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中式新范式 | 南宁建发·养云售楼处
等三等
等三等 Lv.2
2024年06月07日 13:30:35
只看楼主

总体概况 南宁建发·养云是建发集团「徽派新中式新产品线」的第一批研发落地实践项目。接近6000㎡的用地范围,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小区核心景观。因此,整体环境需要很好的结合生活与体验,不仅可望,更加可行,可游,可居。




总体概况

南宁建发·养云是建发集团「徽派新中式新产品线」的第一批研发落地实践项目。接近6000㎡的用地范围,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小区核心景观。因此,整体环境需要很好的结合生活与体验,不仅可望,更加可行,可游,可居。

 

徽派是生发于山水之间的传统建筑风格,是古徽州人生活的载体,因此我们希望将徽派“生活的场景感”融于其中,从大门起始,在「三进空间、十二道院落」的组织下,形成徽派空间的综合演绎,而这种需要游走的空间体验,在三维空间基础上加入了时间这第四个维度,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特征。

 
△ 整体动线

大门作为南宁养云的门面,前后两层白墙以山势为基调,呈品字形布置,白墙也成为主体门楼的背景,结合老石板铺就的前场台基,从此便从车水马龙的城市步入山水徽宅。

 
△ 门楼如山

 
△ 建筑如同坐落在溪流边山石之上

门厅正对的巨幕玻璃框景,是长卷画意的立体再现。破墙而出的半空半亭同体量宏大的门口形成反差对比,白墙与树木的组合加强了空间的进深感。

 
△ 微微反光的地面与超尺度玻璃让室内外景致彼此融合

△ 建筑景观共同组成的第一幕长卷

通过白墙之间形成“巷道”,转至半亭的背后——私宴厅,建筑尺度进一步小巧化,空间氛围变得安静内向。

△ 巷道间的私宴厅

穿过私宴厅庭院,便是由一条游廊分隔开的连续两个院子,空间尺度逐渐打开。

 
△ L型游廊划分两进院

 
△ 穿过廊子第二进小庭院

院子的尽端,空间再一次收紧,透过水系和树木,远处售楼处的主入口映入眼帘。

 
△ 廊下望向售楼处主入口

 
 
△ 售楼处主入口

售楼处的室外洽谈区设计成滨水半亭,与之隔水相对的是半亭戏台,两个半亭遥相呼应,互为对景,但各自体量形式不同,相映成趣。

 
△ 售楼处室外洽谈区,从白墙中穿出的半亭

 
△ 隔水相望的半亭戏台

两个半亭以及白墙组成的便是最终的高潮——半圆形“月沼”,空间的开阔,建筑形态的丰富,视野的位置都达到了顶点,在未来住宅阳台上望向这片园子,看到的不止是一片园林,更是徽派小城的缩影,一个可以承载生活记忆的剧场。

 
△ 住宅视角下晨曦来临之时的园林

设计思考

为了实现“身临其境”这一空间体验,同时要符合当下的审美与技术条件,单纯仿古或者单纯抽象是两种极端做法,我们选择折中的方式:在空间尺度比例上和建筑整体形态上有据可循,师法传统,在中小尺度的建筑形式上,则加以提炼转译,于是就有了从大致小三个维度的设计思考。

第一维度:比例与尺度  

通过对传统徽派群的研究,我们提取有代表性的空间比例及建筑母题,以此为依据构成庭院的空间逻辑,以及整体的建筑比例关系。最终形成大——中——小三种层次的庭院空间。

 
△ 三进庭院,空间比例1:3,开放式空间感,创造极致的全景视野

 
△ 三进水院——全景长卷

 
△ 二进庭院,空间比例1:2,内向围合感,同时保持对建筑的良好观瞻视角

 
△ 大小建筑和白墙高度的对比

 
△ 私塾庭院,空间比例1:1,私属围合感,形成静谧且舒适的小尺度空间
 
△ 庭院、白墙与建筑的尺度变化

 
△ 更小尺度限定空间:高墙深巷与迷你天井

第二维度:限定与通透  

传统徽派建筑的山墙隔绝内外,我们希望通过建筑手法打破白墙的限制,让墙内外的空间联系更紧密,通过将传统建筑内庭院的形式外部化,于是就有了在三个不同的位置的三种半亭:二进私宴厅悬挑水面上的半亭表现小巧轻盈;三进戏台体量适中,是多条流线交叉点上的节点空间,售楼处滨水洽谈区的半亭体量最大,形式最复杂,代表了建筑的分量地位。

