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30亿!贾玲带动“全民减重”,来看看10座建筑书写“热辣滚烫”的“建筑减肥史”
马铃薯先生
2024年02月23日 10:58:41
只看楼主

  大年初一,贾玲带着她的第二部导演作品《热辣滚烫》杀入春节档,刚上映10天票房已经突破了30亿。     电影的火爆带来的,还有引爆社交媒体的“一年减肥100斤”的话题。     电影《热辣滚烫》海报(图源:豆瓣)


 
大年初一,贾玲带着她的第二部导演作品《热辣滚烫》杀入春节档,刚上映10天票房已经突破了30亿。  

 

电影的火爆带来的,还有引爆社交媒体的“一年减肥100斤”的话题。

 

 

电影《热辣滚烫》海报(图源:豆瓣)

 

很多小伙伴都被贾玲的超强毅力、自律感动,也准备展开减肥的计划。

 

其实,建筑也想成为一个 “时髦的瘦子”。

 

在百年建筑的发展史中,建筑风格由繁至简,人们的审美从传统的“厚重踏实型”建筑,转向了“简洁轻盈 ”建筑。

 

1996年,美国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轻质建构”(Light Construction)建筑展预言说:“现代建筑在经历了纪念性、粗野主义等过于沉重化的表现之后,轻质、飘逸与精致将成为下世纪建筑的要旨。”

 

进入新世纪之后,由于城市化进程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众多建筑师开始倡导运用环保材料,这促进了轻型建筑的发展,也让今天的建筑“越来越瘦”。

 

建筑如何减肥?我们今天就通过10座建筑来带你一探究竟。

 

 

01

建筑“瘦身”的开端

萨伏伊别墅

 

20世纪建筑巨匠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萨伏伊别墅,彻底颠覆了当时人们对于建筑的认识,柯布西耶提出五个建筑学新观点,即: 底层架空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及横向长窗

 

萨伏伊别墅外形简单,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的优点,打通建筑与外界的联系,赋予建筑自由,白色方盒里装载着柯布西耶对于现代建筑的所有构想,“轻型构造”得以实现。

 

 

萨伏伊别墅(图源:Archdaily)

 

细柱分散重力是打造轻型结构的关键,整座建筑镂空、轻盈又精巧,与注重凸显沉重感的粗野主义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建筑, 真正做到了“减重”

 

 

萨伏伊别墅(图源:Archdaily)

 

 

02

完美演绎“少即是多”的摩天大楼

西格拉姆大厦

 

现代主义建筑先驱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设计理念。

 

 

将“少即是多”发挥到极致的范斯沃斯住宅(图源:Archdaily)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西格拉姆大厦,总高达158米,由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联合设计,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

 

西格拉姆大厦以简化的结构体系,精简的结构构件,讲究的结构逻辑表现,完美演绎了“少即是多”的理念。

 

 

西格拉姆大厦(图源:Dezeen)

 

大厦的结构结合了钢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了慎重的推敲,西格拉姆大厦被誉为功能主义典范,是后来无数摩天大楼的范本。

 

 

西格拉姆大厦(图源:Archdaily)

 

 

03

“少费多用”的轻巧穹顶

蒙特利尔世博会美国馆

 

早在1922年,美国建筑师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就提出了“少费多用”的理念,他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概念,这些理论和概念展示了如何最巧妙地利用地球上现有的资源,整体性思维方式 独特 ,注重建筑的轻巧简洁,强调效率和可持续性,跨越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影响了后世众多建筑师。

 

 

富勒于1945年建造的可移动轻便住房戴梅森房屋(图源:纪录片《巴克敏斯特·富勒的世界》,1974年)

 

二战后,钢材产量逐渐提升,其在建筑行业应用也日益广泛。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富勒提出轻质圆形穹顶,用轻型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美国馆( 金属网状结构共同构成直径76米的圆球体 )的设计简洁新颖,没有任何多余材料,如同精致漂亮的水晶球,极大 拓展了人们对新结构的想象空间。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美国馆(图源:Archdaily)

 

富勒的穹顶结构,日后在现代建筑、航天和体育场馆中被广泛使用。

 

 

穹顶结构的亚马逊新总部(图源:Archdaily,摄影:Aaron Leitz)

 

 

04

轻型结构的先驱

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

 

