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卉:站城一体化工程电气消防系统控制策略分析
wx_40812849
2024年06月18日 17:00:08
来自于防雷减灾
只看楼主

来源:建筑电气杂志

|

作者:汪卉

电气消防系统设计背景 > > >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确定 站城一体化工程具有不同的业态与产权,其中航空值机功能、接驳与公共服务功能为同一业主管理,综合开发配套(城市功能设施)为二级开发商业主,多条轨道线分别属于不同的轨道运营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需要从工程规模和业态划分考虑,消防救援能力按每500 000 m

电气消防系统设计背景


> > >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确定


站城一体化工程具有不同的业态与产权,其中航空值机功能、接驳与公共服务功能为同一业主管理,综合开发配套(城市功能设施)为二级开发商业主,多条轨道线分别属于不同的轨道运营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需要从工程规模和业态划分考虑,消防救援能力按每500 000 m 2 发生1次火灾考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通常选择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设置枢纽消防 / 安防控制中心作为本项目消防主控室,其余各条轨道线、综合开发配套消防控制室作为消防分控室。站城一体化工程消防联动控制网络需要采用环形结构。


> > > >    电气消防系统架构


站城一体化工程中各业态产权分别属于不同业主,要求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各设备之间应具有兼容的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各消防控制室之间通过信息模块、通信协议形式实现各业态消防 / 安防控制室信息互联及消防联动功能,在消防主控室设置消防电话主机,各个消防分控室设置由主控室消防电话主机接入的消防电话分机,实现整个工程各消防控制室之间电话互通。在消防主控室利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将各个消防分控室的消防信号接入显示装置,实现显示整个工程内的所有火灾报警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主控室和分控室之间的通信均采用环形接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架构框图详见图1。



在实际项目中,不同产权方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各设备之间由于品牌不同、协议不同,并不能完全实现通信协议的兼容互通。可以在各个消防控制室设置火灾报警信息模块,通过干接点连接的方式,将各个消防控制室的火灾信息进行互通。同时,在枢纽消防主控室,可以分别设置各个产权方的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以便掌握全局的主要的火灾信息。


电气消防系统设计背景


> > > >   站城一体化管理权分析


站城一体化工程消防合理管理策略是制定整个消防策略的第一步。各个业态相互交错、融合,需梳理共用消防设施的管理权。通常,站城一体化工程除了消防泵房、消防控制室等主机房严格按业态分开以外,存在多种共用消防设施,如竖向楼梯间、消防电梯、中庭、防火卷帘、同一防火分区多个业态并存等。针对这一情况,首先从管理范围角度考虑,枢纽作为总指挥,如果存在与枢纽共用情况,是否统一由枢纽进行物业及消防管理?实际上,需要更全面地分析这些问题,才能得出最优策略。如果简单考虑枢纽统一进行消防管理,例如共用消防电梯,电梯机房在商业裙房屋面,由地下的枢纽进行供电及消防控制,则会带来巨大的线路损耗及管理不便。


下面从供配电及火灾自动报警的合理性角度对这些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管理权的梳理。


> >   竖向楼梯间的加压机房


竖向楼梯间的加压机房为整个竖向楼梯间服务,各楼梯的加压机房位置根据建筑条件限制,分设在不同楼层、不同业态的防火分区内。机房供电由于受供电半径限制,从经济性、合理性角度,建议加压机房设施供电由该机房所在业态提供。


加压机房的消防联动控制与供电紧密相联,因此,加压机房的消防联动应与供电管理权属一致,均由该机房所在业态进行管理。


> >   竖向楼梯间


竖向楼梯间,虽然每一层属于不同的业态,但是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疏散楼梯应单独设置应急照明配电回路。竖向楼梯间的压力传感器联动加压风机余压阀,与加压风机房同属管理。竖向楼梯间的烟感由于为地址信号,无论竖向接线或者平层接线,均能将信号发至消防控制室,不作为限制条件。


综上因素,建议竖向楼梯间的管理由加压机房所在业态进行管理,各系统均采用竖向接线。


> >   消防电梯


电梯的控制箱在电梯机房,或无机房电梯的顶部。如果该电梯到达首层,直通室外,主要为枢纽服务,则配电应由枢纽提供,相关消防控制也属于枢纽。如果该电梯到综合开发配套的裙房商业或办公,则配电及消防控制均由综合开发配套进行管理。


因此,消防电梯由电梯机房或电梯顶层所在业态进行管理。


> >   防火卷帘


共用防火卷帘的设置需要结合运营需求,如果平时不动作,仅为火灾服务,则可以根据管理权级优先原则,卷帘控制盒依次设置在枢纽方、轨道方和综合开发配套方。如果平时双方有分时降落控制需求,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协商管理方,或者设置双重防火卷帘,由双方分别控制。


