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同意!大批项目来了!又增两省份文件
旺德府y18
2024年05月24日 10:28:18
来自于时事快讯
只看楼主

日前,各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又有   新动态   !

日前,各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又有   新动态  

           
黑龙江省                   5月17日 正式印发《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全文。                
             
5月7日 河北省 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接连批复辽宁、江苏、广东、山东、福建、湖南、安徽、江西、河北、山西、吉林、宁夏、海南、浙江、广西、内蒙古、贵州、青海、黑龙江、四川、云南、甘肃、陕西、重庆、河南、西藏等 26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规划》是对各省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        
此前, 已有9省正式印发《规划》:            
  1. 《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2.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3. 《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4. 《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5. 《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6. 《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7. 《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8.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9.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至此, 已有11省正式印文

      黑龙江

      《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4年1月9日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2024年5月17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黑政发〔2024〕10号 )。

      规划范围为黑龙江省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以及黑龙江省代管区域。规划基期为2020年,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目标年2025年,规划目标年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黑龙江省未来建设方向

      统筹交通设施建设空间配置
      构建内外连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对接国家综合交通骨干网布局, 推进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网建设 打造“五纵两横一边”的综合运输通道 ,形成多向立体、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以通道集约、线路共享为原则,推进综合运输通道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规划建设,保障“五纵两横一边”通道建设空间。

      构筑多层次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体系。      

      建设以哈尔滨国际性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为核心 ,以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地区性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为辅助的多层次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城市。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开放共享原则,做好枢纽发展空间预留、用地功能管控、开发时序协调,推动枢纽业态与经济开发、城市建设融合发展。

      保障铁路建设用地。      

      保障高速铁路网建设, 打造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一小时、两小时交通圈 贯通东部出省高速通道 ,为实现“黑龙江省一张网,融入全国网”提供用地空间。保证普速铁路网优化用地需求, 强化对既有铁路升级改造,加强支线铁路建设,扩大覆盖范围 推进铁路枢纽及配套设施建设 ,增强点线协调能力。

      保障公路建设用地。      

      以“强核心、优网络、畅通道”为重点, 完善高速公路网,推进地级市之间高速公路全连通 分阶段推进通县高速公路建设 提高县城通高速比例 整体提升普通国省道技术等级,畅通国道主通道 ,提升城镇交通过境能力,加强 交通枢纽、旅游景区、产业集聚区等关键性节点连接 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和连通工程 加大边防公路建设力度 ,打通“最后一公里”。

      保障航空设施建设用地。      

      打造 “国际枢纽主导、区域干线支撑、支线机场协同、通用机场联动”的 四层机场体系 。全面提升 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 的核心带动作用,提前谋划拓展建设空间。到2035年,基本形成层级清晰、功能完备、运行协同的机场布局体系。

      保障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支持 松花江、黑龙江高等级航道、内河主要港口 等重点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为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提供空间保障。科学统筹 松花江梯级开发、高等级航道和港口重点水运基础设施 建设 空间。

      推进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廊道枢纽共享共建      

      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通道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机衔接,节约集约利用线位、岸线、桥位等资源,促进通道向立体发展,推动铁路、公路等线位统筹和空间整合

      推动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内各种运输方式紧凑布局、设施整合、功能融合 ,预留控制换乘、换装空间,复合利用空间资源。在不改变高速公路土地性质的情况下,鼓励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依托服务区等发展物流仓储、交旅融合等与交通运输业相关的功能业务。

      保障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空间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水网布局。      

      构建以 水库、闸坝 等工程为节点 ,以 供水工程(引调水)、堤防建设 等工程为线,以 蓄滞洪区、灌区建设 工程为面的区域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

      保障水资源供给骨干工程建设。      

      强化供水保障能力,推进 水资源供给骨干工程 建设 。优先保障 大型引调水工程、大中型水库和大型灌区 建设空间 ,为国家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支持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支持构建蓄泄兼筹、堤库泡结合、点线面联防、干支流协调、防管控保障的 防洪除涝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保障 嫩江、松花江 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工程 尼尔基水库、胖头泡蓄滞洪区 等节 点工程建设用地 。支持 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涝区治理 工程建设


      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兴凯湖 主要水源 以多条输配水通道为水脉 ,形成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控。 开展 黑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规范化建设 ,推动水源地保护区优化调整,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安全。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

