,我国建筑固废存量200多亿吨,并且还会持续增长。未来,只要政策、机制到位,建筑固废综合利用前途光明、大有可为。”胡幼奕的此番表示,或许能为建筑固废综合利用行业点燃新的希望。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4年06月25日 06:35:56
3楼

建筑固废综合利用方面,发达国家有很多成功经验,但因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同,建筑固废的源头和成分也不同,国外的经验可借鉴,但不能照搬。”胡幼奕建议,一是建立从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应用等一体化的政策支撑,确保“入口”和“出口” 畅通,形成闭环;二是继续扶持标杆企业,逐步形成可盈利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模式。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