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客流热度评价研究
伴友如伴狗
2024年06月20日 10:57:07
来自于轨道交通
只看楼主

来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

作者: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为评估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快速回升的情况,从基础客流、基础线网、出行特征以及运力与运能 4 个方面选取 12 项评价指标,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客流热度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 15 条线路客流进行客流热度评价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10 号、 1- 八通、6 号和 5 号线作为大环线或贯通线,均属于高热度客流线路。而除 11 号线外,其余线路均属于中热度客流线路,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客流特点。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以下建议: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应更关注中低热度地区;运营企业可根据线路客流热度的不同,合理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一线部门可根据客流热度的预测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客流冲击。




       

为评估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快速回升的情况,从基础客流、基础线网、出行特征以及运力与运能 4 个方面选取 12 项评价指标,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客流热度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 15 条线路客流进行客流热度评价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10 号、 1- 八通、6 号和 5 号线作为大环线或贯通线,均属于高热度客流线路。而除 11 号线外,其余线路均属于中热度客流线路,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客流特点。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以下建议: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应更关注中低热度地区;运营企业可根据线路客流热度的不同,合理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一线部门可根据客流热度的预测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客流冲击。

#1

  评价指标


   
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已成规模,客流带动效应显著,以  2023  年暑期为例,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不仅包含日常的通勤客流,还叠加大量的旅行客流,使得线网客流热度不断攀升。然而,各条线路之间的客流热度存在显著差异。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各线路的客流热度,选取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  1-  八通、 号、 13  号、昌平线等共计  15  条线路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线网中线路的客流热度情况。          
在评价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  15  条线路的客流热度时,参考  GB/T 38374-2019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中与客流相关的各项基础指标、客流指标以及运行指标。经过整合与重新分类,将其划分为基础线网、基础客流、出行特征以及运力与运能  4  项一级指标,各下辖  2   4  个具体指标项,如表  1  所示。    


   

#2

  评价方法


当前文献中提供多种指标评价的方法,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减少人为干扰,本次评价选择采用熵权 TOPSIS  的方法。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其根据各项指标观测值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确定指标权重。具体来说,熵值法会根据各指标的离散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一个指标熵值越小,意味着其离散程度越大,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即权重)也越大。 TOPSIS  法用于研究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距离情况,通过计算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得到最终的接近程度 C   值。熵权  TOPSIS  法的核心在于 TOPSIS ,但在处理数据时,会首先利用熵值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将评价指标数据与相应的权重相乘,得到新的数据,最后利用这些新数据进行  TOPSIS 法研究。          
2.1  熵权方法          
假设有  n  个待评价对象, m   个指标,构造原始数据矩阵   A  = ( a ij ) n × m ,其中   a ij   表示第   个评价对象的第  j  个指标的数值。熵权确立步骤如下。          
1 )数据规范化处理:          
         
式( 1 )中,评价指标均为极大型指标,因此只选用极大型计算公式即可。 x  =  a ij   为矩阵   A   中的待评价数值;   为规范化的待评价数值; x ij   为第   i   个指标、第   j   个评价对象的标准值; max (  j 为第   j   个评价对象的最大值; min (  j 为第   j   个评价对象的最小值。          
2 )求各评价对象在各指标下的比重:          
         
式( 2 )中, p ij   为第  i  个评价对象关于第  j  个指标值的比重。          
3 )求各指标的熵值:          
         
式( 3 )中,根据规范化公式可能会算出指标值所占比重   p  = 0 ,为避免此情况, 值调整为  1 × 10 -6 e j     m 个指标的熵值。          
4 )通过熵值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式( 4 )中, d j   为指标差异系数; w j     m   个指标的权重。          
2.2  熵权 -TOPSIS 方法          
设多属性决策方案集   K  = { k 1 k 2 ,…, k m } ,即有 m   个可行方案,衡量方案优劣的属性变量(指标)为   x 1   x 2 ,…, x n ,即有   n   个评价指标。方案集   中的每个方案   k i i  = 1 2 ,…, m )的   n   个属性值构成了向量  [ k i 1   k i 2 ,…, k in ] ,它作为   n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则每个方案依照其各项指标的值就对应   n   维空间中的一个坐标点。          
正理想解   C +   是设想各指标属性都达到最满意值的解,负理想解   C -   是设想各指标属性都达到最不满意值的解。          
 n   维空间中,算出方案集   K   中的各备选方案  k i 与正理想解   C +   和负理想解   C -   的距离,即     。计算步骤如下。          
1 )数据规范化处理。决策矩阵   = ( k ij ) m × n   经规范化数据处理得到规范化矩阵   B  = ( b ij ) m × n 。其中  i  [1 m ]     m   个方案; j  [1 n ] ,即   n   个指标项。          
         