      科学布局能源资源空间
      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资源体系。      

      根据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有序有效开发能源资源,推动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能源供给方式,构建绿色、友好、智慧、创新现代能源生态圈。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和一体化开发利用,提升能源全产业链水平,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 打造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 等非化石能源产业集群

      保障清洁集约的非化石能源建设空间。      

      有序推动风光资源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 科学布局 生物质热电联产、燃气调峰电站,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等蓄能设施。推广地热能、太阳能等非电利用方式,积极稳妥推广核能供暖示范,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开展绿色氢能利用。

      保障主要能源开发、利用和储备空间。      

      加强国家级重点勘查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形成一批新的资源接续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电力保障能力。 保障页岩油等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项目用地 ,加快新区块勘探开发,进一步完善天然气网络布局。 科学布局油气资源储备项目建设空间

      优化可靠安全的电网布局。      

      依托 省内“东电西送”、省外“北电南送” 的电力格局,合理布局各级电网建设, 完善500千伏骨干网,强化220千伏电网结构

      各市国土空间规划应明确城市配电网建设重点 ,预留 非化石能源、分布式电源 等多元电力设施建设空间 ,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形成灵活、可靠、绿色的现代配电网络。 重点保障在电源输送、供电能力、网架结构、电铁供电等领域的项目用地安排 ,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提升电力普遍服务水平。

      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构筑立体化开放体系,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加强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紧密联系,聚焦开放协作平台,提升哈长合作水平,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推动龙粤合作进入新阶段 高标准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保障口岸集群发展空间。      

      保障口岸集疏运体系建设空间, 支持中部、北部、东北部、东部四大口岸集群发展 。加快推动 航空口岸建设复合枢纽 ,实现航空、高铁组合,推动航空、铁路、公路、信息四港联动,发展枢纽经济, 建设临空经济区 ;支持铁路、公路、水运口岸联动,形成集群化、专业化口岸发展合力。

      保障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空间。 支持“新平台工程”实施 ,保障各类对外开放合作平台空间。

      支持跨境产业聚集基地建设。 优化跨境产业布局,保障境内外联动、上下游衔接的 跨境产业合作基地建设

      加强省际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加快哈长城市群联动发展。      

      支持构建高效畅通交通网络, 构建“两横五纵”交通骨干通道网 ,提升主要城市通勤化水平。联动实施黑土地、湿地植被和森林保护修复, 构建北方骨干水网 ,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 建好东北虎豹公园 。提升发展能级,保障 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建设空间

      加强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协同保护。      

      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共同开展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保护与修复,加强嫩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联动机制建设。 加快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共同打造绥满通道 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为骨干的快速化、大容量综合运输通道 。加强旅游、矿产等特色产业合作。

      保障龙粤对口合作空间。      

      保障全面深化龙粤、哈深对口合作空间 ,加强农业、科技、产业、旅游等领域互利合作, 推进园区共建 。深入推进黑龙江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和交流合作,保障承接产业转移所需空间。

       推进省域重点地区协调发展
      统筹省内区域差异化发展。      

      发挥省内各区域比较优势,增强不同地区在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边疆安全等功能,明确主体功能定位和管控导向,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路子。

      推动哈尔滨都市圈协同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都市圈的立体交通设施系统, 完善2小时交通圈 ,深化都市圈区域产业协同集聚, 形成2小时经济圈 ;推进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构建2小时商旅圈;统筹好都市圈“三生”空间的融合互促发展关系,实现区域内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动态调节匹配,促进区域空间优化和协同发展,共同打造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源。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把“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实施严格管控,夯实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落实国家下达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将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到2035年 ,黑龙江省划定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4993.00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20327.00万亩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极脆弱区域,以及目前基本没有人类活动,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 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生态空间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到2035年 ,黑龙江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13万平方公里。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在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避让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域,结合人口变化趋势和存量建设用地状况,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管控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引导形成集约紧凑的城镇空间格局。落实国家要求, 黑龙江省城镇开发边界按不超过2020年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的1.3倍控制