 

 
△ 同一片白墙上的两种入口

 
△ 滨水开敞的半亭与视线可穿越的白墙

 
△ 悬浮空中的玻璃半亭

第三维度:形随意走  

传统建筑延续的核心是对意的延续,是建筑的形态、意境与蕴意的再现,而不仅仅是描摹对象,这是我们针对建筑单体展开深入立面设计的准则。

 
丨屋角转译丨  

对传统屋角发戗加以提炼,保留向上的动势,将飞椽形成的双曲面部分转换成平面,弱化构件感,突出整体的轮廓线。为了强调屋顶下表面的整体感,选择较宽的不锈钢方管,间距尽量留小。

 
△ 屋角发戗:弱化单个构件,强调形体的流畅感,强化角梁等重点构件

 
△ 起翘的屋角

丨马头墙转译丨  

以鹊尾式马头墙为例,提取向上弯曲的传统形象,用三层线条暗示传统瓦片形成的重叠感,墙脊部分用暗纹不锈钢表现传统的镂空砖雕。

 
△ 鹊尾式马头墙:保留其形,但每一个要素均用现代语汇重塑

 
△ 鹊尾式马头墙&坐斗式马头墙

丨斗 &冬瓜梁转译丨  

在对大木作主要构件的表现上,提取两种性格要点:形态走势与受力关系。我们将斗   层轮廓线与书法的“一”结合,表现斗   层的连续感,在对徽派建筑标志性构件冬瓜梁的表现上,用上下线条表现富有弹性的受力关系,在底部用不锈钢雕刻纹样表现传统繁复的木雕。

 
△ 木构大木作的转译:强调整体形态,受力特点,以及重点特色

 
△ 斗栱层与冬瓜梁——提取大木作主要构件的性格特征

工艺控制


仿石涂料  

为了使白墙富有一定肌理感,大部分白墙采用仿石涂料为表面处理方式,为了实现较真实的石材质感,将表面涂料做加厚处理,并用塑料条预留分缝,最终实现5mm宽,8mm深的立体分缝,很好地模拟了密拼石材的肌理质感。

 
△ 分缝加深处理的仿石涂料,呈现有立体感的表面肌理

不锈钢  

为了强化近人尺度的质感,我们用不锈钢作为主要外立面材料,不锈钢较小的R角可以实现非常细腻的建筑细节。我们在建筑局部用双层不锈钢来实现暗纹的效果,用更现代内敛的手法来表现传统的大面积雕饰。

 
△ 不锈钢材料本身的易加工属性和表面肌理实现细腻的建筑细节

 
△ 不锈钢材料本身的易加工属性和表面肌理实现细腻的建筑细节

结语

在当下国潮越来越流行的风气下,被叫了很多年的“新中式建筑”要如何表现“新”和“中式”?是固守传统还是激进的抽象变形?借南宁建发养云项目,我们在如何表现传统的空间感,以及如何表现传统建筑的风貌上做了一定尝试,希望可以对新中式的探索贡献一些想法,并唤起南宁的徽州文化精神风骨。

 
△ 三进水院——可望可行的画意

青山云外深,
白屋烟中出。
双溪左右环,
群木高下密。
曲径如弯弓,
连墙若比栉。
自入桃园来,
墟落此第一。
——清 ·曹文埴《咏西递》

项目档案
开发企业   南宁建发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