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设计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核心区域,周边整个社区拥有非常多变的面貌。老旧与现代,历史与科技,年迈与活力,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和谐与统一。重庆市设计院大院里和周围的社区一样,历经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混合在一起。在经历了2010年新设计楼改造后,整合了原有的建筑和公共空间,将功能布局和空间轴线做了梳理,大院形成了“一老一中一青”的三栋建筑,分别为有着70年历史的保留砖木结构的行政楼“红楼”、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建研楼和新设计楼。本次的设计内容就是建研楼的改造。
重庆市设计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核心区域,周边整个社区拥有非常多变的面貌。老旧与现代,历史与科技,年迈与活力,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和谐与统一。重庆市设计院大院里和周围的社区一样,历经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混合在一起。在经历了2010年新设计楼改造后,整合了原有的建筑和公共空间,将功能布局和空间轴线做了梳理,大院形成了“一老一中一青”的三栋建筑,分别为有着70年历史的保留砖木结构的行政楼“红楼”、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建研楼和新设计楼。本次的设计内容就是建研楼的改造。
建研楼改造前重庆市设计院大院总图
在前一次的新设计楼的改造中,已经将原本杂乱的空间关系梳理成了“一轴两院”的空间布局。一轴是以院大门为起点,一直贯穿到最里面的住宅大楼前,串联起了门口三面围合的“前院”以及与红楼平行的带状“后院”。因为历史原因,建研楼总图关系自成一体,与主轴及其他两栋建筑关系均无联系。因此,2017年开始的本次改造设计的最大课题是如何重构大院的空间关系,同时使其与其他建筑之间能融合共生。
建研楼改造后的总平面图
实景顶视鸟瞰
本次改造属于原拆原建项目,应秉承“四原原则”,也就是原高度、原功能、原址和原面积。由于建研楼的土地权属与院内其他建筑属于同一主体,在与规划局沟通后,同意在朝向院内的西南面适当放宽对原址不能改变的要求,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但东北面朝向大院外的居民楼一侧的原址不能动,同时其他三大原则不能突破。建筑师有了这点宝贵的创作空间后,开始了抽丝剥茧的设计历程:第一步是“填补”,就是在总图空间设计时,向西南侧朝向院内填补了“后院”的界面,将建研楼沿主轴与临近的新设计楼成一条直线,并与红楼平行,共同围合了带状的“后院”,强化了轴线和后院的空间关系。第二步是“抽空”,为了不增加原建筑面积以及保证原建筑高度不变的两大原则下,通过做减法,抽出一个临“后院”界面的边庭,这样的一加一减后,为建筑的层层退台和多标高的屋顶露台提供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建研楼的入口公共空间,重构了“一轴三院”的总体空间布局,串联了市院新的“前院”、“后院”和“侧院”的空间序列。
建研楼改造后的一层平面图
院内实景透视
第三步是“塑体”。有了总图关系后,建筑开始往上往下生长,往下是车库和设备用房,因为用地内保留有复杂的管网及生化池,使得车库平面相对局促,但也尽最大可能地缓解了原本紧张的院内停车压力。往上生长则以围合三角形的侧院为核心,将竖向观光电梯朝向侧院,与其形成视线上的互动,让严肃的办公环境增加了一份灵动和活力。疏散楼梯分别位于平面的转角和端部,将采光通风的大空间留出来给办公功能使用。原有建研楼东北侧分别有一层和两层高的外凸体量,为了保证原址原则,在体量生成时也做了复原设计,穿插的体量增加了东北侧立面的丰富性,也减小了对院外居民区的空间尺度压迫感。同时还从东南方向端部做了层层退台的减法设计,为使用者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户外交流空间。
院内实景鸟瞰
建筑细部近景
第四步是“置魂”。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是为满足人的使用功能以及更高层面的情感、精神等需求而生的,建筑的物理空间需要置入温暖而有趣的灵魂,而人是其中的体验者。建研楼最终形成了大的“L”型的体量关系,其中一横为五层,一竖为四层,加上层层退台的造型手法,一共提供五个标高,六个大小不一的屋顶露台。露台对于重庆,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空间,既符合建筑设计对于“在地性”的回应,也为人交流、休闲、观景等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使用场景。在最大的两个屋顶平台之间还设计了户外直跑楼梯,串联了室外运动场地。建筑屋顶空间的利用,相当于等面积还原了用地的公共室外空间,抵消了建筑占地对原本局促的院内空间带来的侵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已经“消失了”,留下来的是场地。建筑结合使用功能,一、二层平面由于单层面积较大,而且更利于人流疏散,设计为展厅、多功能会议厅以及大空间办公室等,三层及以上均为办公室及小会议室。
院内实景透视
第五步是“穿裹”。市院大院内的建筑主角永远是历史文化悠久、造型庄重典雅的行政楼“红楼”。建研楼作为一个配角,它应该低调和谐地融入到大院环境中,同时也要体现它的时代性和当代性。所以在建筑外墙材料的选择时,选取了与红楼呼应的红砖和新设计楼的灰砖作为两个主要的材料和配色,在朝向主轴的界面以金属加玻璃幕墙作为时代性的回应,与正对的砖木结构的“红楼”形成对话关系。三角形的侧院为了强化三角形这个主题,地面的三角形铺装与顶部三角形的钢结构构架对应,相映成辉。朝向侧院的建筑立面开窗同样以三角形的金属遮阳板为造型,响应同一主题,营造出年轻时尚的活力空间。最终市院大院形成了新的“老中青”三代三个不同时期的建筑和谐共生的场景。
院内实景透视
建筑侧院
建筑细部近景
三角形窗户遮阳板细部
屋顶三角形钢构架
在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过渡的当下,既有建筑的改造成为建筑师面对的新课题。而原拆原建的改造方式,对于建筑师而言,就像经历抽丝剥茧的过程,在数不清的条条框框里寻求创新之术、破题之道,也算一种斗智斗勇的自寻乐趣。将打结的杂乱绳索慢慢解开,重新按照建筑师的逻辑编织在一起,重塑一个新的秩序,新的空间。回顾这个项目的整个设计过程,感觉就是这样在“空间重塑”。
作者:钟洛克
技术图纸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