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算不仅标志着一个工程合同的终结,更是对合同履行过程的全面审视,同时也是对整体成本管理体系,甚至项目管理和公司整体管理体系效能的考量。
工程结算不仅标志着一个工程合同的终结,更是对合同履行过程的全面审视,同时也是对整体成本管理体系,甚至项目管理和公司整体管理体系效能的考量。
但结算过程中的纷争频发、耗时漫长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似乎已成为行业的普遍困扰。这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由于施工图纸设计品质的不稳定、设计中的错误或遗漏,经常需要进行设计调整。加之现场工程师对成本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受到工程进度压力的影响,他们往往难以对多种变更方案进行细致的比较和筛选,导致即使是总价包干合同,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来审核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
在实际施工中,工程变更往往先行实施,而后才进行申报,有时甚至延迟到项目竣工结算时才补交相关资料。
此外,提交的变更手续或资料经常存在不完整的情况。
例如设计变更的内容与竣工图纸不匹配,或者工程联系单所附图纸信息不足以进行准确的工程量计量。
现场签证的指令常常模糊不清,交叉工序的责任分工不明确。
在签证过程中,有时仅签署姓名而未给出明确意见,或者只记录了结果而忽略了施工过程的详细情况,甚至直接签署价格而无法核实具体的工程量,这些情况都给建设方的成本部门带来了审核上的困难。
当甲乙双方无法在短时间内就变更产生的费用达成一致意见时,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这些争议往往会被搁置,直到竣工结算时再进行集中处理。这种做法导致了大量变更费用的积压。
当隐蔽工程的记录资料不准确时,其影响远不止于增加审核难度。这种不准确性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如承包方的疏忽、故意虚报或现场条件的迅速变化。
无论原因如何,不准确的记录都可能导致竣工结算时的纠纷和误解。特别是在隐蔽工程已经完成、无法直接观察和验证的情况下,准确的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包方现场人员的核查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他们应该是确保记录准确性的第一道防线。如果他们没有及时、详尽地核实承包方提供的资料,那么在后续的结算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争议。
而这些争议往往难以解决,因为原始的施工现场已经无法复查。
提高现场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加强资料核实的严格性,是减少这类问题的关键。
材料是工程项目的基础,其数量、规格和品牌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安全性。如果材料的进场记录不完整,那么在竣工结算时就会遇到很多麻烦。
不完整的记录使得复查材料的使用情况变得异常复杂。这可能导致材料的浪费、缺失或替换,进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成本。
不完整的记录也可能引发双方的经济纠纷。当发包方和承包方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存在分歧时,没有准确的记录作为依据,就很难达成共识。
工期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当工期相关资料记录不清晰时,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工期的延误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成本。当发生工期延误时,如果责任划分不明确,就会引发双方的经济纠纷。
特别是当需要支付工期违约金时,不明确的记录可能导致无法准确审定违约金的数额。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发包方和承包方需要在项目开始时就明确工期的要求和责任划分,并且制定详细的工期计划。
还需要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对工期资料的记录和核查力度,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和准确记录。
当发生工期延误时,双方应该依据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协商和处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若因工程变更导致工作量减少,而合同价格未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或者进度款的支付超出了合同约定的比例,都会使得最终的结算变得复杂和被动。
在预售、竣工备案、交房等关键节点,若承包方通过各种策略争取到额外的提前付款,那么在竣工结算阶段,剩余的款项可能会少于合同约定,这自然会降低承包方在结算核对过程中的配合意愿。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升全体员工的动态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管控不仅仅是成本人员的事情,它应该成为项目运营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通过跨部门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成本。
推行设计变更和签证变更的定期清理制度。
这意味着需要定期审查和处理所有的变更请求,以确保合同价格和实际工程量的一致性。同时,通过实施现场资料的标准化管理,可以明确变更和竣工结算的资料标准,从而提高结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工程款支付的管理也是关键。
在特殊付款或提前付款的情况下,成本控制人员应该进行详细的余款核算,并对付款风险进行预判,以便管理层做出明智的决策。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工程款支付,避免超额支付带来的结算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