      划定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核心区和接续区,确定能源资源生产、运输、战略储备空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落实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管控要求,严格保护和管控历史文化遗存本体及其相关的空间环境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实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两横三纵”城镇化等战略格局部署,遵循省域自然地理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优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科学开展生态屏障构筑与生态廊道建设,合理聚焦都市圈发展, 形成“三山四水两平原”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一圈一团七轴带”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统筹实施黑土耕地“三位一体”保护
      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禁止闲置、荒芜、破坏永久基本农田行为,经依法批准确需占用的,应先补划后占用 。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土地整治增加的优质耕地应当优先补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地区,不得规划新建可能造成污染的建设项目

      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 ,要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要求, 在储备区内选择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地块进行补划

      县域统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因地制宜优化乡村空间。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乡村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统筹城镇和乡村发展,强化县域统筹,推动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层级分明、功能有效衔接的结构布局,促进县乡联动、产镇融合、产村一体

      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空间。      

      统筹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引导农产品深加工、商贸流通、物流仓储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物流节点等集聚 ,加强 城郊大仓基地 等设施布局建设 。保障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

      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空间。      

      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 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支持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建设,合理保障 乡村卫生和养老服务设施 布局的空间需求。

      保障城乡融合发展用地。      

      以市县域为整体,统筹布局 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广播电视、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 等城乡基础设施 ,推动向具备条件的城市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

      黑龙江原文如下: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24年5月15日

      (此文有删减)

      点击下载查看全文:  《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doc   

      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共49页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河北

      《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3年12月13日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2024年5月7日 ,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冀政字〔2024〕33号 )。

      规划范围包括河北省陆域国土和管辖海域。 规划期限为 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河北省未来建设方向

      优化交通体系和物流网络布局

      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要求, 加快构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等为主体的快速网 , 完善以普通铁路、普通国省道、港口航道等为主体的干线网 , 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智能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 成交通强省 物流强省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畅通“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 ,保障沿海、京沪、承唐津沧、京九、京港澳、沿太行山等六条贯通南北综合通道, 推进秦承张、秦唐京张、津雄保忻、青银、邢临-邢汾、邯济-邯长等六条东出西联综合通道建设,推动首都环线通道建设 。强化首都都市圈、石家庄 都市圈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 打造1小时交通通勤圈 ,统筹布局枢纽场站与城市重要功能区。

      构建多层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推动石家庄、雄安新区融入京津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打造石家庄、雄安、唐山-秦皇岛、邯郸 5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建设张家口、承德、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 7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推进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廊道和枢纽共建共享 ,节约集约利用线位、岸线、桥位等资源,促进通道向立体发展,推进铁路、公路等线位统筹和空间整合。推动枢纽地区各种运输方式紧凑布局、设施整合、功能融合,预留控制换乘、换装空间,复合利用空间资源。拓展综合交通枢纽、公路服务的休闲体育、文化旅游、商贸等综合服务功能。

      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

      构建覆盖广泛、结构合理、便捷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铁路网络,提升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联通效率。完善高铁网络,强化与中原、山东半岛、辽中南、山西中部、呼包鄂榆等城市群的便捷连通。 加密城际铁路网,统筹布局枢纽场站与城市重要功能区,提升城市间、重要功能区间联结效率 。提升普速铁路运能,疏解首都货运交通压力,完善港口集疏运铁路,推进“最后一公里”铁路专用线建设,重点推进京唐港等重要港区进港铁路建设,实现铁路装卸线与码头堆场无缝衔接、能力匹配,建设轨道货运京津冀。支持具备条件的设区市启动市域(郊) 铁路规划建设 , 推进轨道站点周边地区一体化开发 , 研究推 进京津市域 (郊)铁路向河北延伸

      打造现代化公路交通体系

      进一步完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 ,提升公路通行能力, 建成广泛畅通的公路网络 。贯通国家高速公路通道, 强化与京津及周边省高速公路对接 ,完善省内互联互通高速网络,加快繁忙路段扩能改造。 完善国省干线公路网络,提升城镇密集地区交通承载能力,完善市县域公路网络 ,加快低等级路段提质升级,优化绕城通道布局,强化干线公路对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道路提级改造,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和过窄农村公路拓宽改造。推动实现乡镇通三级 建制村通等级路 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 (组)硬化路