作为轻型结构的先驱,建筑师弗雷·奥托一直领先于时代的脚步,寻找新方法, 用最少的材料和能源创造空间 ,在建筑可持续性的概念提出前,他早已将此应用到设计中。

 

奥托与建筑师罗夫·古特布罗德(Rolf Gutbrod)合作设计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首次将轻质建筑实验带入国际舞台。轻质建筑不需要厚重的基础,更节约材料也更轻盈。在环保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是一个大型的,悬挂在八个钢桅杆上 的钢网, 钢桅杆位于不规则的间隔内,由支撑索支撑,用轻质架构、环保与高强度的材料搭建起不规则的“大帐篷”, 既美观又便于安装拆卸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内部(图源:Archdaily)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内部(图源:Archdaily)

 

此后,“轻型结构”在现代建筑领域频繁出现,从选材到理念, “轻盈”成为新一代建筑师、工程师的追求。今天的不少大型场馆建筑,都采用了轻型结构、膜结构的建造方式。

 

 

Google Bay View园区,建筑全部采用轻型顶棚结构(图源:Archdaily)

 

 

05

你的建筑重几何?

大英博物馆大中庭

 

20世纪70年代末,诺曼·福斯特邀请富勒参观自己的得意之作——塞恩斯伯里艺术中心,富勒当场向他提问:“ 的建筑重几何,福斯特先生 How much does your building weigh, Mr. Foster?

 

 

塞恩斯伯里艺术中心(图源:Foster + Partners)

 

这句话引发了诺曼·福斯特的思索,2010年福斯特的设计生平被拍成纪录片,便以此问作为片名,可见这句话对他建筑设计的影响之深。

 

 

纪录片《你的建筑重几何,福斯特先生?》海报(图源:豆瓣)

 

自那之后,诺曼·福斯特便开始思索如何设计轻型建筑,他设计改造的大英博物馆中庭,原本是伦敦一个长期废弃的空间,福斯特通过轻质的玻璃穹顶, 将博物馆的内庭转换为新的城市空间,让厚重的古典建筑变“轻”

 

 

大英博物馆大中庭(图源:unsplash)

 

 

06

轻盈、消隐的“弱建筑”

仙台媒体中心

 

日本建筑的轻盈总是与空灵、清远、幽玄等禅宗意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少日本建筑师都钟情于轻盈建筑的实践,比如伊东丰雄的作品,追求如同没有重力一般的漂浮感。

 

仙台媒体中心是伊东丰雄的巅峰之作,巧妙运用玻璃元素打造轻型结构,他通过消除建筑的结构墙,并去除封闭空间的特定功能,尽最大努力突显建筑的漂浮、失重、轻盈感,直到达到“消隐化”,该建筑与让·努维尔设计的巴黎卡地亚基金会艺术中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仙台媒体中心(图源:Archdaily,摄影:Archienvironment)

 

 

巴黎卡地亚基金会艺术中心(图源:卡地亚官网)

    

仙台媒体中心整个约2万平方米体量的建筑,只有13根水草形态的“管状柱”支撑,截面面积自下而上逐渐缩小,在视觉效果上呈现出建筑上部越来越轻盈的态势。夜晚来临时,整座建筑晶莹剔透,仿佛“悬浮”在半空,轻盈感十足。

 

 

仙台媒体中心(图源: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

 

 

07

极简飘逸的“白色暧昧”

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伊东丰雄的学生妹岛和世则倡导“打破边界”, 通过增强内外联系打造轻型结构

 

SANAA(由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共同设立)设计的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由七个规整的白色盒子错层叠加而成,以建构轻盈的结构弱化高层建筑带来的压迫感,从而实现轻质化的设计效果,达到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的目的。

 

 

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图源:Archdaily,摄影:Laurian Ghinitoiu)

 

建筑的立面只采用玻璃和氧化铝网状层的表皮,整个建筑看起来没有一丝多余的构件,十分简洁,像是披上了一层柔和轻盈的外衣。

 

 

   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图源:Archdaily,摄影:Laurian Ghinitoiu)

 

 

08

“轻”的建筑,对自然没有伤害

童趣园

 

香港中文大学朱竞翔教授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对自然有很大的伤害,它把一代又一代人锁在土地上面。 “轻建筑”体系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既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能把对自然的伤害降到最低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朱竞翔的第一座轻型建筑在四川省剑阁县下寺新芽小学落成。