> >   中庭


中庭贯通多个业态,根据每层中庭消防设施的位置,将该设备管理权归属该业态。如中庭顶部的排烟风机或者电动排烟窗由综合开发配套控制管理,地下一层的消防水炮则由枢纽控制管理。


> >   多业态合用防火分区


由于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均以防火分区为依据进行设计,所以当多个业态共用防火分区时,消防管理应由一家为责任方,在该情况下,可以面积为主要依据,或者以运营牵头方为依据,业主进行协商确定。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后,与其他专业进行协商沟通,并与各家业主、运营单位进一步确认,若均同意该物业管理权划分,则基于供配电及火灾自动报警的原则进行消防设施的权属划分可以作为多业态多产权方消防设施管理权属的划分依据。


> > > >   消防电气设备联动控制分析


发生火灾时,消防设施管理权属确认后,研究共用设施的联动控制关系,主要有两种方式:


a. 方式1:多方共同控制共用消防设施。各业态消防系统均接入控制模块,通过信号可以自动启动该消防设施。


b. 方式2:由消防管理权一方为共用设施责任方,其余方为使用方,需使用该消防设备时,通过信息模块进行信息传递,告知责任方,联动控制该消防设施。

笔者将两种方式作了性能对比,详见表1。



站城一体化工程,管理权责明确是极其重要的,尤其轨道交通,消防设施管理严格,不容许其他业态进行共同控制。所以建议选择方式2进行联动控制。


共用设施或相邻业态电气消防系统联动逻辑关系,具体如下:


a. 不同管理权防火分区相邻,设置信息模块,将该防火分区着火信息发送给对方,启动相邻防火分区的消防措施。防火卷帘控制责任方联动降落卷帘。


b. 轨道站厅层、航空值机功能区消防广播单独回路,平时不播放,火灾时优先切换播放,轨道站厅业务广播(由轨道设置)、航空值机功能区业务广播(由航空设置)单独回路,平时播放,火灾时切断。


c. 站厅层消防探测、消防风机等联动控制归属枢纽;站厅层闸机设备、电梯、扶梯等设施归属于轨道方。当站厅发生火灾时,枢纽将该站厅火灾信息发给该轨道方,轨道方发送闸机解锁指令、电梯降首指令。


d. 根据共用楼梯的加压风机房所在业态确定该楼梯的消防管理权。针对非本楼梯管理权属业态所服务的防火分区加设信息模块,当发生火灾时,将火灾信息发送给楼梯管理方,联动该楼梯的加压风机,详见图2。



e. 高大空间,以正负零层为界限,地下归属于枢纽,地上归属于综合开发配套。在地下,火灾初起产生大量烟的场所,设置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和图像型火灾探测器。地上该中庭紧靠玻璃幕墙,容易受日光直接照射的影响,且中庭有大量绿植及商场活动条幅,故采用高灵敏度的管路采样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和图像型火灾探测器进行火灾探测。在B1层设置双向信息模块,当地上或者地下防火分区着火时,确认火灾信息后,枢纽和综合开发配套将各自管辖的防火卷帘降落,根据火灾探测情况,自动开启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并由综合开发配套,启动中庭防排烟风机进行机械排烟或者采用打开电动排烟窗进行自然排烟,联动示意详见图3。



消防应急指挥策略


> > > >   疏散分级


针对站城一体化工程的疏散,应急指挥策略的合理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避免频繁的火灾报警对枢纽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或由于响应不及时导致人员被困,确保整个工程对火灾的发展状态有统一的认知,建议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以及火灾的发展情况划分为三个级别,并对不同的级别分别采取行动。火灾发展分级及应急疏散方案详见表2。



> > > >   信息互通


火灾发生时,火灾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或触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将报警信息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收到报警信息后,发出信号并报警,显示发出火灾报警探测器的部位或者火灾手动报警按钮的部位,记录报警时间。


火灾报警控制器在确认报警信息后,自动将火灾信息通过通信协议发送给其他业态消防控制室,各业态根据火灾发展分级及应急疏散方案进行逻辑判断,若逻辑关系满足,则启动该业态相关区域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广播、启动疏散通道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并打开疏散通道上的门禁、闸机等系统。


该着火区域如果存在非本业态管理的共用消防设施情况,则通过信息模块传递,将着火信息自动发送给共用设施责任方,联动启动该消防系统。同时将报警信息传输至本业态消防联动控制器。对于需要联动控制的自动消防系统设施,消防联动控制器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按照预设的逻辑关系进行识别判断,若逻辑关系满足,消防联动控制器便按照预设的控制逻辑和时序启动相应消防系统设施;消防控制室的消防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操作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直接启动相应的消防系统设施,从而实现相应消防系统设施预设的消防功能。消防系统设施动作的反馈信号传输至消防联动控制器显示。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逻辑和时序示意图详见图4。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