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玉龙片区城市设计
zz西瓜皮
2024年01月02日 10:30:13
只看楼主

  近日,由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清水河总部新城建设指挥部承办的深圳市罗湖玉龙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公布评审结果。由Aedas、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从六家顶级设计事务所及联合中的角逐中胜出,获得优胜奖(第一名)。

 

近日,由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清水河总部新城建设指挥部承办的深圳市罗湖玉龙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公布评审结果。由Aedas、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从六家顶级设计事务所及联合中的角逐中胜出,获得优胜奖(第一名)。


01.
背景:承载罗湖振兴
与深圳科创双重使命的玉龙

片区概况

清水河总部新城,是罗湖乃至深圳稀缺的规模化增量产业发展空间,也是集产业规模、轨道优势、口岸资源等多重优势于一体的省级创新聚集区。玉龙片区位于清水河总部新城西侧,是清水河总部新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圳“山海连城”计划上的重要节点。片区通过环境修复后可提供近30万平方米的优质土地资源,将为总部新城新增百万平方米级的优质产业空间,是承载罗湖振兴与深圳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

地块面积广大且高差大

作为国家级环境修复示范项目,玉龙片区将打造成为全国首个中心城区“环境治理+开发建设+创新发展”的样本。玉龙美好蓝图的实现,需创造性的化解高度敏感的场地生态、复杂的交通条件、差异化的产业空间供给等三大设计挑战:

 
玉龙片区三大核心设计挑战


02.
目标愿景:清源钰谷 · 荟智陇丘

项目鸟瞰

针对生态、产业、交通三大设计挑战,创造性地提出的综合性、在地化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开放包容、无界融合、弹性适应的空间结构与开发框架,以促进自然、城市、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之间的融合与自然流动。

规划结构:知识交流空间结合铆定重要设施,缝合自然与城市,培育创新生态圈
项目总平面图

亮点1:巧妙的全量开挖基坑修复与利用、蓝绿灰协同做工的生态韧性基盘

巧妙利用“全量开挖”的基坑和山地地形,消化中试实验大空间、设备用房和停车空间


如何处理垃圾全量开挖后复杂的山地地形,是本次规划设计的一大挑战。我们认为将基坑填土恢复至原有场地标高的传统方式,将造成与东侧场地高差而难以保障道路的顺畅组织、较高的开发基面下高耸的建筑形态导致与周边生态环境割裂、巨大的土方工程等三大痛点。
因此,我们采用“高区保育、低区修复”的生态化场地设计:分区顺应山体设计、最小程度平整基坑场地、进行适当的边坡修复。同时,巧妙利用“全量开挖”的基坑和山地地形,消化中试实验大空间、设备用房和停车空间,创造性的化解了高强高密条件下对亲自然公共空间营造的挑战,守护了玉龙舒适宜人的街区尺度。

产业空间填充场地高差,降低整体建筑高度,减少1/2土方工程
将功能体量隐藏在景观空间之下的玉龙片区

打造蓝绿灰协同做工的韧性基盘,兼具防洪安全、综合调蓄与景观营造。南北截洪渠通过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建立外围山体暴雨防洪屏障,还予玉龙千年韧性与安全。中心绿地与生态廊道缝合场地高差,中央景观水系、滨水湿地、市政管网、中水回用与多级海绵体系协同做工,减少内涝风险的同时,维持水景观稳定,丰富滨水游憩功能。

市政管网、中央景观水系、海绵设施协同做工,兼具防洪安全、综合调蓄与景观营造
中心绿地的亲水空间

亮点2:灵活大平层产业空间+创新基础设施嵌入+分层垂叠聚合的产业雨林生态

产业雨林生态

考虑塔楼形态的总部办公与研发空间的去化难度,结合玉龙片区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产业的企业空间需求,我们提供了更加灵活、扁平化的“大平层”产业空间模块,兼容从研发设计、中试实验到轻型生产的全产业环节。同时,包容从初创到总部的多元企业生态,与清水河枢纽片区形成差异化、互补多元的产业空间供给。

基本模块与创新基础设施灵活组合

工业4.0后,智慧密集将取代资本与劳力,引领产业发展进入到共享协作时代。创新服务与创新环境已成为吸引企业与人才的关键。我们围绕产业空间嵌入共享金融与人才服务、共享会议与实验、交易展示、交通物流等产业服务模块。通过知识与创新交流空间缝合自然与城市,打造黑科技走廊、大事件草坪、共创孵化社群、第三空间等“创新基础设施”,构建智慧与创新在此碰撞、萌发、扎根的创新土壤。

承载全年创新大事件的中央草坪周围坐落着核心科创设施
为清水河总部新城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支撑

因地制宜的处理山地与建筑的关系,构建“上小下大、垂叠混合”的创新产业空间形态。通过生态化场地设计,创造0米、20米、50米等“多维地表”,通过便捷的垂直交通核、连续登山梯联动上下,营造分层垂叠聚合的产业雨林生态。消解高强高密建设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形成地景式的建筑簇群,营造亲人尺度、融汇于自然的CAMPUS园区氛围。

     
建筑拾级而上、空中街道划分研发与试验空间
低区及高区业态分布

亮点3:多维度交通需求减源管理、对外交通的多情景模拟与多模式保障

以标志性空间塑造山水与交互的圣殿

玉龙片区紧邻区域交通主通道玉平大道、泥岗东路,距离罗湖北交通枢纽直线距离约1公里,但受百米高差的地形影响,现状仅一处对外出入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与高强度开发决定了对外交通的有效疏导是决定玉龙未来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

团队多情景模拟,精确评估交通需求,通过合理划分片区内各组团产业与配套设施规模与比例、提高职住平衡、提供完善的产业和生活配套、控制停车规模、倡导公交优先,从源头改善片区交通出行结构,降低小汽车出行。

TOD核心:实现多种绿色交通高效复合

方案充分考虑弹性适应未来开发的不确定性,制定近远期结合的对外道路交通组织方案。通过多方案比选大、中运量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线位, 确定轨道线位及站点调整方案,充分发挥市域轨道资源能力,最大化枢纽服务的能力,才能降低地面交通拥堵。通过生态平台创研桥缝合城市空间,实现山海连城与罗湖北新城市门户的再造。

TOD核心

内部交通层面,以园区北侧主要道路为骨架构建三个“口袋式”微循环,并设置紧急坡道增加应急对外疏解能力。而骨架路网、地下空间、基础设施也为智慧物流、智慧道路、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等未来交通与物流方式留有接口。

内部道路组织:“主干+微循环+紧急疏散”

在EOD发展理念下,玉龙片区将聚焦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赋能,打造成为交通共济、产城融合,具有高颜值的山水城市新门户、高企业吸引力的产业创新新引擎、以发展促修复的高密度开发新样本。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