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端午人家”乡村安置聚落——400户农村家庭的拆迁与安置
月球接班人
2024年05月26日 23:13:14
只看楼主

汨罗“端午人家”乡村安置聚落 这是一个乡村回迁安置房工程,涉及当地6个村,近400户农村家庭的拆迁与安置。 ▲鸟瞰:聚落的黏连状态 ? 赵奕龙 ▲鸟瞰:整体聚落 ? 造作建筑 ▲鸟瞰:临水区域 ? 赵奕龙



汨罗“端午人家”乡村安置聚落


这是一个乡村回迁安置房工程,涉及当地6个村,近400户农村家庭的拆迁与安置。

▲鸟瞰:聚落的黏连状态 ? 赵奕龙
▲鸟瞰:整体聚落 ? 造作建筑
▲鸟瞰:临水区域 ? 赵奕龙
▲水边:隔岸观村 ? 赵奕龙

项目于2021年完成第一期建设,随着村民陆续迁入,并在自家开出了超市、餐馆、各类店铺等五花八门的微型乡村商业,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社区氛围。

▲鸟瞰:已有烟火气的聚落 ? 造作建筑
▲民居:村民入住后的街区氛围 ? 赵奕龙
▲居民形成的归属感 ? 赵奕龙
▲建筑形成远近层次 ? 赵奕龙


No.1  

共同生活的今昔


汨罗当地的大部分村落现状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小簇散落,清冷无序。坡地林间的几栋房子组成微型聚落,布局松散,建筑也充满了低质量的拼凑感。

我们尊重这种强调隐私与独立的乡村个体生活,但也想在新的聚落中尝试重塑有规模、有社交互动的群体生活模式,让乡村的烟火气得以回归。

▲民居:院落及人行区域 ? 赵奕龙
▲大屋:屋顶的连接 ? 赵奕龙
▲水边:广场与广场舞时间 ? 赵奕龙
▲宅间小径 ? 赵奕龙
▲槽口檐廊 ? 赵奕龙


之所以是“重塑”,因为这种生活模式在湘北地区早已形成。它实现于一种已被业界前辈定义过的建筑类型:湘北大屋。

▲大屋原型调研:岳阳张谷英村鸟瞰 ? 造作建筑


No.2  

湘北大屋的重构


这原本是一种家族式建筑群,建筑之间有明显的轴线关系,在每条轴线上通过天井的串联,形成“丰”字形空间递进。但无论建筑群如何扩张,屋顶始终紧密连成一片。因此整个大屋呈现“下分上合,多进多排”的特点。

▲大屋拆解过程 ? 造作建筑

通过 “轴线——图底——分户——去礼制——归类”的分层解读,我们从“大屋”中拆解出6种建筑单体基本类型,再通过变形、筛选、组合,将其拼合成不同规模的大屋聚落,每一组大屋外围包裹机动车道,内部形成宅间人行小径。

▲类型演化 ? 造作建筑
▲建筑类型一 ? 造作建筑
▲建筑类型二 ? 造作建筑


No.3  

屋顶连接的意图


大屋的“下分”,解决了不同家庭的独立居住需求。而“上合”才是探讨群体生活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以“屋顶有连接的可能性”为依据,对所有类型进行重新编辑排布。

▲大屋面概念手稿 ? 造作建筑
▲湘北大屋爆炸图 ? 造作建筑
▲民居:典型立面 ? 赵奕龙
▲鸟瞰:大屋屋顶 ? 赵奕龙
▲大屋:随地形起伏的院落 ? 赵奕龙
▲屋檐下的宅间对话 ? 赵奕龙
▲下分上合的大屋组团 ? 赵  
▲由屋顶连接围合成的开放式院落 ? 赵奕龙
▲鸟瞰-屋顶局部 ? 赵奕龙
 
▲鸟瞰:大屋屋顶俯视 ? 赵奕龙


然后运用钢木结构的屋顶衍生段,在尽量不遮挡阳光的情况下,于宅间营造并突出这种连接。最终我们获得一种可拆可合的全新建筑组团,通过共享屋檐,试图从物理层面拉进邻里关系,再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社区氛围。

▲水边:屋顶连接产生的檐下空间 ? 赵奕龙
▲檐下空间形成标志性场所 ? 赵奕龙
▲临水大屋 ? 赵奕龙
▲临水界面 ? 赵奕龙
▲鸟瞰:大屋屋顶 ? 赵奕龙


No.4

尾声:鱼熊兼得的快乐


作品拍摄期间遇到一位正在和邻居火热聊天的爷爷,他对我说这个房子很好。我问哪里好。他说:“一栋栋房子都是分开的,很好!”

看得出他很喜欢独立的居住方式,也很享受这种高密度群落带来的邻里氛围。

▲鸟瞰:生活区夜景 ? 赵奕龙
▲民居:聚落夜景? 赵奕龙
▲聚落已形成生活氛围 ? 赵奕龙
▲聚落整体平面 ? 造作建筑

项目图纸和模型  

▲湘北大屋渲染白模 ? 造作建筑
▲总平面图 ? 造作建筑
▲场地大剖面图 ? 造作建筑
▲八拼一层平面图 ? 造作建筑
▲八拼屋顶平面图 ? 造作建筑
▲八拼立面图一 ? 造作建筑
▲八拼立面图二 ? 造作建筑
▲八拼剖面图 ? 造作建筑
▲四拼一层平面图 ? 造作建筑
▲四拼屋顶平面图 ? 造作建筑
▲四拼立面图一 ? 造作建筑
▲四拼立面图二 ? 造作建筑
▲四拼剖面图 ? 造作建筑
▲墙身大样 ? 造作建筑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