      与京津共建世界级机场群

      积极推进三地机场协同发展, 完善“一枢多支”的河北运输机场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功能完善、安全稳定、高效协同的航空运输保障体系。围绕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建设区域航空枢纽,研究推动机场改扩建,完善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便捷高效、服务优质的机场集疏运体系;建成通航邢台军民合用机场,实施承德、秦皇岛、唐山、邯郸等机场改扩建,谋划建设沧州、衡水、保定、康保、丰宁等机场。完善通用航空机场布 , 建立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通用机场网络体系

      优化物流空间布局

      加快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对物流空间布局优化的支撑作用 , 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构建“一环、两集群、六通道、多节点”物流格局

      优化环首都高效物流圈,壮大沿海港口物流群和冀中南城市物流群,畅通秦承、京唐、石黄、沿海、京广、京九等六大物流通道。围绕产业空间布局,推进唐山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航空物流枢纽,廊坊、石家 庄、保定国家快递枢纽,保定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石家 庄国际陆港建设 推动综合交通枢纽与产业空间耦合布局 , 提高多式联运发展水平 加强邮政快递枢纽和国省干 线公路 沿线货车停车场建设用地保障

      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立足流域整体特征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要求,加强跨区域河流水系治理保护和骨干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 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保障水利基础设施示范性工程建设

      重点推进防洪工程建设 ,研究论证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 实施大运河、永定河、潮白河等综合治理工程,开展大清河、滦河、滏阳河、 桑干河等重点支流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谋划骨干河道水系连通以及重点连通工程。

      分区域统筹流域综合治理与骨干工程建设

      按照冀中南、冀西北、冀东北分区 统筹河北水网、防洪安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 加快冀中南供水网络工程建设,形成“东西互补、南北互济、多源联调、丰枯调剂”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构建完善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水安全网络。 加快冀西北供水网络工程建设 ,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完善滦河干流整治与防洪体系建设。加快冀东北供水网络工程建设,提高 面向首都的区域供水能力 , 提升主要河道防洪能力

      支撑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生产基地建设, 构建坚实可靠基础设施体系 ,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与清洁化水平,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建设清洁高效、多元支撑的新型能源 强省

      保障能源生产基地建设

      支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 依法有序推进张家口、承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唐山、沧州、秦皇岛海上风电,坝上高原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遍布城乡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生物天然气、生物质热电联产、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加强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支持规模化利用浅层地热能。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布局 加氢站、输氢管线,推进坝上、沿海地区氢能基地建设。科学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热电联产和支撑电源项目建设,保障电网运行安全。 保障区域煤炭储运中心、国家原油储备与京津冀成品油储备基地建设

      构建坚强可靠的基础设施网络

      全面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以特高压电网为支撑,形成清洁能源可大范围消纳、区外电力互济能力大幅提高的电网格局。 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外送输电工程 。优化500千伏骨干网架结构,大力提升京津冀地区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增强电力安全保障能力。 保障各级输变电基础设施建设 ,预留新增特高压输电通道的建设条件。 推进石油存储设施及配套管线建设。完 善区域天燃气管网布局,保障廊道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

      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区域重大战略 、 主体功能区战 略 、 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 ,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 开发适宜性为基础 ,优化细化主体功 能 区 划 分 ,  形 成 开 放 式 、 网络化 、 集约型 、 生态化的空间发展布局 ,  构建主体功 能明显 、 优势互补 、 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在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 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 ,   坚持正向约束与反向约束相结合 ,  以城镇开发建设现状为基础 ,  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 、 人口经济现状分布与增长趋势 、 城镇发展阶段和发展潜力 ,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总量  ,  引导形成集约紧凑有序的城镇空间格局 ,  优先保障国家和省级 、 市级政府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用地 ,   支持北京非首都功能疏 解重要承接平台建设  ,   引导城镇建设用地向都市圈、中心城市、省级以上 开 发 区 、 城 镇 发 展 轴 集 聚  ,  防止城镇无序蔓延 。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划定城镇集中建设区 、城镇弹性发展 区 、特别用途区。

      城镇集中建设区重点保障生产生活和安全空间需求 ,  城镇弹性发展区重点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 ,  特别用途区重点用于与城镇关联密切的生态涵养 、休闲游憩 、 防护隔离 、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功能 。 各市应严格按照  “三 区三线” 划定成果 ,  实施城镇开发边界管理  。城镇开发边界内 ,  各类建设活动严格实行用途管制 ,  按照规划用途依法办 理有关手续 。  严格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空间准入 ,   原则上不得进行城镇集中建设   ,   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  。城镇开发边界 一 经划定 ,  原则上不得调整 ,  因国家重大战略调整 、 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 行政区划调整等确需调整的 ,  按国土空间规划修改程序进行 。

