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调蓄池的定义与作用
圣诞节的小麋鹿
2024年06月12日 11:27:31
只看楼主

   一、调蓄池的基本概念 1、调蓄定义

  


一、调蓄池的基本概念


1、调蓄定义


 

雨水调蓄是雨水调节和储蓄的统称。


雨水调节:  指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间,实现削减峰值流量的目的,一般不减少排放的径流总量。


雨水储蓄:  指对径流雨水进行储存、滞留或蓄渗以控制径流总量,从而实现径流污染控制、收集回用、补充地下水或净化雨水等目的。


2.雨水调蓄池


是一种排水收集设施,主要作用是把排水系统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排水慢慢放出。达到既能规避雨水洪峰,提高雨水利用率,又能控制初期雨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二、调蓄池设计


1、调蓄池的设置目的


5.14.1  雨水调蓄设施可用于径流污染控制、径流峰值削减和雨水回用。


雨水调蓄池的设置有3种目的,即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内涝灾害和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①控制面源污染:  在排水系统雨水排放口附近设置雨水调蓄池,可将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溢流污染或初期雨水暂时储存在调蓄池中,待降雨结束后,再将储存的雨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达到控制面源污染、保护水体水质的目的(  控制溢流or径流污染) 

 


②防治内涝灾害:  将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时储存在调蓄池中,待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水排出,以削减洪峰流量,降低下游雨水干管的管径,提高区域的排水标准和防涝能力,减少内涝灾害  (降低管道工程造价) 



③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储存的雨水净化后可综合利用。

 



2、调蓄池的设置位置


5.14.2 雨水调蓄设施的位置应根据调蓄目的、排水体制、管网布置、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围环境等综合考虑后确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数学模型法进行方案优化。

条文说明:

根据在排水系统中的位置,调蓄设施可分为源头调蓄、管渠调蓄和排涝除险调蓄设施。

①源头调蓄设施可与源头渗透设施等联合用于削减峰值流量、控制地表径流污染和提高雨水综合利用程度,一般包括小区景观水体、雨水塘、生物滞留设施和源头调蓄池等;

②管渠调蓄设施主要用于削减峰值流量和控制径流污染,一般包括调蓄池和隧道调蓄工程等;

③排涝除险调蓄设施主要用于内涝设计重现期下削减峰值流量,一般包括内河内湖、雨水塘和雨水湿地等绿地空间、下沉式广场以及隧道调蓄工程等。

2016版本:根据调蓄池在排水系统中的位置,可分为末端调蓄池和中间调蓄池。

①末端调蓄池位于排水系统的末端,主要用于城镇面源污染控制;

②中间调蓄池位于排水系统的起端或中间位置,可用于削减洪峰流量和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③当用于削减洪峰流量时,调蓄池一般设置于系统干管之前,以减少排水系统达标改造工程量;当用于雨水利用储存时,调蓄池应靠近用水量较大的地方,以减少雨水利用管渠的工程量。


3、调蓄池的设置形式


 


4、调蓄池的设置要求


(1)合流调蓄

5.14.3 用于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的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当地降雨特征、受纳水体环境容量、下游污水系统负荷和服务范围内源头减排设施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年均溢流频次或年均溢流污染控制率,计算设计调蓄量,并应采用数学模型法进行复核。

2 应采用封闭结构的调蓄设施。  (5.14.9 封闭后应清洗、排水和除臭)


(2)分流调蓄

5.14.4 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统径流污染控制的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应按当地相关规划确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等目标计算调蓄量,并应以源头减排设施为主。

条文说明:

分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放江污染来源,主要包括径流污染、管道沉积污染和混接污水等。


(3)削减洪峰调蓄

5.14.5 用于削减峰值流量的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设计标准,分析设施上下游的流量过程线,经计算确定调蓄量。

2 应优先设置于地上,当地上空间紧张时,可设置在地下;当地上建筑密集且地下浅层空间无利用条件时,可采用深层调蓄设施。

3 当作为排涝除险设施时,应优先利用地上绿地、运动场、广场和滨河空间等开放空间设置为多功能调蓄设施,并应优化竖向设计,确保设计条件下径流的排入和降雨停止后的有序排出。

条文说明:

设置调蓄设施,对径流峰值水最进行储存,可提高调蓄设施上游服务范围的排水标准。


(4)雨水利用调蓄

5.14.6用于雨水利用的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应根据降雨特征、用水需求和经济效益等确定有效容积。


(5)敞开式

5.14.7 敞开式调蓄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调蓄水体近岸2.0m范围内的常水位水深大于0.7m时,应设置防止人员跌落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应有警示标识;

2 敞开式雨水调蓄设施的超高应大于0.3m,并应设置溢流设施。


(6)放空方式

5.14.8调蓄设施的放空方式应根据调蓄设施的类型和下游排水系统的能力综合确定,可采用渗透排空、重力放空、水泵排空或多种放空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渗透功能的调蓄设施,其排空时间应根据土壤稳定入渗率和当地蒸发条件,经计算确定;采用绿地调蓄的设施,  排空时间不应大于绿地中植被的耐淹时间。

2采用重力放空的调蓄设施,出水管管径应根据放空时间确定,且出水管排水能力不应超过下游管渠排水能力。  (雨停后放空时间一般不超过24h,出水管管径≥150mm)


(7)封闭雨水调蓄

5.14.9封闭结构的雨水调蓄池应设置清洗、排气和除臭等附属设施和检修通道。

条文说明:

清洗方式可分为人工清洗和水力清洗,人工清洗危险性大且费力,尽量采用水力清洗,将人工清洗作为辅助手段。对于矩形池,可采用水力冲洗翻斗或水力自清洗装置;对于圆形池,可通过入水口和底部构造设计,形成进水自冲洗,或采用径向水力清洗装置。

对全地下用于径流污染控制的封闭结构的调蓄池而言,为防止有害气体在调蓄池内积聚,应提供有效的通风排气装置。经验表明, 4 次/h~6 次/h 的空气交换量可以实现良好的通风排气效果。

所有封闭结构的大型地下调蓄池都需要设置维修人员、设备进出的检修孔和检修通道,检修孔应设置在调蓄池最高水位以上。


(8)调蓄池冲洗排放

5.14.10雨水调蓄池的清淤冲洗水和用于控制径流污染但不具备净化功能的雨水调蓄设施的出水应接入污水系统;当下游污水系统无接纳容量时,应对下游污水系统进行改造或设置就地处理设施。

条文说明:

降雨停止后,用于控制径流污染调蓄池的出水,一般接入下游污水管道输  送至污水厂处理后排放。

常用的处理装置包括格栅、旋流分离器和混凝沉淀池等,处理排放标准应考虑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后确定。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