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Link人行桥
蘇瑾熙
蘇瑾熙 Lv.2
2024年05月30日 23:18:26
来自于桥梁工程
只看楼主





荣誉奖特别用途组获奖项目

都柏林Link人行桥

都柏林,俄亥俄州


   


桥梁数据:

横跨:Scioto河

跨度:4个65ft.(19.81m)长的引桥跨,500ft.(152.4m)长的悬索桥跨

总结构长度:760ft.(231.65m)

平均结构宽度:14ft.(4.27m)

单位面积用钢量:0.04t/ft.2(0.43t/㎡)

总用钢量:412t

大约总造价:2,300万美元

涂层/防护:有机富锌底漆、环氧中间漆、面漆

   

早在2007年,都柏林市就构想了一座为社区的行人和骑行者服务的桥梁。那年,市议会通过了一项社区计划,该计划首次描绘了一条连接Scioto河东西两侧的人行横道,该河从北向南贯穿城市。

都柏林市的目标是建立一条横跨Scioto河的标志性桥梁,该桥梁将东侧将来的Riverside Crossing公园与西侧的都柏林市中心的商业、住宅和零售设施连接起来。将来的滨江公园横跨河两岸,并具有基础设施和开放空间,旨在支持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共广场、户外滑冰、攀岩、河道和自然路径,所有的这些设施都可供公众享用。经过10多年的规划和工作,这座城市终于实现了其目标,即为居民和游客带来一座标志性的人行天桥,现在称为都柏林Link人行桥。

最近开通的Scioto河上的人行天桥是760ft.(231.65m)长的结构,穿过混凝土的桥塔,像针眼,遵循S形曲线。林同炎国际顾问公司的任务是设计最复杂的塔形建筑。这座城市的塔架一晚上被点亮为红色,这是一种美学特征,通过先进的LED照明设备可以在夜间用各种颜色照亮这座桥梁。

都柏林Link人行桥展示了一个标志性的造型,同时也给经过这座位于Scioto河的河岸走廊之上的人行桥的行人和骑行者带来一种失重的感觉。

除了将俄亥俄州都柏林市东侧和西侧区域连通起来之外,这座人行桥也是凭其自身实力获得关注的一个目的地所在。其正统、规范的美学造型以及结构方案是被同时提出的,打造了一个清晰的愿景,最终打造出来的是一个蜿蜒曲折、结构独特的悬索桥,将分布在桥梁两侧的一个新公共图书馆、一个充满动感的河畔公园以及多个新娱乐、零售、办公项目连通起来,这些都为都柏林市增添了文化和经济上的附加值。

这座人行桥作为都柏林市雄心勃勃的都市更新计划的结构创新所在地,也是世界上最长的S形单边曲线悬索桥。Scioto河将城市一分为二,形成了都柏林市从东部到西部的一个错位。桥梁公园大道和西北大街之间的偏移变成了桥梁S形造型的原动力。这种S形造型的桥梁也有其历史先例,在19世纪早期国道的建造过程中曾高效地跨越俄亥俄州的东部溪流。

这种雕塑般的造型植根于应力成型的操作和优化,桥梁支承在一个具有表现力的中央“针眼状”的桥塔上,整个桥面从“针眼”内穿过,体现了该桥介于具有历史意义的市中心和新开发的东岸综合区之间的门户的理念。中央桥塔和顶部主索是对齐的,向下扭转到“针眼”(和钢桥的桥面正好垂直)处,并继续向下扭转,从而在汛期时将水流带来的拖曳和冲刷效应降至最低。

三角形的钢箱梁也沿着整个主跨发生着形变,单边斜拉索接合点也不断变换,从而将斜拉索作用线和横截面的剪力中心对齐。这种做法将钢箱梁的扭转效应降至最低。任何偶然发生的扭转作用都会通过平衡横跨中央桥塔支座的S形曲线的两侧得到消解。

因为桥面的轻质和细柔,对其进行水平方向振动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采用了在桥梁过渡区设置调谐质量阻尼器TMD以及在主索终端设置摆式调谐阻尼器的组合方案,这种阻尼器布置方式可以为桥梁结构提供最大的阻尼。在风洞试验中,横桥向的漩涡脱落也是一个潜在的问题。附加一个倒置的叶片有助于稳定桥梁,免于其产生风致振动,也提供了一个自然位置来布置桥面的灯光,从而将桥面下方同时照亮。

中央桥塔的复杂性及其满足美学特性和结构性能时所需的精度,都给桥梁的建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数百个精确加工的数控形式镶嵌件都是通过数字化模型以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外部形态来建立和安装的。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团队利用数字化模型来精确地布置中央桥塔的每根钢筋并加速混凝土浇筑过程。

作为质量控制计划的一部分,承包商也建立了独立模型,可以和设计团队的模型直接进行对比。除了集成建模外,还要在预制钢箱梁截面的组装、引桥跨和中央桥塔的现场作业、穿过桥梁三角形截面的电气以及通信线路的路线安排之间进行大量的工序协调。

完全锁定的主索以及变换的斜拉索锚固点也要求对这座标志性的桥梁的安装和精加工达到一个非凡的精度水平。都柏林Link人行桥的设计就是要成为一个地标,从最初的竞赛方案到最终的完工建成,桥梁的每个角度都被构思成雕塑般的造型,这样一个优雅高效的结构为游客及当地的居民带来了惊喜的、激动人心的体验。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