      支持城市化地区集聚发展       

      落实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要 求 ,   与京津共建世界一流城市群  ,   加强首都都市圈 、 石家庄都市圈及新增长区域的空间资源统筹协调  ,   促进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布局  ,  将75个 县  (市 、 区)  划为城市化地区 。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 主体功能区战略 、 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 ,  立足河北自然地理格局和 城镇化特征 ,  统筹发展和安全 ,   构建  “两圈两翼七轴 、 一 屏 四带五区” 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

      两圈两翼七轴 。 发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 石家庄都市圈辐射引 领作用  ,  深入实施雄安新区 、张北地区 “两 翼 ”带 动 ,  强化京保石邯 、 承京廊雄衡 、 京廊津沧 、 沿海和张京唐 秦 、保雄津 、 石衡沧港  “七轴” 集聚发展 。

      一屏四带五区  。 提升燕山 - 太行山天然生态屏障功能  , 提高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带 、 渤海近岸海域生态保护带 、 环首都生态过渡带 、 大运河文化生态带  “四带” 生态安全防护能力 ,  夯实山前平原高产农业区 、 黑龙港生态节水农业区 、 燕山 - 太行山特色农产品区 、 坝上绿色生态农业区 、 沿海高效 渔业产业区“五区” 农业空间基底 。

      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 ,  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  “牛鼻子 ”,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 同发展 ,  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 区 、示范区 ,  共同构建世界一流城市群 。

      合理布局城乡空间       

      围绕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协调发展示范区 、 开放发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 ,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   构筑新时代宜 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 。统筹生 产 、生活 、 生态三大空间 ,  打造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 ,  形成“一主 、五辅 、 多节点”的新区城乡空间布局 。集中建设起步区, 率先开发启动区 ,  科学布局城市组团 ,  形成 “北城 、 中苑 、 南淀 ”的 总体空间格局 ;  集约发展雄县、容城 、安新县城及寨里 、 昝 岗等五个外围组团 ,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 ,  有序引导人口 、产业合理分布 ;  分类打造特色小城镇 ,  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推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自觉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  坚持“一 盘棋 ”谋划 ,  按照统 一 规划 、统 一 政策 、统 一标准 、统 一 管控的原则 ,  优化区域 空间结构 。 推进 “轨道上的京津冀” 建设 ,  构建一体化的道 路系统 ,  提升跨界道路通达水平 ,  完善与北京快速公交网络。 统筹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  推动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 源向北三县延伸 ,  缩小公共服务落差 。共同推进北运河 - 潮 白河中部地区大尺度生态绿洲和潮白河生态绿带建设 。

      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       

      围绕发展定位,完善功能布局, 强化国土空间保障,支撑临空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建设 。推动综合保税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建设, 加强与雄安新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 区、天津滨海新区等统筹布局、联动发展

      支撑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      

      依托省重点承接平台建设,畅通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构建跨界融合、共享共生产业圈。 继续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 。提升交通一体化水平,加强环首都市县与北京的联系 ,构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等多层次的现代轨道交通网络,完善京津冀一体化公路网络 ,推动京津冀机场、港口融合互补和错位发展。共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强化海河、滦河、永定河流域水环境联合治理和保护。促进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河北延伸 布局,推动公共服务互惠共享。

      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支持面向全球空间网络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拓展国际航线,打造四通八达的海运对外网络,提升国际航线网络通达性,推动形成开放合作新格局。建设国际贸易物流重要枢纽和高端开放平台,推进国家和省级外贸基地创新发展,建设唐山、石家庄和雄安新区跨境电商试验区, 推动石家庄、曹妃甸、廊坊、秦皇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5个综合保税区建设,支持雄安新区和黄骅港设立综合保税区,推动唐山港京唐港区、辛集、武安等保税物流 中心建设

      推进与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发展      

      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共同推进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原城市群建设。共建环渤海经济圈,加强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联动发展,强化环渤海港口群分工协作,共建东北亚出海口,完 环渤海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和集疏运体系,统筹临港产业布 局,推进渤海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治理。 对接中原城市群发展,支持邯郸建设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 ,推动邯郸、邢台与安阳、长治、聊城等城市区域交通互联、产业创新共建、生态环境共保、文化旅游共享。