2 )代入熵值权重。将   B   的第  j  列乘以其熵权重 w j ,得到带权重的规范矩阵根据每个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的熵值,指定不同的权重: wj  = [ w 1 ,…, w n ]          
3 )确定正理想解   C +   和负理想解   C - 。正理想解 = max i ( c ij ) ,负理想解 = min i  ( c ij ) ,其中   = 1 2 ,…, n 为极大型属性。          
4 )计算每个待评价方案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          
         
5 )计算每个待评方案的相对贴近度   f i          
         
其中, f i   值越大越优。    

#3

  线路客流热度计算与分类


3.1  线路客流热度计算


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  2023   7  月某周线网均值运营数据为来源,首先对指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如表  2  所示。经 PythonM  小程序运算可得各指标熵值如表 所示。经加入熵权值后的线路指标应用  PythonM  小程序计算  TOPSIS  结果如表  4  所示。    


   
通过各线客流热度可以看出, 10  号线以其大环线的结构将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连接起来,客流热度最高, 11  号线由于其线路短,尚在开发过程中,客流热度最低,其他线路客流热度与线路车站周边住宅、生活、商业等因素有关,能够和日常运营经验相呼应,通过模拟线网  15  条线路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各线客流热度对比,如图  1  所示。    


   
3.2  线路客流热度分类          
通过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  15  条线路客流热度的评价,可以为暑期的客运组织安排、列车加开计划以及应急值守等工作提供有力指导。按照客流热度对各线调配运营力量,避免管理上的盲目性和一刀切。同时,为更有效地评估各线路的客流热度,使用聚类方法对线路予以分类,也更符合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需求。          
聚类分析是通过某些属性将对象或变量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同一组的对象或变量在这些属性上具有相似的特点。其中系统聚类方法可以对个案、变量进行聚类,也可以对连续变量或分类变量进行聚类,适合样本容量较小的情况。本案选择  Q  型系统聚类方法计算,使用 SPSS26  软件实现算法。          
根据计算得出的聚合系数,可以制作趋势图,其中横坐标表示通过聚类方法计算得出的线路客流热度聚合系数,纵坐标表示线路客流热度层级,如图  2  所示。    


   
Q 型聚类图谱分析一般在阶段点变为平缓的位置选为节制点,从节制点开始剩余点位数可作为分类数,如图  2  所示在红色点趋势线逐渐平缓,因此线路客流热度可大体分为  3  类。具体线路分类,可根据谱系图得出,如图  3  所示。    


   
可将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  15  条线路分为  3  类,并进行分类评价,如表  5  所示。    


   
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对线路客流热度进行科学分类,从而为新时期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分级管控提供理论支持。该方法基于数据,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管控策略更加客观、精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10  号、 号、 1-  八通线、 号作为一类高热度线路,其线型主要为大环线、南北向、东西向贯通线,覆盖主要居民区和商业区,并设有众多换乘站,为乘客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其中  1-  八通和  6  号线横贯北京市中轴长安街,途经传统住宅区和经济发达的中央商业区( CBD )区域; 号线则南北连接北京两大居住密集社区天通苑和宋家庄;而  10  号线作为大环线,是路网中换乘车站最多的线路,勾连起整个路网架构,因此线路热度很高。          
2 )除一类高热度车站及  11  号线外,其余线路均处在中热度线路区段。这些线路主要为区域主干线路,例如昌平线主要服务北京西北地区, 15  号线主要服务北京东北地区,线路主要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属于连接线性质。虽然 号和  8  号线也是东西、南北方向贯通线,但由于其并不途经主要商业区和住宅区,因此在聚类的过程中未被归入一类高热度线路,但在中热度线路中仍排名靠前。          
3 号和  13  号线作为环形线路,曾经客流热度高居不下,但随着线网的日益完善,其他线路对其起到分流作用,因此现在  2  号和  13  号线也处在中热度线路区间。亦庄线和  S1  线在中等热度线路中处于靠后位置,主要是由于其所在区域影响,今年随着线路周边的开发,这类线路的客流热度会逐渐攀升。          
4 11  号线作为冬奥会配套工程,目前仅开通了一小段,虽设有  1  座换乘站,但由于其线路长度过短,目前未能显现出明显的客流热度。          
5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客流热度反映了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特点,运用线网客流热度的分析结果,可以有效指导城市布局优化,进一步落实北京作为  4  个中心的定位。          
4.2  建议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热度进行研究,发现城市轨道交通新线的发展应避开高热度线路区域,转向中、低热度区域发展,以更好地契合北京的城市规划功能。同时,根据线路热度分级,运营企业可以在处置突发事件、组织运力等方面向高热度线路倾斜资源。一线部门也可根据线路热度将客运组织和运营组织措施常态化、制度化,以更精准地满足运营需求。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