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文化综合体:对话山水的市民空间
表情包大户
2024年06月04日 09:19:47
只看楼主

        场地:城市与山水的交界



       

场地:城市与山水的交界

建德,古为百越地,境内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群山层峦叠翠。新安江穿流其间,水色佳美。作为一座典型的山水市镇,素有“锦峰秀岭、山水之乡”之称。

建德市文化综合体是goa大象设计新近落成的公共文化建筑。 场地位于建德市老城区核心地段,占据城市轴线与新安江的交点,是桥东江滨景观公园的重要文化地标,向北衔接新开发的城市商务中心,向南滨临新安江并远眺对岸起伏的群山。                                  

   
   

场地极为狭长。 东西长约600m,南北进深在60m至140m之间,所滨临的新安江水面宽约280m。作为一座市级文化综合体,建筑将容纳图书馆、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四个市民空间,地上建筑面积约31900㎡。

大体量的建筑落入窄长基地中,将成为山水画卷中的重要人造物。 场地本身具有张力,一面是优越的景观资源,一面是充满限制的地形条件。 如何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避免对滨江环境造成拥塞;如何在提供通透空间的同时建立具有整体性的形象,是设计的关键问题。





       

悬浮:释放底层

江面的“雾气”是入题的线索。 受新安江上游水库影响,建德流域的新安江水从大坝底部70米深处流出,水温常年恒定在12-17℃,夏日水凉、冬天水暖,江面在非晨间时段也能形成“白沙奇雾”的景观。大雾之下,周边的山峦轮廓被抽象为曲线线条,若隐若现。

“在设计之初,我们特意去场地体验了一次大雾,雾中山水的奇妙感受令人印象深刻。” 受此启发,建筑师把“悬浮”“轻盈”作为核心意象,回应缥缈的山水意境。

   

△ 白沙奇雾 ?goa大象设计

   

△ 最初草图 ?goa大象设计

方案将主要场馆功能抬高至二、三层,底层空间被最大程度释放出来,与城市街道、滨水景观带完全联通。 建筑成为一条约600m长的蜿蜒曲线,水平地漂浮于场地之上,与山水的曲线相呼应。

4座场馆的功能被置于大小不一的四个椭圆形体量中,隐藏于连续的悬浮屋顶之下。所有细节退隐之后,建筑与山水的对话关系愈发清晰。

   
   

△ 雾气中的建筑 ?goa大象设计

场馆主要入口皆设于一层,二层的檐下空间是10m见宽的连续的公共活动平台。"飘带”状的“屋顶”总高约4m,在边缘呈三角形出挑,它并非巨大的装饰构件,而是具有容积的单层空间,容纳博物馆特殊展厅、办公室等。

建筑面向城市的北立面化整为零、营造亲人的尺度,与朝江界面大开大合的处理方式构成对比。结合场馆运营策略,沿街首层被设定为商业店铺,规避大型场馆与城市之间的界面断裂问题。

   

△ 典型剖面 ?goa大象设计

   
     
     





       

庇护:属于市民的屋檐

夏日傍晚沿江散步、享受清凉水汽是建德市民的日常乐趣之一。在设计过程中,尊重、延续、进而延展既有的滨水公共生活,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理念。 “城市级的文化场馆是城市的标志物,更是重要的市民活动空间” ——相比于塑造一座完型的雕塑,建筑师的意图是塑造一个活动的容器。

   
   

悬浮的屋顶如同一片“庇护”的“羽翼” ,在景观绝佳的滨江地带为市民提供风雨无阻的开放空间。屋檐庇荫地面的广场、二层的公共平台,吸引人们进入场地、在建筑的四处停留。大大小小的广场位于建筑建筑曲线内凹处,喇叭状的平面显现出迎纳的姿态。

   

△ 山水取景框 ?goa大象设计

建筑的标志性来自于“空间”而非“实体”。 中段城市轴线与滨江水秀广场的交点处,建筑师塑造了一个跨度达40m的抽象的“景框”。四根14m高的钢柱排成两排,柱径被压缩到尽可能细,以形成面向城市和山水的最大敞开面。超尺度的戏剧性效果将体验者迅速拉入建德独有的山水情境之中。





       

观览:多标高山水体验

建筑及其周边规划了大量的室外、半室外公共空间,供人们体验风景。为塑造丰富、多元的风景体验,建筑师运用“景观建筑一体化”的思维方式,在场地上建立起多标高的山水观览路径。

   

濒临江面的场地上顺应建筑曲线,设有三重跌落式的水面景观,将不宽的江面予以延伸;建筑二层平台作为底层的延伸,是 一个城市级的观景平台,供人们在游走和小坐之间俯瞰和远眺江景;建筑屋顶可上人。依托于建筑的曲折,各标高观江视点给人以步移景异的观览效果。

   
   

△ 城市级公共平台 ?goa大象设计

4座场馆之中,功能空间围绕中央的梭形中庭布置。主要功能空间如图书馆阅览大厅、妇幼中心主要教室皆朝向江面。公共图书馆阅览大厅为阅读者提供了“山水伴读”的特别体验。

   





       

细部:“第六立面”

当人们游走于建筑周边,建筑如同一根“飘带”伴随人们运动的过程在树梢盘旋、转折。 底面的吊顶面自然成为人们感受建筑的一个显著界面,被建筑师称为“第六立面”。

吊顶材料采用带有一定反光度的中灰色金属铝板,使得屋面更显轻盈。吊顶的边缘增加了一个层次的收边,既消解了结构梁高,使得出挑更薄;又满足了泛光灯带的隐匿需求。

   
   
   

建筑师以中灰色调材质统领建筑。基座的灰色石材与上部的铝板及玻璃组合之后,建筑呈现出轻与重的对比感。材质肌理的多样运用使得各个界面获得不同的表情。

     
     





       

回访:使用者之声

场馆开放以来,凭借开放的空间、舒适的景观尺度,建筑受到当地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欢迎与喜爱。散步、跑步、轮滑、广场舞、休憩、阅读——建筑及其室外公共空间引发了此地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变。

   
   

而作为山水市镇重要景观节点上的文化地标,建筑以柔和而轻盈的姿态构建了城市与山水之间的“新”对话。文化综合体与代表建德历史的“建德之根”构筑物、两侧的既有桥梁一起,日夜共同凝望着流水与雾气、人群与城市。

   
         





       

技术图纸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