 

 

下寺新芽小学(图源:香港中文大学朱竞翔教授工作室)

 

2016年,朱竞翔把用轻钢复合建造系统搭建的“童趣园”带到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如同游乐场一般的凹凸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育环境,让远离城市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在其中游玩的乐趣。

 

 

201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的“ 童趣园 ”(图源:香港中文大学朱竞翔教授工作室)

 

 

201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的“ 童趣园 ”(图源:香港中文大学朱竞翔教授工作室)

 

“童趣园”的自重很轻,可以减少建筑对土壤的破坏, 这个 轻盈的“小房子”,能够轻松地被拆成平板,装进普通的大卡车里,运输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且建筑整体被拆走后,土地能很快地恢复,另做他用。

 

目前,在中国甘肃、新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山东等地已经建成了80多座“童趣园”。

 

 

童趣园(图源:香港中文大学朱竞翔教授工作室)

 

 

09

最古老最轻的建筑材料

瑞士斯沃琪与欧米茄园区

 

在中国,轻盈的建筑风格早已有之,中国古老的木结构建筑,造型飘逸灵动,且能抵御地震等灾害。

 

 

山西的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高的木结构塔式建筑之一(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工业革命之后,木结构建筑几乎成了老古董,现在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轻盈的木结构建筑开始重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善于使用新材料的日本建筑师坂茂, 赋予了木材新的生命

 

坂茂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瑞士斯沃琪与欧米茄园区,占地约4.6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轻型木构建筑之一。

 

 

瑞士斯沃琪与欧米茄园区(图源:SWATCH)

 

复杂的网格壳状木结构是本项目最大的亮点,这一网壳状的屋顶结构,是由7700块经过特定电脑程序运算定制而成的木板拼接而成的,所有木构件的制作精度都达到了0.1毫米,每一个木构件都能完美地进行现场安装。

 

 

瑞士斯沃琪与欧米茄园区内部(图源:SWATCH)

 

 

10

最“瘦”摩天大楼

施坦威大厦

 

在现代高超建造技术的加持之下,诞生了不少有趣的“瘦型”建筑。

 

纽约曼哈顿中城最近耸立起世界最“瘦”摩天大楼——由SHoP设计的 施坦威大厦 Steinway Tower )。它的高度为435米,是纽约第三高的大厦,但宽度仅有17米。

 

大楼的主要建筑师之一帕斯克莱利表示,只要是超过1∶10的宽高比例,就属于纤细建筑,而施坦威大厦宽高比例为1∶24,修建它需要高难度的技术。

 

 

施坦威大厦(图源:SHoP事务所官网)

 

在成片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中,施坦威大厦纤细的外形格外显眼。大楼的设计灵感源自“羽毛”的概念,随着楼层的不断增加,外形也越来越纤细, 给人一种逐渐消失在天空的感觉

 

为了确保这个“瘦子”能牢牢地站在大地上,建筑师在设计上花了不少工夫。大楼底部约有200块基石,植入30米深的地底;外部使用的建材,有利于调整风的气流;顶楼安装的调谐质量阻尼器,能有效减轻建筑的摇晃。

 

 

施坦威大厦(图源:SHoP事务所官网)

 

 

结语

 

卡尔维诺说过,“轻是与精确和坚定为伍,而不是与含糊和随意为伍

 

建筑师们追求轻盈的过程,也是一种饱含巧思的对极致的追求过程。

 

你喜欢这些“瘦身”之后的建筑吗?

免费打赏
doushengf
2024年03月03日 11:08:44
3楼

建筑师们追求轻盈的过程,也是一种饱含巧思的对极致的追求过程。谢谢楼主分享好资料谢谢啦。

回复
wanshuns
2024年03月03日 11:09:45
4楼

建筑师们追求轻盈的过程,也是一种饱含巧思的对极致的追求过程。谢谢楼主分享好资料谢谢啦。

回复
jianzhudj
2024年03月03日 11:10:44
5楼

建筑师们追求轻盈的过程,也是一种饱含巧思的对极致的追求过程。谢谢楼主分享好资料谢谢啦。

回复
jzhdajia
2024年03月03日 11:11:23
6楼

建筑师们追求轻盈的过程,也是一种饱含巧思的对极致的追求过程。谢谢楼主分享好资料谢谢啦。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