      加强省际协调发展      

      与北京共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 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环京市县融入首都都市圈。 与天津加强海河流域综合治理和蓄滞洪区安全建设, 共建京津冀城市群“海上门户”。与山东协同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推动环渤海港口分工协作。与河南共建国家中部综合枢纽,共创太行国家魅力休闲区。与山西共筑太行山区域绿色屏障,协同推进白洋淀上游综合治理,开展能源战略合作。与内蒙古共建北方防沙带,联动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辽宁共同推进沿海经济带开 发开放,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环渤海旅游圈。

      促进四大功能区协调联动      

      环京津核心功能区重点推进 雄保廊与北京一体化发展,保障雄安新区等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平台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沿海率先发展区打造环渤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优化环渤海港口功能分工和布局,完善集疏运体系,共同构建渤海近岸海域生态保护带。冀中南功能拓展区打造制造强省战略支撑区, 强化石家庄都市圈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推进产业与创新平台建设 ,统筹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冀西北生态涵养区打造生态引领示范区, 围绕首都“两区”建设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发展后奥运经济

      推进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      

      加强新区毗邻地区协调管控,共建绿色生态屏障,统筹入淀河流综合治理。 推动雄安新区与保定、廊坊一体化发展 ,强化与沧州、衡水等周边城市协调联动,统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产业布局、生态修复、服务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 衔接。 依托交通廊道建设,提升雄安新区对全省其他地区的辐射带动能 力,推动合作平台建设

      优化京畿要地城镇网络

      落实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转变城镇建设方式 ,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构建多中心、网络化、集约型、开 放式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 与京津共建世界一流城市群

      优化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顺应人口流动与城镇发展趋势,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梯次有序的城镇结构体系。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支持石家庄提升核心竞争力,唐山、保定、邯郸建设Ⅰ型大城市,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建设Ⅱ型大城市,支持定州、辛集、迁安、涿州、任丘、武安、霸州、高碑店、三河和其他有条件县(市)建设 中等城市, 有重点地推进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      

      完善石家庄省会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推进正定高质量发 展,打造滹沱河经济带,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保障重要产业平台空间供给。 强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区域连接能力,加快正定国际机场和石家庄国际陆港建设 。发挥省会在非首都功能承接中的关键作用,推进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等重大 产业承接平台建设。

      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      

      支持唐山打造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重点优化曹妃甸区港产城融合发展格局,优化临港产业空间布局,畅通陆海联动战略通道网络, 支持铁矿石、煤炭、原油、天然气储运基地建设和唐秦一体化发展 。支持邯郸建设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优化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 推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动邯邢一体化发展。支持保定建设京畿旅游休闲城市,推动与雄安新区、廊坊一体化发展,协同雄安新区培育高端功能。 支持张家口发展成为京冀晋蒙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大力推进首都“两区”建设, 打造世界级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支持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 支持沧州发展成为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重点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走廊建 设,优化环渤海现代产业基地空间布局

      共同推进高质量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      

      按照圈层布局思路,共同推进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建设。通勤圈重点推动环京市县与北京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要素互补、职住协同, 推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 ,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功能圈重点强化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平台与合作园区建设,推动京津雄功能互补、联动发展。产业圈 依托产业发展轴 , 加强要素集聚 , 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加强石家庄都市圈建设      

      构建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生态协同共保的现代化都市圈,发挥石家庄对冀中南地区引领带动作用。 建设便捷高效交通网络,强化石家庄交通枢纽功能,统筹推进交通体系建设 ,科学布局无缝衔接的换乘枢纽和站点,增强都市圈通勤便捷度;构建梯次配套产业创新格局,引导产业由都市圈中心至外围梯次布局,强化石家庄集聚高端创新服务功能,带动周边城市发展配套服务功能,与省会合作共建产业平台;打造便利共享的生活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保,统筹太行山生态修复,加强滹沱河等流域协同 治理

      培育发展新增长区域      

      支持雄保廊、唐秦、邯邢一体化发展 ,加强区域内 基础设施协同建设 ,产业分工协作,生态环境 联防联控联治,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培育形成新增长区域。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